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秋部颁人教语文七上第6单元19--22课同步练习及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2018秋部颁人教语文七上第6单元19--22课同步练习及答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459.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8-12-19 07:38:55

文档简介

第 11 页 共 11 页


2018秋部颁人教语文七上19《皇帝的新装》同步练习及答案
皇帝的新装
一、积累与运用
1.下边加点字的注音有误的一组是(  )
A.头衔(xián) 钦差(qīn) 陛下(bì)
B.称职(chènɡ) 爵位(jué)   温和(hé)
C.附和(hè) 炫耀(xuàn)  称赞(chēnɡ)
D.阿谀(yú) 愚蠢(chǔn)  呈报(chénɡ)
2.下边加点字的音、形、义都正确的一组是(  )
A.忙碌(lù) 御聘:皇帝请的人
B.滑稽(jī) 害人听闻:使人听了非常吃惊
C.赏赐(chì) 精致:精细别致
D.花盖(huá) 随声附和:跟着别人说
3.找出下列句中的错字,并改在后面的括号内。
(1)头一天夜晚,两个骗子整夜点起十六支以上的腊烛。( )
(2)这两个家伙正在以全幅精力织布,但是一跟丝的影子也看不见。( )
(3)于是他们就把色采和稀有的花文描述了一翻,还加上些名词。( )
(4)他即不关心他的军队,也不喜欢去看戏,也不喜欢乘着马车去游公园——除非为了去炫要一下他的新衣服。( )
4.选词填空。
(1)仍然觉得先派一个人去看看工作的进展情形比较________(A.适当;B.合适;C.妥当;D.稳当)。
(2)皇帝亲自带着一群最________(A.高贵;B.高雅;C.富贵;D.富有)的骑士们来了。
(3)大家也都渴望借这个机会________(A.考验;B.检验;C.测验;D.了解)一下:他们的邻人究竟有多么笨,或者有多么傻。
(4)这些衣服________(A.轻软;B.轻盈;C.柔软;D.软柔)得像蜘蛛网一样,穿的人会觉得好像身上没有什么东西似的。
5.(2018·四川达州)下列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冯小刚导演电影《芳华》,上映以来深受观众好评,该片用纯粹、美丽、残酷的方式告诉人们青春年华十分宝贵。
B.隐形战机歼20入列,首艘国产航母海试成功,不仅让中国人民倍感振奋和自豪,还让世界瞩目和惊艳。
C.“牵妈妈的手”大型网络话动,引发超过15亿人次以上关注,是今年春节最暖心的活动之一。
D.就中国军机飞入韩国所谓的“航空识别区”一事,韩方无理要求中方要防止类似事件不再发生。
6.下列语句中,标点使用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我的老天爷!”他想:“难道我是愚蠢的吗……”
B.最后,他们齐声说:请看!新衣服缝好了!
C.“你看这段布美不美?”两个骗子问。
D.人们提到他的时候总是说:“皇帝在更衣室里”。
7.童话往往通过丰富的想像和夸张来叙写故事,表现主题。指出下列句中没有运用夸张手法的一句是(  )
A.他们说:“这些衣服轻柔得像蜘蛛网一样,穿的人会觉得好像身上没有什么东西似的,这也正是这些衣服的优点。”
B.他们摆出两架织布机,装作是在工作的样子,可是他们的织布机上连一点东西的影子也没有。
C.城里所有的人都在谈论着这美丽的布料。
D.他每一天每一点钟都要换一套衣服,人们提到他,总是说:“皇上在更衣室里。”
8.作者让一个小孩子第一个说出真话,表明这个孩子(  )
A.太笨太傻太愚蠢。
B.观察力强,具有分析能力。
C.不懂事,破环了游行大典的气氛。
D.天真烂漫,无忧无虑,无私无畏。
9.皇帝被骗的原因有很多,下面列举的原因中,最根本的原因是(  )
A.自己生活奢侈,只想穿新衣。
B.因为两个大臣说谎骗皇帝。
C.自己既愚蠢,又爱虚荣。
D.宫廷里的大小官员、骑士都在阿谀奉承,无耻献媚、讨好。
10.(2018·广东广州)为了推进广州市“中小学生阅读素养提升”行动计划,广州市教育局组织开展了公益海报设计评比活动。下面为参赛作品,请欣赏这两幅海报,并按要求作答。

(1)甲、乙两幅作品,你喜欢哪一幅?请结合画面内容谈谈理由。

(2)结合你喜欢的那幅海报的内容,为本次活动拟出一条宣传口号。

二、阅读理解
那些托后裙的内臣都把手在地上东摸西摸,好像他们正在拾起衣裙似的。他们开步走,手中托着空气——他们不敢让人瞧出他们实在什么东西也没看见。
这样,皇帝就在那个富丽的华盖下游行起来了。站在街上和窗子里的人都说:“乖乖!皇上的新装真是漂亮!他上衣下面的后裙是多么美丽!这件衣服真合他的身材!”谁也不愿意让人知道自己什么也看不见,因为这样就会显出自己不称职,或是太愚蠢。皇帝所有的衣服从来没有获得过这样的称赞。
“可是他什么衣服也没穿呀!”一个小孩子最后叫了出来。
“上帝哟,你听这个天真的声音!”爸爸说。于是大家把这孩子讲的话私自低声地传播开来。
“他并没穿什么衣服!有一个小孩子说他并没有穿什么衣服呀!”
“他实在没穿什么衣服呀!”最后所有的百姓都说。皇帝有点儿发抖,因为他觉得百姓们所讲的话似乎是真的。不过他心里却这样想:“我必须把游行大典举行完毕。”因此他摆出一副更骄傲的神气。他的内臣们跟在他后面走,手中托着一条并不存在的后裙。
11.第二节中加点的“这样的称赞”指的是什么?


12.文章第二节画线的句子一连用了四个感叹号,有什么作用?


13.皇帝、内臣和百姓明明没有看到新装,他们为什么要说假话,装出都看见新装一样?


14.真话从一个孩子的口中说出,反映了作者的什么态度?


15.皇帝已经知道了真相,可他仍然坚持要把这游行大典举行完毕,而且摆出一副更骄傲的神气来。这反映了皇帝什么心理?


16.皇帝已经知道了真相,可他仍然坚持要把这游行大典举行完毕,而且摆出一副更骄傲的神气来。你对皇帝这时的行为怎么评价?


三、课外类文阅读
      
①那天下午6点多,该上公交车的人早已上了车,唯独有个小女孩,在车门边来回徘徊。眼看着司机就要开车了,我在想,这小女孩肯定是没钱上车。
②“小姑娘,上车吧,我帮你交车票钱。”当看到我为她刷完卡后,她随即上了车,说了声“谢谢阿姨”,一时脸蛋儿全红了。近距离一看,才发现,小女孩左侧脸上有颗小痣。几天前的一幕不由浮现眼前——
③送走远方的朋友,我从火车站迎着风雨赶到就近的公交车站台,已是下午5点多。 这时正是下班高峰期,来了几辆公交车,我总也挤不上去。
④雨还在急速地下着,人还在不断地涌来。当又一辆10路公交车驶来后,我和许多人一起先往前门挤,但挤不上去。等司机发话后,才从后门好不容易挤上车。车内人头攒动,人满为患。这人贴人的,身体若要移动一下都难。正感叹着我突然感觉好像有一件事还没做。是什么事呢?哦,对了,没买车票。本想挤到前面去交车钱,可大伙儿都好像没事人一样在原地一动不动,根本挤不过去。见此情形,司机也没说什么。这样,我也就心安理得地和大家一样坐了一次免费的公交车。
⑤再转乘5路车,前门又开不了,我只好再次从后门挤上车。和10路车一样,车内不是鼻子顶鼻子,就是脸靠脸的,甚至连身体和湿雨伞挤在一起,也得忍着。“阿姨,请帮传一下车钱吧。”正当我心里想着又要享受一次免费的“午餐”时,突然身后一个浑身湿透、年龄约十一二岁的小女孩碰了一下我肩膀,还没等我反应过来,小女孩左手两指夹着一元硬币伸了过来。“好的。”我伸手接过一元硬币,似乎感觉到这钱好烫,仿佛有一股电流一下子通遍全身,脸也不由自主地热了起来。我赶紧将这一元钱向前面的人递了过去。随后我也飞快的拿出了自己的钱包,找到一元硬币给前面的人:“朋友,再帮我传一下。”这时,站在后门的乘客,也都不约而同地向我一样,纷纷掏出自己的钱包,找出一元钱,递给前面的人。
⑥一切又都恢复了平静。不知咋的,冥冥之中,我好像听到有人在与我说话。“你要再给一元钱。”那人说。“我不是已经给了吗?为什么还要再给啊?”我极力争辩。“别人都给一元钱,为什么要我给两元钱呢?”“你就是要再给一元钱。”那人紧催不止。
⑦“一元钱虽小,可也不能无缘无故多给吧?”我与之评理,“我多给一元钱,人家非但不会说我好,弄不好,反而有人会说我是傻子呢。没理由的钱我不能给。”前面一个拐弯,一辆10路公交车在我乘坐的5路车前横行而去。看到这辆公交车,我似乎想到了什么。
⑧想到了什么呢?我自己也说不清楚,但左手不由自主地伸向裤袋的钱包中,很费劲的取出一元硬币,让人帮忙传递着投进无人售票车钱箱。
⑨一周之后的一天傍晚,我又乘坐5路公交车。夜色中,一个小女孩来到我的面前:“阿姨好,还你车票钱。”事隔那么久,小女孩还念念不忘还我一元钱。为了还我一元钱,我估摸她天天都在这人海茫茫之中寻找着我。还好我今天来了,否则,为了还我一元钱,她不知要在这儿等候多久。透过这枚硬币,我似乎看到了小女孩那颗金子般的心。
⑩在小女孩面前,我为自己深感惭愧……
(选自2013年2月20日《太原日报》)
17.城市公交车是城市文明的窗口,本文通过简述一个发生在公交车上的故事,折射出了人们不同的精神品质。请认真阅读文章后,用简洁的语言概述这一故事内容。


18.“我”与故事中的小女孩有三次相遇。这三次相遇按时间顺序概述,分别是:
(1):
(2):
(3):
19.“一时脸蛋儿全红了”这是文章开头对小女孩因受“我”帮助后的表情描述,从而暗示了她当时的心理状态和性格特征。请结合文意分析这句话暗示了小女孩当时怎样的心理状态并概括其性格特征。
心理:
性格:
20.请用一个词语为这篇文章拟一题目:
21.现今大多数的公交车都是无人售票,没有了售票员的监督,许多人松了一口气,虽然只是一元两元的车票,却总是能逃则逃。逃掉了车票,也丢掉了做人的基本品德。文章中的“我”最后之所以“深感惭愧”是因为深深意识到了这一点。请你以此对“我”说几句话,以示对其人格的肯定和宽慰。



参考答案
1.B(B项正确的读音是“chèn”。)
2.A(B项“害人听闻”应当是“骇人听闻”。C项“精致”的解释是“精巧细致”。D项应当是“华盖”。)
3.(1)腊(蜡)(2)幅(副)跟(根)(3)采(彩)文(纹)翻(番)(4)即(既)要(耀)
4.(1)C(2)A(3)C(4)D
5.B
6.C(A项的冒号应当为逗号。B项在说后面加上引号。D项的最后的逗号应在引号里。)
7.B(B项只是陈述没有使用修辞手法。)
8.D
9.C
10.【甲】甲展现了老师带领学生们在藏书丰富的阅览室中读书的画面。图中学生们正聚精会神地阅读自己喜爱的图书,老师也乐于与学生交流自己的读书心得。甲图能够表现出师生同读的融洽气氛,强调了校园环境对提升中小学生阅读素养的重要性。【乙】乙是一家三口坐在沙发上一起阅读,温馨和谐的画面。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师,孩子阅读习惯的形成离不开父母的引导和陪伴,只有家人一起共同打造良好的阅读环境,孩子的阅读兴趣才能提高。(2)【甲】①师生同读,共同成长。②共建书香校园,同享读书之乐。【乙】①构建书香家庭,培育儒雅一代。②家人齐阅读,增情益智乐融融。
11.皇上的新装真是漂亮!他的上衣下面的后裙是多么美丽!这件衣服真合他的身材!
12.突出众人对皇帝新装极尽赞美的语言。
13.因为他们内心都怕被别人说成是“不称职”或者“愚蠢的人”。
14.告诉人们应该保持天真无邪的童心;无私无畏,敢于说真话。
15.固执、知错不改、愚蠢、自欺的人
16.明知错误还坚持不改,那就是错上加错;坚持自己的错误才是真正愚蠢的行为。
17.一位小女孩在拥挤的公交车上主动购买车票,其行为带动其他乘客纷纷补票。
18.(1)小女孩在5路车公交车上要求“我”帮她传一下车票。(2)“我”在小女孩无钱买票时帮她垫交了车票钱。(3)小女孩在公交车站还“我”车票钱。
19.心理;既为获得帮助而充满感激,又为受到施舍而倍感尴尬。诚实、守信。不愿意无端受到施舍。
20.诚信。
21.在小女孩无钱乘车时,你热情地伸出援助之手,可见你是一个极具爱心的好人,[也足以证明你并非存心想逃那一元钱的车票。人都有犯错的时候,能马上意识到自己的错误并能深刻反思和自责的人,是应当受到尊重的。






























































































第 11 页 共 11 页


2018秋部颁人教语文七上20《天上的街市》同步练习及答案
20、天上的街市
一、积累与运用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缥缈(  )陈列(  )不甚(  )闲游(  )灯笼(  )
2.解释下列词语
(1)缥缈:
(2)闲游:
(3)定然:
3.文学常识填空:
《天上的街市》取材于我国古代关于_________________的神话传说,课文借助于丰富新奇的联想和_________,描绘了美丽的天街景象。这首诗重在表现诗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思想感情。这首诗体现了诗人__________的创作特色。
4.用“/”给下列诗句划分停顿节奏:
(1)远远的街灯明了,好像是闪着无数的明星。
(2)那小浅浅的天河,定然是不甚宽广。
5.下列诗句没有运用联想艺术手法的是(  )
A.远远的街灯明了,好像是闪着无数的明星。
B.那隔着河的牛郎织女,定能够骑着牛儿来往。
C.我想那缥缈的空中,定然有美丽的街市。
D.你看,那浅浅的天河,定然是不甚宽广。
6.不属于这首诗的特色的一项是(  )
A.联想自然  B.想象丰富  C.意境美妙  D.语言铿锵
7.古代有许多描写牛郎织女的诗歌,请你写出一首。


8.(2018·山东青岛)请从下面给出的四个语句中,选择合适的句子,将四副对联补充完整,使之符合节日和对联的特点。只填序号即可。
①银花火树开元夜 ②避恶遍插茱萸技
③几处笙歌留朗月 ④角粽投江祭诗魂
(1)元宵节上联:
下联:紫气丹光拥玉台
(2)端午节
上联:龙舟竞技怀屈子
下联:
(3)中秋节
上联:
下联:万家箫管乐中秋
(4)重阳节
上联:延年畅饮菊花酒
下联:
二、课内阅读训练
远远的街灯明了,
好像闪着无数的明星。
天上的明星现了,
好像点着无数的街灯。
我想那缥缈的空中,
定然有美丽的街市。
街市上陈列的一些物品,
定然是世上没有的珍奇。
你看,那浅浅的天河,
定然是不甚宽广。
那隔着河的牛郎织女,
定能够骑着牛儿来往。
我想他们此刻,
定然在天街闲游。
不信,请看那朵流星,
是他们提着灯笼在走。
9.这首诗的作者是________,原名郭开贞,诗人、学者。代表诗集《________》《星空》等。
10.这首诗有写实,但更多的是想象。请指出诗中的想象部分。


11.想象部分是用哪个字来统领的?

12.想象的东西诗人却说得很肯定,说得似乎确有其事,请说说诗人为什么要这样写?


13.诗中牛郎织女的故事跟传说中的大不一样,诗人为什么要这样处理?


三、课外类文阅读
新月
沙鸥
新月弯弯,
像一条小船。
我乘船归去,
越过万水千山。
花香,夜暖。
故乡正是春天。
你睡着了么?
我在你梦中靠岸。
(选自《中国当代名诗100首》)
14.“新月”与“小船”,一个在天上,一个在水面,诗人是如何将这两个相距遥远的物体联系在一起的?这两句诗在全诗中起什么作用?



15.诗歌第二节选取了哪几个意象,表达了诗人对故乡怎样的情感(联系第三节作答)?


四、中考体验
父亲的长笛(2018·河南)
小时候,每天晚饭后,父亲总喜欢拿出心爱的长笛吹奏一曲。那是,她特别爱听,笛声一响,她就用跑调的声音跟着哼歌。母亲也停下手边的活,侧耳倾听,发丝垂在脸上,格外柔美。
夏天的傍晚,父亲有时会拿着长笛去巷口儿。邻居们说:“来来,吹一段儿!”“吹一段?”父亲似问似答,将笛长横放嘴边。清脆悠扬的笛声从父亲的嘴边漫延开来,如哗啦啦的小河流水。大人们摇头晃脑陶醉着,孩子们停止嬉闹,围在父亲身边,眼里充满了好奇与崇拜。那样的时光里,她是红人儿,孩子们羡慕极了她有一个这样将笛子吹得声声悦耳的父亲,哄着她,把好吃的分给她一份,只为了听她父亲吹笛子时可 以靠近一点儿。她亦是非常的骄傲的,那时,父亲是天,是地,是她心目中的大英雄。
她开始讨厌父亲吹长笛,是小学五年级的时候。那天晚上,她写完作业后,父亲又拿出长笛来吹。笛声刚响,她就大吼一声:“唉呀!别吹了好不好!烦死人了!”笛声戛然而止。她看也没看父亲一眼,转身跑回自己屋。
她三年级时,父亲的工厂倒闭,两年后,左腿残疾又没技术的父亲被安排当了环卫工,负责她学校周边街区的卫生。那天,一个捣蛋鬼在班里嚷嚷:“门口那扫地的老大爷是小敏她爸!”顿时,嘘声,哄笑声连成一片。她感到无地自容,趴在桌子哭了。那一刻,她只恨父亲没出息!
她毕竟还是个懂事的孩子,没有把这件事告诉父母。只是不再喜欢父亲吹长笛了,每次父亲一吹就被她狠狠地制止。渐渐的,家里就听不到笛声了。
上了初中,离家远,她从不跟别人提家里的事。可事情就是这么巧,父亲工作间隙坐在环卫车旁的马路牙子上吹长笛,竟被电视台记者录进了镜头。节目播出后,恰巧被她老师看到,把这事当作励志故事讲给同学们听,班里爽直的同学对她说:“小敏,你爸好酷哇,扫大街还不忘了吹笛子!”
她万万没想到自己极力隐藏的父亲,就这样被曝光在全班同学面前。她忍无可忍,到家就跟父亲吵:“你说你扫个垃圾,还吹什么长笛,丢人都丢到电视上去了,我都快没脸活着了!”“啪”地一声,母亲的巴掌落在她脸上:“你个没良心的,你怎么这样说你爸!要不是你,你爸……”“别跟孩子瞎说八道!”父亲喝住了母亲。“你可是听着你爸的笛声长大的呀!你小时候那么爱听,你爸干一天活儿回来,多累都吹给你听……
父亲的沉默和母亲的训斥并没有打动她,她还是悄悄地拿走了长笛,扔在了城边的小河里。虽然那一刻她心里也有丝丝的不舍。她等着父亲爆发,然而,没有。自此,父亲再没提过长笛的事儿。
多年以后,她有了孩子,懂得了做父母的艰辛。她对父母很好,常常给他们买吃的穿的。儿子初一那年,学校要开“感恩”主题晚会,儿子在家练唱《父亲》这首歌:“想想您的背影,我感受了坚韧;抚摸您的双手,我摸到了艰辛……我的老父亲,我最疼爱的人,人间的甘甜有十分,您只尝了三分。”儿子唱了一遍又一遍,唱得她心里一阵阵酸,一阵阵疼……
第二天,她买了一支上好的长笛,给父亲送去。父亲先是一愣,随即欣喜地摩挲起来。她吞吞吐吐,说:“爸,对不起,当初是我扔了你那长笛。”父亲一笑:“傻丫头,我早知道是你干的。”母亲走过来,:“还是闺女疼你懂你呀!你这条腿没白断,委屈没白受啊!”“腿?没白断?”她吃惊地问。“还不是因为你三年级那年非吵着要电子琴,你爸为了挣钱给你买琴,你爸大雪天骑车给人送货,摔断了腿……”“哎!跟孩子提这些干啥!都是过去的事儿了!”父亲笑着打断母亲。转脸看她。她赶紧抹一把泪,挤出笑来,说:“来来,吹一段!”“吹一段?”父亲似问似答。将长笛横放嘴边。
久违的笛声从父亲嘴边漫延开来,飞扬在屋子的各个角落,她跟着哼唱,母亲则满脸温柔,鬓角的白发泛着银光,格外柔美。
(作者:赵文静。有删改)
16.请以长笛为线索,从父亲的角度概括父女之间发生的四件事。



17.下面的语句是如何描写笛声的?请简要赏析。
清脆悠扬的笛声从父亲的嘴边漫延开来,如哗啦啦的小河流水。大人们摇头晃脑陶醉着,孩子们停止嬉闹,围在父亲身边,眼里充满了好奇与崇拜。



18.请品读下面的语句,联系上下文揣摩她和父亲的心理。
她赶紧抹一把泪,挤出笑来,说:“来来,吹一段!”“吹一段?”父亲似问似答。将长笛横放嘴边。



19.母亲这一形象在文中起什么作用?请结合全文简要分析。


参考答案
1.piāo;miǎo;chén;shèn;xián;lónɡ
2.(1)隐隐约约,若有若无。(2)清闲安逸地游逛。(3)必定。
3.牛郎织女;想象;对黑暗现实的不满;对美好理想的追求;对苦难的人民的同情;浪漫主义
4.(1)远远的/街灯/明了,好像是/闪着/无数的/明星。(2)那/小浅浅的/天河,定然是/不甚宽广。
5.B
6.D(这两诗的语言温柔细腻,并不铿锵。)
7.示例:秋夕(杜牧)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天阶夜色凉如水,坐看牵牛织女星。
8.(1)①(银花火树开元夜) (2)④(角粽投江祭诗魂)
(3)③(几处笙歌留朗月) (4)②(避恶遍插茱萸技)
9.郭沫若? 女神?
10.后三节诗是想象部分。?
11.“想”
12.这是由诗的主题决定的。用肯定无疑的说法,就是要表达诗人对自由幸福生活的坚定追求和赞美,同时也是对黑暗统治下没有自由和幸福的现实生活的坚决否定和抨击。?
13.因为诗人要表达的是对自由幸福生活的向往和追求,传说中的牛郎织女是没有自由和幸福的,当然不能照搬。引用传说(又何止是传说),又不能拘泥于传说,一切依主题的需要而定。
14.运用比喻,诗人抓住“新月”与“小船”外形上“弯弯”这一共同特征,将两个相距遥远的物体联系在一起;这两句诗是全诗的引子,后面内容都围绕这两句诗(或引出诗歌后面内容)。
15.花香、夜暖、春天,强烈的赞美之情和浓烈的思乡之情。
16.①父亲爱吹长笛,经常吹给女儿听。②父亲因女儿讨厌、制止他吹长笛,所以不在家里吹长笛了。③父亲因女儿扔了他的长笛,从此不再提长笛的事儿。④父亲因女儿给他买来新长笛,又吹起了长笛。
17.示例一:①用“清脆悠扬”直接描写笛声给人的感受。或:用“漫延”形象地写出笛声的扩散、飘扬。②用比喻的修辞方法,把笛声比作小河流水,表现笛声的清脆悠扬。③通过描写大人和孩子们的动作、神态,表现了笛声的悦耳动听。示例二:①正面(直接)描写。用比喻的修辞方法,把笛声比作小河流水,表现笛声的清脆悠扬。或:用“清脆悠扬”直接描写笛声给人的感受。或:用“漫廷”形象地写出笛声的扩散、飘扬。(意思对即可)②侧面(间接)描描写。通过描写大人和孩子们的动作、神态,表现了笛声的悦耳动听。
18.她的心理:①得知父亲断腿的真相后,伤心自责(为父亲对自己的隐忍和宽容而感动)②不想让父母看到自己流泪,想让父母开心(想活跃气氛)。(意思对即可。) 父亲的心理:①为女儿的理解、体贴而欣慰。②为自己能重新吹长笛而高兴(意思对即可。)
19.①从情节看,母亲的话设置悬念,引发读者的疑问;又是母亲的话交代父亲断腿的原因因,使情节有波潮、更完整合理。②从人物形象看,母亲打她、训斥她与父亲的沉默形成对比,表现父亲的隐忍和对女儿的爱,突出父亲的形象。③从主题看,母亲在听父亲吹长笛和她哼唱时流露出的幸福,突出了家庭的和谐、温馨,丰富了文章的主题。




























































































第 6 页 共 6 页


2018秋部颁人教语文七上21《女娲造人》同步练习及答案
21、女娲造人

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
A.女娲(wā)   澄澈(chéng) 掘起(jué)
B.灵敏(mǐn) 寂寞(mò) 幽光(yōu)
C.掺和(chān) 踪迹(zōng) 捏泥人(niē)
D.蓬勃(péng) 绵延(mián) 模样(mó)
2.结合语境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
(1)不知道在什么时候,出现了一个神通广大的女神,叫作女娲。据说,她一天当中能够变化七十次。

(2)近日,我区青春联盟的志愿者来到敬老院,为老人包饺子,乐得老人们眉开眼笑。

(3)人生路上,人人都有高低起落时,有时,一句简单的问候,也足以让疲惫不堪的人感到温暖。

3.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能否删去?为什么?
(1)说也奇怪,这个泥捏的小家伙,刚一接触到地面,马上就活了起来,并且一开口就喊:“妈妈!”



(2)第二天,天刚微明,她又赶紧起来继续工作。


4.指出下列句子运用的描写人物的方法。
(1)她忽然灵机一动:世间各种各样的生物都有了,单单没有像自己一样的生物,那为什么不创造一种像自己的生物来加入到世间呢?(        )
(2)她就顺手从池边掘起一团黄泥,掺和了水,在手里揉团着,揉团着,揉团成了第一个娃娃样的小东西。(        )
(3)女娲……不由得满心欢喜,眉开眼笑。(        )


9.选文所写的内容是真实的吗?它反映了古代劳动人民的什么愿望?



????表达交流
10.周口店北京人遗址的发掘,可以追溯到20世纪20年代。为了更好地保护这一举世闻名的古人类遗址,2011年7月,周口店北京人遗址博物馆开始迁建。建成后的新馆,面积是旧馆的8倍。走进博物馆大厅,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座巨大的雕塑,“北京人”右手持木棍,肩上扛着猎物,身体直立着行走,     ①     地还原了“北京人”狩猎归来的场景。作为国家一级博物馆,周口店北京人遗址博物馆用来收藏、保护和研究     ②     。 ?
根据语意,分别在横线①②处填入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
A.①栩栩如生
②周口店遗址历年来的考古发掘物
B.①巧妙绝伦
②周口店历年来的考古遗址发掘物
C.①巧妙绝伦
②周口店遗址历年来的考古发掘物
D.①栩栩如生
②周口店历年来的考古遗址发掘物
11.(2016江苏盐城中考)下列句子顺序排列最恰当的一项是(  )
①花草树木枯萎,鱼鸟虫兽死亡,人类自然也就无法生存了。
②恐怕到了那个时候,地球的最后一滴水就是人类的眼泪。
③水是人类生命的源泉,水是万物生长的根基。
④如若有一天,地球的水枯竭了,那么人间就会变成地狱。
⑤正是有了水的滋润,一切生物才能如此欣欣向荣,如此生机勃勃。
A.④③⑤①②     B.③④②①⑤
C.③⑤④①② D.④①②⑤③




参考答案
1.D 解析 D项,“模”读音应为“mú”。
2.(1)形容本领高超,无所不能。
(2)形容高兴愉快的样子。
(3)形容非常疲劳,几乎超出人的承受能力。
3.(1)不能删去。“刚一”与“就”呼应搭配,表示两件事是紧接着发生的,说明人类生命力旺盛,生长迅速,若删去就没有这样的表达效果了。
(2)不能删去。“赶紧”写女娲毫不拖延,表明女娲造人心切,塑造了一个勤劳热情的人类母亲形象,若删去就没有这样的表达效果了。
4.(1)心理描写 (2)动作描写 (3)神态描写
5.D 解析本文不是对人类起源的科学解释。
6.神话
7.水神共工。水神共工和火神祝融打仗,水神被打败了,他又羞又恼,觉得再也没有脸面活在世上,就一头撞向不周山,把天给撞破了。
8.“她先在大江大河里挑选了许多五色石子,架起一把火,把这些石子熔炼成胶糊状的液体,再拿这些胶糊状的液体去把天上一个个窟窿都填补好。”
9.不是真实的。它反映了古代人民改造自然、征服自然的愿望。
10.A 解析 文段中第①空应填“栩栩如生”,形容生动逼真,就像活的一样。“巧妙绝伦”指精巧奇妙到了极点,其修饰的对象不能是具体的事物。第②空中“周口店遗址”应为一个整体,遗址是历史上遗留下来的场景,如将“考古遗址”作为整体,遗址就成了考古之后遗留的场景,明显不符合语境。
11.C




























































































第 9 页 共 9 页


2018秋部颁人教语文七上22《寓言四则》同步练习及答案
22、寓言四则

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
A.爱慕(mù)   溉汲(jí)   躇步跐蹈(chú)
B.庇护(bì) 饶头(ráo) 舍然大喜(shě)
C.中伤(zhòng) 强大(qiáng) 身亡所寄(wú)
D.较量(jiào) 崩坠(zhuì) 闻而传之(chuán)
2.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1)你要是愿意,我们来较量较量吧!

(2)及其家穿井。

(3)若屈伸呼吸。

3.下列句子的朗读节奏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家无井/而出溉汲。
B.有/闻而传之者。
C.奈何忧/崩坠乎?
D.晓之者/亦舍然大喜。
4.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得一人之使,非得一人于井中也。

(2)地,积块耳,充塞四虚,亡处亡块。


????课内品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第5~8题。
赫耳墨斯和雕像者
赫耳墨斯想知道他在人间受到多大的尊重,就化作凡人,来到一个雕像者的店里。他看见宙斯的雕像,问道:“值多少钱?”雕像者说:“一个银元。”赫耳墨斯又笑着问道:“赫拉的雕像值多少钱?”雕像者说:“还要贵一点儿。”后来,赫耳墨斯看见自己的雕像,心想他身为神使,又是商人的庇护神,人们对他会更尊重些,于是问道:“这个值多少钱?”雕像者回答说:“假如你买了那两个,这个算添头,白送。”
这故事适用于那些爱慕虚荣而不被人重视的人。
蚊子和狮子
蚊子飞到狮子面前,对他说:“我不怕你,你并不比我强。若说不是这样,你到底有什么力量呢?是用爪子抓,牙齿咬吗?女人同男人打架,也会这么干。我比你强得多。你要是愿意,我们来较量较量吧!”蚊子吹着喇叭冲过去,专咬狮子鼻子周围没有毛的地方。狮子气得用爪子把自己的脸都抓破了。蚊子战胜了狮子,又吹起喇叭,唱着凯歌飞走,却被蜘蛛网粘住了。蚊子将要被吃掉时,叹息说,自己同最强大的动物都较量过,不料被这小小的蜘蛛消灭了。
这故事适用于那些打败过大人物,却被小人物打败的人。
5.《赫耳墨斯和雕像者》中,“赫耳墨斯又笑着问道:‘赫拉的雕像值多少钱?’”如何理解句中的“笑”呢?



6.《蚊子和狮子》中,蚊子在与狮子战斗前吹了一次喇叭,战斗后又吹了一次喇叭,蚊子两次吹喇叭的原因分别是什么?
(1)战斗前:
(2)战斗后:
7.请分别用一个成语概括两则寓言的寓意。
(1)《赫耳墨斯和雕像者》:       ?
(2)《蚊子和狮子》:         ?
8.下列表述不准确的一项是(  )
A.寓言往往是以比喻性的故事寄寓深刻的道理。《赫耳墨斯和雕像者》是以神喻人,《蚊子和狮子》是以动物喻人。
B.两则寓言都采用了对话描写。
C.两则寓言结构相同,都是先叙述故事,篇末点明寓意。
D.《赫耳墨斯和雕像者》构思精巧,文章采用三问三答的形式,这三问三答略有变化,有起伏。
????类文阅读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第9~12题。
郑人逃暑
郑人有逃暑①于孤林②之下者,日流影移,而徙衽③以从阴。及至暮,反席于树下。及月流影移,复徙衽以从阴,而患露之濡④于身。其阴逾⑤去,而其身逾湿,是巧于用昼而拙于用夕矣。
(选自《中华寓言故事》)
注①逃暑:避暑,乘凉。②孤林:独立的一棵树。③衽:席子。④濡(rú):沾湿。⑤逾:通“愈”,更加。
9.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1)徙衽以从阴(     )
(2)其阴逾去(     )

10.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是巧于用昼而拙于用夕矣。

11.郑人的“拙”具体表现在(用自己的语言表达):                     。?
12.这则寓言告诉人们的道理是:?  。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第13~15题。
疑人窃履
[明]王守仁
昔楚人有宿于其友之家者,其仆窃友人之履以归,楚人不知也。适使其仆市履于肆,仆私其直而以窃履进,楚人不知也。他日,友人来过,见其履在楚人之足,大骇曰:“吾固疑之,果然窃吾履。”遂与之绝。逾年而事暴,友人踵①楚人之门而悔谢曰:“吾不能知子,而缪②以疑子,吾之罪也。请为以如初。”
(选自《历代寓言大观》)
注①踵:到,走到。②缪:通“谬”,错误,荒谬。
13.给下列句中加点的词选择恰当的解释。
(1)友人来过(  )
A.走过,经过    B.胜过,超越
C.错误,过失 D.访,探望
(2)逾年而事暴(  )
A.暴露,显露 B.凶恶残酷的
C.突然 D.欺凌,损害
14.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吾固疑之,果然窃吾履。

15.联系全文,你认为友人是一个怎样的人?结合你的生活体验加以评价。




????表达交流
16.仔细阅读下面这则寓言,思考它告诉了我们一个什么道理。
野猪、马与猎人
从前,野猪和马常常在一起吃草,但是野猪经常使坏,不是践踏青草,就是把水搅浑。马非常生气,一心想要报复他,便跑去请求猎人帮忙。猎人说除非马愿意套上辔头让他骑,他才会帮助马惩治野猪。马报复心切,就答应了猎人的要求。于是,猎人骑在马背上打败了野猪,然后又把马牵回去,拴在马槽边。马终于成了被猎人奴役的工具。
(选自《伊索寓言》)



17.(2016江苏连云港中考)仔细观察下面的漫画,回答问题。

(1)请为这幅漫画拟一个恰当的标题。(不能以《无题》为题,不能超过6个字)

(2)请用简洁的语言说出这幅漫画的寓意。




参考答案
1.B 解析 B项,“舍”读音应为“shì”。
2.(1)用竞赛或斗争的方式比本领、实力的高低。(2)待,等到。(3)你。
3.C 解析 C项的朗读节奏应为“奈何/忧崩坠乎”。
4.(1)得到一个人的劳力,而不是从井里挖出一个人。(2)地是聚积的土块,四处都是,没有什么地方是没有土块的。
5.此“笑”揭示出赫尔墨斯内心的骄傲,极传神地表现了他轻视别人的心理活动。
6.(1)分析敌我条件后,充满必胜的信心。(2)得意忘形,炫耀自己的胜利。
7.(1)自命不凡(或:妄自尊大) (2)骄兵必败
8.B
9.(1)移动 (2)离开
10.这个办法用在白天是巧妙的,而用在晚上是笨拙的。
11.晚上也跟着树影移动席子
12.要随机应变,要顺应变化,不能仅凭经验办事,不要墨守成规
13.(1)D (2)A
14.我本来(就)怀疑你,果然(是你)偷了我的鞋。
15.友人是一个知错就改的人,在我们的生活中,往往也会有误解别人的事情发生,但我们如果能在了解事情的真相后勇于承认并改正错误,这也是难能可贵的。
16.这则寓言告诉我们,在生活中一定要对他人宽容,不要因为一点小事就去报复他人,否则会给自己带来不幸。
17.示例 (1)①耐心等待 ②守株待“伐” (2)①鞭挞人们的贪婪和对自然无情的破坏。②呼吁人们要保护自然,与自然和谐相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