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单元
地球表面及其变化
低平而广阔
平原:
海拔不高、山顶浑圆
丘陵:
海拔较高、地面开阔或有丘陵起伏
高原:
地势高而崎岖,峰峦高耸
山地:
周围有山地、高原环绕,中间地势较低
盆地:
平原
高原
山地
丘陵
盆地
周围有山地、高原环绕,中间地势较低
地势高而崎岖,峰峦高耸
海拔不高、山顶浑圆
海拔较高、地面开阔或有丘陵起伏
地平而宽广
地球表面的地形
颜色 数字 图例
地形图上常常用不同的颜色,来表示不同高度地形,比如深浅不同的棕色和褐色分别表示海拔2000到5000米以上的高原和山地。白色表示终年积雪的山峰,往往都在六千米以上。深浅不同的绿色表示海拔不同的平原,深浅不同的蓝色表示各种深度的海洋 。蓝色的封闭图形是湖泊。蓝色的曲线表示河流。
从高空俯瞰中国大地,地势像四级阶梯,自西向东,逐级下降。
最高一级阶梯是青藏高原,平均海拔4000米以上,号称“世界屋脊”。青藏高原上分布着许多高山冰川,主要有昆仑山、冈底斯山、喜马拉雅山等。喜马拉雅山主峰——珠穆朗玛峰,海拔8848米,是世界第一高峰。
第二级阶梯由内蒙古高原、黄土黄原、云贵高原和塔里木盆地、准噶尔盆地、四川盆地构成,平均海拔1000米至2000米。
跨过第二级阶梯东缘的大兴安岭、太行山、巫山和雪峰山,向东直达海岸是第三级
阶梯, 地势下降到海拔500米至1000米以下。这里自北向南分布着东北平原、华北平原、长江中下游平原。这些平原的边缘镶嵌着低山和丘陵。 再向东是中国大陆架浅海区,也就是第四级阶梯,水深大都不足200米。
地 壳
地 幔
地 核
地球的内部结构
地幔上层(软流层)像一锅煮热的粥,充斥着岩浆
在地球的深部,越往下去,温度越来越高,压力越来越大
岩石圈就漂浮在软流层上
地震
地壳运动
猛烈
地形瞬间发生较大变化
火山
地壳、地幔运动
喜马拉雅山
两个大陆板块碰撞
缓慢
两大板块拉张
东非大裂谷
地形发生缓慢变化
地球内部
地球外部
流水、风、冰川、海浪等自然力量
缓慢
地形发生缓慢变化
《岩石会改变模样吗》模拟实验一
“冷热作用使岩石发生变化”模拟实验研究计划
实验材料: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酒精灯、火柴、石块、镊子、盛水的烧杯等。
1. 点燃酒精灯(注意正确使用!)。
2. 用镊子夹住岩石在酒精灯外焰上加热。
4. 反复实验几次,观察实验现象并分析。
3. 把加热后的岩石立即放入冷水中观察。
注意
安全
岩石表面出现裂缝并伴有碎石屑脱落。
冷热气温变化能使岩石发生变化。
《岩石会改变模样吗》模拟实验二
“流水作用使岩石发生变化”模拟实验记录单
实 验 材 料:
实验前岩石特点:
实验后岩石特点:
实 验 结 论:
带盖塑料瓶、水、岩石块。
有棱角、有的锋利,易割手。
石块棱角变圆,瓶里出现一些碎石屑。
流水能使岩石发生变化。
《岩石会改变模样吗》模拟实验三
“植物使岩石发生变化”模拟实验研究计划
实验材料: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1. 向杯内倒入石膏糊。
2. 撒上几粒豌豆。
4. 将结成块的石膏糊放入盛水的盘子,观察豌豆发芽后的石膏。
3. 再倒入一些石膏糊。
石膏出现裂缝。
植物能使岩石发生变化。
杯子、石膏糊、豌豆、盘子。
动物在岩石上留下的足迹
老鼠活动在岩石
上留下的痕迹
各种野兽在岩石上留下的洞穴
浙江桐庐瑶琳仙境
水流的作用
大气的作用
冷热的交替作用
植物的作用
动物的作用
由于受水、大气、气温或动植物的长期作用,岩石破碎,这种现象叫
风化
风化 是一个长期而缓慢的过程
岩石
风化
岩石破裂
继续风化
小石子和沙
碎石再继续变化,会成什么样呢?
土壤是怎样形成的?
思考:
沙砾
直径大于2 毫米
沙
直径小于
2 毫米
粉沙
直径小于
1/16毫米
黏土
直径小于
1/256毫米
地
质
学
家
是
这
样
分
类
的
颗粒由大 小
土倒入水中
冒气泡
土壤中有空气
黏土
粉沙
沙
沙砾
土壤中还有腐殖质和盐分。腐殖质 是动植物腐烂时产生的黑色物质,盐分是溶解在水中的矿物质,它们都是植物生长必需的营养元素。
土壤是沙、小石子、黏土、腐殖质、盐分
水和空气等物质的混合物。
植物的根穿过土壤并占有适当的位置
蚂蚁是在土壤中穴居的昆虫
蜗牛和甲虫靠腐烂的生物为生
蚯蚓能穿破坚硬、紧密的土壤,使植物的根更容易伸展,使空气和水更容易进入土壤。
土地被侵蚀的因素
降雨量大小
坡度大小
有无植被覆盖
土壤结构
方案1:土地坡度的大小对侵蚀的影响
研究题目:
我的推测:
实验器材:
相同条件:
不同条件:
实验方法:
土地坡度的大小会影响土壤被侵蚀的程度吗?
坡度大,侵蚀大;坡度小,侵蚀小。
有无植被覆盖、降雨量大小、土壤结构等
长方形塑料盒、泥土、喷水器、水……
坡度大小
用喷水壶在实验组和对照组上方,同样高度“降雨”,观察泥土被侵蚀的程度等。
坡度小
坡度大
方案2:有无植物覆盖对侵蚀的影响
研究题目:
我的推测:
实验器材:
相同条件:
不同条件:
实验方法:
有无植物覆盖会影响土壤被侵蚀的程度吗?
无植物覆盖侵蚀大,有植物覆盖侵蚀小。
坡度大小、降雨量、土壤结构等
长方形塑料盒、泥土、喷水器、水、植被……
有无植被覆盖
用喷水壶在实验组和对照组上方,同样高度“降雨”,观察泥土被侵蚀的程度等。
有植物
无植物
方案3:降雨量大小对侵蚀的影响
研究题目:
我的推测:
实验器材:
相同条件:
不同条件:
实验方法:
降雨量的大小会影响土壤被侵蚀的程度吗?
降雨量大侵蚀大,降雨量小侵蚀小。
坡度大小、有无植被覆盖、土壤结构等
长方形塑料盒、泥土、喷水器、水。
降雨量大小
用喷水壶在实验组和对照组上方,同样高度“降雨”,观察泥土被侵蚀的程度等。
雨量小
雨量大
河流形成原因:
冰雪融化形成小溪
雨水降落在地表形成小溪
流水漫过地表
细小的水流
溪流并汇聚成河流
沟壑
大的切沟和冲沟并形成河床
流水侵蚀
河流的形成是
流水对土地的侵蚀结果
河流的形成也是流水对土地的侵蚀结果
那么河流对土地又会有什么影响呢?
回忆我们前面做过的沉积实验,当用筷子搅动水时,水中的泥土会怎样?
会随水流一起流动。
当停止搅动时,原来运动的水和水中携带的泥土又会怎样?
随水流的停止流动,泥土会慢慢沉积。
沉积下来的泥土是怎样的呢?
最大的颗粒沉积在最下面,最小的颗粒沉积在最上面。
上游的
大石块
中游的
鹅卵石
下游的
细沙
随水流冲击,两岸的石块滚入河里,河道变宽。石块滚动相互碰撞被带入中游变成鹅卵石,再继续被带入下游变成细沙并沉积下来。
如果河流从崎岖不平的山地流到地势平缓的地方,河水携带的石头、泥沙会怎样呢
估计当河流形成时
什么地方的流速大?
什么地方的流速小?
什么地方会发生侵蚀?什么地方会发生沉积?
…………..
…………..
水流速度快
水流速度慢
…………..
…………..
被流水侵蚀
有土沉积
从这次实验我们知道了河流对土地有两种作用:
1、侵蚀作用
2、沉积作用
在大江大河的下游和入海口往往是平原,这是为什么?
自然界中每时每刻都有侵蚀和沉积的现象发生。侵蚀使得一些地面突起的地方土壤流失,而沉积却填平了一些低洼的地方,侵蚀和沉积形成了地球上不同的地形地貌。
华北平原
黄土高原
除了流水、其他自然力如风、冰川、海浪等对土地也有侵蚀和沉积的作用
风化
侵蚀
岩石从大块变小块
岩石被带走
练习
地球内部运动引起的地形变化
复习回顾:
1、我国地形主要有 、 、 、 、 。
其中分布最广面积最大的是 。
2、我国的地形 高 低,西部多 ,东部多 ,
呈 状分布。
3、深浅不同的蓝色表示深浅不同的海洋,深蓝色表示海
很 ,浅蓝色则表示海比较 。
平原
高原
山地
丘陵
盆地
山地
西
东
高原
平原
阶梯
深
浅
判 断
1、地球是大部分是陆地,小部分是海洋。( )
2、从地图上看,面积最大的是欧亚大陆,面积最小的是澳大利亚大陆.( )
3、我国的地形以平原为主。( )
4、青藏高原是世界最高的地方,号称“世界屋脊” 。( )
5、在地球的不同地形上,生活着不同的动物和植物。( )
6、在地形图上,海洋的颜色也是不同的,不同的颜色代表海洋的深浅不同( )
7、我国的地形主要以平原、高原、山地、丘陵、盆地为主。( )
8、地球表面的地形在不断变化。( )
√
×
地球内部运动引起的地形变化
×
√
√
√
√
√
判 断
1、地球的地壳部分主要由岩石组成。( )
2、火山和地震是地球释放能量的一种形式。( )
3、地球表面的变化都是很猛烈的。( )
4、冰川不会引起地形的变化 。( )
5、地震会产生湖泊。( )
6、地球上的几个大陆板块是在漂移的。( )
7、火山喷发只会给人类带来灾害,不会带来好处。( )
8、地球表面在流水、风、冰川、海浪的作用下也会发生变化。( )
√
×
地球内部运动引起的地形变化
×
√
√
√
×
√
地球内部运动引起的地形变化
1、地球内部可以分为 、 、 。
2、在地球的深部,越往下去温度越 ,压力越 。
3、地球表面在 、 、 、 等自然力的作用
下,也会缓慢地发生变化。
4、地球释放能量的方式有 和 等形式。
地壳
地幔
地核
高
大
流水
风
冰川
海浪
火山
地震
岩石会改变模样吗
1、坚硬的石头永远都不会改变模样。( )
2、在流水的作用下,岩石慢慢会变得又圆又光滑。( )
3、植物也能改变岩石的模样。( )
4、沙漠中的风蘑菇是由风形成的。( )
5、人类活动不会影响岩石的变化。( )
6、岩石会因为热胀冷缩而产生裂缝。( )
7、石林风貌是由于岩石的风化形成的。( )
×
√
√
√
×
√
√
1、土壤是由水、空气、沙、黏土腐殖质等混合成的。( )
2、不同的地方,土壤的颜色是不同的。( )
3、腐殖质多的土壤,小动物也会比较少。( )
4、每立方米的土壤中,生活着几十亿个生物体。( )
5、土壤中最小的颗粒是黏土。( )
6、土壤在水中搅拌后沉淀可以按颗粒大小分成几层。( )
7、土壤中的腐殖质和盐分,是植物生长所需营养元素。( )
√
√
√
×
√
√
土壤中有什么
√
1、雨点降落时的力可以打散并溅起土壤的微粒,雨水在地面流动时,携走了这些微粒,一部分土壤便被带走了,这就是 。土壤中的 和 最容易被雨水冲走。
2、 、 、 等会影响到土壤被分侵蚀的程度。
侵蚀
雨水对土地的侵蚀
细沙
黏土
坡度大小
有无植被
降雨量大小
1、暴雨时,小河里水很浑浊,这是因为雨水中有大量的( )。
A、石块 B、泥沙 C、小鱼
2、我们常能看到地表有沟壑,这是由于( )造成的。
A、动物 B、风吹 C、雨水的流动
3、下面受到雨水侵蚀最严重的是( )。
A、华北平原 B、黄土高原 C、热带雨林
4、最容易被雨水冲走的是土壤中的( )。
A、沙砾 B、沙 C、黏土
5、不会影响土壤被侵蚀的程度的因素是( )。
A、坡度大小 B、有无植被 C、闪电次数
B
C
B
C
雨水对土地的侵蚀
C
1、雨点降落到地面便是土壤被侵蚀的开始。( )
2、在同一地区,土壤坡度的大小不会影响侵蚀的程度。( )
3、在植物覆盖的森林里,土壤被侵蚀的程度很小。( )
4、降雨量越大,对土壤的侵蚀越大。( )
5、降下的雨在地面汇聚一起流动称为径流。( )
6、泥石流是土壤被雨水侵蚀的一种现象。( )
√
√
√
×
√
√
雨水对土地的侵蚀
1、在河流的上游河床上,我们能看到布满的 ,中游河床上堆积了很多的 ,下游的河床上堆满了 。
2、自然界中每时每刻都有 和 现象发生。 使得一些地面突起的地方土壤流失,而 却填平了一些低洼的地方。因为它们的作用,使地球上形成了不同的地形地貌。
3、 、 、 等自然力也会对土地产生侵蚀和沉积作用。
大石块
鹅卵石
细沙
侵蚀
沉积
风
冰川
海浪
侵蚀
沉积
河流对土地的作用
1、河水流出山谷后,坡度慢慢变小,水的流速也( )。
A、变快 B、变慢 C、不变
2、在上游的河床上,我们能看到很多的( )。
A、大石块 B、鹅卵石 C、细沙
3、水的流速快,携带泥沙的能力就( )。
A、强 B、弱 C、无法判断
4、长江中下游平原是由于( )形成的。
A、土壤流失 B、土壤沉积 C、海水冲刷
5、我国的平原大多都是( )形成的。
A、人类填埋 B、河流搬运 C、海水冲刷
6、河流对土地有( )作用
A、侵蚀 B、沉积 C、侵蚀和沉积
B
A
A
B
河流对土地的作用
B
C
1、在河流的下游河床上堆满细沙。( )
2、黄河的水面高出地表,是有名的地上河。( )
3、河床越宽、水流越快,携带泥沙的能力越强。( )
4、河水有很强搬运能力,能把上游沙石搬到下游( )
5、我国的平原大多在河流的下游。( )
6、风、冰川、海浪等对土地也有侵蚀和沉积作用。( )
√
√
√
×
√
√
河流对土地的作用
1、为了防止山上的泥土流失,人们采取了( )方法。
A、植树造林 B、伐木 C、开山造田
2、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自然因素引起的水土流失占9.6%,人为因素引起的水土流失占90.4%
①整个黄土高原水土流失( )
A、史前以自然因素为主,现代以人为因素为主
B、史前和现代都以自然因素为主
C、史前及现代都以人为因素为主
A
A
减少对土地的侵蚀
②这一文字表明了人类与水土流失的关系是( )
A、人类活动不会引发水土流失
B、人类活动能造成水土流失,但不能治理水土流失
C、人类活动是现代水土流失的主要原因,人类也可以治理水
土流失。
③黄土高原比较频繁严重的自然灾害的是( )。
A、水土流失 B、酸雨 C、台风
3、下列不是因为水土流失原因引起的是( )。
A、阻塞河道 B、破坏土壤肥力 C、形成高山
C
减少对土地的侵蚀
A
C
1、水土流失会造成一些大平原,所以水土流失没有危害。( )
2、水土流失会加剧沟壑的发展。( )
3、黄河水面高出地表,这也是因为水土流失造成的。( )
4、人类活动会造成水土流失( )
5、水土流失是不可治理的。( )
6、要减轻雨水对山体的侵蚀可以植树造林。( )
7、为了让家园能经得住风雨的袭击,可以在四周多种一些植物。
( )
√
√
√
×
√
√
减少对土地的侵蚀
×
习 题
平原
高原
山地
丘陵
盆地
周围有山地、高原环绕,中间地势较低
地势高而崎岖,峰峦高耸
海拔不高、山顶浑圆
海拔较高、地面开阔或有丘陵起伏
地平而宽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