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周围的空气.(福建省福州市闽侯县)

文档属性

名称 我们周围的空气.(福建省福州市闽侯县)
格式 rar
文件大小 144.4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化学
更新时间 2007-10-19 20:01:00

文档简介

课题3制取氧气
教学目标1.了解实验室制取氧气的反应原理,理解催化剂和分解反应等概念,培养学生的实验技能;2.通过探究氧气的制法,让学生初步学习实验探究方法和运用比较学习法;3.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和探究的欲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重 点氧气制法的探究难 点催化剂的概念教学方法分组实验探究法课前准备学生预习该课内容教师制作课件,准备相应教学图片和仪器仪器与药品分组提供:试管5支、酒精灯、铁架台、5%过氧化氢溶液、二氧化锰、硫酸铜溶液、小木条、火柴
教学
流程 教 师 活 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激趣导入 (体验游戏)请同学们屏住呼吸,能屏多久? 全体同学参与并谈感受 导入新课
(课件展示)氧气用于动植物呼吸、医疗急救、金属切割等图片。 观后谈感受 让学生明确本课的学习内容,激发学习兴趣。
(提问)氧气如何获取呢?(明确)有工业制法和实验室制法。 思考
实验探究 (课件展示)工业上需要的大量氧气采用分离液态空气法。 观看 利用直观教学,让学生了解氧气工业制法。
(提问)实验室是如何制取氧气的呢? 思考回答 明确学习导向。
(引导)利用实验台上的仪器探究这一问题。实验编号现象原因快慢①过氧化氢溶液②单独加热二氧化锰③过氧化氢溶液中加入少量的二氧化锰参照教材P37图2—14,说出仪器名称和用途,观察药品颜色。 组内交流学生按表格内容做好实验并观察、记录、分析。 与已学知识相衔接,为探究新知识作准备。培养学生实验观察能力和操作能力,提高小组的团结协作精神。
引导发现 (引导)学生讨论交流实验结果。(设问)实验室用过氧化氢溶液制取氧气时为什么总要加入少量的二氧化锰? 小组讨论交流。 培养合作意识,养成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评价)对学生的讨论情况适当赞许和鼓励,并得出初步结论:二氧化锰能加快过氧化氢溶液分解制取氧气的速度。 学生相互评价。 增强学生的成就感和愉悦感。
引导发现 (设问)二氧化锰是一种不溶于水的固体物质,二氧化锰在反应前后的性质是否改变了呢?让我们一起做【实验2—6】。 先预测,后实验并认真观察,做好实验记录 发现问题,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
(归纳)从实验结果分析得出:催化剂的概念以及在反应中表示方法过氧化氢水+氧气表述实验现象,找出催化剂概念的关键词加以领悟 分析归纳出科学的结论。
深入探究 (设问)硫酸铜溶液是否也能做此反应的催化剂呢?请同学们自己去验证它。 猜想并动手实验探究,得出结论。 验证猜想,进一步激发学生探究的欲望,培养学生创新精神。
(说明)你还能找出用其他的催化剂来制取氧气的方法吗 具体可参照课后的习题。(课件展示)催化剂在化工生产中的作用。例举生活中使化学反应减慢的催化剂。 观看,思考 引导学生探究,学会辩证地思考问题。
(设问)实验室还有其它方法制取氧气吗?此处还需增加【实验2-7】的实验如:高锰酸钾 锰酸钾+二氧化锰+氧气 思考讨论 使学生体验到实验室可通过多种方法来制取氧气,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
(设问)制氧气的原理是我们前面学过的化合反应吗?(课件展示)化合反应实例 分析发现新问题 由化合反应特点引出分解反应的学习,由实践体验上升到理论思考。
(分析)得出分解反应的概念。反应物种类生成物种类反应特点化合反应分解反应 分析、比较,得出结论 培养学生分析、比较、解决新问题的能力。
小结练习 【小结并练习】1.下列反应属于分解反应的是 ( )A.硫+氧气 二氧化硫B.石蜡+氧气二氧化碳+水C.氧化汞氧气+汞D.铁+氧气 四氧化三铁2.你还能用其他方法制取氧气吗? 自我小结本堂课的主要内容和学习体验,并相互交流和评价。 强化学习情感,及时反馈矫正。
【板书设计】 一、工业制法:分离液态空气法二、实验室制法: 1.过氧化氢 水+氧气 2.高锰酸钾 锰酸钾+二氧化锰+氧气三、催化剂四、分解反应课题2、氧气
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认识氧气能与许多物质发生化学反应,氧气的化学性质较活泼。2.认识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及一些化学反应现象。3.认识化合反应、氧化反应,知道缓慢氧化这一生活中的化学现象。4.培养学生对实验现象描述及表达能力。重点 氧气的化学性质难点1.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2.培养学生主动观察、思维、动手实验能力、语言表达的完整和准确性。3.培养学生由浅到深,由简单到复杂逐步认识物质的能力。教学方法启发引导,讨论归纳,科学实验探究方法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先播放影片,然后将几段不同内容的影片作为图片陈列并定格。问:看了这段影片,大家联想到什么物质 影片介绍的是有关氧气用途,其用途是由性质决定的,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氧气的性质。[电子板书]课题2 氧气纷纷带着好奇心观看,思考并回答:氧气。 引导学生从熟悉的生活走进课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活动一 如何区别空气和氧气?问:你们桌面上没有标签的两瓶气体,一瓶是空气,一瓶是氧气,你如何区别呢 用眼看、用鼻子闻能区分吗 讲述:在刚才的实验中,氧气可使带火星木条复燃,但它在空气中则会熄灭,而将在空气中正在燃烧的木条插在氧气瓶中又会怎么样呢 下面你们就用带火星的木条和燃着的木条来检验氧气。[电子板书]实验方案:1.用两支带火星木条分别插入两瓶中;2.用两支燃着木条分别插入两瓶中。结论:1.氧气可使带火星木条复燃;2.木条燃烧越旺,说明氧气越多。讲述:我们就用这瓶氧气来研究它的性质;首先我们来研究它的物理性质。 思考得出结果:不能。 自己实验,并得出结论:使带火星木条复燃的是氧气或使木条燃烧更旺的是氧气。 学生通过自身感受,激起对氧气性质探究的欲望。活动二 观察并描述氧气的物理性质提问:物理性质包括哪些方面呢 讲述:这些都是不经过化学变化而表现出来的性质。现在你们一起先来描述氧气的色、态、味。[电子板书]一、氧气的性质1.物理性质(通常状态下)颜色(无色)、状态(气体)、气味(无味)、密度(1.429g/L)、熔点(-218 ℃)、沸点(-183 ℃)、溶水性(?)[多媒体]展示氧气的三态图及氧气瓶提问:氧气能不能溶于水 肯定:能,并加以分析,然后设问:这样描述你们是不是觉得范围太大,不太确切 我们可不可以用是否易溶于水来描述它 回忆并回答:色、态、味、密度、熔、沸点和溶水性。描述:无色、无味的气体。 观看并对氧气物理性质有一定的感性认识。 学生各抒己见:能,因为鱼儿要生存需要氧气。学生思考并认同。 引导学生研究物质从物理性质入手,从简单开始,让学生逐步形成认识物质的方法;培养学生树立科学研究的严谨态度。活动三 氧气是否易溶于水 从学生中选择一个设计方案(上次探究活动已布置了的探究题)?[电子板书]探究程序1.氧气是否易溶于水 (提出问题)2.氧气不易溶于水 ?氧气易溶于水(作出假设)3.将大量水倒入氧气瓶中并振荡,用带火星木条插入瓶中,看是否复燃。(设计方案,进行探究)4.复燃──不易溶;不复燃──易溶(得出结论)演示实验,并提醒学生注意观察、分析以得出结论。[电子板书]氧气不易溶于水补充说明:氧气不易溶于水,但不是绝对不溶于水,在室温下,1 L水中只能溶解30 mL氧气,这对水中动物生存有着重要意义。学生初步掌握科学的实验探究步骤。 学生通过对实验的观察得出结果:现象:复燃结论:氧气不易溶于水。使学生加深对实验探究的意识,熟悉探究程序,使学生养成从实验到分析再到结论的习惯。 活动四 硫在空气中、氧中燃烧现象设问:氧气能不能支持其他物质燃烧 [电子板书]实验:硫加热后在空气中、纯氧中反应的现象。[多媒体]以木炭燃烧实验的视频为例介绍观察程序。[电子板书]观察程序:反应物质的色、态、味,反应条件和操作,反应生成的物质的色、态、味及伴随出现的现象,特殊生成物质的检验。使用视频展示台(请一位学生上台与老师一起配合演示实验以作对比)演示实验:硫在空气中、纯氧中反应的现象。[电子板书]打出实验的具体内容及步骤,并激励学生,看谁收集的实验信息多 肯定并讲解:硫燃烧生成的气作叫二氧化硫(化学式为SO2),它是污染空气的主要气体之一,燃放烟花爆竹会产生二氧化硫,请同学们最好不要燃放它。?[电子板书]现象:硫在空气中燃烧发出微弱的淡兰色火焰,在纯氧中发生明亮蓝紫色火焰,同时生成一种有剌激气味气体,放出热量。讲述:面我们学了文字表达式表达磷在空气中燃烧生成五氧化二磷,我们同样可写出硫燃烧的文字表达式。[电子板书]反应物是硫、氧气,生成的是二氧化硫,文字表达式:硫+氧气点燃二氧化硫,左边是反应物,右边是生成物,中间用箭头连接,并注意条件是点燃。[电子板书]为什么木条、硫分别在空气里和氧气里燃烧的现象不同 它说明了什么 (提示:可从氧气含量去分析),,总结并打出电子板书。[电子板书]物质在空气中燃烧,实际上是物质与空气中氧气反应,由于空气中氧气含量较少,所以在空气中燃烧不如在氧气中剧烈。1.它说明了氧气含量越高,燃烧越剧烈。2.也说明了氮气不支持燃烧。学生被激起探究欲望。 学生初步掌握观察实验的程序。 学生代表上讲台,与老师一起配合做实验。 学生通过观察后,积极描述实验现象。 学生在老师的提示下,一起叙述反应物、生成物及硫燃烧反应的文字表达式。 开动脑筋回忆并思考,可能的回答:空气中氧气含量低,氧气支持物质燃烧,氮气不支持燃烧。通过实例让学生初步掌握观察实验的程序,并掌握实验探究的方法步骤。活动五 铁丝在氧气中燃烧展示铁丝并设问:你见过铁丝在空气中燃烧的现象吗 铁丝在氧气中也能燃烧吗 [电子板书]铁丝加热后在空气中、氧气中现象。[电子板书]实验具体内容及步骤?(使用视频展示台)演示实验:铁丝加热后在空气中、氧气中现象。补充说明:铁丝燃烧生成的物质叫四氧化三铁(化学式为Fe3O4)。[电子板书]铁丝在空气中不能燃烧,在氧气中剧烈燃烧,火星四射,放出大量的热,反应生成一种黑色固体物质。问:一起说说反应前、后物质及反应的文字表达式?问:为什么要放一些细沙呢 肯定并总结:为了防止燃烧过程中溅落下来的熔渣把集气瓶炸裂。问:为什么硫燃烧不需要铺细沙呢 问:通过带火星木条、硫、铁在氧气中反应,我们可总结出氧气有哪些性质呢 ?总结并打出电子板书[电子板书]氧气是一种化学性质较活泼的气体,它可支持燃烧,氧气含量越高,燃烧越剧烈。请同学们说说你所知道的氧气支持燃烧的例子。过渡:氧气的性质决定用途,用途体现氧气的性质,再次播放有关氧气用途的影片。学生代表上讲台与老师一起做对比演示实验。 参照实验具体内容来观察、分析。并描述所观察到的现象。 然后一起回答,教师打出电子板书]反应前物质:铁、氧气反应后的物质:四氧化三铁,文字表达式:铁+氧气点燃四氧化三铁。思考,各抒己见。回答:生成的二氧化硫是气体。学生间相互讨论,并得出可能的结果。讨论并积极发言。讨论,回答:航天航空、气焊、气割等。 通过探究实验,让学生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思考,培养学生对实验的观察和描述做到系统、全面和深入。【板书设计】课题2 氧气一、氧气的性质1.氧气的物理性质(通常状况下)?颜色 状态 气味 密度 熔点 沸点 溶水性(是否易溶于水)无色 气体 无味 1.429g/L -218 ℃ -183 ℃ 不易溶于水2.氧气的化学性质氧气化学性质比较活泼,能支持燃烧,氧气含量越高,物质燃烧得越剧烈
PAGE
1第二单元 单元复习
一、知识结构
1、物质的两种分类:
纯净物:由一种物质组成。如:
混合物:由多种物质组成 如:
2、物质性质的两个方面:
物理性质:直接被感知(色、味、态)被测量的 性质(熔、沸点;硬、密度、溶解性)
化学性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
3、物质变化的两种形式:
物理变化:没有生成新物质
化学变化:生成新物质
4、化学反应的三种分类
从反应形式上分类的基本反应类型之二:
化合反应:定义:由二种或二种物质生成一种物质的反应。
特征:多变一
分解反应:定义:由一种物质生成多种物质的反应
特征;一变多
从是否与氧反应:氧化反应(生成氧化物)
二、空气的组成
氮气(N2) 78% 体
氧气(O2) 21% 积
稀有气体: 0.94% 分
二氧化碳(CO2): 0.03% 数
其它杂质: 0.03%
三、空气污染与防治
空气污染:有害气体,粉尘
有害气体:二氧化硫 SO2
一氧化碳 CO
二氧化氮 NO2
污染防治:阅读课本第26页
四、氧气的物理性质
1.常温下是无色、无味的气体。
2.标准状况下,密度为1.429g/L,比空气( 1.293g/L)略大。
3.不易溶于水,在室温下,1L水中只能溶解30mL氧气。
4.在压强101kPa时,氧气在-183℃时变为淡蓝色液体,在-218 ℃时变为淡蓝色雪花状的固体。
1、 氧气的化学性质
氧气是化学性质比较活泼的气体,能支持燃烧,供给呼吸、高温时能与许多物质反应。
1、
六、氧气的实验室制法
反应原理:
装置
仪器装配原则:先下后上,先左后右。
物质加热原则:先均匀,后集中。
气体收集方法:
易溶于水排气法,根据密度定上下;
不溶于水排水法,所得气体纯度大。
实验室制氧气歌诀:
一要检查气密性
二在把药品加入试管中
三要把仪器固定好;
试管口部略向下
导管伸入稍露头。
四再点燃酒精灯
先均后固用外焰
缓慢加热向管底
五用排水集气法
连续气泡再入瓶
六把导管移出水
最后熄灭酒精灯
七:氧气的工业制法—分离液态空气法
原理:利用液态氮的沸点比液态氧的沸点低,因此氮气首先从液态空气中蒸发出来,剩下的主要就是液态氧。
八、应记忆的符号
元素符号:
氧:氢:H 碳:C 硫:S 磷:P 氮:N 镁:Mg
铁:Fe 铝:Al 汞:Hg 钾:K 锰:Mn
化学式
氧气:O2 氮气:N2 二氧化碳:CO2 二氧化硫:SO2
二氧化氮:NO2 氧化镁:MgO 氧化汞:HgO
五氧化二磷 P2O5
四氧化三铁:Fe3O4 氧化铝:Al2O3
二氧化锰:MnO2 水:H2O 过氧化氢:H2O2
高锰酸钾:KMnO4
氦(He) 氖(Ne) 氩(Ar) 氪(Kr) 氙(Xe) 氡(Rn)
作业:新学案
教后:
C+O2     CO2
点燃第二单元 我们周围的空气
课题1 空气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了解空气的主要成分;
(2)了解氧气、氮气、稀有气体的主要物理性质和用途;
(3)初步认识纯净物、混合物的概念,能区分—些常见的纯净物和混合物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对“测定空气里氧气含量”实验的操作、观察、分析,了解空气的组成;
(2)通过对空气、氧气等几种常见物质的比较,了解混合物和纯净物的概念;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初步了解空气污染给人类带来的严重危害;
(2)知道空气是一种宝贵的自然资源;
【教学模式】
调查与讨论,实验探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流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创设情境引入课题 利用电脑播放一段身边美丽的自然环境,蓝天、白云、溪水、绿树、阳光,引出我们须臾离不开的空气请大家做个深呼吸,你能用一个简单的实验或实例来说明无色无味不易察觉的空气确实存在吗? 讨论发言:能够说明空气确实存在的实验或实例。学生互相评价。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放松心情,暗示化学与生活紧密联系。引导学生探究,激发探究欲望,激活学生的思维。
实验导学 (过渡) 出示拉瓦锡的照片以及拉瓦锡研究空气成分所用装置的图片,并讲述拉瓦锡发现空气组成的故事。 听故事、思考问题:拉瓦锡在实验过程中是如何发现气体减少了1/5的
探究原理 仿照这个著名实验的原则,我们也来测定空气里氧气的含量。[实验2-1]所需的仪器,并组织学生抢答下列问题 抢答有关问题。 通过抢答,巩固旧知,为新知识的学习奠定基础。同时活跃课堂气氛,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探究原理 1、有关仪器的名称;2、集气瓶中有物质吗 3、谁能说出空气的成分有哪些 要求学生按教材中图2—3连接装置并实验,适时指导学生观察实验现象、记录实验结果。 连接装置,进行实验,观察现象并及时记录。 知道实验是学习化学的基础。通过学生自主的实验探究过程,体验实验过程中的成功与失败。
观察记录 你在实验过程中看到了什么现象 你能分析原因吗 请把看到的现象及你的分析与同组的同学交流一下。 描述实验现象; 让学生在观察与讨论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从中培养科学观察、规范表达和分析问题的能力。树立实事求是、严谨务实的科学态度。
分析讨论1 引导学生从两方面来分析:1、实验成功,描述现象;2、实验失败,寻找原因。(小结)由于红磷燃烧消耗了瓶内的氧气,导致集气瓶内的气压减小,因而水倒流。 1、小结并交流成功的 经验; 2、寻找并分析失败的 原因。
分析讨论2 1、根据拉瓦锡的研究结果,氧气约占1/5,而我们在实验中,为什么气体减少的体积小于1/5?可能的原因有哪些 红磷熄灭后瓶内还有没有残余的氧气? 分组讨论、交流结果:1、水面上升不满1/5的原因有:①装置漏气或红磷不足等;②当氧气含量低时,红磷不能继续燃烧。2、没有 对实验现象作进一步的分析、探究,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
归 形纳 成总 概结 念 在上述探究活动的基础上,师生共同归纳空气的主要成分:由与红磷反应的气体(氧气)和与红磷不反应的气体(氮气)组成。 阅读教材的有关内容,归纳空气的组成成分,形成反应的文字表达式、化学符号。 引导学生对所获得的事实与证据进行归纳,得出结论。培养学生的规范表达能力。
观看课件 播放课件空气的成分测定 观看思考 通过课件,加深学生对空气成分的测定的认识
分析讨论得出结论 (比较)氮气、二氧化碳、红磷、空气、河水、矿泉水等物质,哪些是混合物,哪些是纯净物 (小结)空气是由多种成分组成的,这样的物质叫混合物。而氧气是由一种物质组成的,它属于纯净物。 比较各物质的异同,归纳混合物和纯净物的概念。 让学生学会运用比较的方法,通过比较,可以清晰地掌握概念。
总结 回忆归纳总结本课题知道了哪些知识? 引导总结本课题内容要求。 让学生了解空气的成分。
【板书设计】课题1 空 气
PAGE
2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提问:(1)空气是由什么组成?
(2)试描述空气成分测定的实验现象?
(3)什么是混合物和纯净物?并举例说明。
阅读课本内容P28-P29、讨论空气为什么是一种宝贵的资源?
[板书]二、空气是一种宝贵的资源
1、氧气的用途:供给呼,.支持燃烧.,氧气易跟其他物质反应,放出热量,因此用于炼钢、焊接、切割金属,也可作火箭燃料的氧化剂等
[讲解]由于氧气是化学性质比较活泼的气体,能跟许多物质发生剧烈的氧化反应。氧气在生产生活中用途广泛:利用物质在空气中或氧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的热,制做焊枪和割枪,进行金属的气焊和气割;在炼铁炼钢的生产中通入空气(利用氧气),提高炉温,加速冶炼过程,提高冶炼质量;制做液氧炸药和火箭中的液态氧助燃剂等。
利用氧气可供给呼吸的性质,医疗时急救病人、高空、潜水、登山等缺氧环境中供给所需的氧气。现在人们的物质、精神生活极大丰富,继歌厅、舞厅、酒吧之后,氧吧又成为后起之秀,使生活在繁忙都市的人可以坐下来,吸氧休息,放松调整
2、氮气的性质和用途在高中化学课本里还要专门讲解,因此,本节只极简略地讲了它的性质和用途
(1)很多电灯泡里都灌有氮气,因为这样可以减慢钨丝的氧化速度,使灯泡经久耐用。
(2)充氮包装,把贵重而罕有的画页、书卷保存在充满氮气的圆筒里。有许多产品也采用充氮包装。因为蛀虫在氮气中不能生存,也就无法捣蛋了。
(3)我国近年来,把粮食用巨大的塑料帐幕笼罩起来,抽走里面的空气,充进氮气。这样可以使霉菌、蛀虫无法生存,而且可以抑制粮食的呼吸作用,使粮食能够长期安全保存。氮气虽在一般的情况下很“孤独”,不爱跟其它的物质反应。但在高温下能跟其它物质发生化学反应,显示出活泼性。利用氮气的这种性质可以制取氮肥、炸药等。氮气还是重要的化工原料。
(4)氮气可以作焊接金属的保护气。豆科作物的根瘤菌具有特殊的固氮能力,它能巧妙地把空气中的氮气转化为植物能吸收的氮肥。化学家正在努力研究生物固氮的奥秘。
3、关于稀有气体的性质,教材强调了这些气体的化学不活动性。指出一般不跟其它物质发生化学反应。这种“惰性”跟物质结构有关,以后会讲到。教材指出在一定条件下,有些稀有气体也能跟某些物质起反应,因此,这种气体的“惰性”不是绝对的,而是相对的。讲解稀有气体的用途时,要联系它们的化学不活动性以及通电时会发出有色光等特性。通过稀有气体的应用,特别是在现代科学技术中的应用,可以开阔学生的思路,培养他们学习化学、钻研科学的积极性。
稀有气体:稀有气体是氦、氖、氩、氪、氙等气体的总称。稀有气体虽然“懒”,但它也有许多广泛的用途。稀有气体也可以作保护气。氖气、氪气、氙气可用于激光技术等方面。氦气在原子反应堆技术中可用作冷却剂。氙气可以作为麻醉剂。稀有气体在通电时,还会发出有色的光,因此它在电光源中有特殊的应用,在灯管里充入不同的稀有气体,就能制得五光十色的各种霓虹灯。机场的灯标;氙灯发光强度高,被誉为“人造小太阳”。
不要把氮气化学性质的相对稳定性和稀有气体化学性质的稳定性相提并论。稀有气体的化学性质比氮气或其他物质都稳定。
三、保护空气
教材指出以氮气、氧气为主的空气,是长期以来自然界里各种变化所造成的。而且随着工业的发展,空气还有可能被污染。因此,要使学生用辩证的观点看待自然界里的变化,并了解防止空气污染、保护环境的重要意义。
空气的污染和防治
[板书]1.造成空气污染的主要原因
①煤燃烧产生的烟雾
②石油化工排放的烟雾
③汽车排气形成的烟雾
2.造成污染的主要气体是二氧化硫、二氧化氮、一氧化氮等。
3.防止和减少空气污染的方法
①工业三废的回收与处理
②提高汽油、柴油质量
[讨论交流]
1.请根据你们的经验讨论并判断,下列场所空气中二氧化碳含量的高低,并简要说明理由。(结论填在横线上,可填高于,低于或等于)
a.正在上课的教室里______________ 操扬上;
b.白天的森林里 ______________ 晚上的森林里;
c.城市繁忙的街道上______________ 农村清净的田野上;
d.冬天的室内______________ 夏天的室内;
e.地面上 ______________ 地窖里;
f.枯物园里(室外)______________ 温室里。
2.气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人们的身体健康。现在市场上有许空气清新剂出售。请问真的能清洁空气吗?为什么?
3.你对防治空气污染有哪些建议?
[资料查询]
空气质量周报
从1997年开始,我国社会生活中又多了一件新鲜事,许多城市就像发布天气预报那样,在当地电视台、电台、报纸上公布一周来本城市的空气质量情况。从此,城市空气质量的好坏对于许多老百姓来说,不再是一个未知数了。
通过新闻媒介向全社会发布空气质量周报是国务院环境保护委员会1997年1月做出的决定,当时要求在全国46个环境保护重点城市发布空气质量周报。当年5月23日,南京市率先在当地新闻媒介上发布空气质量周报,紧接着,上海、武汉、沈阳……到1998年6月,46个城市全部推出了空气质量周报。这46个城市包括所有的直辖市、省会城市、经济特区城市以及一部分重点旅游城市。
空气质量周报的主要内容为:空气污染指数、空气质量级别和首要污染物。空气污染指数就是将监测的几种空气污染物的浓度值简化成为单一的数值形式,并分级表示空气污染程度和空气质量状况。污染指数的分级标准是:1、污染指数在50以下对应的空气质量级别为一级,即优;2、污染指数在50以上、100以下对应的空气质量级别为2级,即良;3、污染指数在100以上、200以下对应的空气质量级别为3级,即轻度污染;4、污染指数在200以上、300以下对应的空气质量级别为4级,即中度污染;5、污染指数在300以上对应的空气质量级别为5级,即重度污染。
板书设计
二、空气是一种宝贵的资源
1、氧气的用途:供给呼,.支持燃烧.,氧气易跟其他物质反应,放出热量,因此用于炼钢、焊接、切割金属,也可作火箭燃料的氧化剂等
2、氮气的性质和用途:氮气作的保护气,制取硝酸和化肥。
3、稀有气体
三、保护空气
[板书]1.造成空气污染的主要原因
①煤燃烧产生的烟雾 ②石油化工排放的烟雾 ③汽车排气形成的烟雾
2.造成污染的主要气体是二氧化硫、二氧化氮、一氧化氮等。
3.防止和减少空气污染的方法 ①工业三废的回收与处理 ②提高汽油、柴油质量
PAGE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