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戏( 课件+音频 2份打包)

文档属性

名称 藏戏( 课件+音频 2份打包)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5.6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8-12-20 08:36:38

文档简介

(共27张PPT)


民族特色独树一帜
藏戏文化代代相传
我国历史悠久,各民族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都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文化艺术。如经历了六百多年风风雨雨的藏戏,就像一朵盛开在雪域高原上的雪莲花,深深扎根在藏族人民心中。
一、初读感知
1.背景资料
唐东杰布
(1385—1464),明代著名建筑师,藏戏创始人。藏民历来把他看作是创造藏戏的戏神和修建桥梁的铁木工匠的“祖师”,是藏族人民心目中创造、智慧、力量的化身。唐东杰布幼时家境贫穷,牧羊为生。成年后当过兵,做过生意,后削发为僧,僧名尊珠桑布。由于他勤奋好学,刻苦钻研,博学多思,成为一名有造诣的学者和。
得道者,被众人誉为唐东杰布(意为“千里平原上的国王”)。在他一生中,共建筑了58座铁索桥。人们亲切地赞誉他为“铁桥活佛”
关于藏戏
藏戏是藏族戏剧的泛称,是以民间歌舞形式表现故事内容的综合表演艺术。藏戏在历史上多伴随节庆、庙会、集市、募捐等民俗活动,其形式和风格带有强烈鲜明的藏民族特点和浓郁突出的雪域神奇色彩。作为一种广场艺术形式,贴近观众、易于被接受,是藏戏最大的特点和优势。藏戏被称为藏文化的“活化石”。

zàng
(宝藏)
cáng
(收藏)
爸爸珍藏(cáng)着一条藏(zàng)族朋友赠送的哈达。
2.字词整合
(1) 多音字
(2) 重难点词语
【咆哮】:形容水流的奔腾轰鸣,也可形容人的暴怒喊叫。例句:河水奔腾咆哮,掠过巨石,倾泻而下。
【哄堂大笑】:形容全屋子的人同时大笑。例句:他说的每一句话都引起哄堂大笑。
【吞噬】:吞食,并吞。噬,咬。例句:由雷电引发的山火无情地吞噬了大片茂密的山林。
【雄浑】:本课指歌声雄壮浑厚。例句:李白以神来之笔创作出许多雄浑的诗篇。
【布施】:把财物等施舍给人。婀娜:姿态柔软而美好。
【招徕】:招揽。本课指藏戏开场用陈述藏戏历史的方式招揽观众。
【威严】:有威力而又严肃的样子。例句:纵使身处绝境,老船长也始终保持着威严。
【开山鼻祖】:原指某一事业的创始人。开山,佛教用语,指最先在某座名山创立寺院;鼻祖,比喻创始人。
【两面三刀】:比喻阴险狡猾,当面一套,背地一套。
【青面獠牙】:旧时神怪故事中形容凶神恶煞的面貌。现形词语解释容人面貌极其凶恶。青面,脸上泛着青色;獠牙是,露在外面的长牙。
【压抑】:对感情、力量等加以限制,使不能充分流露和发挥。例句:他努力压抑着心中的焦虑。
【敦厚】:忠厚。例句:我们不要做骄傲自恃的人,要做谦和敦厚的人。
【不一而足】:不止一种或一次,而是很多。例句:由于同学们不遵守秩序,在楼梯上跌倒之类的事往往不一而足。
【随心所欲】:心里想要怎么做就怎么做。随,听任;欲,想要,希望。例句:任何人无论做什么事都不能随心所欲,而要顾全大局。
【优哉游哉】:指生活悠闲自在。哉,语气词,表示感叹。
语境记忆
午后,我们一行人
地登上泰山山顶,等待了一整夜,终于在天蒙蒙亮的时候看到了日出。天边的云朵在红日的映衬下,变幻多姿。一会儿像
的少女,一会儿又像奔腾的骏马……大家都被这
壮观的景象惊呆了,不由得

优哉游哉
婀娜
雄浑
赞叹不已
3.整体感知
这篇课文的作者以
的语言,具体描写了有着悠久历史的

过程以及鲜明的特色,表现了藏戏强烈鲜明的
特点和它那不可抗拒的
魅力。
藏戏
形成
民族
艺术
生动传神
段落大意
一、藏戏的鲜明特点。(①~③)
二、藏戏的形成背景。(④~⑦)
三、面具的特色作用。(⑧~ )
四、藏戏的其他特色。( ~ )
五、藏戏的传承方式。(21)
结构图示
藏文化的
“活化石”
藏戏
概括介绍
戴着面具表演
演出时没有舞台
一部戏可演三五天
反问形式开篇
藏戏形成
江水咆哮
发誓架桥
组成戏班
劝人行善
建起铁索桥
播下藏戏种子
传奇故事
藏戏特征
面具的特点及象征意义
广阔的背景
简朴的舞台
剧情靠解说来描述
有着固定的程式
唱腔、动作丰富多彩
演出的时间长
特点鲜明
内涵丰富
总结全文:一代一代地师传身授得以传承
艺术形式
贴近大众
民族特点
鲜明强烈
雪域色彩
浓郁突出
二、再读课文
连用三个反问句进行开篇,形成强烈的气势,吸引读者,既概括介绍藏戏的主要特点:“戴着面具演出”“演出时是没有舞台的”“一部戏可以演出三五天”,又引出下文的具体描写。点拨:运用反问句能起到加强语气,突出强调的作用。这样的开篇既让读者对藏戏的特征有一个整体的感知,在头脑中留下深刻的印象,又起到了先声夺人的表达效果和引出下文的作用。
1.文章的开篇连用三个反问句给人新颖独特的感觉,作者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2.第⑤段中第一句话的描写有什么作用?
作者用精练准确的语言、生动形象的描写,再现了当时恶劣的自然环境,间接赞美了唐东杰布的高尚品质,说明他许下宏愿、发誓架桥的思想根源,也表明民间艺术源于生活,根据时代的需要而产生。
3.第⑥段中倒数第二个句子从正面和侧面两个方面来表现藏戏的精彩。正面从
三个方面来写,用“俊俏”“婀娜”“优美清新”写出了藏戏带给人们的视觉和听觉上的享受;侧面则以
来突出藏戏的精彩。
舞者的容貌、舞姿、唱腔
观众的惊叹
总起段,引出下文,为下面具体描述面具的颜色等做好铺垫。于是,年轻的僧人唐东杰布许下宏愿,发誓架桥,为民造福。
4.第⑧段在文中有何作用?
象征的手法:用具体的事物表现某种特殊意义或思想感情。比如,藏戏中用白色面具代表纯洁,戴白色面具的是善者、好人。夸张的手法:为了启发观众的想象力,用夸大的事物来表现。比如,藏戏中用半黑半白的面具形容两面三刀的性格,用青面獠牙的面具形容妖魔。
5.结合课文内容,列举具体的例子说一说“象征、夸张的手法”在藏戏中的运用。
唐东杰布组成藏戏班子的目的是“劝人行善积德、出钱出力、共同修桥”,所以对演出舞台、道具等没有过多的要求,只要有观众,能起到宣传作用就行。反映出了藏戏简朴的舞台风格。
6.怎样理解第 段中“他们别无所求,只要有观众就行”这句话?这句话表现出了藏戏的什么特点?
7.第 段在表达上有什么特点?作者在描述中表现了藏戏的什么特点?
作者按总分的形式,先用“丰富多彩”“不一而足”两个词语概括出藏戏的特点,然后以排比的句式,用多个“不同的”具体说明了藏戏的唱腔、动作的丰富多彩、不一而足。从中我们可以感受到藏戏有着很强的艺术魅力。
三、精读课文
结合课文,说一说这篇课文采用了什么样的叙事结构,有什么好处?
课文以说明事物的不同方面为序,采用“总—分—总”的结构来组织全文。
1.①世界上还有几个剧种是戴着面具演出的呢 ②世界上还有几个剧种在演出时是没有舞台的呢?③世界上还有几个剧种是一部戏可以演出三五天还没有结束的呢
文章开篇先用三个反问句概括介绍了藏戏的主要特点
2.①还是从西藏高僧唐东杰布的传奇故事讲起吧。
②在藏戏里,身份相同的人物所戴的面具,其颜色和形状基本相同。
这两句话开起的几个段落详细介绍开山鼻祖唐东杰布开创藏戏的传奇故事、藏戏的特征;这是整篇文章的分结构部分,同时,这两句话也是分结构内部的总起段,引出了文章后面的详细叙述,也是总分的叙事结构。
3.藏戏就是这样,一代一代地师传身授下去。
最后用一句话总结全文,点明藏戏这一民族戏剧艺术靠师传身授传承和发展。
如此安排,使文章显得脉络清楚,有详有略,使那绚丽多彩的藏戏以及它那不可抗拒的艺术魅力展现在读者面前。
四、互动反馈
心灵感悟
有着600多年悠久历史的藏戏艺术,在经历了一次又一次的风雨洗礼之后,时至今日,犹如一朵盛开在雪域高原上的雪莲花,深深地扎根在西藏人民的心灵深处。藏族人民通过它歌颂生活的真、善、美,鞭笞现实中的假、恶、丑。可以说,它是藏族群众衡量生活的一把尺度,是高原儿女创造的一个艺术奇珍。
我的感悟
仿写训练
仿写提示:反问句是把答案藏在问题里,且答案是唯一的,也是肯定的。反问句后面一般用问号,有些特殊的也可以用感叹号。
仿写反问句
①世界上还有几个剧种是戴着面具演出的呢?
②世界上还有几个剧种在演出时是没有舞台的呢?
③世界上还有几个剧种是一部戏可以演出三五天还没有结束的呢?
以上三个句子都运用了反问的修辞手法。反问是用疑问的形式表达肯定的意思。运用反问可以加强语气,加深读者的印象,增强说服力。
我来仿写
语言积累
课内
传奇
面具
旷野
吉祥
柔顺
象征
妖魔
恐怖
咆哮
吞噬雄浑
布施
俊俏
婀娜
清新
压抑
敦厚
招徕
青面
獠牙随心所欲
优哉游哉
不一而足
别无所求
哄堂大笑
赞叹不已
开山鼻祖
能歌善舞
课外
描写艺术的有关词语
音乐:高亢
激昂
欢快
悦耳
悲壮
低沉
雄壮
有力
绕梁三日
绘画:细腻
抽象
形象
传神
栩栩如生
活灵活现
别具匠心
书法:笔酣墨饱
笔走龙蛇
铁画银钩
龙飞凤舞
入木三分
舞蹈:轻盈
优美
婆娑
婀娜
舞姿曼妙
衣袂飘飘
神形兼备戏曲:喜闻乐见
有板有眼
字正腔圆
粉墨登场
插科打诨
谢谢!
课文朗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