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潍坊市高三教学质量检测化学试卷
本试卷分为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共100分,考试时间为90分钟。
第Ⅰ卷(选择题,共45分)
注意事项:
1.答第Ⅰ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号、考试科目、试卷类型(A或B)用铅笔涂写在答题卡上。
2.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 1 C 12 N 14 O 16 Na 23 C1 35.5 Ca 40
Fe 56 Cu 64 Ba 137
第Ⅰ卷包括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请你运用所学的化学知识判断,下列有关化学观念的叙述错误的是 ( )
A.几千万年前地球上一条恐龙体内的某个原子,可能在你的身体里
B.用斧头将木块一劈为二,在这个过程中个别原子恰好分成更小的微粒
C.一定条件下,金属钠可以成为绝缘体
D.一定条件下,水在20℃时能凝固成固体
2.溶液和胶体具备的共同性质是 ( )
A.分散质生粒都能透过半透膜
B.用石墨电极做导电性实验时,分散质微粒都定向且朝一个方向移动
C.都有丁达尔现象
D.都比较稳定
3.只能在溶液中导电的电解质是 ( )
A.KOH B.NaC1 C.SO2 D.CH3COOH
4.下列有关化学反应过程或实验现象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
A.氯气的水溶液可以导电,说明氯气的电解质
B.漂白粉和明矾都常用于自来水的处理,二者的作用原理是相同的
C.氯气可以使湿润的有色布条退色,但实际漂白作用的物质是次氯酸而不是氯气
D.在滴有酚酞的Na2CO3溶液中,加入BaC12溶液后溶液的红色褪去,说明BaC12溶液具有酸性
5.下列离子在酸性溶液中能大量共存的是 ( )
A.Na+、K+、C1O-、I- B.C1-、NO3-、Fe2+、Na+
C.K+、Ba2+、OH-、SO42- D.Fe3+、NH4+、Br-、NO3-
6.用NA表示阿佛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46gNO2和N2O4混合气体中含有的分子总数为NA
B.用含4molHC1的浓盐酸跟足量二氧化锰反应,生成的氯气在标准状况下的体积为
22.4L
C.0.1mol金属钠与氧气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反应,生成氧化钠的混合物时,失去的电子
数为0.1NA
D.标准状况下,11.2L乙醇完全燃烧时产生的二氧化碳分子数为NA
7.仅含碳、氧两种元素的气体中,碳和氧的质量之比为3:5,则该气体可能是 ( )
①由CO或CO2单独组成的纯净物 ②由CO和CO2共同组成的混合物
③由CO和O2共同组成的混合物 ④由O2和CO2共同组成的混合物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②④
8.实验室常利用以下反应制取少量氨气:NaNO2+NH4C1 NaC1+N2↑+2H2O关于该
反应的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NaNO2是氧化剂
B.每生成1molN 2 时,转移电子的物质的量为6mol
C.NH4C1中的氮元素被还原
D.N2既是氧化剂,又是还原剂
9.下列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 ( )
A.用氨水吸收少量SO2气体:2NH3·H2O+SO2=2NH4++SO32-+H2O
B.FeI 2溶液中通入C12至Fe2+恰好完全被氧化:2Fe2++C12=2Fe3++2C1-
C.NH4HCO3溶液与过量的NaOH溶液共热:NH4++OH- NH3↑+H2O
D.C12通入水中:C12+H2O=2H++C1-+C1O-
10.下列有关实验的操作过程,正确的是 ( )
A.钠与水的反应:用镊子从试剂瓶中取出金属钠,用小刀切下绿豆粒大小的一粒钠。 小心放入装满水的烧杯中
B.配制100mL的质量分数10%的H 2O2溶液:取一支规格为100mL的量筒,先取质量分数为30%的双氧水溶液33.3mL,然后于加水至100mL刻度线
C.检验某浅绿色溶液中含有Fe2+离子:取该溶液少许,向其中加入KSCN溶液,不变 红色;再向其中滴加氯水,溶液变为红色。
D.取出分液漏斗中所需的上层液体:当下层液体从分液漏斗下端管口流出后,及时关 闭活塞,然后更换一个接收容器,打开活塞将分液漏斗中的液体放出。
11.关于某无色溶液中所含离子的鉴别,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
A.加入AgNO3溶液,生成白色沉淀,再加入稀盐酸沉淀不溶解,可确定有C1-存在
B.加入加Ba(NO3) 2溶液,生成白色沉淀,再加稀盐酸不溶解,可确定有I-存在
C.通入C12后,溶液变为黄色,加入淀粉溶液后变蓝,可确定有I-存在
D.加入盐酸,生成的气体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则原溶液中一定有大量CO32-
12.在200mL某硫酸盐溶液中,含有1.5NA个硫酸根离子(NA表示阿佛加德罗常数的值),同时含有NA个金属离子。则该硫酸盐的物质的量浓度为 ( )
A.2mol·L-1 B.2.5 mol·L-1
C.5 mol·L-1 D.7.5 mol·L-1
13.某溶液含有①NO3- ②HCO3- ③SO32- ④CO32- ⑤SO42-等五种阴离子。向其中加入少量的Na2O2固体后,溶液中的离子浓度基本保持不变的是(忽略溶液体积的变化)
( )
A.① B.①②④ C.①③⑤ D.①③④⑤
14.在Fe2(SO4)3溶液中,加入ag铜,完全溶解后,再加bg铁,充分反应后得到cg残余固体,且a>c,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残余固体是铜和铁
B.最后得到的溶液中一定含有Cu2+
C.将残余固体加入到稀H2SO4中,有气泡产生
D.最后得到的溶液中可能含有Fe3+
15.在一定条件下,使CO和O2 的混合气体26g充分反应,所得混合物在常温下跟足量的Na2O2固体反应,结果固体增重14g,则原混合气体中O2和CO的质量比可能是( )
A.9:4 B.1:1 C.7:6 D.6:7
第Ⅱ卷(非选择题,共55分)
注意事项:
1.用钢笔或圆珠笔直接答 在试题卷中。(除题目有特殊规定外)。
2.答卷前将密封线内的项目填写清楚。
16.(6分)实验室需要配制0.5mol·L-1的烧碱溶液500mL,根据溶液配制的过程,回答下列问题:
(1)实验中除了托盘天平(带砝码)、药匙、量筒和玻璃棒外,还需要的其它玻璃仪器有: ;
(2)根据计算得知,所需NaOH固体的质量为 g;
(3)配制溶液的过程中,有以下操作。其中,正确的是 (填代号)。
A.将氢氧化钠固体放在纸片上称量;
B.在烧杯中溶解氢氧化钠固体后,立即将溶液倒入容量瓶中;
C.将溶解氢氧化钠的烧杯中用蒸馏水洗涤2—3次,并将洗涤液转移到容量瓶中。
(4)玻璃棒在该实验中的作用有:①
。
②
。
17.(10分)一般测定样品中成分含量的实验应重复2—3次。为了测定某氢氧化钠固体中混有的碳酸钠的质量分数,甲、乙、丙三位同学分别设计了如下实验方案:
Ⅰ.甲同学的方案如上图所示:
(1)根据甲同学的实验装置图分析,在每次实验过程中所进行的称量操作至少要进行
次;
(2)甲同学重复测定了三次,得到碳酸钠的质量分数的数据存在较大的偏差,你认为可能的原因是 (填序号)。
A.装置内原有空气中的二氧代碳气体也被碱石灰吸收;
B.装置外空气中的水蒸气和二氧化碳被碱石灰吸收;
C.反应完成后,装置中的二氧化碳没有全部被碱石灰吸收;
D.加入稀硫酸的量不足
Ⅱ.乙同学的方案是:从下图所提供的装置中选择实验装置,代替甲同学实验的B、C,通过测定放出的二氧化碳的体积(不考虑二氧化碳溶于水)来计算。
(1)选择最简装置的连接顺序为 ;
(2)产生的气体从装置⑤的 端进入。
Ⅲ.丙同学的方案是:称取样品mg,并溶解,加入过量氯化钡溶液,过滤、洗涤、烘干、称量,得固体ng。
(1)混合物中碳酸钠的质量分数为(用m、n表示) ;
(2)Ca2+、Ba2+都可以使CO32-沉淀完全。乙同学能否使用氯化钙溶液代替氯化钡溶液?
为什么? 。
18.(6分)某同学取一张铝箔,并用针刺一些小孔,然后取一药匙过氧化钠粉末,用铝箔包好,放入下图所示装置倒扣的漏斗中。
(1)按顺序写出该过程中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①
② ;
(2)反应结束后,用拇指堵住试管口后将试管移出,
靠近燃着的酒精灯,松开手指,观察到的现象
是 。
19.(12分)氯及其化合物是中学化学中的重要研究对象。
(1)写出实验室中制取氯气的离子方程式 ;
(2)实验室也可以利用如下反应制取氯气:KC1O3+6HC1(浓) KC1+3C12↑+3H2O。若制取标准状况下的6.72L氯气,该反应中电子转移的物质的量为 ;
(3)某同学用排空气法收集一瓶氯气,进行氯气与铁反应的实验:取一根细铁丝 ,然后立即伸入充满氯气的集气瓶中,观察到的现象是
。为观察生成的氯化铁溶液的颜色,向反应后的集气瓶中加入少量的蒸馏水,振荡,实际观察到的现象是 ,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是
;为真正观察到氯化铁溶液的颜色,应向反应后的集气瓶中改加(填试剂名称) 。
20.(11分)右图是部分化学常见的氧化物和单质的转化关系。其中。气化物f是制造光导纤维的重要原料,氧化物c是一种具有磁性的黑色物质。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下列物质的化学式:单质C
氧化物d ;
(2)纯净的单质F在工业上的重要应用是
;
(3)写出下列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① ;
④ ;
⑤ 。
21.(10分)在一定量的石灰乳中通入一定量的氯气,二者恰好完全反应(发生反应的反应均为放热反应)。生成物中有三种含氯元素的离子,其中两种离子的物质的量(n)与反应时间(t)的曲线如图所示。已知,生成C1O3-离子的反应为:6Ca(OH)2+6C12 5CaC12+Ca(C1O3)2+6H2O。
试回答:
(1)t2时,Ca(C1O)2与Ca(C1O3)2的物质的量之和为 mol,该石灰乳中含有的Ca(OH)2的质量是 g。
(2)据分析,生成Ca(C1O3)2的反应是由温
度升高引起的,通过氯气的速度不同,
C1O-和C1O3-的比例也不同。若在原石
灰乳中通入氯气的速度加快,则反应后
将 2(填“>”“<”
或“=”);若=a,则n(C1-)= mol(用含a的代数式来表示)。
参考答案
1.B 2.D 3.D 4.C 5.D 6.C 7.B 8.A 9.A
10.C 11.C 12.B 13.A 14.B 15.D
16.(共6分)(1)500mL的容量瓶、烧杯、胶头滴管(2分,错一种扣1分,扣完为止)
(2)10(1分)
(3)C(1分)
(4)①搅拦,加速氢氧化钠固体的溶解
②引流液体(每空1分,共2分)
17.(共11分)
Ⅰ.(1)4(1分)
(2)ABCD(2分)
Ⅱ.(1)⑤⑦⑥(2分)
(2)d(1分)
Ⅲ.(1)(2分)
(2)不能,因为过量的Ca2+可能与OH-生成微溶于水的Ca(OH)2沉淀而影响测定结果(3分)
18.(共6分)
(1)①2Na2O2+2H2O 4Na++4OH-+O2↑
②2A1+2OH-+6H2O 2[A1(OH)4]-+3H2↑
(2)听到尖锐的暴鸣声(每空2分,共6分)
19.(共12分)
(1)MnO2+4H++2C1- Mn2++C12↑+2H2O(2分)
(2)0.5mol(2分)
(3)用砂纸将铁丝擦至光亮,用坩锅钳夹住,在酒精灯上烧至红热(2分);铁丝保持红热,产生棕褐色的烟(2分);产生红褐色的沉淀(1分);氯化铁发生水解,生成氢氧化铁沉淀(2分);稀盐酸溶液(1分)
20.(共11分)(1)Fe H2O(4分)
(2)作半导体材料、制芯片等(1分,写了一种即可得分)
(3)①2Mg+CO2 2MgO+C
④C+H2O(g) CO+H2
⑤SiO2+2C Si+2CO(每个方程式2分,共6分)
21.(9分)
(1)3(2分) 740(2分)
(2)<(2分) (3分)
△
△
2,4,6
2,4,6
2,4,6
△
高温
燃烧
高温
Tesoon.com
天星版权
天·星om
权
tesoon
天·星om
权
天·星om
权
Tesoon.com
天星版权
tesoon
tesoon
tesoon
天星
1
本卷第 页(共9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