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历史上册 期末复习 第一单元 习题精选
第Ⅰ卷(选择题)
一.选择题
1.近代一有识之士曾说:“一国所得,诸国安然而享之;一国所求,诸国群起而助之,是不啻驱西洋诸国,使之协以谋我。”上述言论针对的是( )
A.通商口岸租地建房权 B.领事裁判权
C.“门户开放”政策 D.片面最惠国待遇
2.十九世纪四十年代,中国开始了历史性的巨变,这个巨变是指( )
A.中国开始遭到大规模外来侵略
B.香港岛被割占
C.社会性质开始发生巨变,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D.出现了外国租界
3.下列事件按发生的时间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
①《南京条约》的签订②虎门销烟③第二次鸦片战争的发动④鸦片战争的开始
A.④③①② B.③④②① C.①③②④ D.②④①③
4.蒋廷黻《中国近代史》指出:“当时的人对于这些条款最痛心的是五口通商。……协定关税和治外法权是我们近年来所认为不平等条约的核心。”材料中所涉及的条约给近代中国带来的主要影响是( )
A.使外国侵略势力进一步深入中国腹地
B.列强由商品输出为主转为资本输出为主
C.中国的主权开始遭到破坏
D.清政府已完全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
5.第二次鸦片战争前后,割占中国领土最多的条约是( )
A.《瑷珲条约》 B.《北京条约》
C.《勘分西北界约记》 D.《改定条约》
6.南京“瞻园”太平天国纪念馆展示了太平天国从兴旺走向衰落的悲惨历程。在这里,你最可能看到哪些历史人物的相关介绍( )
①洪秀全 ②石达开 ③李秀成 ④关天培 ⑤曾国藩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⑤ C.②③④⑤ D.①②④⑤
7.太平天国由盛转衰的事件是( )
A.定都南京 B.北伐 C.西征 D.天京事变
8.下列太平天国运动与义和团运动的各项活动中,与当时世界历史发展潮流同步的是( )
A.颁布《天朝田亩制度》 B.洪秀全永安封王
C.提出“扶清灭洋” D.洪仁轩写成《资政新篇》
9.下列条款中,属于《天津条约》的是( )
①外商进出口货物缴纳的税款,中国必须与之商定 ②外国公使进驻北京 ③增开汉口、南京等十处为通商口岸④增开天津为商埠,割九龙司地方一区给英国 ⑤外国商船和军舰可以在长江各口岸自由航行
A.①②③ B.③④⑤ C.②③⑤ D.①④⑤
10.1856年,英法发动侵华战争的目的是( )
A.对林则徐虎门销烟活动进行报复
B.“亚罗号事件”
C.为了扩大侵略权益,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
D.“马神甫事件”
11.《虎门条约》规定:“设将来大皇帝有新恩施及各国,亦应准英人一体均沾,用示平允。”英国据此取得了新权益是( )
A.五口开埠通商 B.租地造屋权
C.片面最惠国待遇 D.领事裁判权
12.太平天国运动是中国历史上规模最宏大的一次农民战争。太平天国由盛转衰的转折点是( )
A.定都天京 B.西征和东征的胜利
C.天京事变 D.天京陷落
13.它的核心内容是“有田同耕,有饭同食,有衣同穿,有钱同使,无处不均匀,无人不饱暖,”“它”是( )
A.《天朝田亩制度》 B.《资政新篇》
C.《新青年》 D.《国闻报》
14.清政府在鸦片战争中失败的根本原因是( )
A.清朝军备落后 B.英军武器先进
C.英国势力强大 D.清朝制度腐朽
15.以下关于虎门销烟的说法中错误的一项是( )
A.是中国禁烟运动的重大胜利
B.打击了外国侵略者的气焰
C.表明了中国人民维护民族尊严的决心
D.标志着鸦片战争的开始
16.两次鸦片战争期间,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对华侵略的首要目标是( )
A.掠夺资源和劳动力 B.打开市场,输出商品
C.实现鸦片贸易合法化 D.公使驻京,控制清政府
17.2011年夏天,失而复得的国宝﹣﹣圆明园生肖兽首铜像(下图)在全国各地巡回展出。这四件国宝当年流失海外与哪场战争有关?( )
A.第一次鸦片战争 B.第二次鸦片战争
C.甲午战争 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18.太平天国运动中被称为“天王”的领袖人物是( )
A.洪秀全 B.杨秀清 C.石达开 D.洪仁玕
19.中华民族是崇尚英雄、勇于担当的民族,下表空白处与人物相对应的事件是( )
民族英雄 戚继光 郑成功 林则徐
历史事件 抗击倭寇 收复台湾
A.抗击沙俄 B.虎门销烟 C.抗击日本 D.武昌起义
20.八年级二班的同学中学习中。知道了这位历史人物曾经写过对联“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壁立千仞无欲则刚。”联合国在1987年把这位历史人物所领导的虎门销烟的第二天6月26日定为“国际禁毒日”。他被誉为“全球禁毒第一人”,这位人物是( )
A.关天培 B.林则徐 C.左宗棠 D.邓世昌
21.“楚歌声里霸图空,血染胡天烂漫红。煮豆燃箕谁管得,莫将成败论英雄。”这首诗不仅评价了太平天国的历史功绩,也体现了这一伟大历史事件的悲壮。近代太平天国运动的领导人是( )
A.魏源 B.林则徐 C.洪秀全 D.陈独秀
22.19世纪60年代西方列强在中国可享有的侵略权益有( )
①在中国内地传教、经商
②在台湾淡水等地租赁土地、房屋居住
③在天津、广州等地合法设立工厂
④军舰和商船可在长江各口岸自由航行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23.1842年签订的《南京条约》是中国近代历史上第一个不平等条约,它使中国的主权遭到一系列的破坏,下列哪一项主权不是在《南京条约》中所遭到破坏的?( )
A.领土主权 B.关税自主权 C.司法主权 D.贸易主权
24.“凡分田,照人口,不论男妇,算其家人口多寡,人多则分多,人寡则分寡,杂以九等……凡天下田,天下人同耕。”有关上述材料的相关文件以下说法错误的是( )
A.该材料内容出自《天朝田亩制度》
B.该材料反映了太平天国运动的农民运动性质
C.材料反映的方案在太平天国时期推广实行,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D.该文件的目的是建立一个“无处不均匀,无人不饱暖”的理想社会
25.太平天国运动失败的主要原因是( )
A.天京被攻陷
B.被中外反动势力联合绞杀
C.内部争权夺利
D.石达开出走
26.太平天国运动中,提出“有田同耕,有饭同食,有衣同穿,有钱同使,无处不均匀,无人不饱暖”理想社会的是( )
A.《资政新篇》 B.《天朝田亩制度》
C.《临时约法》 D.《同盟会章程》
第Ⅱ卷(非选择题)
二.材料题
27.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英国《泰晤士报》记载:“据估计,被劫掠和破坏的财产,总值超过六百万磅,在场的每个军人都掠夺了很多,在进入皇宫的宫殿后,为了谁也不知道该拿什么东西拿金子,而把银子弄丢了,为了拿镶有珠玉的饰品和宝石,又把金子丢了,无价的瓷器和珐琅器,因为太大不能运走,竟被打碎。”
材料二:“俄国采取表面‘调停’实际支持的态度、在战争中,不花费一文钱,不出动一兵一卒,而能比任何一个参战国得到更多的好处。”
──马克思
请回答:
(1)材料一反映的历史事件发生在哪一次战争中?是由哪个国家发动的?这次战争的发动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2)材料一所反映的遭劫掠和破坏的是哪儿?
(3)材料一中所反映的事件侵略战争的起止时间是什么?
(4)材料中所说的俄国“比任何一个参战国得到更多的好处”主要指的是什么?
28.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840年夏,圆明园内正上演着昆曲《惊梦》……歌舞升平……列强入侵的炮声……彻底粉碎了大清王朝的纸醉金迷的生活。
﹣﹣﹣舞蹈史诗《复兴之路》解说词
材料二在地球的某一角落里有着一个人间奇迹,它叫夏宫。……人民的想象力所能创造的一切几乎是神话性的东西都体现在这座宫殿中。……有一天,两个强盗闯进了夏官,一个进行洗劫,另一个放火焚烧。原来胜利就是进行一场掠夺。胜利者窃走了夏宫的全部财富。……之后,他们双双拉着手,荣归欧洲。
﹣﹣﹣﹣雨果《致巴特勒上尉的信》
请回答:
(1)材料一中“入侵的炮声”来自哪一次战争?“列强”指的是其中的哪一个国家?这场战争后中国陷入了怎样的社会?
(2)材料一中的这场战争后,清政府被迫订了什么条约?被割让了哪一块地方给哪一个国家?
(3)材料二发生在哪一次战争中?“两个强盗”分别是谁?“夏宫”是指哪里?
(4)材料二中两个“强盗”分别以什么“事件”为借口对中国进行打劫?
29.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各地群众“合到金田,恭祝万寿起义……次则移跸东乡……闰八月初一日,入永安州”。
材料二:“癸丑二月,天兵到南京,由仪凤门攻入,不半月而平定……后乃发兵扫北。”
材料三:“丙辰年破东门向荣。是年七月,东玉升天,北王亦丧。丁巳,翼王远征。”
(1)材料一、二所述之事分别发生于哪一年?
(2)材料三中“东玉升天,北王亦丧”指的是什么?
(3)“翼王远征”指的是什么?它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30.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洪秀全决心借助“上帝”的权威,宣传自己的反封建思想,以推翻清朝统治,建立“天下一家,共享太平”的人间天国。为了宣传拜上帝会,洪秀全把西方基督教义、中国儒家大同思想和农民的平均主义结合起来,用三年时间从事宗教理论建设。这样,洪秀全就将千百年来中国农民要求平等自由的理想,通过理论表达出来了。
(1)材料一中洪秀全表达“千百年来中国农民要求平等自由的理想”的纲领性文件是什么?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如何评价这一纲领性文件?
材料二:太平天国运动后期,洪仁玕到天京协助洪秀全总理朝政,并颁布了带有施政纲领性质的文件,对近代中国的出路做了开拓性的探索。在洪仁玕身上,我们感受到这是一位具有科学意识与民主精神的政治家,比起魏源在军事方面“师夷长技”的主张已前进了一大步。
(2)材料二中洪仁玕颁布的带有施政纲领性质的文件是什么?为什么说他“对近代中国的出路做了开拓性的探索”?
(3)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洪秀全领导的建立“人间天国”的运动为什么最终失败了。
八年级历史上册 期末复习 第一单元 习题精选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选择题
1.近代一有识之士曾说:“一国所得,诸国安然而享之;一国所求,诸国群起而助之,是不啻驱西洋诸国,使之协以谋我。”上述言论针对的是( )
A.通商口岸租地建房权 B.领事裁判权
C.“门户开放”政策 D.片面最惠国待遇
【分析】本题考查鸦片战争和《南京条约》,掌握相关的基础知识。
【解答】题干“一国所得,诸国安然而享之:一国所求,诸国群起而助之,是不啻驱西洋诸国,使之协以谋我”的言论针论的是片面最惠国待遇。1843年,英国又强迫清政府签订《虎门条约》,从中获得了领事裁判权、片面最惠国待遇和在通商口岸租地建房的权利。片面最惠国待遇是指一国在通商、航海、税收或公民法律地位等方面给予另一国享受现时或将来所给予任何第三国同样的一切优惠、特权或豁免等待遇。此种待遇称为“最惠国待遇”。
故选:D。
2.十九世纪四十年代,中国开始了历史性的巨变,这个巨变是指( )
A.中国开始遭到大规模外来侵略
B.香港岛被割占
C.社会性质开始发生巨变,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D.出现了外国租界
【分析】本题考查的是鸦片战争的影响。1840年鸦片战争爆发,清政府战败后签订《南京条约》,中国的社会性质发生变化,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解答】1840年鸦片战争爆发,清政府战败后签订《南京条约》,中国的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遭到破坏,使中国的社会性质开始发生巨变,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故选:C。
3.下列事件按发生的时间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
①《南京条约》的签订②虎门销烟③第二次鸦片战争的发动④鸦片战争的开始
A.④③①② B.③④②① C.①③②④ D.②④①③
【分析】本题考查《南京条约》的签订、虎门销烟、第二次鸦片战争的发动、鸦片战争的开始的时间,注意识记历史事件的时间。
【解答】①《南京条约》的签订是在1842年,②虎门销烟是在1839年6月,③第二次鸦片战争的发动是在1856年,④鸦片战争的开始是在1840年,所以按照时间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②④①③。
故选:D。
4.蒋廷黻《中国近代史》指出:“当时的人对于这些条款最痛心的是五口通商。……协定关税和治外法权是我们近年来所认为不平等条约的核心。”材料中所涉及的条约给近代中国带来的主要影响是( )
A.使外国侵略势力进一步深入中国腹地
B.列强由商品输出为主转为资本输出为主
C.中国的主权开始遭到破坏
D.清政府已完全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
【分析】本题以“当时的人对于这些条款最痛心的是五口通商”为切入点,考查的是鸦片战争和《南京条约》的知识点。
【解答】依据题干“当时的人对于这些条款最痛心的是五口通商”可知,涉及的条约是《南京条约》。英国政府为保护鸦片走私,借口中国禁烟,1840年6月,英国舰队侵入中国广东海面,鸦片战争正式爆发。1842年8月,英国舰队沿长江而上,直逼南京城下,用武力强迫清政府签订《南京条约》,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五处为通商口岸,赔偿英国2100万元,割香港岛给英国,英商进出口货物缴纳的税款,中国须同英国商定。 鸦片战争签订的《南京条约》是中国近代第一个不平等条约,中国的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开始遭到破坏,丧失了独立自主的地位。古老的中国开始被卷进资本主义的漩涡。鸦片战争使中国社会性质发生改变,中国开始从封建社会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故选:C。
5.第二次鸦片战争前后,割占中国领土最多的条约是( )
A.《瑷珲条约》 B.《北京条约》
C.《勘分西北界约记》 D.《改定条约》
【分析】本题主要考《瑷珲条约》查的相关史实。俄国是中国近代史上割占中国领土最多的国家。
【解答】俄国在第二次鸦片战争前后,趁火打劫,通过一系列不平等条约,共割占中国东北、西北150多万平方千米的领土。其中割占黑龙江以北、外兴安岭以南60多万平方公里土地的中俄《瑷珲条约》是沙俄割占中国领土最多的条约。
故选:A。
6.南京“瞻园”太平天国纪念馆展示了太平天国从兴旺走向衰落的悲惨历程。在这里,你最可能看到哪些历史人物的相关介绍( )
①洪秀全 ②石达开 ③李秀成 ④关天培 ⑤曾国藩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⑤ C.②③④⑤ D.①②④⑤
【分析】本题以南京“瞻园”太平天国纪念馆为依托,考查太平天国运动。
【解答】①洪秀全、②石达开、③李秀成是太平天国运动主要领导人,④关天培是在鸦片战争中牺牲的清军将领,⑤曾国藩是镇压太平天国运动的清军将领。因而①②③⑤符合题意。
故选:B。
7.太平天国由盛转衰的事件是( )
A.定都南京 B.北伐 C.西征 D.天京事变
【分析】本题以太平天国由盛转衰的事件为依托,考查天京事变。
【解答】太平天国由盛转衰的事件是天京事变。太平天国定都天京后,太平天国领导者享乐腐化、领导集团内部矛盾尖锐,争权夺利,由于太平天国领导集团内部争权夺利,矛盾日渐尖锐化,1856年,杨秀清逼封万岁,结果被杀,韦昌辉被处死,石达开出走,太平军人心士气受到严重影响,这就是天京事变。天京事变是领导集团的一场血腥内讧,使太平天国元气大伤,致使太平天国由盛转衰。
故选:D。
8.下列太平天国运动与义和团运动的各项活动中,与当时世界历史发展潮流同步的是( )
A.颁布《天朝田亩制度》 B.洪秀全永安封王
C.提出“扶清灭洋” D.洪仁轩写成《资政新篇》
【分析】本题以与当时世界历史发展潮流同步为依托,考查《资政新篇》。
【解答】1859年,洪仁玕写成《资政新篇》,《资政新篇》是太平天国运动的纲领性文件之一,《资政新篇》提出向西方学习、改革内政等一系列政治、经济、文化、外交主张,集中反映了当时先进的中国人向西方寻找真理和探索救国教民道路的迫切愿望,具有鲜明的资本主义色彩,与当时世界历史发展潮流同步。D符合题意。
故选:D。
9.下列条款中,属于《天津条约》的是( )
①外商进出口货物缴纳的税款,中国必须与之商定 ②外国公使进驻北京 ③增开汉口、南京等十处为通商口岸④增开天津为商埠,割九龙司地方一区给英国 ⑤外国商船和军舰可以在长江各口岸自由航行
A.①②③ B.③④⑤ C.②③⑤ D.①④⑤
【分析】本题条约条款为切入点,考查《天津条约》。
【解答】依据所学,①外商进出口货物缴纳的税款,中国必须与之商定出自《南京条约》;④增开天津为商埠,割九龙司地方一区给英国出自《北京条约》; ②外国公使进驻北京 ③增开汉口、南京等十处为通商口岸 ⑤外国商船和军舰可以在长江各口岸自由航行出自《天津条约》。②③⑤符合题意。
故选:C。
10.1856年,英法发动侵华战争的目的是( )
A.对林则徐虎门销烟活动进行报复
B.“亚罗号事件”
C.为了扩大侵略权益,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
D.“马神甫事件”
【分析】本题以1856年,英法发动侵华战争的目的为切入点,考查第二次鸦片战争。
【解答】鸦片战争后,西方列强不满足既得利益,提出修改条约要求,遭到清政府拒绝,为扩大侵略权益,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1856年,英国联合法国发动了侵略中国的第二次鸦片战争。
故选:C。
11.《虎门条约》规定:“设将来大皇帝有新恩施及各国,亦应准英人一体均沾,用示平允。”英国据此取得了新权益是( )
A.五口开埠通商 B.租地造屋权
C.片面最惠国待遇 D.领事裁判权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中英《虎门条约》的内容,解答此题的关键在于抓住题干材料的关键词“准英人一体均沾,用示平允”。
【解答】根据题干材料“准英人一体均沾”可知这是片面最惠国待遇,最惠国待遇是指一国在通商、航海、税收或公民法律地位等方面给予另一国享受现时或将来所给予任何第三国同样的一切优惠、特权或豁免等待遇。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843年中英签订《虎门条约》,英国获得领事裁判权、片面最惠国待遇和在通商口岸租地建房的权利。C符合题意。
故选:C。
12.太平天国运动是中国历史上规模最宏大的一次农民战争。太平天国由盛转衰的转折点是( )
A.定都天京 B.西征和东征的胜利
C.天京事变 D.天京陷落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天京事变的相关史实。太平天国运动是中国近代史上一次伟大的反封建反侵略的农民运动。
【解答】据所学知识可知,1856年天京事变,太平天国领导集团之间发生的一次公开的分裂。使太平军元气大伤,并丧失了乘胜歼灭敌人的有利时机,是太平天国由盛转衰的转折点。选项C符合题意。
故选:C。
13.它的核心内容是“有田同耕,有饭同食,有衣同穿,有钱同使,无处不均匀,无人不饱暖,”“它”是( )
A.《天朝田亩制度》 B.《资政新篇》
C.《新青年》 D.《国闻报》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天朝田亩制度》的相关史实。《天朝田亩制度》主张在小生产的基础上废除私有制和平均社会财富,是不可能实现的,实际上也没实行。
【解答】太平天国定都天京后,颁布了《天朝田亩制度》,规定不分男女,按人口和年龄平均分配土地。太平天国想通过这个方案,建立“有田同耕,有饭同食,有衣同穿,有钱同使,无处不均匀,无人不饱暖”的理想社会。明确提出了彻底废除封建土地所有制,反映了农民阶级要求获得土地的强烈愿望,是比较完整的反封建革命纲领。但是,《天朝田亩制度》主张在小生产的基础上废除私有制和平均社会财富,是不可能实现的,实际上也没实行。故题干中“它”是《天朝田亩制度》。
故选:A。
14.清政府在鸦片战争中失败的根本原因是( )
A.清朝军备落后 B.英军武器先进
C.英国势力强大 D.清朝制度腐朽
【分析】本题考查的是清政府在鸦片战争中失败的根本原因。清政府在鸦片战争中失败的根本原因是封建制度腐朽。
【解答】1840﹣1842年的鸦片战争,是清政府同西方列强的第一次较量。英国较早的建立了资本主义制度,最早完成了工业革命,促进了资本主义生产力的迅猛发展,成为资本主义第一强国。拥有先进生产力和近代战争武器的英国在同清王朝的较量中明显处于优势,这就决定了社会制度和生产力落后的清政府在鸦片战争中必然失败的结局,腐朽的封建制度是失败的根本原因。ABC只是某一方面的原因,但问题问的是根本原因,所以排除ABC。
故选:D。
15.以下关于虎门销烟的说法中错误的一项是( )
A.是中国禁烟运动的重大胜利
B.打击了外国侵略者的气焰
C.表明了中国人民维护民族尊严的决心
D.标志着鸦片战争的开始
【分析】本题考查的是虎门销烟相关知识。掌握虎门销烟的时间、过程和历史意义。
【解答】1839年6月3日至25日,林则徐率领地方官吏在虎门海滩将缴获鸦片全部当众销毁。虎门销烟的壮举,打击了外国侵略者的气焰,维护了中华民族的尊严,是近代中国反侵略斗争的伟大起点。故选项D虎门销烟标志着鸦片战争的开始,是错误的。
故选:D。
16.两次鸦片战争期间,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对华侵略的首要目标是( )
A.掠夺资源和劳动力 B.打开市场,输出商品
C.实现鸦片贸易合法化 D.公使驻京,控制清政府
【分析】本题考查两次鸦片战争期间,西方列强对华侵略的主要目标。1856年,英法发动了第二次鸦片战争。
【解答】为了开辟国外市场、推销工业产品和掠夺廉价的工业原料,英国把侵略矛头指向中国。1840年向中国发动了鸦片战争,为了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扩大侵略权益,1856年,英法发动了第二次鸦片战争。
故选:B。
17.2011年夏天,失而复得的国宝﹣﹣圆明园生肖兽首铜像(下图)在全国各地巡回展出。这四件国宝当年流失海外与哪场战争有关?( )
A.第一次鸦片战争 B.第二次鸦片战争
C.甲午战争 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分析】本题考查了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
【解答】根据题干给出的“圆明园”这个关键信息可知这四件国定当年流失海外是在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为了进一步打开中国大门,英国伙同法国发动了第二次鸦片战争,1860年10月英法联军攻入北京,闯进圆明园,疯狂抢掠园中珍宝,为了掩人耳目,又放火焚毁了这座著名的皇家园林。
故选:B。
18.太平天国运动中被称为“天王”的领袖人物是( )
A.洪秀全 B.杨秀清 C.石达开 D.洪仁玕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太平天国运动的相关史实。1851年1月11日,洪秀全在广西桂平县金田村发动武装起义,建号太平天国,起义军为“太平军”。
【解答】1851年1月11日,洪秀全在广西桂平县金田村发动武装起义,建号太平天国,起义军为“太平军”。不久,洪秀全称“天王”。攻克永安后,洪秀全封杨秀清为东王,萧朝贵为西王,冯云山为南王,韦昌辉为北王,石达开为翼王,所封诸王均受东王节制。太平天国初步建立起政权组织。 选项A符合题意。
故选:A。
19.中华民族是崇尚英雄、勇于担当的民族,下表空白处与人物相对应的事件是( )
民族英雄 戚继光 郑成功 林则徐
历史事件 抗击倭寇 收复台湾
A.抗击沙俄 B.虎门销烟 C.抗击日本 D.武昌起义
【分析】本题以“林则徐”为切入点,主要考查林则徐虎门销烟的知识点。
【解答】1839年6月3日,林则徐下令将缴获的鸦片,在虎门海滩当众销毁,前后用了23天,销毁鸦片110多万千克。虎门销烟是禁烟斗争的伟大胜利,显示了中华民族反抗外来侵略的坚强意志。林则徐成为无愧的民族英雄。故与林则徐相关的历史事件是虎门销烟。
故选:B。
20.八年级二班的同学中学习中。知道了这位历史人物曾经写过对联“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壁立千仞无欲则刚。”联合国在1987年把这位历史人物所领导的虎门销烟的第二天6月26日定为“国际禁毒日”。他被誉为“全球禁毒第一人”,这位人物是( )
A.关天培 B.林则徐 C.左宗棠 D.邓世昌
【分析】本题以“全球禁毒第一人”为切入点,主要考查林则徐虎门销烟的相关史实。
【解答】面对鸦片流毒,1839年3月,林则徐到达广州。他派人暗访密查,缉拿烟贩,并强迫外商交出鸦片二百多万斤。6月3日,林则徐下令将缴获的全部鸦片,在虎门海滩当众销毁。虎门销烟是中国禁烟斗争的伟大胜利,显示了中华民族反对外来侵略的坚强意志。林则徐领导了禁烟运动,是中国近代史上的民族英雄,被誉为“中国禁毒第一人”、“全球禁毒第一人”。故“全球禁毒第一人”与林则徐有关。
故选:B。
21.“楚歌声里霸图空,血染胡天烂漫红。煮豆燃箕谁管得,莫将成败论英雄。”这首诗不仅评价了太平天国的历史功绩,也体现了这一伟大历史事件的悲壮。近代太平天国运动的领导人是( )
A.魏源 B.林则徐 C.洪秀全 D.陈独秀
【分析】本题以“楚歌声里霸图空,血染胡天烂漫红。煮豆燃箕谁管得,莫将成败论英雄。”为依托,考查太平天国运动。
【解答】近代太平天国运动的领导人是洪秀全。鸦片战争后,进一步加深了清政府的统治危机,各种社会矛盾加剧,腐败的封建统治和沉重的剥削,导致地主阶级与农民阶级之间的矛盾激化,致使太平天国运动爆发。洪秀全在科举的道路上屡屡失败,受挫的洪秀全创立了拜上帝会,利用拜上帝会号召群众进行反抗清王朝的统治,太平天国运动兴起。1851年,农民革命领袖洪秀全在广西桂平县金田村发动起义,建号太平天国,起义军称太平军。
故选:C。
22.19世纪60年代西方列强在中国可享有的侵略权益有( )
①在中国内地传教、经商
②在台湾淡水等地租赁土地、房屋居住
③在天津、广州等地合法设立工厂
④军舰和商船可在长江各口岸自由航行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分析】本题以19世纪60年代西方列强在中国可享有的侵略权益为切入点,考查鸦片战争、第二次鸦片战争。
【解答】19世纪60年代西方列强在中国可享有的侵略权益指的是西方列强通过鸦片战争、第二次鸦片战争签订的《南京条约》《天津条约》《北京条约》取得的侵略权益,①②④符合题意。在通商口岸开设工厂,出自1895年《马关条约》,因此③在天津、广州等地合法设立工厂,不符合题意,排除③。
故选:C。
23.1842年签订的《南京条约》是中国近代历史上第一个不平等条约,它使中国的主权遭到一系列的破坏,下列哪一项主权不是在《南京条约》中所遭到破坏的?( )
A.领土主权 B.关税自主权 C.司法主权 D.贸易主权
【分析】本题以中英《南京条约》是中国近代第一个不平等条约为切入点,主要考查《南京条约》对中国主权的破坏。
【解答】英国政府为保护鸦片走私,借口中国禁烟,发动侵华战争。1840年6月,英国舰队入侵中国广东海面。鸦片战争正式爆发。1842年8月,英国舰队沿长江而上,直逼南京城下,用武力强迫清政府签订了中英《南京条约》。《南京条约》规定:割香港岛给英国,赔款2100万元,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五处为通商口岸,英商进出口货物所缴纳的税款,中国须同英国商定。此外,第二年缔结了一个补充条约,承认英国人在刑事案件方面的治外法权。割香港岛给英国使中国的领土主权遭到破坏;英商进出口货物所缴纳的税款,中国须同英国商定,中国的关税自主权遭到破坏;承认英国人在刑事案件方面的治外法权,中国的司法权遭到破坏。所以贸易主权不是在《南京条约》中所遭到破坏的。
故选:D。
24.“凡分田,照人口,不论男妇,算其家人口多寡,人多则分多,人寡则分寡,杂以九等……凡天下田,天下人同耕。”有关上述材料的相关文件以下说法错误的是( )
A.该材料内容出自《天朝田亩制度》
B.该材料反映了太平天国运动的农民运动性质
C.材料反映的方案在太平天国时期推广实行,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D.该文件的目的是建立一个“无处不均匀,无人不饱暖”的理想社会
【分析】本题以“凡分田,照人口,不论男妇,算其家人口多寡,人多则分多,人寡则分寡,杂以九等……凡天下田,天下人同耕。”为依托,考查太平天国运动的纲领。
【解答】“凡分田,照人口,不论男妇,算其家人口多寡,人多则分多,人寡则分寡,杂以九等……凡天下田,天下人同耕。”材料出自《天朝田亩制度》;太平天国运动期间,1853年冬,太平天国颁布《天朝田亩制度》,规定“凡分田照人口,不论男妇,算其家口多寡,人多则分多,人寡则分寡”。是太平天国的建国纲领。它突出反映了农民要求废除封建土地所有制的强烈愿望,是几千年来农民反封建斗争的思想结晶。它体现了绝对平均主义思想,幻想在分散的小农经济基础上实行均贫富。它无法调动人们的劳动积极性,只是空想,根本无法实现。C符合题意。
故选:C。
25.太平天国运动失败的主要原因是( )
A.天京被攻陷
B.被中外反动势力联合绞杀
C.内部争权夺利
D.石达开出走
【分析】本题考查太平天国运动失败的主要原因。注意掌握相关基础知识。
【解答】太平天国运动失败的主要原因是内部争权夺利。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农民阶级不是新的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代表。他们无法克服小生产者所固有的阶级局限性,因而无法从根本上提出完整的正确的政治纲领和社会改革方案。无法制止和克服领导集团自身腐败现象的滋长,也无法长期保持领导集团的团结,内部争权夺利,削弱了太平天国的向心力和战斗力,这是太平天国失败的主要原因。
故选:C。
26.太平天国运动中,提出“有田同耕,有饭同食,有衣同穿,有钱同使,无处不均匀,无人不饱暖”理想社会的是( )
A.《资政新篇》 B.《天朝田亩制度》
C.《临时约法》 D.《同盟会章程》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天朝田亩制度》的相关史实。《天朝田亩制度》主张在小生产的基础上废除私有制和平均社会财富,是不可能实现的,实际上也没实行。
【解答】太平天国定都天京后,颁布了《天朝田亩制度》,规定不分男女,按人口和年龄平均分配土地。太平天国想通过这个方案,建立“有田同耕,有饭同食,有衣同穿,有钱同使,无处不均匀,无人不饱暖”的理想社会。明确提出了彻底废除封建土地所有制,反映了农民阶级要求获得土地的强烈愿望,是比较完整的反封建革命纲领。但是,《天朝田亩制度》主张在小生产的基础上废除私有制和平均社会财富,是不可能实现的,实际上也没实行。选项B符合题意。
故选:B。
二.材料题
27.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英国《泰晤士报》记载:“据估计,被劫掠和破坏的财产,总值超过六百万磅,在场的每个军人都掠夺了很多,在进入皇宫的宫殿后,为了谁也不知道该拿什么东西拿金子,而把银子弄丢了,为了拿镶有珠玉的饰品和宝石,又把金子丢了,无价的瓷器和珐琅器,因为太大不能运走,竟被打碎。”
材料二:“俄国采取表面‘调停’实际支持的态度、在战争中,不花费一文钱,不出动一兵一卒,而能比任何一个参战国得到更多的好处。”
──马克思
请回答:
(1)材料一反映的历史事件发生在哪一次战争中?是由哪个国家发动的?这次战争的发动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2)材料一所反映的遭劫掠和破坏的是哪儿?
(3)材料一中所反映的事件侵略战争的起止时间是什么?
(4)材料中所说的俄国“比任何一个参战国得到更多的好处”主要指的是什么?
【分析】(1)本题主要考查第二次鸦片战争。理解第二次鸦片战争的原因。
(2)本题主要考查火烧圆明园。识记相关的历史史实。
(3)本题主要考查第二次鸦片战争。识记第二次鸦片战争的时间。
(4)本题主要考查俄国“比任何一个参战国得到更多的好处”的史实。识记俄国对中国的侵略。
【解答】(1)据材料一“据估计,被劫掠和破坏的财产,总值超过六百万磅。在场的每个军人都掠夺了很多。在进入皇宫的宫殿后,谁也不知道该拿什么东西。为了拿金子,而把银子弄丢了,为了拿鑲有珠玉的饰品和宝石,又把金子丢了,无价的瓷器和珐琅器,因为太大不能运走,竟被打碎。”可知,材料一反映的历史事件发生在第二次鸦片战争中;为了进一步打开中国大门,1856年10月,英法联军为主凶,美俄两国为帮凶,对中国发动了第二次鸦片战争。1860年10月英法联军攻入北京,闯进圆明园,疯狂抢掠园中珍宝,为了掩人耳目,英法联军又放火焚毁了这座著名的皇家园林。
(2)材料一所反映的遭劫掠和破坏的是圆明园。
(3)材料一中所反映的事件是第二次鸦片战争;1856﹣1860年,英法联军为主凶,美俄两国为帮凶,对中国发动了第二次鸦片战争。
(4)俄国在第二次鸦片战争前后,趁火打劫,通过一系列不平等条约,共割占中国东北、西北150多万平方千米的领土。材料中所说的俄国“比任何一个参战国得到更多的好处”主要指的是俄国通过不平等条约割占中国领土150多万平方公里。
故答案为:
(1)第二次鸦片战争;英法联军。
(2)圆明园。
(3)1856﹣1860年。
(4)俄国通过不平等条约割占中国领土150多万平方公里。
28.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840年夏,圆明园内正上演着昆曲《惊梦》……歌舞升平……列强入侵的炮声……彻底粉碎了大清王朝的纸醉金迷的生活。
﹣﹣﹣舞蹈史诗《复兴之路》解说词
材料二在地球的某一角落里有着一个人间奇迹,它叫夏宫。……人民的想象力所能创造的一切几乎是神话性的东西都体现在这座宫殿中。……有一天,两个强盗闯进了夏官,一个进行洗劫,另一个放火焚烧。原来胜利就是进行一场掠夺。胜利者窃走了夏宫的全部财富。……之后,他们双双拉着手,荣归欧洲。
﹣﹣﹣﹣雨果《致巴特勒上尉的信》
请回答:
(1)材料一中“入侵的炮声”来自哪一次战争?“列强”指的是其中的哪一个国家?这场战争后中国陷入了怎样的社会?
(2)材料一中的这场战争后,清政府被迫订了什么条约?被割让了哪一块地方给哪一个国家?
(3)材料二发生在哪一次战争中?“两个强盗”分别是谁?“夏宫”是指哪里?
(4)材料二中两个“强盗”分别以什么“事件”为借口对中国进行打劫?
【分析】(1)本题考查鸦片战争的影响。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化的开始。
(2)本题考查《南京条约》的相关知识,把握《南京条约》签订的时间和内容。
(3)本题考查第二次鸦片战争。识记火烧圆明园的史实。
(4)本题考查二次鸦片战争。识记查二次鸦片战争的借口。
【解答】(1)本题关键信息“1840年”可知是鸦片战争;1840年6月﹣1842年8月,英国发动了第一次鸦片战争;1840年至1842年的鸦片战争签订《南京条约》是中国近代第一个不平等条约,中国的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遭到破坏,丧失了独立自主的地位。古老的中国开始被卷进资本主义的漩涡。鸦片战争使中国社会性质发生改变,中国开始从封建社会进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鸦片战争标志着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2)据所学知,1842年英国强迫中国签订了《南京条约》,这是中国近代同西方列强签订的第一个不平等条约。其主要内容有:割香港岛给英国;赔款2100万元;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五处为通商口岸;英商进出口货物缴纳的税款,中国须同英国商定。
(3)材料二描述的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的情景,它发生于第二次鸦片战争中,材料一中的“两个强盗”是指英国和法国,“夏宫”是指圆明园,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1860年10月英法联军攻占北京,并闯入圆明园大肆抢劫最后放火烧毁了圆明园。
(4)英法两国在俄、美两国的支持下,分别以“亚罗号事件”和“马神甫事件”为借口,对中国发动了鸦片战争和第二次鸦片战争。
故答案为:
(1)第一次鸦片战争(或鸦片战争);英国;半封建半殖民地的社会。
(2)《南京条约》;香港、英国。
(3)第二次鸦片战争;英国、法国;圆明园。
(4)“亚罗号事件”和“马神甫事件”。
29.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各地群众“合到金田,恭祝万寿起义……次则移跸东乡……闰八月初一日,入永安州”。
材料二:“癸丑二月,天兵到南京,由仪凤门攻入,不半月而平定……后乃发兵扫北。”
材料三:“丙辰年破东门向荣。是年七月,东玉升天,北王亦丧。丁巳,翼王远征。”
(1)材料一、二所述之事分别发生于哪一年?
(2)材料三中“东玉升天,北王亦丧”指的是什么?
(3)“翼王远征”指的是什么?它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分析】本题以三则材料为依托,考查太平天国运动。注意掌握相关基础知识。
【解答】(1)据材料“合到金田,恭祝万寿起义……次则移跸东乡……闰八月初一日,入永安州”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叙述的是金田起义,金田起义发生于1851年;据材料“癸丑二月,天兵到南京,由仪凤门攻入,不半月而平定……后乃发兵扫北”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叙述的是太平军攻占南京后,定都天京,定都天京发生于1853年。
(2)据材料“丙辰年破东门向荣。是年七月,东玉升天,北王亦丧。丁巳,翼王远征”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三中“东玉升天,北王亦丧”指的是天京事变。1856年,杨秀清逼封万岁,结果被杀,韦昌辉被处死,石达开出走,太平军人心士气受到严重影响,这就是天京事变。天京事变是领导集团的一场血腥内讧,使太平天国元气大伤,致使太平天国由盛转衰。
(3)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翼王远征”指的是石达开率部负气出走。石达开出走进一步削弱了太平天国的实力。
故答案为:
(1)1851年和1853年。
(2)天京事变。
(3)石达开率部负气出走。进一步削弱了太平天国的实力。
30.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洪秀全决心借助“上帝”的权威,宣传自己的反封建思想,以推翻清朝统治,建立“天下一家,共享太平”的人间天国。为了宣传拜上帝会,洪秀全把西方基督教义、中国儒家大同思想和农民的平均主义结合起来,用三年时间从事宗教理论建设。这样,洪秀全就将千百年来中国农民要求平等自由的理想,通过理论表达出来了。
(1)材料一中洪秀全表达“千百年来中国农民要求平等自由的理想”的纲领性文件是什么?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如何评价这一纲领性文件?
材料二:太平天国运动后期,洪仁玕到天京协助洪秀全总理朝政,并颁布了带有施政纲领性质的文件,对近代中国的出路做了开拓性的探索。在洪仁玕身上,我们感受到这是一位具有科学意识与民主精神的政治家,比起魏源在军事方面“师夷长技”的主张已前进了一大步。
(2)材料二中洪仁玕颁布的带有施政纲领性质的文件是什么?为什么说他“对近代中国的出路做了开拓性的探索”?
(3)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洪秀全领导的建立“人间天国”的运动为什么最终失败了。
【分析】本题以题干两则材料为依托,考查太平天国运动。注意掌握相关基础知识。
【解答】(1)根据材料可知,材料一中洪秀全表达“千百年来中国农民要求平等自由的理想”的纲领性文件是《天朝田亩制度》。《天朝田亩制度》反映了农民要求废除封建土地所有制的强烈愿望,是几千年来农民反封建斗争的思想结晶,但它主张在小生产的基础上废除私有制和平均社会财富,是不可能实现的,实际上也没有实行。
(2)根据材料可知,材料二中洪仁玕颁布的带有施政纲领性质的文件是《资政新篇》。《资政新篇》最早提出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的方案,所以说他“对近代中国的出路做了开拓性的探索”。
(3)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由于农民阶级自身的局限性,太平天国无法提出切合实际的革命纲领,因而洪秀全领导的建立“人间天国”的运动最终失败了。
故答案为:
(1)文件:《天朝田亩制度》。评价:它反映了农民要求废除封建土地所有制的强烈愿望,是几千年来农民反封建斗争的思想结晶,但它主张在小生产的基础上废除私有制和平均社会财富,是不可能实现的,实际上也没有实行。
(2)文件:《资政新篇》。原因:最早提出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的方案。
(3)农民阶级自身的局限性,太平天国无法提出切合实际的革命纲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