第19课北魏政治和北方民族大交融 课件(32张ppt)+素材

文档属性

名称 第19课北魏政治和北方民族大交融 课件(32张ppt)+素材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40.5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8-12-18 23:48:10

文档简介

课件32张PPT。迪士尼动画电影《花木兰》第19课
北魏政治和北方民族大交融第四单元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政权分立与民族融合整 体 感 知北魏政治和北方民族大交融 民族内迁之势五胡内迁回顾:东汉末年以来,哪些少数民族陆续内迁?杂居相处交往交流穿裤褶服的南朝汉族乐队少数民族墓室壁画《采桑图》边境汉人《放牧图》东晋大败前秦 383年前秦─东晋前秦企图
灭亡东晋
统一全国80多万对8万以少胜多你抢我答我们还学过哪些以少胜多的著名战役呢?巨鹿之战、官渡之战、赤壁之战时间作战
双方交战
原因兵力
对比结果影响 史料一(前秦):苻坚说:“……现在,我有兵卒八十七万,凭我们人多,投鞭于江,足断其流……进攻东晋,就好像疾风扫秋叶一样。” 史料二(前秦)军队虽然有80多万,但向南进军时前后千里,战线过长,力量分散,到达前线的只有30万。 史料三(前秦)苻坚不顾上下反对,强征各族人民当兵,拼凑了步兵60余万、骑兵27万,浩浩荡荡南下,企图灭亡东晋,统一中国。” 狂妄自大 骄傲轻敌 战线过长 兵力分散论从史出 矛盾尖锐 无战斗力
强大的前秦失败的主要原因?北方再度 陷入分裂前秦土崩瓦解淝水之战影响 锐意改革之举马镫北魏奇兵 平 城鲜卑族拓跋部439年嘎仙洞—鲜卑拓跋部
先祖所居石室。 鲜卑人因兴起于大兴安岭鲜卑山而得名,为魏晋南北朝时期对中国影响最大的游牧民族,风俗习惯同匈奴相似。 北魏前期官员没有俸禄,收入主要还是依靠掳掠与赏赐战利品的办法,统一北方后,官员开始公开贪污受贿,搜刮百姓。霸占农民土地,农民流离失所,激化了阶级矛盾。阶级矛盾激化鲜卑族的统治 在战争中往往驱使汉人为先锋,鲜卑骑兵在后面督阵并任意践踏汉人。民族矛盾激化 当时北方各族人民长期杂居,民族聚落已不多见。内迁的各族在生产、生活和习俗上,与汉族已无明显的区别。 北方出现了民族交融的趋势初识孝文帝 孝文帝自幼在(汉人)冯太后的教养下,深受汉文化的影响。《魏书》说他:“雅好读书,手不释卷。五经之意,览之便讲……诗歌铭颂,任兴而作……”
—《魏书·高祖纪下》 (孝文帝)鲜卑族,姓拓跋名宏,后改汉姓元,故又称元宏。自幼接受汉学教育,是北魏第一个系统接受汉文化儒学教育的皇帝。北魏迁都洛阳示意图
【第一幕】
旁白:上朝!
众大臣:万岁、万岁、万万岁!
孝文帝:免礼!!!大齐素来是我大敌,我决定要出兵讨伐南齐,大家怎么看呢?
拓跋澄:臣以为如此兴师动众,时机还不成熟。
孝文帝(恼火):国家是朕的国家,你想阻挠我用兵吗?
拓跋澄:国家虽然是陛下的,但我是国家的大臣,明知
用兵危险,哪能不讲。
孝文帝:此事暂且议下,退朝!
《孝文帝迁都》 【第二幕】
旁白:孝文帝回到宫中,宣布单独召见拓跋澄。
拓跋澄:拜见陛下。
孝文帝:免礼!老实告诉你,刚才我向你发火,是为了吓唬大家。我真正的目的不是打仗,而是借此机会迁都。武力是可以平天下,但却不能治天下。我们现在要移风易俗,用汉朝的先进文化来治理国家,必须迁都才行。你怎么看呢?
拓跋澄:圣上英明,是臣误会陛下了。为了国家,用兵之事,臣一定全力支持。【第三幕】
旁白:公元493年,孝文帝亲率30多万大军从平城出发迁都洛阳,正好遇见秋雨连绵,足足下了一个月,到处泥泞不堪,行军十分困难。孝文帝仍然披盔戴甲,骑马出城,下令继续进军。
大臣1:陛下,行军至此,秋雨连绵,将士早已疲惫不堪,望勿继续前行,望陛下三思而行啊。
孝文帝(生气):哼!这次我们兴师动众,大举进攻,如果半途而废岂不是让后人笑话!如果不能继续进攻的话,我们只好把国都定在这里。你们看怎么样啊?
大臣2:陛下,万万不可迁都啊!望陛下谨慎抉择!
大臣1、3:陛下,请三思啊!
孝文帝:拓跋爱卿,你怎么看?
拓跋澄:陛下,我认为迁都是明智之举。目前,我们的统治重点在中原,我们的经济来源也在中原,迁都将有利于我们在中原的统治。我们要将光放长远一些,虽然,目前要耗费一些人力、物力、财力,但是一旦迁都成功,洛阳优秀的自然环境将带给我们更多的资源。大臣4:平城是祖宗定的,虽然条件不好,但也是我们的家啊。我看你是好日子过腻了,非得找罪受!
大臣5:微臣有话要说!微臣赞成迁都,平城自然条件恶劣,地处偏北,地形多山,气候干旱,不适宜农业生产,平时所生产粮食还不够我们日常所需。臣以为,迁都定能给我们带来发展机遇。
孝文帝:好了,作为帝王应以四海为家,为什么独独不能让我迁都?如果大家不同意,我们只能继续南下攻打南齐了。
众大臣:(犹豫不决、窃窃私语)
孝文帝:还犹豫什么呢?同意的站左边,不同意的站右边。
众大臣(站左边后):只要陛下停止南伐,我们同意迁都。
旁白:公元494年,孝文帝派拓跋澄回到平城,将鲜卑贵族全部迁到洛阳,致此孝文帝迁都顺利完成。说汉话穿汉服改汉姓结汉亲用汉制学汉礼问题1:
孝文帝当时是一个战胜者、征服者,他大可以用武力将鲜卑文化推行于中国北方?他为什么一定要实施这样的汉化政策?问题2:
在我们今天56个民族中,已经没有鲜卑族了,有人认为这是由于当年北魏孝文帝实行改革,实行汉化政策,使得北魏拓跋部消失,所以孝文帝的改革不值得肯定。你同意这个观点吗?如何看待北魏孝文帝的改革?再识孝文帝 民族交融之花 丰富了中华民族的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为以后隋唐时期多民族国家的繁荣与发展奠定了基础。民族交融的意义: “落后民族征服先进民族,最终被先进民族的先进文化所征服”。
——马克思知识总结一次战役淝水之战一次改革北魏孝文帝改革一种现象民族交融B1.建立北魏政权的少数民族是:????
?? A.羯?? B.鲜卑?? C.氐??D.匈奴B2.下列关于淝水之战的叙述,错误的是:
 A.淝水之战发生在4世纪后期
  B.在大臣和军民的支持下,苻坚率军攻晋
   C.淝水之战是以少胜多的著名战役
    D.淝水之战后,北方重新陷入分裂割 据状态3.下列对北方民族大交融的表述错误的是:
A.大多数少数民族仍过着游牧生活
B.汉族人从少数民族那里学到不少发展畜 牧业的经验   
C.少数民族穿汉服
   D.以往的“胡”“汉”观念逐渐淡薄
AB
4.北魏孝文帝迁都洛阳的主要目的是:
 A.学习汉族的先进制度
  B.加强对黄河流域的统治
   C.避免北方少数民族的进攻 
    D.减少变法的阻力
“要深入践行守望相助理念,深化民族团结进步教育,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促进各民族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
——习近平 我们青少年学生能为民族团结做些什么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