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的春节(课件+音频2份打包)

文档属性

名称 北京的春节(课件+音频2份打包)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8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8-12-20 16:35:27

文档简介

课件28张PPT。北京的春节 春节是中国人最传统、最隆重的节日。新春之际,人们欢天喜地、载歌载舞地迎接春节,家家灯火通明,鞭炮声日夜不绝,好不热闹的一番景象!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老北京的胡同里,去过一次京味儿十足的春节!锣鼓喧天辞旧岁 爆竹声中迎新春一、初读感知1.背景资料 老舍 (1899—1966),原名舒庆春,字舍予,满族人。生于北京一个城市贫民家庭。现代小说家、著名作家,杰出的语言大师,人民艺术家,也是新中国第一位获得“人民艺术家”称号的作家。代表作有长篇小说《骆驼祥子》《四世同堂》,中篇小说《月牙儿》,剧本《茶馆》《龙须沟》等。他创作勤奋,解放后写了20个剧本,被誉为文艺队伍中的劳动模范。2.字词整合(1)?生难字熬翡榛鞭 铺pū(铺设)
pù(当铺)这家卖首饰的店铺(pù)铺( pū)着质朴的木地板,显得很别致。间jiān (空间)
jiàn (间隔)由于舞台的空间(jiān)有限,大家排队的时候注意间(jiàn)隔小一点。2.字词整合(2)?多音字(3)?重难点词语
【腊八粥】:腊八即腊月初八。在腊八这一天,用米、豆等谷物和枣、
栗、莲子等干果煮成的粥。
【杂拌儿】:①掺杂在一起的各种干果、果脯等。②比喻杂凑而成的事物。
【蜜饯】 :用浓糖浆浸渍的果品。
【零七八碎】 :①(~的)零碎而杂乱。②(~儿)没有大用的东西。例句:
零七八碎的东西放了满满一屋子。
【玩意儿】 :〈口〉①玩具。②指曲艺、杂技等,如大鼓、相声、双
簧、魔术。③指东西;事物。例句:这个稀奇古怪的玩意儿看起来很有趣。【空竹】 :一种用竹木制作,中空,能发出响声的传统健身玩具。
【万象更新】 :一切事物或景象都变得焕然一新。万象,宇宙间的一切景象;
更, 变更。例句:春天是万物复苏、万象更新的季节。
【彩排】 :戏剧、舞蹈等正式演出前进行化装排演。
【一擦黑】 :方言。天快要黑的时候。
【间断】 :(连续的事情)中间隔断不连接。例句:爷爷多年来从未间断过锻
炼身体。万不得已:表示无可奈何,不得不如此。
【截然不同】 :形容两种事物毫无共同之处。截然,很分明地、断然分开的样
子。本课指除夕夜的“闹”与正月初一的“静”形成鲜明对比。例句:这
对双胞胎兄弟的性格截然不同。
语境记忆 新的一年就要到了,大地上 ,人们 欢喜。看啊,大街两旁的树上全都挂上了灯笼,那火红的颜色,就像马上要燃烧起来似的;大大小小的商店里都摆满了各式各样的年货;家家户户都在 。这热闹的 与平时的冷清 。【光景】 :境况;状况;情景。例句:今天太闷热,看这光景是要下雨。
【庙会】 :设在寺庙里边或附近的集市,在节日或规定的日子举行。
【张灯结彩】 :挂上灯笼,系上彩绸。形容节日或有喜庆事情的景象。
例句:节日里的街头到处张灯结彩,锣鼓喧天。
【娴熟】 :熟练。例句:艺术家们娴熟的表演获得了观众们的阵阵掌声。
【分外】 :超过平常,特别。例句:雨过天晴,天空变得分外湛蓝。万象更新分外张灯结彩截然不同光景3.整体感知 这篇课文作者用充满 的朴实无华的语言,描绘了一幅幅老北京春节的 画卷,表现了春节的 与 ,展示了中国 的温馨和美好,表达了作者对传统文化的 之情。京味民风民俗隆重热闹节日习俗喜爱一、紧张筹备,浓浓年味。(①~⑥)二、除夕团圆,热闹喜庆。(⑦)三、各色活动,无比休闲。(⑧~⑩)四、元宵佳节,欢乐无边。(?~?)五、残灯末庙,春节结束。(?)段落大意北京的春节结构图示传统浓郁
的民俗北京的春节腊月初旬——紧张的筹备 浓浓的年味除 夕——热闹喜庆初一至十五——各色活动 无比休闲元宵——元宵佳节 充满欢乐正月十九——残灯末庙 春节结束隆重热闹
的节日 二、再读课文 “小型的农业展览会”指腊八粥里的米、豆、干果的品种很多,多得好像是聚在一起开展览会。这里用了比喻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老北一、紧张筹备,浓浓年味。 1.“小型的农业展览会”指的是什么?作者做这样的比喻是为了突出老北京春节的什么特点? 过年是孩子们最盼望的日子,因为在这段日子里,孩子们可以吃到好吃的东西,尽情地玩耍,作者以“大事”来称呼,写出了孩子们的欢喜与期盼。点拨:作者通过朴实、通俗的语言,饶有兴趣地向读者介绍了孩子们准备过年时要做的三件大事,充满童趣。2.“大事”一词表达出了什么意思? “彩排”的原意为“戏剧、舞蹈等正式演出前进行化装排演”,这里将过小年说成是过春节的“彩排”,表现了过小年时热闹非凡的景象,也预示着过春节更加隆重。 3.试分析第⑤段中加引号的“彩排”一词用在这里的特别意义。 老舍从人们活动的角度,从年菜的香味到新衣、对联、年画的色彩,到鞭炮的声音,进行了全方位描写,充分表现了除夕的热闹,足见老舍先生描写的细腻。“新衣”“红红的对联”“各色的年画”“灯火通宵”“鞭炮声日夜不绝”,这些词语是热闹的具体表现。点拨:作者生动地描写了北京除夕的热闹场景,让人感受到北京春节欢乐祥和的场面以及浓郁的民俗文化。 4.老舍是从哪些方面来描写除夕的热闹的? “除夕真热闹”,这是春节的第一个高潮;初一拜年、逛庙会,虽“光景与除夕截然不同”,但同样热闹,这是春节的第二个高潮;到了正月十五元宵节,集市上卖元宵、家家户户吃元宵,这是春节的第三个高潮。一个“又”字,表现出作者在结构文章、统筹内容上的匠心独运。 5.“元宵上市,春节的又一个高潮到了”中的“又”字有何意义及作用? 这句话在文中起承上启下的作用。“残灯”,花灯逐渐少了、熄灭了;“末庙”,庙会的最后一天。从正月初一人们就开始逛庙会,正月十五又到处张灯结彩闹花灯,到了正月十九,花灯逐渐少了、熄了,庙会也到了最后一天,隆重、热闹的春节结束了。十九天“美好快乐的日子”竟然“一眨眼”就过去了,作者恋恋不舍的心绪跃然纸上。这个句子还与课文的首句“照北京的老规矩,春节差不多在腊月的初旬就开始了”相呼应,使文章结构完整,浑然一体。6.第?段的第一句话在文中有何作用?三、精读课文 结合课文内容,说一说北京春节的习俗透露出中国的哪些民族文明和传统文化? 1.孩子们欢喜,大人们也忙乱。他们必须预备过年吃的、喝的、穿的、用的,好在新年时显出万象更新的气象。
春节是中国百姓辞旧迎新的节日,在这样一个节日里,百姓们准备丰盛的吃喝,一方面庆祝今年的丰收,犒劳大家这一年来的辛苦劳动;另一方面以此来表现对来年的美好愿景和祝福。精读课文 2.过了二十三,大家更忙。必须大扫除一次。
大扫除也是过春节的传统,是百姓辞旧迎新的一种象征,也寓意着一种清清明明迎新年的美好愿景。
3.除夕真热闹。家家赶做年菜,到处是酒肉的香味。男女老少都穿起新衣,门外贴上了红红的对联,屋里贴好了各色的年画。除夕夜家家灯火通宵,不许间断,鞭炮声日夜不绝。在外边做事的人,除非万不得已,必定赶回家来吃团圆饭。这一夜,除了很小的孩子,没有什么人睡觉,都要守岁。
中国自古就是重亲情的国家,除夕夜的“团圆饭”,象征着一家人团团圆圆,饱含着浓浓亲情,浸润着传统美德。按照老北京的习惯,年三十晚上不能睡觉,要痛痛快快地玩一宿,这叫“守岁”,“守岁”有两重意义:岁数大的人在除夕之夜守岁有珍惜光阴的意思;年轻人守岁则是为了给父母延寿。 4.男人们午前到亲戚家、朋友家拜年。女人们在家中接待客人。
过年也是走亲访友的时候,中国人重视亲情,而平时繁忙的工作让很多人无暇顾及亲友,所以过年的时候,亲友之间就会相互走动拜访,送上礼物,联络感情,并带去最美好而真挚祝福。同时,男人们在外拜年,女人们在家待客,也体现出中国人男主外女主内的传统思想。四、互动反馈心灵感悟 透过课文,我们看到了老北京春节丰富多彩的民俗活动,看到了当新春来临之际,人们充满喜悦地载歌载舞地迎接春节,还看到了人们享受劳动果实,享受生活的幸福与满足。在这种意趣浓厚的传统习俗中我们感受到人们对生活的热爱和对亲情的重视。我的感悟仿写训练 这段话详细、生动地表现出了除夕当天的热闹场面。仿写描写热闹场面的句子 除夕真热闹。家家赶做年菜,到处是酒肉的香味。男女老少都穿起新衣,门外贴上了红红的对联,屋里贴好了各色的年画。除夕夜家家灯火通宵,不许间断,鞭炮声日夜不绝。仿写提示:描写热闹的场面关键是描写场面中人物的活动。我来仿写语言积累五、随堂练习1.恐怕第三件事才是买各种玩意儿 风筝 空竹 口琴等
2.必须大扫除一次 还要把肉 鸡 鱼 青菜 年糕什么的都预备充足 店铺多数正月初一到初五关门 到正月初六才开张
3.家中也有灯 走马灯 宫灯 各形各色的纸灯 还有纱灯 里面有小铃 到时候就叮叮地响给下面的句子加上标点——。。。、、,、、、、——,:、、,,,谢谢!课文朗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