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自清
朱自清(1898-1948),字佩弦,江苏省扬州市人,散文家、诗人、学者、民主战士。
有诗文集《踪迹》、散文集《欧游杂记》、《背影》,以及一些文艺论著,收在《朱自清文集》里 。
散文代表作有:《绿》、《春》、《荷塘月色》、《背影》等。
读准下面的词语:
水涨 应和 薄烟
黄晕 捉迷藏
宛转 散在草丛里
zh?ng
yìng hè
bó
yùn
cáng
zhu?n
s?n
欣欣然:
朗润:
卖弄:
酝酿:
呼朋引伴:
舒活:
宛转:
花枝招展:
欢欢喜喜的样子。
明朗润泽。
炫耀。
文中是说各种气息在空气里,像发酵似
的,越来越浓。
舒展,活动。
呼唤朋友,招引同伴。
同“婉转”。形容声音抑扬动听。
花枝迎风摆动,婀娜多姿。形容妇女打扮得十分艳丽。
应和:
嘹亮:
稀稀疏疏:
静默:
(声音、语言、行动等)相呼应。
声音清晰圆润而响亮。
肃立不作声。
宽松;不稠密。
吹面不寒杨柳风:
春风吹在脸上,没有一丝寒意。
绝句
【宋】释志南
古木阴中系短篷,
杖藜扶我过桥东。
沾衣欲湿杏花雨,
吹面不寒杨柳风。
译文:在古木的树荫下拴着一只小船,我拄着拐杖过了桥东。春天的天气时雨时晴,杏花开时的蒙蒙细雨落在身上,衣服欲湿未湿,柔和的杨柳春风吹在脸上一点儿也不觉得寒冷。
一年之计在于春:
一年的计划要在春季安排好,意思是做事宜早不宜迟。
一日之计在于 :
一生之计在于 :
晨
勤
一天的作为决定于早晨。
一生的作为取决于他是否勤劳。
本文属于什么文体?
写景散文:以描绘景物为主的散文。
写景散文的基本特点是什么?
1、抓住景物在特定季节、特定地点的特有现象进行描绘,使特征突出。
4、“一切景语皆情语”。写景的目的是表达自己的感情。
2、写景必须按照一定的顺序。
3、写景散文的文笔优美精彩。
写景散文的学习方法有哪些?
注意停顿的长短、读音的轻重、语速的快慢和语调的抑扬。
景 情 理
情景交融
1、本文按照什么顺序描写春天的?
明确:本文是按照盼春、画春、赞春的顺序描写春天的。
盼春
画春
赞春
本文可以分为哪几部分?
本文可以分为三部分:
第一部分(1):盼春。
第二部分(2-7):画春。
第三部分(8-10):赞春。
描绘了五幅春天的图画:春草图、春花图、春风图、春雨图、迎春图。
第一部分(1):盼春。
写人们盼望春天的热切心情,为全文定下了清新活泼的基调和抒情的主旋律。
修辞手法:
反复
拟人
第二部分(2-7):画春。
描绘了五幅春天的图画:春草图、春花图、春风图、春雨图、迎春图。
春草图
春花图
春风图
春雨图
迎春图
第2段
先总写春天的山、水和太阳。
山
水
太阳
朗润起来了
涨起来了
脸红起来了
修辞手法:
排比
拟人
春草图
思考: 作者从哪些方面描绘春草图?在词语的运用上有什么特点?
这段描写用了较多的叠用的形容词,对小草喜爱之情油然而生。
情态:用了“偷偷”、“钻”,给人以不知不觉的感觉。
色泽:“嫩嫩”“绿绿”使小草惹人喜爱。
长势:用了“一大片一大片满是的”给人以清新悦目之感。
质地:用“软绵绵”,让人愿意和它亲近。
第3段
接下来以速写式的笔法写人们在草地上的活动和感受,从侧面写出春草勃发给人们带来欢乐。
第4段
春花图
作者描绘春花图,抓住了什么特点?表现了什么感情?
花甜
花多
花艳
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
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
花里带着甜味儿
表现了作者对春天的喜爱之情。
作者描绘春花图,运用了哪些修辞手法?
明确:运用了拟人、排比、比喻等修辞手法。
拟人
排比
比喻
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
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
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
散在草丛里,像眼睛,像星星,还眨呀眨的。
散在草丛里,像眼睛,像星星,还眨呀眨的。
春花图
红的像火
粉的像霞
白的像雪
第5段
春风图
文中作者调动全身的哪些感觉器官去感受春风的?请结合例句赏析。
1、触觉 例:“吹面不寒杨柳风”,不错的,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
2、嗅觉 例: 风里带着泥土味儿,还有各种花的香,都在微微润湿的空气里酝酿着。
3、视觉 例: 鸟儿将巢安在繁花嫩叶当中。
4、听觉 例: 牛背上牧童的短笛,这时候也成天嘹亮地响着。
文中从多方面描写春风,突出了春风怎样的特点?
春风图
“吹面不寒杨柳风”,不错的,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
风里带来些新翻的泥土的气息,混着青草味儿,还有各种花的香,都在微微润湿的空气里酝酿。
和暖
清新
第6段
春雨图
作者抓住了春雨的什么特点,按什么顺序描绘出一幅诱人的春雨图?
明确:作者抓住春雨两个方面的特征:一是雨多,“最寻常”“一下就是三两天”;二是轻柔细密,“像牛毛,像花针,像细丝”“密密地斜织着”。
从静景写到动景,由近景到远景,勾勒出一幅南方傍晚春雨绵绵的朦胧剪影图。
作者怎样描写雨中特有的景象的?
明确:雨中的景象写了两个方面:一是雨中的自然景物——树叶和小草;二是雨中的人间景象——雨中的行人和劳作的农民,渲染出“安静而和平”的气氛。
春雨图
蓑衣
斗笠
披着蓑
戴着笠
披着蓑
戴着笠
第7段
迎春图
本段写了人们迎接春天的情景。着重渲染了人们纷纷走出户外,舒活筋骨,抖擞精神,对未来充满希望的精神状态。
第三部分(8-10):赞春。
“春天像刚落地的娃娃”
“春天像小姑娘”
“春天像健壮的青年”
作者连用三个比喻句:
新
美
力
抒发了作者赞美春天的真挚感情,有力地总结了全文,表现了积极向上的主题。
一:盼春
二:画春
三:赞春
热切
定下基调和主旋律
春草图
春花图
春风图
春雨图
迎春图
情态、色泽、长势、质地
花多、花艳、花甜
和暖、清新
雨多、轻柔细密
自然景物、人间景象
舒活、抖擞
对未来充满希望
新
美
力
《春》全文结构图
本文描绘了大地回春、万物复苏、生机勃发、草木花卉争荣的景象,赞美了春的创造力,激励人们珍惜大好时光,辛勤劳作,奋发向上,抒发了作者对春天的热爱和对未来的憧憬之情。
一、观察细致,特征突出。
要写好景物,就必须观察细致。
二、结构严谨,顺序明晰。
作者按照提示主题和抒情的需要,一共展现了五个画面,层次井然,思路清晰,安排有序。
三、语言生动,流畅优美。
大量运用精彩的比喻句、拟人句和排比句,形象生动地描绘景物特征,抒发内心感情。
遣词造句优雅和谐。大量运用短语、短句和叠词,结构整齐、匀称,音韵和谐、优美。节奏轻盈、活泼。
朱自清的散文《春》,正文共有632个字(不计标点),10个自然段,30句话,可是运用了修辞手法的句子,多得达到了惊人的程度。
《春》的比喻句
1、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
2、散在草丛里,像眼睛,像星星,还眨呀眨的。
3、像牛毛,像花针,像细丝,密密地斜织着。
4、春天像刚落地的娃娃,从头到脚都是新的,它生长着。春天像小姑娘,花枝招展的,笑着,走着。春天像健壮的青年,有铁一般的胳膊和腰脚,领着我们上前去。
《春》的拟人句
1、盼望着,盼望着,东风来了,春天的脚步近了。
2、一切一切都像刚睡醒的样子,欣欣然张开了眼。
3、山朗润起来了,水涨起来了,太阳的脸红起来了。
4、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嫩嫩的,绿绿的。
5、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
6、花下成千成百的蜜蜂嗡嗡地闹着,大小的蝴蝶飞来飞去。
7、散在草丛里,像眼睛,像星星,还眨呀眨的。
9、他们的房屋,稀稀疏疏的,在雨里静默着。
8、鸟儿将巢安在繁花嫩叶当中,高兴起来了,呼朋引伴地卖弄清脆的喉咙,唱出宛转的曲子,跟轻风流水应和着。
《春》的拟人句
《春》的排比句
1、山朗润起来了,水涨起来了,太阳的脸红起来了。
2、打两个滚,踢几脚球,赛几趟跑,捉几回迷藏。
3、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
4、像牛毛,像花针,像细丝,密密地斜织着。
5、春天像刚落地的娃娃,从头到脚都是新的,它生长着。春天像小姑娘,花枝招展的,笑着,走着。春天像健壮的青年,有铁一般的胳膊和腰脚,领着我们上前去。
2、“吹面不寒杨柳风”
3、“一年之计在于春”
1、盼望着,盼望着,……
下面的句子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4、你不让我,我不让你,……
反复
引用
引用
回环
娃娃
欣欣然
偷偷
嫩嫩
绿绿
轻悄悄
软绵绵
嗡嗡
星星
微微
一点点
慢慢
稀稀疏疏
渐渐
家家户户
老老小小
叠词
赶趟儿
甜味儿
桃儿、杏儿、梨儿
杂样儿
青草味儿
鸟儿
树叶儿
小草儿
一份儿
头儿
儿化音
四、诗情画意,情景交融。
“一切景语皆情语”,文章赋予各种景物以鲜明的感彩。
《春》是写景的,它着力描绘了春天的美丽,《春》又是抒情的,字里行间渗透着作者对春天的爱恋和赞美。
《春》是一幅精美的画,它形象生动,姿态万千,色彩缤纷,春意盎然。
《春》是一首动听的歌,它曲调优美,节奏欢快,动人心弦,发人深思,激发人们珍惜春光,奋发有为。
《春》的艺术魅力(摘录) 王湄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