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课 美苏冷战
导入: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美国和苏联为了战胜威胁人类生存的共同敌人——德、意、日法西斯,携起手来并肩作战。但是,战争结束后,为什么会出现美苏之间近半个世纪的冷战对峙局面?
垄断了原子弹,
拥有1200多万军队,
30艘航空母舰
1000多艘其他战舰
近500个军事基地
美国白宫
工业生产量占世界2/3?
外贸出口额占世界1/3?
黄金储备量占世界3/4
控制操纵联合国
美国经济、军事实力居世界第一,企图称霸世界
苏联克里姆林宫
在反法西斯战争中作出的重大贡献和显示出的巨大能量,使它在全世界赢得了很高的威望。
苏联空前强大
拥有世界上最强大的陆军,整个军事实力仅次于美国;
驻军欧亚许多地区;
1949年苏联爆炸了第一颗原子弹,1953年苏联氢弹爆炸成功。
1.美国实现霸权的需要。(国家利益)
美苏为什么会从二战中的盟友关系转变成二战后的敌对关系?
2.社会制度的不同(意识形态不同)。
2.二战后,人们渴望和平,厌恶战争。
美国为什么要对苏联展开“冷战”而不是采取直接军事行动呢?
1.苏联的军事实力和国际影响空前强大。
一、从盟友变成敌人
3.战略目标不同
1947年3月12日杜鲁门在国会演说
冷战:
面对美国的攻势,苏联也采取了对抗态度。两国开始运用除战争之外的一切方式进行对峙和斗争,这被称为冷战。
丘吉尔在杜鲁门陪同下前往富尔敦发表《和平砥柱》演说。
“铁幕演说”
冷战信号 ------
“铁幕”演说为美国冷战政策出笼制造了舆论。
苏 联
波 兰
民德
罗马尼亚
保加利亚
南斯拉夫
匈牙利
捷克斯洛伐克
联邦德国
奥地利
瑞士
瑞 典
芬 兰
法 国
意 大 利
土耳其
西班牙
丹麦
英 国
冰岛
挪 威
荷兰
比利时
葡萄牙
爱尔兰
阿尔巴尼亚
中立国
资本主义阵营
社会主义阵营
波
罗
的
海
得
亚
里
亚
海
希腊
杜鲁门主义的出台
(1)时间:
(2)背景:
(3)内容:
(4)标志:
1947年3月
杜鲁门在国会发表演说,声称希腊和土耳其受到苏联和共产主义威胁,要求国会拨款援助。
杜鲁门宣扬苏联和共产主义对希腊和土耳其的威胁,声称为了遏制苏联和共产主义扩张,美国必须援助“各国自由人民”抵抗这一威胁。
美苏战时同盟已经破裂,美国正式推行遏制苏联的政策。
“美国的政策必须是支持自由国家人民抵抗少数武装分子,或外来压力的征服企图”
(4)杜鲁门主义的出台有什么影响?
标志着美、苏战时同盟关系正式破裂,冷战开始。
(5)你认为杜鲁门主义的实质是什么?
杜鲁门主义是美苏冷战宣言书,其实质是遏制共产主义,干涉别国内政,加紧控制其他国家,最终达到称霸世界的目的。
马歇尔计划的提出
(1)时间:
(2)目的:
(3)实质:
(4)评价:
(5)应对:
1948年
马歇尔计划原名“欧洲复兴计划”,企图通过援助西欧恢复经济,稳定资本主义制度。
以援助西欧复兴经济为名,达到控制西欧、遏制苏联、称霸世界的目的。
马歇尔计划是杜鲁门主义的一次大规模运用,也是美国实施冷战政策的又一重要步骤。
苏联组织东欧国家成立经济互助委员会,与之对比。
二、两个德国的出现
“杜鲁门主义”提出后,美苏冷战全面展开。由于美苏的对抗和较量,横亘在东西方之间的德国逐渐走向经济和政治上的分裂。
苏 美 英 法占领德国及德国分裂示意图
英国占领区
苏联占领区
法国占领区
美国占领区
纳粹德国法西斯政权垮台以后,德国领土及首都柏林被哪几个国家分区占领?
苏、美、英、法
2.什么原因导致苏联与美、英、法在处理德国问题上的分歧越来越大?
杜鲁门主义出台
3.柏林危机
(1)危机出现:
1948年2月,美、英、法三国计划将占领区合并, 准
备发行货币,筹建政权,引起苏联的抗议。
1948年6月,苏联切断西占区与柏林之间的水陆交通,
停止向西柏林供应煤、电、食品等生活物资,美、英
立即对苏占区实行反封锁。“柏林危机”爆发。
(2)危机的解除
苏联没有封锁空中通道,美、英通过空
运向西柏林供应物资。美国也没有采取武力手段
解除苏联对水陆交通的 封锁。双方都留有余地。
11个月后(1949 年5月12日)美、苏通过秘密谈判
达成协议,双方同时解除封锁。
4.德国的分裂
(1)1949年9月,在美、英、法占领区成立了德意志联邦共和国,又称“联邦德国”或“西德”,定都波恩。
(2)1949年10月,在苏占区成立了德意志民主共和国,又称“民主德国”或“东德”,定都东柏林。
德国的分裂是美苏冷战的直接后果。
东德
西
德
柏林墙
1961年,苏联又锁了东西柏林之间的边界,并开始沿着东西柏林的分界线在东柏林境内筑起“柏林墙”,严格控制人员、物质的出入。
柏林墙
三、北约与华约对峙
1.北大西洋公约组织的成立:
(1)背景:
美国把欧洲看作全球战略的重点和遏制苏联扩
张的第一线,而尚未复苏的西欧各国也需要美
国的援助。
(2)时间地点:
1949年 华盛顿
(3)成立:
美国联合西方国家成立北大西洋公约组织,简称“北约”。
(4)北大西洋公约的内容:
任何一个成员国如果受到武装攻击,缔约国将作出集体反应;各缔约国决心维护共同的社会制度和文化传统
(5)标志:
这是杜鲁门主义在军事上的贯彻,标志着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军事联盟的形成。
2.华沙条约组织的成立:
(1)时间:
1955年
(2)成员国:
苏联同东欧7个社会主义国家
任何一个成员国如果受到武装攻击,其他缔约国
将以一切方式进行援助。
(3)华沙条约的内容:
(4)实际控制华约组织的国家:
苏联
(5)成立:苏联联合东欧国家在波兰华沙成立了与北约相抗衡的军事集团——华沙条约组织,简称“华约”。
3.北约和华约成立的影响
①标志着两大政治军事集团对峙局面的形成;
②给世界的和平带来了巨大影响;③也使世界维持了相对稳定的局面。
3.这两大组织有什么共同之处?
华约组织成立后形成了怎样的世界格局?
都是大国控制的军事政治集团;
美苏冷战对峙的两极格局。
两极格局中的两极分别指美国和苏联,代表
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两种制度。
4.冷战局面形成后,美苏对抗的事例有哪些?
(1)20世纪60年代,发生了古巴导弹危机和美国
侵略越南的战争;
(2)20世纪70年代,苏联入侵阿富汗;
(3)20世纪80年代,美国制订“星球大战计划”
双方的军备竞赛不断升级。
【互学探究】
结合本课内容,从政治、经济和军事方面归纳出美苏冷战的表现?
1、政治方面:杜鲁门主义的出台
2、经济方面:提出欧洲复兴计划(马歇尔计划)
3、军事方面:北约组织和华约组织先后建立
1.冷战是指二战后的40多年间,以美、苏为首的两大集团
之间既非战争又非和平的对峙与竞争状态。
2.1947年杜鲁门主义的出台,标志着美、苏战时同盟关
系正式破裂,美国正式开始推行遏制苏联的政策,冷战开始。
3.1947年马歇尔计划是杜鲁门主义的一次大规模运用,
也是美国实施冷战政策的又一重要步骤。
4.1949年9月,“联邦德国”(“西德”)成立。
课堂小结
5.1949年10月,“民主德国”(“东德”)。从此,欧洲冷战对峙的局面基本形成。
6.1949年“北大西洋公约组织”成立,简称“北约”。
7.1955年,“华沙条约组织”成立,简称“华约”。
8.北约和华约的成立,标志着两大军事政治集团对峙局面的形成。
随堂练习:
1、冷战开始的标志是( )
A.杜鲁门主义的提出 B.马歇尔计划的实施
C.北约组织的成立 D.华约组织的成立
A
2、二战后,德国分裂为联邦德国和民主德国。联邦德国原为哪些国家占领区( )
A.美、英、法 B.英、法、意
C.美、日 D.美、苏
A
3.下列国际会议中,由美国完全主导的是( )
A.签订《凡尔赛条约》的会议 B.签署《联合国家宣言》的会议
C.决定成立联合国的会议 D.决定成立北约的会议
4.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美国推行遏制社会主义国家的冷战政策,美苏双方的对抗不断加剧,两极格局逐渐形成。两极格局形成的标志是( )
A.华沙条约组织成立 B.马歇尔计划实施
C.杜鲁门主义出台 D.北大西洋公约组织成立
D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