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 玩小车 说课课件(16张PPT)+说课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17 玩小车 说课课件(16张PPT)+说课教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7.0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鄂教版
科目 科学
更新时间 2018-12-19 11:30:26

文档简介

《玩小车》说课稿
一、教材分析:
根据儿童爱玩的天性,让“儿童、玩具、学科学”有机的结合起来,贴近学生的生活,展开各项探究活动,是本单元教学的出发点。本课从玩小车(利用磁铁的磁力使小车运动起来)活动引入,带领学生探究磁铁间同极相斥、异极相吸的性质,以及磁铁指南北特点,在此基础上,总结磁铁的特点,最后介绍指南针的历史及磁现象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从实验探究到应用,从具体到抽象,从感性到理性,层层递进。
(一)实验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①了解磁铁间同极相斥,异极相吸的性质;
②认识磁铁的南北极,知道磁铁能指南北方向。
2.过程与方法:
①学会做磁铁指南北及磁铁间同极相斥、异极相吸的实验;
②能画出实验示意图,并标出方向。
3.情感态度价值观:
①通过探究,认识到反复实验、细致观察的重要性;
②通过小组合作,锻炼学生手脑互动、协作互助的团队精神和积极主动、大胆探究的科学精神。
(二)实验内容设计:
1.了解磁铁间同极相斥,异极相吸的性质;
2.认识磁铁的南北极,知道磁铁能指南北方向。
二、教法学法:
教法:通过营造有趣的问题情境,让学生经历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建立假设、设计实验验证、得出结论并解决问题这一过程,认识磁铁的性质。主要采用情境教学法和实验探索法。
学法:学生通过玩小车游戏,在操作、观察、合作、交流等活动,掌握探究方法,提高动手能力,养成探究习惯,提高科学素养。
三、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课件、玩具车、大小条形磁铁。
学生准备:
三组材料:第一组:两个装有磁铁的小车模型,实验报告单。第二组:多个环形磁铁、两个蹄形磁铁。第三组:水槽、塑料块、小条形磁铁。四、教学过程:
第一环节,情境引入,玩中设疑。
恰当的导入能激发学生的兴趣,给课堂创造最佳学习氛围。为此,我这样设计导入:同学们,我们来做一个游戏。将一根条形磁铁放在一个玩具小车上,手里拿着另一块磁铁,我不接触小车,可以拉着小车走,也可以推着它走,这是为什么呢?奇特的现象一下子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他们纷纷猜测起来:拉着小车走,可能磁铁间有吸引力;推着小车走,可能是磁铁间产生推力。
第二环节:实验探究,玩中释疑。
实验探究一:磁铁间同极相斥,异极相吸的性质。
1.介绍材料,操作提示。
出示小车模型,里面各装有一根条形磁铁。由于该操作很简单,现象很有趣:小车有时会吸在一起,有时又迅速分离。为了避免学生漫无目的地玩,增强实验的针对性、实效性,学生熟悉器材后,我适时利用课件出示了实验要求:①反复变换小车的方向,观察不同情况下小车的运动有什么不同?②将实验情况用示意图画出来,并用箭头标出小车运动的方向。③完成实验报告单。
2.小组合作,验证猜想。
接下来我放手让学生去玩小车。在玩中学,学会观察、学会思考、学会合作;让他们在学中感悟到探究的乐趣。在玩的过程中,我不断巡视,观察学生的实验过程,指导学生画示意图,填写实验报告单。充分体现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的教育理念。
3.深化理解,再次体验。
为了加深理解,我让他们再次用环形磁铁,蹄形磁铁体验一下。我改进实验器材和实验方法,学生的体验多了,胜过了老师的讲解。
4.汇报交流,归纳总结。
学生尽兴的玩,深入的思考,完整的分析,在汇报的时候他们的课堂生成也是多姿多彩,充满灵性的。虽然表达方式不同,但达成了共识:同极互相排斥,异极互相吸引。(展示学生实验报告单)
5.联系实际,解决问题。
此时再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释一下老师开始玩小车时的奇特现象。让学生知道通过自己的探究,可以解决生活中的现象。从而增强学习科学的兴趣。
实验探究二:认识磁铁有指南北方向的特点。
1.设置问题,引发猜测。
“通过学习,我们已经知道磁铁上有两极,为什么一个叫南极?一个叫北极?”一石激起千层浪,一个普通却又容易忽视的问题,很快引发了学生的思考,他们纷纷猜测起来:可能是磁铁能指南北。
2.介绍材料,设计方案。
为了更好地引导学生探究,我首先请他们指出教室的东南西北。然后介绍两种实验方法,悬吊法和水浮法。让小组任选其一进行实验。再简单的介绍了实验的器材,并及时用课件显示实验要求:
(1)小磁铁的周围不能有铁东西,以免影响实验效果。
(2)等小磁铁自然静止下来后,观察磁铁指示的方向。
(3)反复做三次,看看结果如何?
反复做三次,让他们知道,科学家正是经过了无数次的实验才得出了结论。有效地培养了学生严谨求实的科学探究习惯。
3.小组实验,观察现象。
小组同学根据材料互相讨论,研究出方案,并认真做实验,体现出一种合作互助的意识。
4.汇报交流,归纳总结。
明白了实验要求后,孩子们的实验很顺利,几乎一致的发现了:磁铁的南极、北极总是指向南方和北方,让学生明白:磁铁的两个磁极是不一样的。指向南方的一端叫南极,用字母S表示;指向北方的一端叫北极,用字母N表示。
在这一环节中让学生自主探索,互相交流,有利于学生通过动手实验,合作互助,获得实验的经验,有利于学生的主动思考。教师为学生提供操作与表现的机会,激发学生对科学的探究兴趣,也提高了学生动手操作的能力。
第三环节:拓展知识,课外延伸。
课虽结束了,但是探究活动并没有结束。要把科学活动继续进行下去,进一步激发学生科学探究的兴趣。首先让学生阅读课本上的小资料,了解指南针的原理和悬浮磁列车的相关知识,增强民族自豪感。最后给学生留下一个问题:生活中哪些地方应用了磁铁现象?并要求学生课外搜集相关的资料,看谁收集到的资料最多。
五、教学反思与自我评价:
在小学阶段,儿童对周围世界有着强烈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他们乐于动手操作具体形象的物体,这一时期是培养科学兴趣、体验科学过程、发展科学精神的重要时期。这节课我主要体现以下几点:
1.让学生亲身经历《玩小车》实验探究的全过程。探究是学生获得知识的重要途径。第斯多惠就曾说过,要给予儿童真知,更要引导他们主动寻求真知。正所谓授人以鱼不如教人以渔。引导学生自主获取知识或信息,对于培养学生学习并领悟领悟、终身领悟亦具有重要好处。
2.突出了学生是学习活动的主人,确立了学生的主体地位。整个教学活动过程中,教师是引导者、参与人、欣赏者、组织者。实验活动的设计和实施放手让学生按照实验要求自主规划、自主设计、自主合作探究磁铁的性质和南北极,效果好,积极性高。
3.尊重学生发现、尊重实验事实,逐渐培养学生良好的科学探究习惯。在教学活动中,对各小组一次实验得出的结论,不轻易肯定或否定,也不以点带面下结论,而是让学生反复实验,多次验证,广泛交流,产生共鸣,最终形成共识。
当然,也有不足和有待改进的地方。比如,三年级学生年龄较小,个别实验小组在探究活动中有“手忙脚乱”玩器材的现象,在今后教学时要注意结合课堂实际给予适当的指导。
课件16张PPT。17 玩小车 根据儿童爱玩的天性,让“儿童、玩具、学科学”有机的结合起来,贴近学生的生活,展开各项探究活动,是本单元教学的出发点。本课从玩小车(利用磁铁的磁力使小车运动起来)活动引入,带领学生探究磁铁间同极相斥、异极相吸的性质,以及磁铁指南北特点,在此基础上,总结磁铁的特点,最后介绍指南针的历史及磁现象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从实验探究到应用,从具体到抽象,从感性到理性,层层递进。
学会做磁铁指南北及磁铁间同极相斥、异极相吸的实验;
2. 能画出实验示意图,并标出方向。
(一)、实验教学目标1.了解磁铁间同极相斥,异极相吸的性质;
2.认识磁铁的南北极,知道磁铁能指南北方向。
1. 通过探究,认识到反复实验、细致观察的重要性;
2. 通过小组合作,锻炼学生手脑互动、协作互助的团队精神和积极主动、大胆探究的科学精神。
(二)、实验内容设计主要采用情境教学法和实验探究法。
引导学生通过通过玩小车游戏,在操作、观察、合作、交流等活动,掌握科学的探究方法。
课件、玩具车、大小条形磁铁。三组材料:
第一组:两个装有磁铁的小车模型,
实验报告单; 第二组:多个环形磁铁、两个蹄形磁铁;
第三组:水槽、塑料块、小条形磁铁 恰当的导入能激发学生的兴趣,给课堂创造最佳学习氛围。为此,我这样设计导入:同学们,我们来做一个游戏。将一根条形磁铁放在一个玩具小车上,手里拿着另一块磁铁,我不接触小车,可以拉着小车走,也可以推着它走,这是为什么呢?奇特的现象一下子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他们纷纷猜测起来:拉着小车走,可能磁铁间有吸引力;推着小车走,可能是磁铁间产生推力。
第一环节:情境引入,玩中设疑
第二环节:情境引入,玩中设疑
1.实验探究一第二环节:实验探究,玩中释疑实验探究一《玩小车》实验报告单 第二环节:实验探究,玩中释疑实验探究一第二环节:实验探究,玩中释疑磁铁的性质: 同极互相排斥,异极互相吸引。磁铁上有两极,为什么一个叫南极?一个叫北极?(1)小磁铁的周围不能有铁东西,以免影响实验效果。
(2)等小磁铁自然静止下来后,观察磁铁指示的方向。
(3)反复做三次,看看结果如何?
实验探究二磁铁的南极、北极总是指向南方和北方。指向南方的一端叫南极,用字母S表示;指向北方的一端叫北极,用字母N表示。
实验探究二第三环节:拓展知识,课外延伸尊重学生发现、尊重实验事实,培养学生良好 的科学探究习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