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课 寓言四则同步练习

文档属性

名称 第24课 寓言四则同步练习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2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8-12-21 10:32:4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24课 寓言四则同步练习
一、单选题(共7题;共21分)
1.下列划线字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
A.?杞国(qǐ)?????????????????????B.?亡处亡(wú)气?????????????????????C.?星宿(sù)?????????????????????D.?有所中伤(zhòng)
2.选出不是同义词的一项( ? ? )
A.?失败——惨败??????????????B.?排除——排斥??????????????C.?庇护——保护??????????????D.?重视——轻视
3.选出不是反义词的一项( )
A.?渺小——伟大?????????????????B.?增加——降低?????????????????C.?坚定——坚决?????????????????D.?冷淡——热情
4.《赫耳墨斯和雕像者》所用的写作手法是(??? )
A.?短小精悍,构思精巧???????????????????????????????????????????B.?起伏变化,耐人寻味
C.?对话描写,反衬手法???????????????????????????????????????????D.?心理描写,对比手法
5.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寓言中的人物都是人格化了的动物、植物或自然界的其他东西和现象。???????????B.?寓言是将生活哲理寄托在一个假想的、有具体形象的、具有劝喻或讽刺性的故事里的一种文学体裁。
C.?寓言在艺术手法上的重要特点是夸张,此外,还运用拟人、比喻等手法。???????????D.?神话中的人物形象,大多具有超人的力量,是远古人民中的英雄人物。
6.《赫耳墨斯和雕像者》的寓意是(??? )
A.?赞颂雕像者是一个很有眼力的人。??????????????????????B.?告诉人们:不能信神,神不值得尊重。
C.?讽刺那些缺乏自知之明的人。?????????????????????????????D.?讽刺那些爱慕虚荣,自高自大的人。
7.下列文学常识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
A.?寓言中的“寓”是寄托的意思,即以比喻性的故事寄寓意味深长的道理。
B.?寓言这种体裁往往篇幅短小,语言精练,故事中的主人公可以是人,也可以是拟人化的动植物或其他事物。
C.?伊索是古罗马寓言家,人们习惯于把古罗马寓言都归到他的名下,统称“伊索寓言”。
D.?童话和寓言有很多相近的地方,如故事情节都是虚构的,常采用拟人化手法,都有劝诫、歌颂或讽刺的作用等,但两者也有区别。
二、填空题(共9题;共22分)
8.用假托的故事寄寓意味深长的道理,给人以启示和教育的文学体裁叫________。《赫耳墨斯和雕像者》选自《________》,其作者相传是________(国名)的 ________(人名)。
9.根据解释,写出成语。
①形容称心如意而自得其乐。________?
②目空一切,认为世界上无人能与之相比。形容狂妄自大到了极点。________
10.《赫耳墨斯和雕像者》一文写法很巧妙。一开始就用“________”来揭示赫耳墨斯的奢望,实际上他心底的秘密是“________?”。
11.辨析下列“得”字的用法。
①吾穿井得一人???????????????
②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 ?????????????
③今日有,明日去,吾不得而见之矣! ?????????????
12.“赫耳墨斯又笑着问道”,他“笑”的原因是________。 ? ?
13.读课文《赫尔墨斯和雕像者》写宙斯和赫拉像与赫耳墨斯的价钱用的手法是________?,这样写的作用是? ________?。
14.判断正误,对的写“对”,错的写“错”。
①寓言是将生活哲理寄托在一个假想的、具体形象的、具有劝喻或讽刺性的故事里的一种文学体裁。________
②寓言中的人物都是人格化了的动物、植物或自然界的其他东西和现象。________
③寓言主题的表现都是借此喻彼,借远喻近,借古喻今,借小喻大,把较深刻的道理寓于简短的故事之中。________
④寓言在艺术手法上的重要特点是夸张,此外,还运用拟人、比喻等手法。________
15.《伊索寓言》中的许多故事具有讽刺和教育意义。请你指出下面几个故事各自讽刺和教育哪类人的。(填序号)
①《蚂蚁和蝉》??? ②《衔肉的狗》??? ③《赫尔墨斯和雕像者》
爱慕虚荣的人________?
贪得无厌的人________?
好逸恶劳的人________
16.《蚊子和狮子》一文中运用拟人手法,是通过对蚊子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描写来表现中心的。
三、名著导读(共1题;共12分)
17.名著阅读
(1)《伊索寓言》中《蚊子和狮子》的故事写的是微不足道的蚊子虽然机智地战胜了百兽之王,而它沉醉于胜利之中时却撞上蛛网。通过这个故事说明了弱者也能战胜强者,强弱在一定条件下可以互相转化的道理。除了《蚊子和狮子》之外,请任意写出《伊索寓言》中两个故事的名称。
(2)请简要概括一个故事的内容,并分析得出的启示。
四、文言文阅读(共3题;共45分)
18.阅读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
穿井①得一人
????? 宋之丁氏家无井,而出溉汲②,常一人居外。及其家穿井,告人曰:“吾穿井得一人。”有闻而传之者曰:“丁氏穿井得一人。”国人道之,闻之于宋君③。
????? 宋君令人问之于丁氏。丁氏对曰:“得一人之使,非得一人于井中也。”求闻之若此,不若无闻也。
(《吕氏春秋?察传》)
???? 【注释】①穿井:凿井,挖井。 ②汲:从下往上打水。 ③宋君:宋国国君
(1)解释下列各句中划线的字。
①及其家穿井
②有闻而传之者
(2)下列各句中“其”的意义和例句不相同的一项是(? )
例句:及其家穿井
A.?先自度其足。(《郑人买履》)?????????????????????????B.?其剑自舟中坠于水。(《刻舟求剑》)
C.?常蹲其身。(《幼时记趣》)?????????????????????????????D.?必细察其纹理。(《幼时记趣》)
(3)翻译句子。
宋君令人问之于丁氏。
(4)读了这个小故事你获得了怎样的启示?请用自己的话概括。
19.拓展阅读。
老马识途
?????? 管仲、隰朋从于桓公而伐孤竹①,春往而冬反,迷惑失道②。管仲曰:“老马之智可用也。”乃放老马而随之,遂得道。行山中无水,隰朋曰:“蚁冬居山之阳,夏居山之阴,蚁壤一寸而仞有水。”乃掘③地,遂得水。
?????? 导读 :自然万物都有其独特的个性,人能善于向大自然学习,则万物可为我所用,为人类造福。
?????? 注释:①管仲、隰(xi)朋:皆齐桓公时大臣,帮助桓公成就了霸业。孤竹:古国名。②迷惑失道:迷路而找不到归途。③掘:挖。
(1)解释划线的词
春往而冬反 ________?迷惑失道 ________??遂得水 ________
(2)翻译
①管仲曰:“老马之智可用也。”
②蚁冬居山之阳,夏居山之阴。
(3)文中故事是成语________的来历,现比喻________。
20.读下列寓言,回答问题。
穿井得一人
?? ?? 宋之丁氏①,家无井,出汲②,常一人居外。及其家穿井,告人曰:“吾穿井得一人。”有闻而传之者曰:“丁氏穿井得一人。”国人道之,闻之于宋君③。宋君令人问之于丁氏④。丁氏对曰:“得一人之使⑤,非得一人于井中也。”求能之若此,不若无闻也。?
——本文选自《吕氏春秋》书卷二十二《慎行论·察传》
??? 【注释】:①氏:姓。②汲:音jí,从井里打水。③闻之于宋君:这件事被宋君听到了。之:代词,指“丁氏穿井得一人”一事,是“闻”的宾语。于:介词:当“被”讲,引进主动者。宋君:宋国国君。④问之于丁氏:向丁氏问这件事。于:介词:当“向”讲。⑤使:使用,使唤,指劳动力。于:到,向。
(1)解释划线词语在文中的意思。
及其家穿井________??国人道之________???对曰________???若此________?
(2)宋君所听说的事和丁氏所言之事有什么不同?
(3)这个故事给你怎样的启示?



答案解析部分
一、单选题
1.【答案】C
【解析】【分析】选C。“宿”是多音字,在“星宿”中读xiù 。它的另外两个读音,一个是sù,意思是住,过夜,夜里睡觉。住宿。另一个是xiǔ,意思是夜。一宿。
【点评】正确读准字音,注意声调、声母、韵母的区别。平时注意多读,多练。对于多音字,我们读的时候,要根据词语的意思来确定它的读音,做到认真、细致。
2.【答案】D
【解析】【分析】D项“重视”与“轻视”是反义词。
【点评】考查学生对同义词和反义词的掌握情况。
3.【答案】C
【解析】【分析】C项是近义词,A、B、D均为反义词
【点评】考查学生对近反义词的理解、分辨能力
4.【答案】C
【解析】【分析】结合寓言故事文本来看:
全文用白描手法,以叙述为主,间或缀以描写。如赫耳墨斯听到雕刻家说宙斯像只值一个银元后,作者插入“他笑了”的细节描写;在赫耳墨斯看到自己的像后,又写了他的心理活动,使这个自命不凡的天神,神情毕肖。由于叙中有描,描叙结合,增强了寓言的形象性和文学性。
在结构上,本文巧妙地运用了反衬手法。
全文仅一百五六十字,除雕像者的最后一句答话外,大部分文字都着墨于赫耳墨斯的自命不凡的描写,最后用雕像者的“假如你买那两个,这个算添头,白送”的答话,轻轻一笔,如烘云托月,点出了自命不凡的实际价值,而作者讽喻之意亦暗寓其中。全文玲珑剔透,错落有致,足见构思之精巧。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是对写作手法的考查。
写作方法,也叫表现手法,是指在文学创作中塑造形象、反映生活所运用的各种具体方法和技巧。包括:托物言志(托物喻人)、欲扬先抑、衬托(烘托)、夸张讽刺、借景抒情、前后照应、对比等。像《白杨礼赞》一文借赞美白杨树挺拔向上、不屈不挠的精神来赞美北方的农民,采用的是象征的写作方法。
5.【答案】B
【解析】【分析】寓言是用假托的故事和自然物的拟人手法来说明某个道理或教训的文学作品,具有讽刺或劝诫性。A项过于绝对,有些寓言就是以真人为对象的,比如《智子疑邻》《塞翁失马》。C项:寓言在艺术手法上的重要特点是想像、幻想和夸张。D项缩小了神话的范围,神话有英雄神话、创世记神话、社会神话等。
故答案为:B。
【点评】此题是对寓言故事这种文体特色的考查。要求学生了解这种文体的各种特征,包括人物形象的塑造、思想感情的表达、艺术手法的运用等。
6.【答案】D
【解析】【分析】赫尔墨斯和雕像者》通过天神赫尔墨斯自命不凡、主观臆断而在事实面前碰壁的故事,以神喻人,讽刺和批评了那些爱慕虚荣、狂妄自大的人。
故答案为:D。
【点评】寓言故事的寓意是意在文外,要用心去体会文本的内涵,切勿就事论事,只看字面。
7.【答案】C
【解析】【分析】伊索(约公元前6世纪),古希腊作家、寓言家。现存的《伊索寓言》,是古希腊、古罗马时代流传下来的故事,经后人汇集,统归在伊索名下。故选C。
【点评】主要考查学生对文化常识的掌握,要求学生平时多记多积累。
二、填空题
8.【答案】寓言;伊索寓言;古希腊;伊索
【解析】【分析】文学常识的信息点有:作者名(字、号)、称谓、生活时代、作品名、体裁、书中人物、主要情节、作品主题及风格、流派等,阅读作品时要注意记忆,根据考试的要求作出相应的解答。如:用假托的故事寄寓意味深长的道理,给人以启示和教育的文学体裁叫寓言。《赫耳墨斯和雕像者》选自《伊索寓言》,其作者相传是古希腊(国名)的伊索(人名)。
【点评】主要考查学生对文化常识的掌握,要求学生平时多记多积累。
9.【答案】洋洋自得;不可一世
【解析】【分析】考查学生根据意思写词语的能力。①洋洋自得:形容称心如意而自得其乐。②不可一世:目空一切,认为世界上无人能与之相比。形容狂妄自大到了极点。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课文中重点词语的理解。熟读课文,根据词语所在具体语境来理解它的含义。
10.【答案】想知道他在人间受到多大的尊重。;心想他身为神使,又是商人的庇护神,人们对他会更尊重些。
【解析】【分析】抓住赫尔墨斯的“想”设计想象的环节,揣摩想象赫尔墨斯的心理活动,能更加准确地把握赫尔墨斯的心理,把握这个人物的特点。一开始就用“想知道他在人间受到多大的尊重。”来揭示赫耳墨斯的奢望,实际上他心底的秘密是“心想他身为神使,又是商人的庇护神,人们对他会更尊重些。”。
【点评】此题主要考查学生对人物心理的揣测能力,把握这个人物的特点。
11.【答案】①得:得到。②得:意思是找到。③得:是能的意思。
【解析】【分析】一词多义指的是同一个词具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不同意义。要求学生在了解课文大意的基础上理解词语的含义,并且能辨析词语在不同语境中的含义。比如:①句意:我家打了一口井,得到了一个力。得:得到。②句意:寻找之前所做的标记,最终迷路了,不能再找到原来的路。得:意思是找到。③ 句意:今天存放在这里,明天就要拿走了,我不能再看到它了。得:是能的意思。
【点评】本题考查理解文言词语中一词多义的辨析能力。要结合具体语境来准确辨析,并做到重点突破,对于易错、易混词要加以积累。
12.【答案】内心骄傲,轻视别人
【解析】这里赫尔墨斯又笑是建立在之前他问了宙斯的雕像之后,知道了宙斯的价位,内心表示轻视,觉得自己的价位肯定比其他人高,从而体现出一种骄傲的心里。
13.【答案】对照;辛辣地讽刺贪慕虚荣的人
【解析】【分析】通过文章内容可知,写道了三个雕塑的价位,这是一种对比的写法,在寓言故事中采用这种手法的作用是增强故事的讽刺意味。
【点评】考查学生对课文写作手法的掌握。
14.【答案】对;错;对;错
【解析】【分析】(2)中寓言中的人物不仅有人格化了的动植物还有真正的人;(4)寓言在艺术手法上重要的是拟人。
【点评】考查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分析能力。
15.【答案】③;②;①
【解析】【分析】这题主要是考查考生平时的学习积累和阅读视野,如果考生平时较认真积累,那么这道题是相当简单的。而且这道题具有选择性,正确率就大大提高了。
【点评】识记文学常识。能力层级为识记A。
16.【答案】语言;动作;心理
【解析】【分析】依据作品内容不难填出,《蚊子和狮子》一文中运用拟人手法,是通过对蚊子的语言、动作、心理描写来表现中心的。
【点评】主要考查学生对作品内容的掌握情况。锻炼了学生的阅读能力,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
三、名著导读
17.【答案】(1)《猫和鸡》《老鼠的婚礼》《农夫和蛇》《狐狸和山羊》《乌鸦和老鹰》
(2)《小男孩与蝎子》告诉人们,要分辨清好人与坏人,区别的对待他们才可以。《掉在井里的狐狸和公山羊》说明,聪明的人应当事先考虑清楚事情的结果,然后才去做就是对的。《寡妇与母鸡》说明,有些人因为贪婪,想得到更多的利益,结果连现有的都失掉了。
【解析】【分析】(1)《伊索寓言》是一部世界上最早的寓言故事集,大多是动物故事,以动物为喻,教人处世和做人的道理。如《农夫和蛇》《狐狸和葡萄》《狼和小羊》《龟兔赛跑》《乌鸦喝水》《牧童和狼》《农夫和他的孩子们》《蚊子和狮子》《北风与太阳》等已成为全世界家喻户晓的故事。
(2)考查较为深入,既要知道内容,又要知道寓意才能做得出来。可以选择自己熟悉的,如《蚂蚁与蝉》内容简述:冬天,蝉向蚂蚁乞讨,蚂蚁问:“你夏天为什么不找些过冬的粮食?”蝉说,那是我在唱歌,没功夫。蚂蚁说:”夏天唱歌,冬天就跳舞吧!”寓意:讽刺好逸恶劳。
《苍蝇与蜜》内容简述:房里有蜜漏流出来,许多苍蝇便飞去饱餐起来。蜂蜜太甜美了,他们舍不得走。然而, 就在这时他们的脚被蜜粘住,再也飞不起来了。他们后悔不已,嗡嗡乱叫:“我们真不幸。”寓意:因贪图一时的享受而丧了命。或者:贪婪是许多灾祸的根源。
《乌龟与鹰》内容简述:乌龟看见鹰在空中飞翔,便请求鹰教他飞行。鹰劝告他,说他不能飞行。可乌龟再三恳求,鹰便抓住他,飞到高空,然后将他松开。乌龟落在岩石上,被摔得粉身碎骨。寓意:那些好高鹜远,不切实际的人必将失败。
【点评】考查学生对课外阅读的积累。
四、文言文阅读
18.【答案】(1)①到、等到? ②听说
(2)C
(3)宋国国君派人向姓丁的问明情况。
(4)从传播谣言者角度来说:不要听到什么传闻之后就外传,要动脑筋想一想是否合乎情理,不要人云亦云,听到风就是雨,导致以讹传讹。
从丁氏的角度来讲:与人交流时,语言的表达很重要,必须做到表达准确、清晰,以避免不必要的误会和歧义。
【解析】【分析】(1)本题考查对文言实词的理解能力。作答本题,重点在于文言实词的积累,同时也可以借助整个句子的意思来判断。①等到他家打了水井的时候.及:到、等到;②有人听了就去传播.闻:听说。
(2)本题考查一词多义.答题需要结合句子的意思,解释出相关字词的含义,然后总结归纳得出答案.例句:等到他家打了水井的时候.其:代词,他;A.他先量好他自己脚的尺码.其:他;B.他的剑从船上掉到水里面去了.其:代词,他;C.经常蹲下自己的身子.其:代词,自己;D.一定仔细观察它的纹理.其:代词,它。故选:C。
(3)本题考查的是理解并翻译句子的能力,解答时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然后思考命题者可能确定的赋分点,首先要找出关键实词、虚词,查看有无特殊句式,运用“留”“删”“调”“换”“补”的方法,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并按现代汉语的规范,将翻译过来的内容进行适当调整,达到词达句顺.此句中重点的词有:令:让,派;问之于丁氏:介词结构后置句。句子翻译为:宋国国君派人向姓丁的问明情况。
(4)本题考查概括文章主旨的能力。此题的答题角度有两个,一是从传播谣言者的角度,不能人云亦云,要善于分析,传闻是否合情合理;一是从丁氏的角度,与人交流时,必须做到表达准确、清晰,以避免不必要的误会和歧义。
【点评】(1)文言词语的考查以实词据多。学习中要注意理解,避免死记硬背,并做到重点突破,对于易错、易混词要加以积累。(2)本题考查理解文言词语中一词多义的辨析能力。要结合具体语境来准确辨析,并做到重点突破,对于易错、易混词要加以积累。(3)翻译文言语句是文言文阅读的必考题。文言语句的翻译一般有两种方法,直译和意译,中考时常采用直译。直译讲究字字落实,特别是关键词语的意思必须要呈现出来。最后根据上下疏通句子。(4)本题考查概括文章主旨的能力。
19.【答案】(1)通“返”,返回;道路;找到
(2)①管仲说:“老马的智慧可以利用。”
②蚂蚁冬天住在山的南面,夏天住在山的北面。
(3)老马识途;有经验,能带领新手工作
【解析】【分析】(1)要求学生结合句子或词语理解字的意思。春往而冬反:春天出发,冬天返回。通“返”,返回。迷惑失道:迷了路找不到归途。道:道路。遂得水:果然找到了水。得:找到。
(2)本题考查翻译句子.解答时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要找出关键实词、虚词,查看有无特殊句式,如判断句、倒装句(宾语前置、状语后置)、被动句、反问句等.运用“留”、“删”、“调”、“换”“补”的方法,直译为主,意义为辅。句中重点词语有:①“之”:助词,的,“智”:智慧。整理句意为:管仲说:“老马的智慧能够利用。②“冬”:冬天。“之”:的。“阳”:南面。“阴”:北面。整理句意为:蚂蚁冬天住在山的南面,夏天住在山的北面。
(3)此题主要考查学生对课文及词语的理解能力。依据课文内容,文中故事是成语老马识途的来历,现比喻有经验,能带领新手工作。
【点评】(1)本题考查学生对课文中重点词语的理解。学习文言词语要避免死记硬背,根据词语所在具体语境来理解它的含义,并做到重点突破,对于易错、易混词要加以积累。(2)翻译文言语句是文言文阅读的必考题。文言语句的翻译一般有两种方法,直译和意译,中考时常采用直译。直译讲究字字落实,特别是关键词语的意思必须要呈现出来。最后根据上下疏通句子。(3)此题主要考查学生对课文及词语的理解能力。
【译文】管仲、隰朋跟从齐桓公去征伐孤竹国,春天出发,冬天返回,迷了路找不到归途。管仲说:“老马的智慧能够利用。”于是放开老马,队伍跟在后面,终于找到了归途。走到山中,找不到水喝,隰朋说:“蚂蚁冬天居住在山的南面,夏天居住在山的北面,蚁窝上的土高一寸,下面七八尺的地方就会有水。”于是按此挖掘,果然找到了水。
20.【答案】(1)等到;谈论;回答;像
(2)宋君听说丁氏家打水井打出一个人,而丁氏的意思是说因为打出水井后省出一个劳动力。
(3)凡事都要调查研究,才能弄清真相。眼见为实,耳听为虚。谣言往往失实,只有细心观察,研究,以理去衡量,才能获得真正的答案。要深入调查研究,切不可轻信流言,盲目随从,人云亦云。
【解析】【分析】(1)本题考查理解文言实词含义的能力.理解词语的含义时要注意文言词语的特殊用法,如通假字、词类活用、一词多义和古今异义,能结合具体语境来准确辨析即可。①句意为:等到他家打了一眼井之后。及:等到。②句意为:都城的人谈论这件事。道:谈论。③句意为:丁家的人回答说。对:回答。④句意为:像这样。若:像。
(2)此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故事的理解。宋君听说丁氏家打水井打出一个人,而丁氏的意思是说因为打出水井后省出一个劳动力。
(3)此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故事的感悟能力。凡事都要调查研究,才能弄清真相。眼见为实,耳听为虚。谣言往往失实,只有细心观察,研究,以理去衡量,才能获得真正的答案。要深入调查研究,切不可轻信流言,盲目随从,人云亦云。
【点评】(1)文言词语的考查以实词据多。学习中要注意理解,避免死记硬背,并做到重点突破,对于易错、易混词要加以积累。(2)此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故事的理解。(3)此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故事的感悟能力。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