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42张PPT。PART ONE化学丨第一部分 考点过关第 11 课时 常见的化学反应
及化学反应的应用1.化合反应、分解反应、置换反应和复分解反应的特点两种或两种以上一种一种两种或两种以上单质化合物单质化合物化合物变换成分化合物置换置换复分解沉淀气体水2.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知道化学反应中存在能量变化和转化放出热量吸收热量化学变化3.燃烧的条件,剧烈氧化和缓慢氧化,火灾自救的一般方法金属的锈蚀食物的腐败氧气发光放热木材的燃烧天然气的燃烧可燃性气体易燃物粉尘爆炸极限明火热急剧膨胀不一定一定可燃物与氧气(或空气)接触温度达到着火点隔离可燃物隔绝氧气温度降到着火点以下4.催化剂在化学反应中的应用:举例说明催化剂作用和催化剂速率质量化学性质催化作用改变不变不变5.质量守恒定律?参加化学等于生成密闭化学物理不能种类数目质量6.化学方程式,根据化学方程式进行生成物和反应物之间的计算分子个数质量客观事实质量守恒定律反应物生成物反应条件原子质量守恒定律等号↑↓【对点练习】BACCA未验证反应前后高锰酸钾的质量和化学性质是否改变单独加热KMnO4能产生O2,说明KMnO4不是催化剂高锰酸钾受热分解生成锰酸钾、二氧化锰和氧气,二氧化锰对氯酸钾的分解有催化作用,所以高锰酸钾能加快氯酸钾分解的速率CCCB重点一 化合反应、分解反应、置换反应和复分解反应的特点BC重点二 燃烧的条件小木棒温度不易达到着火点着火点较低的油燃烧产生的热量,使小木棒温度较易达到着火点验证可燃物燃烧温度需要达到着火点C中白磷不燃烧,D中白磷燃烧A重点三 催化剂在化学反应中的应用不能;因为没有确认MnO2的质量和化学性质在反应前后是否改变MnO2质量的多少对H2O2分解的速率是否有影响重点四 质量守恒定律防止冷凝水倒流引起试管炸裂m1+m2+m3-m4=ρV部分Cl2散失,未参加后续反应,导致部分锰元素以K2MnO4形式存在,故剩余固体中MnO2质量小于加热前MnO2质量化学m4-m2+m1因为化学反应的过程是原子的重新组合过程,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不变,总个数不变,原子质量不变,所以化学反应前后物质的总质量相等重点五 化学方程式计算2.2ABCDCACAC6.6课时训练(十一) 常见的化学反应及化学反应的应用
(限时:45分钟)
|基础过关|
1.[2018·本溪]关于化学反应类型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分解反应一定有单质生成
B.化合反应一定是两种物质生成另一种物质
C.置换反应一定有元素的化合价发生改变
D.两种化合物生成另外两种化合物的反应一定是复分解反应
2.以下是四个化学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图中不同的圆圈代表不同的原子,其中能表示置换反应的是 ( )
/
图HK11-1
3.[2017·杭州]工业上可用如下反应制取金属钡:2Al+4BaO/3Ba↑+Ba(AlO2)2。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反应物铝能被磁铁吸引
B.生成物Ba(AlO2)2属于氧化物
C.反应前后铝元素的化合价发生改变
D.该反应属于复分解反应
4.下列属于化学能转化为电能的是 ( )
/
图HK11-2
5.[2018·青岛]认识燃烧原理可以利用和控制燃烧。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只要达到可燃物燃烧所需的最低温度,可燃物就能燃烧
B.工厂锅炉用煤加工成粉末状,可使煤燃烧更剧烈、更充分
C.室内起火,应该迅速打开所有门窗通风
D.水能灭火,主要是因为水蒸发吸热,降低了可燃物的着火点
6.在空气中发生的燃烧、缓慢氧化和自燃的共同点是 ( )
①都需要达到着火点 ②都发光 ③都很剧烈 ④都属于氧化反应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
C.③④ D.只有④
7.某课外小组取某“红色”水,加入适量纳米二氧化钛,进行“污水变纯净水”的趣味实验。纳米二氧化钛是一种新型材料,在可见光下能促使有色物质降解为水和CO2。据此推测,纳米二氧化钛在污水处理中可作 ( )
A.吸附剂 B.絮凝剂
C.消毒剂 D.催化剂
8.[2017·扬州]某实验过程如下:取a g锡粉置于密闭容器中,称得容器和固体的总质量为b g,煅烧使锡粉与O2充分反应;冷却后打开容器时发现有空气冲入,待容器内气体组成恢复到反应前,称得容器和固体的总质量为c g;取出所有固体,称得固体为d g,则c等于 ( )
A.d+b+a B.d-b-a
C.d-b+a D.d+b-a
9.[2017·绵阳]120 ℃时,取3 g有机物R在氧气中完全燃烧,产物只有CO2和H2O。将其燃烧产物依次通过足量的浓硫酸和足量的澄清石灰水中,最终浓硫酸增重1.8 g;澄清石灰水中产生10 g沉淀。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
A.R的化学式一定是CH2O
B.6 g R完全燃烧消耗氧气6.4 g
C.R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约为85.7%
D.R仅由C、H两种元素组成,其质量比为6∶1
10.奥运会火炬使用的燃料是丙烷(C3H8),其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C3H8+5O2/xCO2+yH2O,其中x、y分别为 ( )
A.3、4 B.1、5 C.3、8 D.1、3
11.下列化学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 ( )
A.Fe2O3+4HCl/2FeCl2+3H2O
B.CuSO4+2NaOH/Cu(OH)2↓+Na2SO4
C.3Fe+2O2/Fe3O4
D.2KNO3+CaCl2/2KCl+Ca(NO3)2
12.[2018·台州]19世纪初,电灯尚未发明,煤矿工人在矿井中只能借助煤油灯照明。矿井中通常存在大量的甲烷气体,遇火极易发生爆炸。1815年,化学家戴维设计出一种安全矿灯——戴维灯(如图HK11-3)。采用一种网眼很小的普通金属网罩住火焰,火焰只会在网中燃烧而不会引燃外界的甲烷气体。
(1)甲烷与空气混合,遇火易发生爆炸,是因为甲烷燃烧释放大量的 。
(2)用戴维灯照明,不会引燃矿井中的甲烷,原因是 。?
?
/
图HK11-3
13.[2017·温州]在用氯酸钾和二氧化锰的混合物制取氧气实验后,为了进一步探究二氧化锰的用量对氯酸钾分解速度的影响,小明用如图HK11-4所示装置,以及实验室提供的实验所需药品和器材进行实验,老师对实验的建议:①每组实验氯酸钾用量可取4克,二氧化锰质量不宜超过2克;②实验设计4组。
/
图HK11-4
(1)结合老师建议,补充完整实验步骤①之后的其他步骤:①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
(2)实验结束后,小明回收了二氧化锰,如果要证明二氧化锰是氯酸钾分解的催化剂,还需验证二氧化锰的 保持不变。?
14.某科学兴趣小组同学为了验证质量守恒定律,进行了如下实验:
/
图HK11-5
①实验一:把蜡烛放在电子秤上,记录数据后将其点燃(如图一),几分钟后发现电子秤的示数变小了。
②实验二:将图二所示的装置罩在蜡烛上方,记录数据后再点燃蜡烛(如图三),与实验一燃烧相同的时间,发现电子秤的示数变大了。
(1)分析以上两个实验可知,要验证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反应通常应在 容器内进行。?
(2)请你运用质量守恒定律,选择其中的一个实验进行解释:??? 。?
15.[2018·菏泽]某化学兴趣小组为了测定鸡蛋壳中碳酸钙的含量,进行了如下实验:取25.0 g洗净、粉碎后的鸡蛋壳样品放于烧杯中,向烧杯中滴加稀盐酸(整个过程不考虑盐酸的挥发和气体的溶解),实验测得烧杯中剩余物质的质量与加入盐酸的质量之间的关系如图HK11-6所示。求:
(1)产生CO2的总质量为 g。?
(2)鸡蛋壳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
/
图HK11-6
16. 在实验室中,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发现了一瓶敞口放置的Ca(OH)2粉末状试剂。他们对该试剂进行了定量实验分析:称取试剂19.8 g放入锥形瓶中,加入30.2 g的水,充分振荡,再向锥形瓶中依次滴加25 g盐酸充分反应。测得部分数据如下。请根据有关信息回答问题。
/
图HK11-7
第1次
第2次
第3次
第4次
第5次
第6次
加入盐酸的质量/g
25
25
25
25
25
25
锥形瓶中物质的质量/g
75
100
a
150
172.8
197.8
(1)a的数值为 ,兴趣小组的同学通过实验,得出该试剂已部分变质的结论,其依据是 ? (通过实验数据和图像作出你的分析)。
(2)b的数值为 。?
(3)计算该试剂中氢氧化钙的质量分数。(写出计算过程,结果保留一位小数)
|走进重高|
1.[2017·宜昌]某同学为了测定生铁样品中铁的质量分数,将60 g稀盐酸分3次加入到盛有4 g该样品的烧杯中(样品中只有铁与稀盐酸反应),所得数据如下表,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
第1次
第2次
第3次
加入稀盐酸的质量/g
20
20
20
充分反应后剩余固体的质量/g
2.6
1.2
0.1
A.第1次和第2次产生氢气的质量不同
B.第2次和第3次剩余固体中均有铁
C.第3次充分反应后溶液中溶质只有FeCl2
D.生铁样品中铁的质量分数为97.5%
2.把一定质量的甲、乙、丙、丁四种物质放入一密闭容器中,在一定条件下反应一段时间后,测得反应后各物质的质量如下表。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
物质
甲
乙
丙
丁
反应前的质量/g
4.0
2.0
3.0
2.0
反应后的质量/g
1.2
x
2.4
5.4
A.x=2.0,乙可能是催化剂
B.甲和丙是反应物
C.参加反应的甲、丙质量比是1∶2
D.丁一定是化合物
3.小林同学在做探究质量守恒定律实验时,称取2.4 g镁条在点燃的条件下与充足的空气反应,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实验完毕后,称得反应后固体的质量小于4.0 g。?
/
图HK11-8
提出问题 固体质量为什么会小于4.0 g呢?是否发生了其他反应呢?
查阅资料 镁在空气中燃烧时,除了镁与氧气反应外,还可发生反应:①2Mg+CO2/C+2MgO;②3Mg+N2/Mg3N2。
猜想与假设 反应后固体质量小于4.0 g是由于发生反应 (填“①”或“②”)造成的,其理由是 ? 。?
实验探究 根据初中化学所学知识,用图HK11-8所示装置除去空气中的氧气得到氮气(含少量稀有气体)。可燃物应选择的物质是 (填序号)。?
A.木炭 B.红磷 C.硫粉
选择的理由是 。?
将点燃的镁条伸入所制得的氮气中,镁条在氮气中剧烈燃烧。
实验结论 2.4 g镁在空气中完全反应后所得固体质量小于4.0 g,是由于生成的产物是 的混合物所致。?
评价与反思 通过上述实验,小林对燃烧有了新的认识: 。?
4.工业纯碱中常含有少量的氯化钠,某学习小组对其组成展开探究。现取24 g纯碱样品,加入100 g水使其完全溶解,再加入96 g过量的氯化钙溶液,完全反应后,过滤、洗涤、干燥得沉淀20 g。完成下列问题:
(1)反应后溶液中含有的溶质是 (写化学式)。?
(2)通过已知数据,能求出的量有 (填序号)。?
A.反应后溶液的总质量
B.参加反应的氯化钙的质量
C.样品中碳酸钠的质量分数
D.氯化钙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3)计算反应后溶液中氯化钠的质量分数。(写出计算过程,结果保留到0.1%)
参考答案
基础过关
1.C 2.B 3.C 4.B 5.B 6.D 7.D 8.D
9.B 10.A 11.B
12.(1)热
(2)戴维灯采用一种网眼很小的普通金属网罩住火焰,由于金属能够吸收热量并散发到空气中,使金属周围的温度降低,甲烷的温度达不到着火点,所以不会引燃外界的甲烷气体
13.(1)②取4克的氯酸钾与0.5克二氧化锰,均匀混合后加入试管中,连接好装置;③开始加热试管,用秒表记录量筒收集一定体积氧气的时间;④换用三支相同的试管,各加入4克氯酸钾,分别与1克、1.5克、2克的二氧化锰均匀混合,用相同装置重复步骤②③;⑤比较实验记录的四次时间大小,判断氯酸钾的分解速率与二氧化锰用量的关系
(2)质量和化学性质
14.(1)密闭
(2)实验一:蜡烛在空气中燃烧,是蜡烛与空气中的氧气反应生成二氧化碳和水,根据质量守恒定律:燃烧前的蜡烛和氧气的质量等于剩余的蜡烛和二氧化碳和水的总质量;因此燃烧前的蜡烛的质量大于剩余蜡烛的质量,生成的二氧化碳和水扩散到空气中去了,所以电子秤的示数变小
15.(1)9.9
(2)解:设鸡蛋壳中碳酸钙的质量是x。
CaCO3+2HCl/CaCl2+CO2↑+H2O
100 44
x 9.9 g
100
44
=
??
9.9 g
x=22.5 g
鸡蛋壳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为
22.5 g
25 g
×100%=90%。
答:鸡蛋壳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为90%。
16.(1)125 滴加盐酸至100 g时,开始有CO2生成,证明有CaCO3存在 (2)2.2
(3)解:设参加反应的CaCO3的质量为x。
CaCO3+2HCl/CaCl2+H2O+CO2↑
100 44
x 2.2 g
100
44
=
??
2.2 g
x=5 g
Ca(OH)2的质量为19.8 g-5 g=14.8 g。
氢氧化钙的质量分数为
14.8 g
19.8 g
×100%≈74.7%。
答:该试剂中氢氧化钙的质量分数为74.7%。
走进重高
1.D 2.C
3.2Mg+O2/2MgO
猜想与假设 ② 根据化学方程式可知,2.4 g镁与氧气反应产生MgO为4.0 g,与二氧化碳反应产生4.0 g的氧化镁和0.6 g的碳;而2.4 g镁与纯氮气反应产生的Mg3N2质量为3.33 g,且空气中氮气的含量大,因此反应后的固体质量小于4.0 g
实验探究 B
只有红磷和氧气反应不产生新的气体
实验结论 氧化镁和氮化镁
评价与反思 燃烧不一定需要氧气(或氮气也能够支持燃烧等)
4.(1)CaCl2、NaCl
(2)ABC
(3)解:设样品中纯碱的质量为x,生成的氯化钠的质量为y。
Na2CO3+CaCl2/CaCO3↓+2NaCl
106 100 117
x 20 g y
106
100
=
??
20 g
x=21.2 g
100
117
=
20 g
??
y=23.4 g
反应后溶液中氯化钠的质量分数为
24 g-21.2 g+23.4 g
100 g+24 g+96 g-20 g
×100%=13.1%。
答:反应后溶液中氯化钠的质量分数为1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