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球正面双手垫球教学设计
一、指导思想
依据体育学科核心素养的要求即“发展运动能力、培养体育品德、养成健康行为”的理念作为课的指导思想;通过“趣味学、多样练、模仿赛”的策略展开教学,充分激发了学生的学练兴趣;从单一运动技能教学模式转向学会运动,学会锻炼方法,发展学生运动能力为重点,使学科核心素养的要求在教学做落地。
二、教学内容分析
本课教学内容:排球正面双手垫球,是排球垫球的第二课次。垫球是水平四排球教学重要组成部分,是排球运动的基础。排球技术性很强,对学生来说有点枯燥。因此,本课着重从提高学生的兴趣入手,来解决正确垫球部位这一重点,让学生在练习中发展体能,在活动中体验排球运动的乐趣,为以后的教学竞赛和学生终身体育打下良好基础。
三、教学对象分析
我校是排球传统学校,所以校内学生对排球的兴趣是非常高的,而且85%以上的学生在小学的时候就已经掌握了多种垫击球的技巧,有着十分不错的排球基础及球感,并对排球比赛有着强烈的憧憬。本班学生好动、好学,模仿力强,兴趣广泛,并且该班体育骨干能力较强,学生对体育运动有良好的参与意识。同学之间团结合作,集体荣誉感较强,便于开展体育活动。
四、教学目标分析
1.认知目标:了解排球技术中垫球过程中正确的垫球部位,明确排球垫球的预备姿势和移动方法。
2.技能体能目标:通过学习,90%的学生能用准确的击球部位垫球,成功率达80%;70%学生能正确移动垫球,成功率60%,余30%学生有移动垫球意识及动作,垫球成功率40%;同时,发展学生的空间判断能力、动作速度、弹跳能力和排球实践运用能力。
3.情感目标:在2人或多人练习中,增强团队意识与协作精神。
五、教学过程分析
1、导入与热身(10分钟)
a.慢跑+高抬腿+后踢腿+侧滑步3’:通过慢跑和排球的基本步伐达到了热身的目的,活动开各关节。
b. 熟悉球性练习(抛接球击掌,自抛自垫)2’:教师完整动作示范,学生按要求用手腕上方十公分部位垫球,达到体会用正确部位触球和用下肢发力的感觉的目的,同时,通过专项的准备活动,既活跃课堂的气氛又为下一环节的学习起到铺垫作用。
c. 游戏“抛接球”2’:通过游戏成功做出判断来球,快速移动的动作。
2、实践与体验(30分钟)
a.复习一抛一垫7’:
1)原地2’:为了掌握重点,学生进行原地近距离一抛一垫练习。
2)移动一步5’:学生在移动过程中完成动作,并能用准确部位垫球,发展学生的空间判断力。
b. 尝试对垫6’:两人一组,尝试进行对垫,通过这个练习,学生合作学习,并在练习中进一步掌握移动垫球的动作,能用准确部位垫球,发展学生的空间判断力和位移速度。
c.组合12’:
1)后撤步+垫球5’:一人完成后撤步滑步后将对方的抛球垫起,通过这个练习能够将将后撤步与垫球两个动作进行组合,不仅提高了学生移动垫球的能力,也发展学生的移动速度。
2)后撤步+移动垫球+拦网7’:一人完成后撤步移动垫球以后进行拦网动作,这个练习,将移动垫球和拦网进行组合,提高移动垫球的动作质量,发展弹跳力和位移速度。
d.游戏(垫球入筐比赛)5’:4人一小组,通过抛垫游戏,每人完成8次垫球,碰到筐得一分,进筐得2分,比一比哪组得分最高。通过前面的多种原地以及移动中的垫球练习,大部分学生已经掌握用正确部位垫球的动作。教师设置游戏,增加趣味性,也通过游戏加强对垫球部位的强化,发展移动速度。
3、调节与评价(5分钟)
学生排成四列横队,教师带领学生在音乐声中跳起放松操,使学生从生理上、心理上逐渐地恢复到相对安静状态,培养学生的形体美和心灵美!
六、教学困难分析
教学重点:身体移动
教学难点:空间判断
突破教学的重点和难点,通过游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通过慢动作练习,观察同伴间动作并加以分析技术动作要领,进而主动去模仿学习正确的技术动作,掌握技术动作要领。
七、场地与器材
本课在篮球场进行,所需器材:排球24只,长绳一根,标志垫24块,呼啦圈6个,塑料筐4个。
八、预计教学效果
平均心率:125—130次/分;运动密度45%-50%,练习强度:中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