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单元 三国两晋南北朝
一、知识网络
著名战役 _官渡之战_为曹操统一北方奠定基础。
_ _为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奠定基础
三国鼎立 代表政权:_ _(曹丕)、_ _(刘备)、_ _(孙权)
从三国时期开始成为中国领土的一部分,当时的台湾被称为夷洲。
建立:司马炎以洛阳为都,建立西晋,司马炎就是晋武帝。
西晋 统一了全国。
使西晋从此衰落,形成了我国古代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人口迁徒高潮。
东晋 建立:皇族司马睿以建康为都城,重建晋王朝,史称东晋。
著名战役: (东晋VS前秦,以少胜多)
南朝:东晋之后,南方相继出现了宋、齐、梁、陈四个王朝,统称为“ ”。
①自然条件优越
江南经济发展的原因 ②南迁人口,带来了劳动力和先进的
东晋南朝时期 江南地区的开发 生产技术。(主要原因)
③江南战争较少,社会比较安定
江南地区开发的影响:为中国古代 奠定了基础。
书法:王羲之被称为“ ”,
科技与文化 他的代表作《兰亭集序》被称为“天下第一行书”
绘画:顾恺之代表作《女史箴图》、《洛神赋图》
数学: 把圆周率精确到小数点后第七位,领先世界近千年
西晋灭亡后,北方地区进入十六国时期,后来北魏统一北方
十六国北朝时期 北魏 孝文帝 改革 迁都洛阳
措施:说汉语、穿汉服、改汉姓、与汉联姻(特点:汉化)
意义:促进了_民族融合,也增强了北魏的实力
科技与文化 农学:贾思勰的《 》,是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完整的农书。
雕塑艺术:山西大同 石窟和河南洛阳的 石窟
二、达标训练
1.从东汉桓帝(永寿二年)到西晋统一前的125年间,全国人口减少了 3390多万,平均每年减少近28万。这一时期人口大量减少的主要原因是( )
A.政局动荡战乱频繁 B.人口南迁土地荒芜 C.北方自然条件恶劣 D.经济重心完成南移
2.5世纪末,北魏孝文帝迁都洛阳,采用汉族官制、律令。此举( )
A. 促进了民族交融 B. 确立了三国鼎立局面 C. 加快了江南地区开发 D. 实现了南北方的统一
3.《宋书》记载:“江南……地广野丰,民勤本业,一岁或稔,则数郡忘饥……丝绵布帛之饶,覆衣天下。”材料反映的现象是( )
A. 两汉时期江南经济迅速发展起来 B. 东晋南朝时期经济重心出现南移趋势
C. 隋唐时期江南经济发展水平赶上北方 D. 宋代我国经济重心正式转移到南方
4.学会归纳历史发展的阶段特征是学习历史的重要方法,下列对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阶段特征的归纳,正确的是( )
A. 中华文明的起源 B. 繁荣与开放的社会C. 政权分立与民族融合 D. 统一多民族国家巩固和社会危机
5. “(魏孝文帝)雅好读书,手不释卷。‘五经’之义,览之便讲……史传百家,无不该涉。善谈庄、老,尤精释义。……有大文笔,马上口授,及其成也,不改一字。”材料突出说明,魏孝文帝( )
A. 重视汉族文化 B. 注重学以致用 C. 锐意改革旧俗 D. 潜心文学创作
6.读图说史
图一:纸是用来书写、印刷、绘画或包装等的片状纤维制品,一般由经过制浆处理的植物纤维的水悬浮液,在网上交错的组合,初步脱水,再经压缩、烘干而成。中国是世界上最早发明纸的国家。相传是由东汉的蔡伦(63—121年)所发明,但是也有考古证据表明,造纸术早就存在,蔡伦只是改进造纸术的重要发展者,使造纸的成功率更高,成本更低。
图二:公元5世纪祖冲之首次将“圆周率”精算到小数点后的第七位,即在3.1415926和3.1415927之间,并得出了圆周率分数形式的近似值,这一成果领先世界近1000年。为了纪念祖冲之的杰出成就,有些外国数学史家建议把圆周率 用他的名字命名为“祖冲之圆周率”,简称“祖率”。
(1)从以上图片和文字介绍中你获得了哪些历史信息?(写出三点)
信息点一:发明成果 发明朝代 发明地位 发明者???????信息点二:???????信息点三:
(2)根据以上图片和解说文字,你可以得到怎样的历史结论?
习题答案
魏_、_蜀_、_吴_ 西晋 东晋 十六国 北朝 南朝
赤壁之战_ _魏_、_蜀_、_吴_ 台湾 西晋 八王之乱 淝水之战 “南朝”
经济重心的南移 “书圣” 祖冲之 孝文帝 民族融合 《齐民要术》 云冈石窟
龙门石窟
1-5AADCA
6.(1)发明成果 发明朝代 发明地位 发明者??
(2)中国古代科技发明领先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