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子结构和元素周期表 总结

文档属性

名称 原子结构和元素周期表 总结
格式 rar
文件大小 21.4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通用版
科目 化学
更新时间 2007-10-27 22:11:0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原子结构和元素周期表
a) 原子核
1、 质子数决定元素种类;中子数决定同位素原子的种类;核外电子决定元素的化学性质。
主要考点:同位素,同素异形体,同系物,同分异构体
例[1]:设NA为阿佛加德罗常数,则a mol bxKn+1微粒中基本粒子总数为( )。
(A)A*b*x (B) a(b+x)NA (C) a(b+x-n) NA (D)a(b+x+n) NA
例[2]:据最新科技报道,美国夏威夷联合天文中心的科学家发现了新型氢微粒,这种新微粒是由3个氢原子核(只含质子)和2个电子构成的,对于这种微粒,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是氢气的一种新的同素异形体
(B) 其组成可以用H3表示
(C) 它比一个普通氢气分子多一个氢原子核
(D) 它肯定不能溶于水
(E) 这种氢微粒的电子式
答案:C、E
2、 化学史:A 道尔顿提出原子论 B 阿弗加德罗——提出分子论。
C 原子结构的发展过程 1)古典原子理论 2)道尔顿提出原子论 3)汤姆生提出葡萄干面包模型 4)卢瑟福通过γ粒子散射实验提出行星轨道模型 5)现代的电子云模型
[例1] 以下发明和发现属于化学史上中国对世界重大贡献的是
a 火药;b 指南针;c 造纸;d 印刷术;e 炼铜、铁、钢;f 发现原子、分子;g 发现电子;h 合成蛋白质。
(A) a、c、e、h (B) a、c、e (C) a、b、c、d (D) a、b、c、d、e、h
答案:A
3、相对原子质量——原子质量与12C质量的 MACROBUTTON MTEditEquationSection2 Equation Section (Next)1/12的比值。
元素原子量——天然同位素原子量ⅹ丰度。
元素近似相对原子质量——质量数ⅹ丰度。
主要考点:1、几个概念的辨析,首先是上述所列的3个概念,什么是元素的原子量,什么是同位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什么是元素近似的相对原子质量。2、另外一个考点就是丰度的考察,通过十字交叉法来求丰度。
[例1] (1)将某文献资料上记载的相对原子质量数据摘录如下:
35Cl 34.969 75.77% 35Cl 35 75.77%
37Cl 36.966 24.23% 37Cl 37 24.23%
平均 35.453 平均 35.485
试回答下列问题:
a、34.969是表示 ;
b、35.453是表示 ;
c、35是表示 ;
d、35.485是表示 ;
e、24.23%是表示 。
答案:
a、 Cl的一种同位素35Cl的相对原子质量;
b、 Cl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近似值;
c、 Cl的一种同位素的质量数为35;
d、 Cl元素的近似相对原子质量;
e、 Cl在所有Cl元素中所占个数百分含量。
例[2]:某元素A的原子共能形成三种双原子分子,其相对分子质量依次为158、160、162,且测得此三种分子个数之比为7:10:7,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A元素有三种同位素
(B)三个分子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为159
(C)A的一种同位素的质量数为80
(D)A的各种同位素的原子百分比相等
答案:D
b) 核外电子排布
1、 电子层——决定电子能量高低主要因素
电子亚层——决定电子能量高低次要因素 能量ns2、 每层所容的电子数K层 2个
L层 8个
M层 18个
N层 32个
3、三个重要规律
(1) ☆能级交错现象。
(2) 洪特规则特例:半满/全满 特例
Eg:Cu和Fe的核外电子排布式:
Cu 1s22s22p63s23p63d104s1
Fe 1s22s22p63s23p63d64s2
主要考点:1、Cu和Fe的核外电子排布式 2、通过核外电子排布式来推知前20号的元素的质子数(方法:把所有的上标的数字相加,就位此元素的核电荷数) 3、化合价分析 4、初步了解核外电子的排布规律并会运用。
典型例题:
1、X,Y,Z三种元素的原子,其最外电子层排布分别为ns1、3s23p1、2s22p4,由这三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的化学式可能是( )
A、XYZ2 B、XYZ3 C、X2YZ2 D、X3YZ3
选AD
2、据报道,美国科学家于1998年11月合成了一种名为“N5”的物质,由于其极强的爆炸性,又称为“盐粒炸弹”。迄今为止,人们对它的结构尚不完全清楚,只知道“N5”实际上是带电荷的分子碎片,其结构是对称的,5个N排列成“V”形。如果“N5”分子中的5个N原子都达到8电子稳定结构,且含有2个“N≡N”叁键,则“N5”分子碎片所带电荷是  ;它的电子式和结构式分别为  。
解析:“V”字形两边的“N≡N”的电子式为:;“V”字形的顶点氮原子的电子式为:,注意,这个顶点N原子与两边的N原子连结时只能是配位键,即“N≡N”中的一个N原子提供一对孤对电子给顶点的N原子:,这样一来,顶点的N原子共9个电子,根据题给信息“5个N原子都达到8电子稳定结构”,这个顶点N原子必须失去一个电子,所以,N5分子碎片带一个单位正电荷,其电子式为:,结构式为:[N≡N―N―N≡N]+
答案:
1个单位正电荷;[N≡N―N―N≡N]+
3、现代原子结构理论中,假定每一电子层最多容纳的电子数为n2 (n 为电子层数)。则原子序数为26的元素原子的电子排布式为 。由此假设而设计的元素周期表中,该元素位于 周期 族,该元素在化学反应中显示的最高正化合物可能为 ,负化合物可能为 。
答案:1S1 2S1 2P3 3S1 3P3 3d5 4S1 4P3 4d5 5S1 5P2 五 IIIA +3 -1
例[4]:合成新的超铀元素和超重元素是核化学家的奋斗目标之一。这些新合成元素不仅将填满第7周期,而且还将建造第8,9周期。根据现有的知识来推论,如果按每一周期末尾尖有一个类似稀有气体的元素来推算,试推测第8,9周期类似稀有气体元素的原子序数分别为 、 。
答案:168、218
c) 元素周期表及周期律
1、S区——ⅠA IIA P区 ⅢA~ⅦA d区 ⅢB~Ⅷ~IIB
f区——镧系,锕系
2、零族序数 2、10、18、36、54、86 、(118),(168)。
3、元素周期律是一种周期性的规律。
4、元素半径越小,最外层电子数越多,元素非金属性越强,气态氢化物稳定性越高,最高价氧化物水化物酸性越强,反之亦成立。
5、金属性最强的是Cs,非金属性最强的是F
主要考点:1、元素周期表的结构,判断元素在周期表的位置,判断氧化性还原性的强弱,从而推断物质的性质(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最高价氧化物水化物的酸碱性,化学反应是否能够进行) 2、结合化学用语进行化学元素的性质的推断。 3、通过已知元素的性质推断不熟悉的同主族元素。
典型例题:
例[1]:铊(Tl)是某超导材料的组成元素之一,与铝同族,位于第6周期。Tl3+与Ag在酸性介质中发生反应:Tl3+ + 2Ag = Tl+ + 2Ag+ 。推断正确的是( )
A、Tl+的最外层有1个电子 B、Tl3+的氧化性比Al3+弱
C、Tl 能形成+3价和+1价的化合物 D、Tl+的还原性比Ag强
选C
例[2]、下列关于元素周期律(表)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
A.随着相对原子质量的递增,元素的性质呈现一系列周期性的变化
B.每个周期总是从活泼的金属元素开始到稀有气体元素结束
C.依原子序数递增,碱金属元素单质的熔沸点逐渐降低,卤族元素单质的熔沸点逐渐升高
D.课本上元素周期表的结构可表述为“三短三长一不全,七主七副八与零”
选:C、D
例[3]: A、B为短周期元素,二者可以组合成多种中学生所熟知的化合物。在这些化合物中,A与B的原子个数比为A∶B=1∶2。已知A的原子序数为n,B的原子序数是①n+2 ②n+3 ③n+4 ④n+5 ⑤n+8 ⑥n-5 ⑦n-7 ⑧n-8中的几种,其中不符合题目要求的是
A.①④ B.②⑧ C.③⑤ D.⑥⑦
选C
d) 微粒半径比较大小
1、 阳离子半径小于原子半径。
2、 阴离子半径大于原子半径。
3、 同周期-左到右―半径变小,稀有气体突增。
同主族-从上到下,半径变大
4、 电子层结构微粒,核电荷数越大,半径越小
典型例题:
例[1]:已知短周期元素的离子:aA2+、bB+、cC3-、dD-都具有相同的电子层结构,则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原子半径 A>B>D>C B 原子序数 d>c>b>a
C 离子半径 C>D>B>A D 单质的还原性 A>B>D>C
选C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