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单元近代经济、社会生活与教育文化事业的发展 单元测试卷(含答案与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第八单元近代经济、社会生活与教育文化事业的发展 单元测试卷(含答案与解析)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622.2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8-12-21 09:41:4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八单元测试卷
(考试范围第25-26课)
题号


总分
得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共40分)
1.电视剧《闯关东》中有传武兄弟剪辫子的情节,“剪辫令”的颁布是在(  )
A. 洋务运动期间 B. 甲午中日战争期间 C. 戊戌变法期间 D. 辛亥革命后
2.表是中国纱厂?1915--1919?年盈利指数情况。对表中数据所含信息解读不准确的是(  )
年份(年)
1915
1916
1917
1918
1919
盈利指数(%)
-4.38
7.61
36.73
21.43
70.56
A. 一战期间列强暂时放松了对中国民族资本的压迫 B. 中国民族工业从此走上健康发展之路 C. 中国民族工业进入“黄金时代” D. 辛亥革命冲击了封建制度,为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创造了有利的条件
3.1914--1918年,是中国民族工业发展的春天。导致这个“春天”出现的原因是(  ) ①海外华侨竞相回国投资近代企业②辛亥革命冲击了封建制度③清王朝的扶持④帝国主义忙于战争,无暇东顾,暂时放松了对中国的侵略
A. ①②③④ B. ①③④ C. ②④ D. ①②④
4.清末状元张謇认为:“救国为目前之急,……譬之树然,教育犹花,海陆军犹果也,而其根本则在实业。”在此,张謇认为解决“目前之急”的关键是(  )
A. 实业救国 B. 加强海防 C. 发展教育 D. 开放港口
5.“新礼服兴,翎顶补服灭;剪发兴,辫子灭;爱国兴,瓜皮帽灭;天足兴,纤足灭;阳历兴,阴历灭;鞠躬礼兴,跪拜礼灭……”。这首民谣反映的社会风貌变化应最早出现在( )
A. 洋务运动后 B. 戊戌变法后 C. 辛亥革命后 D. 新文化运动后
6.2017年2月11日,上海市举办了“起步-中国现代出版”专题展,以纪念近代中国规模最大的文化出版机构创办120周年。下列图片中,适合展示的是(  )
A. 民报 B. 申报 C. 商务印书馆褒奖状 D. 新青年
7.下面是1912-1920年中国棉纺织业发展简表。这一时期棉纺织业迅速发展的最主要原因是
?
1912年
1920年
发展速度
(1912=100)
年平均增长率 (%)
华商纱厂纱锭
50.9万枚
159.8万枚
313.6
12.1
华商纱厂布机
2616台
6675台
255.2
11.O
A. 实业团体大量出现 B. 辛亥革命冲击了封建制度 C. 反帝爱国斗争高涨 D. 列强暂时放松对华经济掠夺
8.某导演筹拍电视连续剧《1908年北京故事》,剧本中有以下场景,你认为其中有明显历史错误的是(  ) ①几个来京参加科举考试的读书人正在找客栈住宿。 ②何先生到东交民巷看望父母。 ③王先生在街上遇到两个京师大学堂的学生。 ④朋友相见多行握手、鞠躬礼。 ⑤清军到处搜捕革命党人,见到剪了辫子的就重点盘查。
A. ①②④⑤ B. ①②④ C. ①②③④ D. ①②⑤
9.利用帝国主义忙于一战之机,1913-1921年,我国创办了123家面粉厂。1914年我国面粉入超(指一定时期内,外贸进口总值超过出口总值。反之则称为出超。)200万担以上,从1915年起开始出超,1920年达到300多万担。而随着帝国主义卷土重来。面粉业再度受挫,这表明当时(  ) ①一战客观上有利于我国面粉业发展 ②我国面粉业发展曲折 ③一段时期内我国面粉大量销往海外 ④我国面粉生产技术领先世界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①③④ D. ②③④
10.图著名绘画作品出自
?
A.?齐白石????? ???????? B.?聂耳??????
C.?张大千???? ????????? D.?徐悲鸿
11.20世纪初期,铜山县成立了“不缠足会”,倡导妇女解放,制定奖励放足的章程。还有一些进步人士在铜山县开展了“剪辫子”运动,男人剪掉辫子后方许进城。这些运动影响了徐州各县。对此理解不正确的是( )
A. 反映了徐州人民的反封建精神 B. 徐州处在社会转型的关键时期 C. 徐州人民的审美观念发生改变 D. 封建文化在徐州地区彻底根除
12.下图为位于昆明花鸟市场的聂耳故居。中国人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决定以他的作品为代国歌,其作品是
《义勇军进行曲》 B. 《东方红》
C. 《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 D. 《歌唱祖国》
13.下列事件创办地点不是发生在上海的是
A. 《申报》的创办 B. 商务印书馆的创办 C. 京师大学堂的创办 D. 《青年杂志》的创办
14.中国近代第一所国家建立的最高学府,也是百日维新留下的唯一成果即北京大学的前身是( )
A. 清华大学  B. 北洋水师学堂 C. 京师大学堂 D. 保定讲武
15.2017年10月1日《国歌法》正式实施。我国宪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是《义勇军进行曲》,它的曲作者是(  )
A. 聂耳 B. 田汉 C. 冼星海 D. 鲁迅
16.在战火纷飞的年代,一首首抗日救亡的歌曲,带给人们巨人的精神力量,创作于20世纪三四十年代激发中国人民抗日斗志的歌曲有(  ) ①《义勇军进行曲》 ②《长征组歌》 ③《黄河大合唱》 ④《北伐军军歌》
A. ①② B. ①②④ C. ①③ D. ①③④
17.2018年是北京大学创建120周年,北京大学的爱国进步、民主科学的优良传统为振兴中华作出过巨大贡献,下列说法与北京大学相符的是( )
①前身是京师大学堂 ②其创办于戊戌维新期间 ③它是中国近代第一所国家建立的最高学府 ④是新文化运动的主要阵地之一
A. ①②③④ B. ①③④ C. ②③④ D. ①②③
18.图为清政府创办的某学堂的一些课程内容,该学堂最早出现于( )
A. 十八世纪末 B. 十九世纪四十年代 C. 十九世纪六十年代 D. 二十世纪初
19.戊戌政变之后,百日维新作为一场政治运动失败了。但维新派继承了洋务运动的做法,使一家一户的中国人看到了“群”的形式和力量,为开启中国的民智、介绍西方的社会和科学知识奠定了基础。这段话中的“做法”指的是
A. 改革政府机构,任用维新人士 B. 创办新式学堂,培养人才 C. 训练新式军队 D. 鼓励私人兴办工矿企业
20.气势宏伟的旋律:“风在吼,马在啸,黄河在咆哮……”出自《黄河大合唱》,它的曲作者是(  )
A. 冼星海 B. 郭沫若 C. 聂耳 D. 徐悲鸿
二、材料解析题(本大题共4小题,共60分)
21.(16分)近代以来,在西方列强的侵略和国内重重的矛盾的复杂环境中,也诞生了一代又一代伟人,他们在中国危难之际,发挥着关键的作用。请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孙中山是中国民主革命的伟大先行者。他领导的辛亥革命结束了在我国存在两千多年的什么制度?(3分)
(2)鲁迅是中国近代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家。他为批判吃人的封建礼教,创作的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文小说是什么?(3分)
(3)聂耳是伟大的人民音乐家,他创作的什么作品极大的鼓舞了中国人民的抗日斗志,成为不朽的民族战歌?(3分)
(4)毛泽东多次从危机中把党和国家挽救过来。在哪个会议上,把毛泽东思想确定为党的指导思想?(3分)
(5)请你根据所学知识,也写出另外一位在近代历史上发挥重要作用的历史人物,并写出你选他的理由是什么?(4分) 22.(15分)材料一 1894年之际,洋务军事工业雇用工人约10800人;洋务民用工业雇用个人约8000人;洋务矿业雇用工人约20000人,总计约为39000人……1843年至1893年,中国城镇人口由2072万增加到2351万,城市人口比重由5.1%提高至6%。近代城市的数目在增加。河北的唐山,河南的焦作,湖北的大冶,江西的萍乡,台湾的基隆等地,正是洋务派在那里采新法开矿,才发展为近代城市。
材料二晚清财政收入结构表(单位:万两)
年代
农业税收入
工商业税收入
其它收入
总收入
数额
比重
数额
比重
数额
比重
数额
比重
1949
3281
77
969
23
?
?
4250
100
1885
3071
40
3923
51
714
9
7708
100
1911
4810
16
20441
69
4445
15
29696
100
(1)据材料一,指出当时中国城市发展出现了怎样的变化趋势?这与哪一运动有关?(6分)
(2)据材料二,概括晚清财政收入结构有什么变化?说明这一变化与上述运动之间的关系?(6分)
(3)请举出一个这场运动中所创办的民用企业,结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这场运动的认识。 23.(16分)中国近代史是一部列强侵略,中国人民抗争和探索的历史。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屈辱的近代】? ? ? ? ? ? ? ? ? ? ? ? ? ? ? ? ? ? ??
材料一? ? ?
(1)你是如何理解图一“给予”一词的?图二的历史事件对中国历史产生了哪些影响?(4分)
材料二
(2)依据材料二形势图归纳这场战争的特点,并评价李鸿章的言论。在民族危机加剧的情况下,19世纪末资产阶级有何反应?(4分)
【有为的探索】
材料三?尽管师夷长技的主张遭到强烈反对,但统治者面对着接踵而来、一次比一次严重的内忧外患,为生存计还是不得不实践这一主张。首先从军事利器的引进仿制逐渐推广深入到全面学习西方机器大工业所需的科学技术学理的层次和阶段。为了对抗顽固派在基本理论问题上的挑战,终于结晶成“中学为体,西学为用”这一高度概括的理论模式。
——雷颐《取静集》
(3)依据材料三,指出洋务派在学习西方过程中的变化,并分析他们的直接目的
材料四?夫中国今日不变法日新不可,稍变而不尽变不可,尽变而不兴农、工、商、矿之学不可,欲开农、工、商、矿之学,非令士人通物理不可。
——摘编自康有为《日本书目志》
(4)指出康有为对科技与变法关系的认识。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持这种观点的原因。(4分)
(5)结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近代史的认识。(4分) 24.(13分)上海的变迁是中国近代社会发展的缩影。请结合以下有关近代上海的图片,写一篇题为“近代上海变迁”的短文。
要求:(1)主要叙述上海变化的表现.
(2)简要说说变化原因、影响.?
(3)语句通顺,条理清晰,字数150字左右。
答案和解析
【答案】D 【解析】电视剧《闯关东》中有传武兄弟剪辫子的情节,“剪辫令”的颁布是在辛亥革命后。辛亥革命在对旧制度进行改造的同时,也冲击了与封建制度相伴随的一些陈规陋习,民国政府颁布了剪辫、易服、和废止缠足等法令,还废除有损人格的跪拜礼,代之以文明简单的鞠躬、握手礼;取消“大人”、“老爷”之类的称谓,代之以“先生”“君”的平等称呼,体现了资产阶级追求平等的愿望,但传统习俗很难在短期内完全改变。故选D。 2.【答案】B 【解析】辛亥革命的成功,冲击了封建制度,促进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工业的发展.海外华侨竞相投资投资国内近代企业.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帝国主义国家忙于战争,暂时放松了对中国经济的掠夺,中国民族工业得到了一个发展机会,进入“黄金时代”.中国近代的民族工业在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三座大山的夹缝中求生存、图发展,总的来说是比较落后的.而且从行业上看,主要集中在轻工业部门.地区之间的发展也很不平衡,像上海、武汉等沿海沿江大城市的民族工业比较发达,而在广大的内地却非常薄弱.因而中国民族工业从此走上健康发展之路的说法是错误的。故选B。 3.【答案】D 【解析】根据题干信息“1914--1918年,是中国民族工业发展的春天”,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辛亥革命扫清了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一些障碍,民族资产阶级的地位提高了,保障了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实业救国运动高涨,海外华侨竞相回国投资近代企业;西方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忙于一战,无暇东顾,为中国资本主义体的发展提供了条件;因此只有选项①②④符合题意,而此时清王朝已经被推翻,排除选项③;因此只有选项①②④符合题意。 故选D。 4.【答案】A
【解析】由材料“救国为目前之急,……譬之树然,教育犹花,海陆军犹果也,而其根本则在实业”可知,张謇强调的是实业的重要性,他提出了“实业救国”的号召,推动了中国民族工业的发展。故选A。 5.【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近代社会生活的变迁,考查学生对近代社会生的变化的识记与分析能力。辛亥革命后,民国政府为了改变愚昧落后的习俗,颁布了剪辫、易服和废止缠足等法令;还废除了跪拜礼,代之以鞠躬、握手礼等,其他不好的社会习俗也逐渐得到了改变。出现了“新礼服兴,翎顶补服灭;剪发兴,辫子灭;爱国兴,瓜皮帽灭;天足兴,纤足灭;阳历兴,阴历灭;鞠躬礼兴,跪拜灭……”的现象,故C正确。ABD与题意不符,均排除。故选C。
6.【答案】C 【解析】2017年2月11日,上海市举办了“起步-中国现代出版”专题展,以纪念近代中国规模最大的文化出版机构创办120周年。题目给出的图片中,适合展示的是B选项中的商务印书馆嘉奖状。1897年,在上海创办的商务印书馆是中国近代历史最长、规模最大的文化出版机构。 故选C。 7.【答案】D 【解析】根据本题的表格内容可知,1912年时华商纱厂纱锭50.9万枚,到1920年时增长到159.8万枚;1912年时华商纱厂布机2616台,到1920年时增长到6675台。这主要是由于一战期间帝国主义国家忙于战争,暂时放松队中国经济的掠夺,中国民族工业得到了一个发展的机会,进入了“黄金时代”。综上所述你,排除ABC。故选D。
8.【答案】A 【解析】①1905年废除了沿用一千三百多年的科举制度。所以题干中1908年,不可能做到。②联系已学知识可知在《辛丑条约》规定,划定北京东交民巷为使馆界,允许各国派兵驻扎,不允许中国人居住,所以不可能。③京师大学堂作为戊戌变法的“新政”之一,学校创办于1898年7月3日,是中国近代第一所国立大学,其成立标志着中国近代国立高等教育的开端,1912年5月,京师大学堂改名名为北京大学。所以题干中1908年,可能做到。④1911年辛亥革命后,出现了握手、鞠躬礼,大街上还不时能听到“先生”“同志”的称呼,所以题干中1908年,不可能做到。⑤1911年辛亥革命后,民国政府为了改变愚昧落后的习俗,颁布了剪辫,易服和废止缠足等法令。 所以题干中1908年清军到处搜捕革命党人,见到剪了辫子的就重点盘查,不可能做到。故选A。
9.【答案】A 【解析】据题干“利用帝国主义忙于一战之机,1913-1921年,我国创办了123家面粉厂。1914年我国面粉入超(指一定时期内,外贸进口总值超过出口总值。反之则称为出超。)200万担以上,从1915年起开始出超,1920年达到300多万担。而随着帝国主义卷土重来。面粉业再度受挫”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一战期间帝国主义国家忙于战争,面粉业迅速发展,说明一战客观上有利于我国面粉业发展,1915年开始我国面粉大量销往海外,一战结束后,随着帝国主义卷土重来,面粉业再度受挫,这说明我国面粉业发展曲折。故选A。 10.【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徐悲鸿的相关史实。抗日战争时期,文艺界人士以笔为武器,创作出一大批充满爱国激情、鼓舞士气的优秀作品,为全民族抗战提供了强大的精神动力。徐悲鸿的《愚公移山》创作于1940年,当时正是抗战局势危急的时刻,画家通过颂扬愚公挖山不止的精神,鼓励中国军民用决心和毅力去夺取抗日战争的最后胜利。故选D。 11.【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近代生活的变迁和社会习俗的变化的相关知识。依据题干材料可知:20世纪初期的“不缠足会”和“剪辫子”运动影响了徐州各县,这说明徐州各县也很愿意参与“不缠足会”和“剪辫子”这样的运动,很愿意接受这样的社会习俗的变化。但是这并不能说明封建文化在徐州地区彻底根除,要彻底根除封建文化还需要一个相当长的时间来完成,单靠短期的运动是不行的。ABC三项都是正确的理解。故选D。
12.【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义勇军进行曲》的识记能力。由田汉作词、聂耳作曲的《义勇军进行曲》,诞生于1935年,当时中华民族正处于生死存亡的关头,凝聚着中华儿女“不做亡国奴”的怒吼;1949年9月,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确定《义勇军进行曲》为代国歌。1982年12月,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全体会议确定《义勇军进行曲》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故选A。
13.【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发生在上海的历史事件的相关知识点。1872年,《申报》在上海创办;1897年,在上海创办了商务印书馆;京师大学堂是戊戌变法时期在北京建立的;1915年,《青年杂志》在上海创办。故ABD不符合题意,C符合题意。故选C。
14.【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京师大学堂的创办。C.戊戌变法时期创办的京师大学堂(在辛亥革命以后改名为北京大学),这是中国近代第一所国家建立的最高学府,也是戊戌变法留下的重要成果,它的创办表明近代中国教育改革迈出了重要的一步,故C正确。 ABD.三项均与题中描述不符合,故排除ABD。故选C。
15.【答案】A 【解析】
《义勇军进行曲》诞生于1935年,当时正处于炮火连天的抗日战争时期,它由田汉作词、聂耳作曲的,这首歌像一支战斗的号角,鼓舞了中华民族儿女去抗击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后成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2017年10月1日《国歌法》正式实施。我国宪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是《义勇军进行曲》,它的曲作者是聂耳。 故选:A。 本题考查了聂耳。《义勇军进行曲》诞生于1935年。 本题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识记能力,需要准确识记《义勇军进行曲》由田汉作词、聂耳作曲。
16.【答案】C 【解析】创作于20世纪三四十年代激发中国人民抗日斗志的歌曲有《义勇军进行曲》和《黄河大合唱》.《义勇军进行曲》诞生于1935年,当时正处于炮火连天的抗日战争时期,它由田汉作词、聂耳作曲的,这首歌像一支战斗的号角,鼓舞了中华民族儿女去抗击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冼星海的《黄河大合唱》作于1939年3月,这部作品由诗人光未然作词,以黄河为背景,热情歌颂中华民族源远流长的光荣历史和中国人民坚强不屈的斗争精神,痛诉侵略者的残暴和人民遭受的深重灾难,广阔地展现了抗日战争的壮丽图景,并向全中国全世界发出了民族解放的战斗警号,从而塑造起中华民族巨人般的英雄形象.④创作于20世纪20年代的北伐战争时期。故选C。
17.【答案】A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了学生对北京大学演变历史相关知识的掌握。A.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北京大学的前身是京师大学堂,于1898年戊戌变法中在孙家鼐的主持下在北京创立的,属于戊戌变法的“新政”之一,百日维新失败后被保留下来,成为中国近代第一所国家建立的最高学府,1912年辛亥革命后,改称北京大学,1915年新文化运动兴起,北京大学成为新文化运动的主要阵地之一,因此①②③④均符合史实,故选A。 BCD不符合题意,排除BCD。故选A。
18.【答案】C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清政府创办的学堂的相关史实。C.观察题干图片可知,清政府创办的某学堂课程内容,该学堂最早出现于十九世纪六十年代的京师同文馆。在洋务运动期间,洋务派为适应中外交涉和开展洋务运动的需要,开始兴办新式学堂,1862年(十九世纪六十年代)成立的京师同文馆是洋务派创办的第一所新式学堂,故C项符合题意。 ABD.不符合材料,排除。故选C。
19.【答案】B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维新派创办新式学堂相关知识,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B.结合“为广开中国的民智和介绍西方的社会和科学知识奠定了基础”可以判断,维新派的做法是创办京师大学堂等新式学堂,培养人才。19世纪末中国民族危机空前严重,资产阶级维新派为挽救民族危亡实行戊戌变法。其中在思想文化方面的内容是开办京师大学堂等新式学堂培养人才,翻译西方书籍,传播新思想,创办报刊,开放言论,为广开中国的民智和介绍西方的社会和科学知识奠定了基础。改革政府机构,任用维新人士属于政治方面;训练新式军队属于军事方面;鼓励私人兴办工矿企业属于经济方面。综合分析,B符合题意。ACD三项不符合题意,排除。故选B。
20.【答案】A 【解析】《黄河大合唱》的曲作者是人民音乐家冼星海,它以气势磅礴的旋律和震撼人心的艺术感染力,对中华民族抗日斗争起了巨大的鼓舞作用。故选A。 21.【答案】(1)封建帝制(或封建君主专制制度)。 (2)《狂人日记》。 (3)《义勇军进行曲》。 (4)中共七大。 (5)左宗棠:收复新疆,维护了国家主权。(或邓世昌:黄海大战,为国家利益壮烈牺牲。其他符合题意即可)
【解析】(1)孙中山是中国民主革命的伟大先行者。他领导的辛亥革命结束了在我国存在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或封建君主专制制度)。据所学知识可知,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的反动统治,宣告了中国两千多年君主专制制度的终结。它开创了完全意义上的近代民主革命,极大的推动了中华民族的思想解放,打开了中国进步潮流的闸门。 (2)鲁迅是中国近代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家。他为批判吃人的封建礼教,创作的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文小说是《狂人日记》。1918年,鲁迅在《新青年》上发表白话短篇小说《狂人日记》,借“狂人”之口控诉几千年封建专制统治的罪恶,号召人们打倒人吃人的封建旧礼教。鲁迅把反封建的革命内容同新文学形式结合起来,是鲁迅的第一篇白话小说,也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树立了新文学的典范。 (3)耳是伟大的人民音乐家,他创作的《义勇军进行曲》极大的鼓舞了中国人民的抗日斗志,成为不朽的民族战歌。20世纪三四十年代,中华民族处在危亡关头,聂耳投身于抗日洪流中,以其卓越的音乐才能,创作了大量振奋民族精神的救亡歌曲,其《义勇军进行曲》,极大地激发了中华民族的抗战意志,迅速传遍祖国大地,并远播海外。 (4)毛泽东多次从危机中把党和国家挽救过来。在中共七大上把毛泽东思想确定为党的指导思想。1945年4月,中国共产党在延安召开了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大会总结了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民主革命曲折发展的历史经验,特别是总结了抗日战争的丰富经验,制定了党的政治路线。大会选举产生了中央领导机关,毛泽东在七届一中全会上当选为中共中央主席。大会确立毛泽东思想为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并写入党章。七大通过的党章规定:中国共产党,以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理论与中国革命的实践之统一的思想-毛泽东思想,作为自己一切工作的指针。这对统一全党的思想,指导全党的行动,实现党的政治路线,具有重要而深远的意义。中共七大为争取抗日战争的最后胜利准备了条件,并为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指明了战后的奋斗方向。 (5)据所学知识可知,在近代历史上发挥重要作用的历史人物有左宗棠、邓世昌。左宗棠收复新疆,维护了国家主权。邓世昌在黄海大战中,为国家利益壮烈牺牲。
22.【答案】(1)城镇人口、城市数量增加。洋务运动。
(2)农业税收减少,工商业税收(工商杂税收入及其它收入)增加;工商业税收所占比重超过农业税收。洋务运动促进了当时工商业的发展。
(3)上海轮船招商局;汉阳铁厂;湖北织布局;开平矿务局等。洋务运动促进了中国近代城市化;洋务运动是中国近代化的开端;洋务运动促进了近代工业的发展。 【解析】
(1)本题考查的是中国近代城市发展的内容。从材料“1843年至1893年,中国城镇人口由2072万增加到2351万,城市人口比重由5.1%提高至6%。近代城市的数目在增加”可以看出当时中国城市发展出现了城镇人口、城市数量增加的变化趋势。从材料中提到的洋务运动兴办的企业用工人数和河北的唐山等地,因洋务派在那里开办企业而兴起的近代城市,可知当时中国城镇人口、城市数量增加主要是受洋务运动的影响。 (2)本题考查的是清朝后期我国工商业发展的内容。从材料二晚清财政收入的数字对比可以看出:农业税收入数额在逐步减少,工商业税和其它税收入的数额在迅速增加;工商业税收数额所占比重超过农业税收数额所占的比重。中国封建社会时期,以自给自足的封建经济占主体地位,封建统治者又实行重农抑商的政策,农业生产在封建经济中占主导地位。19世纪60年代,伴随着洋务运动的兴起,中国的民用企业得到了一定程度的发展,促进了当时中国近代工商业的发展。 (3)本题考查的是对洋务运动评价的内容。洋务运动期间兴办的民用企业主要有:上海轮船招商局;汉阳铁厂;湖北织布局;开平矿务局等。材料一可以看出洋务运动促进了中国近代城市化;材料二可以看出洋务运动促进了中国近代工业的发展;从两则材料可以得出洋务运动是中国近代化的开端。
23.【答案】(1)强占;中国开始由封建社会变成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 (2)这场战争的特点是:甲午中日战争由日军首先挑起战争的,战争最先在朝鲜境内爆发;战线由朝鲜向中国境内推移,在海上和陆上进行;甲午中日战争的战事多发生在清朝统治中心--北京附近进行,他这种认识不全面。因为武器的优劣不是决定战争胜负的唯一因素,他没有认识到腐朽没落的封建制度是甲午中日战争失败的最主要的原因。在民族危机加剧的情况下,19世纪末20世纪初资产阶级作出的反应是:资产阶级维新派宣传维新思想,发动戊戌变法;张謇等倡导“实业救国”。 (3)变化:从引进仿制军事技术到全面学习科技知识。目的:解决内忧外患。 (4)认识:要实行全面变法。必须要学习西方科技。原因:民族危机加深,挽救民族危亡;民族资本主义的初步发展;西方国家走向强盛的成功经验。 (5)中国近代史是一部列强侵略,中国人民抗争和探索的历史。 【解析】(1)本题考查鸦片战争的相关知识点。依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鸦片战争中,清政府失败。被迫签订了《南京条约》,规定割香港岛给英国。因此“给予”的意思是强占。鸦片战争是中国开始由封建社会变成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 (2)本题考查甲午中日战争的相关知识点。依据图二形势图可知甲午中日战争由日军首先挑起战争的,战争最先在朝鲜境内爆发;战线由朝鲜向中国境内推移,在海上和陆上进行;甲午中日战争的战事多发生在清朝统治中心--北京附近进行。李鸿章认为我国的武器装备落后是导致甲午中日战争失败的原因。这种认识不全面。因为武器的优劣不是决定战争胜负的唯一因素,他没有认识到腐朽没落的封建制度是甲午中日战争失败的最主要的原因。在民族危机加剧的情况下,19世纪末20世纪初为了挽救民族危亡,资产阶级维新派宣传维新思想,发动戊戌变法;张謇等倡导“实业救国”。 (3)本题考查洋务运动的相关知识点。依据材料“从军事利器的引进仿制逐渐推广深入到全面学习西方机器大工业所需的科学技术学理的层次和阶段。为了对抗顽固派在基本理论问题上的挑战,终于结晶成‘中学为体,西学为用’这一高度概括的理论模式。”可知是洋务派在学习西方过程中的变化从引进仿制军事技术到全面学习科技知识。由此可知他们的直接目的是解决内忧外患。 (4)本题考查康有为对科技与变法关系的认识。依据材料“夫中国今日不变法日新不可,稍变而不尽变不可,尽变而不兴农、工、商、矿之学不可,欲开农、工、商、矿之学,非令士人通物理不可”可知要实行全面变法。必须要学习西方科技。康有为之所以做出这样的认识是因为民族危机加深,挽救民族危亡;民族资本主义的初步发展;西方国家走向强盛的成功经验。 (5)本题考查对近代史的认识。通过对上述问题和材料可知,中国的近代史既是一部列强侵略的历史,同时又是一部中国人民的抗争史,还是一部探索史。
24.【答案】 近代上海的变迁
近代开埠后,由于受欧风美雨和国内诸多因素影响上海逐渐发展为领跑全国的繁华都市。
十九世纪后期,洋务企业江南制造总局、船招商局和荣氏企业福新面粉公司等大批近代工业纷纷落户上海,促进了上海经济的近代化。
随着经济的发展, 上海的街景、文化传媒与市民生活习俗也都发生了巨大变化。中国近代办报时间最长的《申报》1872年在沪创刊;1897年,著名的出版机构商务印书局在此创办。《青年杂志》1915年出现于上海,并引发了新文化运动。
近代的上海引领全国时尚。有轨电车、海派旗袍、美女广告和外滩的洋楼都在诉说着上海近代的变化。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近代上海变迁的相关知识点。通过对上述图片的分析可知由于受欧风美雨和国内诸多因素影响上海逐渐发展为领跑全国的繁华都市。本题要求是写历史小论文。写论文要注意语句通顺,条理清晰。不能超过要求的字数。注意写小论文的格式。例如:
近代上海的变迁
近代开埠后,由于受欧风美雨和国内诸多因素影响上海逐渐发展为领跑全国的繁华都市。
十九世纪后期,洋务企业江南制造总局、船招商局和荣氏企业福新面粉公司等大批近代工业纷纷落户上海,促进了上海经济的近代化。
随着经济的发展, 上海的街景、文化传媒与市民生活习俗也都发生了巨大变化。中国近代办报时间最长的《申报》1872年在沪创刊;1897年,著名的出版机构商务印书局在此创办。《青年杂志》1915年出现于上海,并引发了新文化运动。
近代的上海引领全国时尚。有轨电车、海派旗袍、美女广告和外滩的洋楼都在诉说着上海近代的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