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单元?? 四则运算教学计划
教学内容?
加减乘除混合运算、有括号四则运算、?有关0的运算?、解决问题。
教学目标
1、进一步掌握含有两级运算的运算顺序,正确计算三步式题。
2、运用方法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3.使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养成认真审题、独立思考等学习习惯。?
教学建议?
1、 整体把握,有效落实。
?2、重视计算教学,夯实基础。
课时安排:6课时
?
?
?
?
?
?
?
?
?
?
?
?
?
?
?
?
?
加、减法的定义及各部分间的关系
一、教学目标
??1、 结合具体情境通过对算式变换的比较,理解和掌握加、减法的意义和各部分之间的关系。
2、在探索加、减法各部分之间的关系的过程中,发展抽象、概况的能力,进一步建立代数的思想。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理解和掌握加减法各部分之间的关系。
教学难点:表示加、减法各部分间的关系。
三、教学准备
练习题。
四、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1.同学们,你们知道中国新世纪四大工程之一,被誉为“天路”的工程是什么吗?青藏铁路
2.青藏铁路的建设创造了很多高海拔地区铁路建设的奇迹,今天这节课我们就从数学的角度一起走近青藏铁路。
(出示主题图)
3.你能根据图中的信息提出什么数学问题吗?
(1)西宁到拉萨的铁路长多少千米?
(2)格力木到拉萨的铁路长多少千米?
(3)西宁到格里木的铁路长多少千米?
(二)自主探究,加减定义
1.同学们提出的问题能够解决吗?我们先来看看第一个问题,请每个同学自己动手试一试。
2.学生独立解题
3.汇报交流,展示解题过程:
介绍加法算式各部分名称(加数+加数=和)
4.刚才同学们还提出了两个问题,他们能解决吗?请大家试一试,看看谁的速度快。
5.学生列式计算。
(2)1956-814=1142
(3)1956-1142=814
6、同学们计算的真快,没看到大家列竖式呀,你们是怎样计算的?
7、请你用自己的话说一说什么是减法?
已知两个数的和与其中一个加数,求另一个加数的运算叫减法。
(板书:减法定义)
8、你知道减法算式中这些数又叫什么名字吗?
介绍减法算式各部分名称(被减数-减数=差)
(三)小组交流,明确关系
1.师:观察黑板上的算式,你有什么发现?
2.小组讨论并组内交流
3.全班交流
4.整理总结:
(1)加法各部分间的关系:
和=加数+加数
加数=和-另一个加数
(2)减法各部分间的关系:
差=被减数-减数
减数=被减数-差
被减数=减数+差
(四)巩固应用,拓展提高
1.基本练习,巩固新知。
(1)数学书P3? 练习一? 1
??(五)课堂总结
通过本节课学习你能说说你的心得、收获以及不足吗?
教学反思:
?
?
?
?
?
乘、除法的定义及各部分间的关系
一、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通过对算式变换的比较,理解和掌握乘、除法的意义和各部分之间的关系。
2、在探索乘、除法各部分之间的关系的过程中,发展抽象、概况的能力,进一步感悟运算本质。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理解和掌握加减法各部分之间的关系。
教学难点:表示加、减法各部分间的关系。
三、教学准备??? 练习题
四、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1.师:同学们,看到图片,有什么感觉?你能根据图中的信息提出什么数学问题吗?
每个花瓶里插3枝花,4个花瓶一共插多少枝花?
(二)自主探究,乘、除法定义。
同学们提出的问题能够解决吗?自己动手试一试。
2.学生独立解题
3.汇报交流,展示解题过程:
4.你还能提出什么用乘法计算的问题吗?
5.用你自己的话说一说什么是乘法?
求几个相同加数和的简便运算叫乘法。(板书:乘法定义)
介绍乘法算式各部分名称(因数×因数=积)
6、在上节课我们学习加、减法时发现一个加法算式可以改写出两个减法算式。今天你能结合情景和这个乘法算式也改写出用其他运算方法计算的问题吗?小组讨论一下。
7、汇报交流。已知两个因数的积与其中一个因数,求另一个因数的运算叫除法。(板书:除法定义)
8、你知道除法算式中这些数又叫什么名字吗?
介绍除法算式各部分名称(被除数÷除数=商)
(三)小组交流,明确关系
整理总结:
(1)乘法各部分间的关系:
积=因数×因数
因数=积÷另一个因数
(2)除法各部分间的关系:
商=被除数÷除数
除数=被除数÷商
被除数=商×除数
?
(四)巩固应用,拓展提高
1.基本练习,巩固新知。?? 数学书P7? 练习二? 1
2.综合练习:判断:(数学书? P8? 9)
已知△+□=○,◇×◆=☆,下面哪些算式是正确的?正确的画“√”,错误的画“×”。
(1) □+○=△(? )
(2) ○-△=□(? )
(3) ☆÷◆=◇(? )
(4) ☆×◇=◆(? )
(五)课堂总结:
通过本节课学习你能说说你的心得、收获以及不足吗?
教学反思:
?
?
?
?
?
?
?
?
?
?
?
?
含括号的混合运算的顺序
一、教学目标
体会“小括号”和“中括号”在混合运算中的作用,掌握运算顺序,会计算带有“小括号”和“中括号”的三步题目,并会列综合算式解答有关的实际问题。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掌握含有“小括号”和“中括号”的三步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
教学难点:体会“小括号”和“中括号”的作用,会列带有“小括号”和“中括号”的算式解决实际问题。
三、教学准备?? 练习题
四、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导入新课
1. 说说下面各题的运算顺序。
(1)7×2+30? ??(2)175-25×4
(3)40÷4+6??? (4)48-18÷2
这是我们已经学过的知识。今天我们继续来研究与计算顺序有关的知识。(板书:四则混合运算)
(二)自主学习(1)
1学校航模小组男生有12人,女生有4人,美术小组是航模组的2倍。
2、根据题目中的信息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吗?
3、美术小组有多少人?
4.学生独立完成
5、小组交流
6、汇报
(三)自主学习(2)
1.合唱组:64人,合唱组的人数是美术组的几倍?
2.独立完成。
3、小组交流
4、汇报交流。
5、回顾头来看一下,这里的两个算式,一个只有小括号,一个又添加了中括号,那这个中括号在这里起到了什么作用?
总结:中括号和小括号一样,也能改变题目中的运算顺序。
6、在一个算式里,既有小括号又有中括号,应该按什么顺序运算?在一个算式里,既有小括号,又有中括号,要先算小括号里的,再算中括号里面的。
(四)巩固练习。练习题1-3题
(五)总结收获
教学反思:
?
租船问题
一、教学目标
引导学生通过对“租船费用”问题的研究,掌握先假设再根据假设结果进行逐步调整的基本方法,培养学生的应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掌握先假设,再根据假设逐渐调整的基本方法。
教学难点:通过对现实数据的分析进行合理调整。
三、教学准备?? 练习题
?? 四、教学过程
(一)激趣引入,提出问题
(二)自主探索,研究问题
1、看图,从图中你了解到哪些信息?
2、根据题目中的信息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吗?怎样租船最省钱?
??? 3.学生独立完成.
4.合作交流:
5.交流展示
(4)总结收获
????? 1、这节课有什么收获?
? 2、今天这节课你最感兴趣的是什么?
(五)巩固练习、拓展提升
1.出示题目:P11? 练习三 ?春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