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浙江省杭州市中考科学复习(课件14张PPT+练习)物理部分:3声现象

文档属性

名称 2019年浙江省杭州市中考科学复习(课件14张PPT+练习)物理部分:3声现象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884.2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浙教版
科目 科学
更新时间 2018-12-21 13:53:49

文档简介

课件14张PPT。PART ONE物理丨第一部分 考点过关第 3 课时 声现象振动固体液体气体声波气体固体340响度强弱振动
幅度距离
声源音调高低频率2000020音色【对点练习】ABCDD重点一 声音的三要素C重点二 声音的作用CCDC课时训练(三) 声现象
(限时:45分钟)
|基础过关|
一、选择题
1.[2017·广州]如图WK3-1所示,手机与音叉的位置保持不变,利用手机软件测出音叉发出的声音从30 dB 变为50 dB,
/
图WK3-1
说明音叉振动的 (  )
A.振幅变大
B.振幅变小
C.频率变大
D.频率变小
2.[2017·盐城]重敲音叉与轻敲音叉相比 (  )
A.音调变低 B.频率变大
C.响度变大 D.声速变小
3.[2017·烟台]演奏弦乐器时,演奏者的手指不停地在弦上不同位置按下或松开,这是在改变声音的 (  )
A.振幅 B.响度
C.音调 D.音色
4.[2017·天津]如图WK3-2所示,纺纱工人工作时戴着防噪声的耳罩,这是为了 (  )
/
图WK3-2
A.防止噪声的产生 B.检测噪声强弱
C.防止噪声进入耳朵 D.减小噪声传播速度
5.[2017·南京]如图WK3-3所示,小华在唱《青藏高原》这首歌,老爷爷所说的话是指唱到“高原”的“高”时,要求声音的 (  )
/
图WK3-3
A.音调高 B.音调低
C.响度大 D.响度小
6.[2017·齐齐哈尔]关于声现象的描述,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
/
图WK3-4
A.从玻璃罩里向外抽气的过程中铃声逐渐变小,此现象可推理得出真空不能传声
B.与牛的叫声相比,蚊子发出的声音响度小、音调低
C.龙卷风发生时伴有人耳听不到的超声波
D.晚八点以后停止跳广场舞,这是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
7.[2018·攀枝花]在2018年《歌手2》的总决赛中,来自美国的歌手Jessie·J获得了冠军,当她在台上与帮唱嘉宾李玟一起高歌时,她们两人声音最大的不同是 (  )
A.音调 B.响度 C.音色 D.声速
8.[2017·陕西]物理老师自制了“探究真空是否可以传声”的简易装置如图WK3-5所示,实验时,将正在发声的音乐卡芯固定在拔罐器内,用抽气枪逐步抽出罐内空气,关于该实验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
图WK3-5
A.音乐卡芯发出的声音不是由振动产生的
B.音乐卡芯发出的声音尖锐刺耳,说明其声音响度大
C.抽气时听到的声音越来越小是音调变低的缘故
D.由实验可推理出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
二、填空题
9.[2017·邵阳]君君同学在游览某文化长廊时拍下了一幅如图WK3-6所示的古诗碑帖。诗中寒山寺的钟声是通过
    传播到客船上。?
/
图WK3-6
10.[2017·安徽]在音乐中,中音C调“1(do)”的频率是262 Hz,D调“1(do)”的频率是294 Hz,由此可知D调“1”比C调“1”的    (选填乐音的三要素)高。?
11.[2017·济宁]同学们对“声音的产生和传播”有下面两种看法,请根据你的知识,对每种看法作出评价。
(1)“声音是由于物体的运动产生的”,评价:? (选填“正确”或“错误”)。
(2)“声音的传播速度是340 m/s”,评价:    (选填“正确”或“错误”)。?
|走进重高|
1.[2017·山西]位于山西省永济市普救寺中的莺莺塔如图WK3-7所示,它是我国现有的四大回音建筑之一。若游人在塔附近的一定位置以两石相击,便可听到“呱呱”的回声,类似青蛙鸣叫,并且声音也变得格外响亮。对此现象,下列说法正
确的是 (  )
/
图WK3-7
A.“以两石相击”主要是由空气振动发声
B.“类似青蛙鸣叫”是指音色相近
C.“变得格外响亮”是指音调变高
D.“呱呱”的回声一定是噪声
2.[2018·武汉]如图WK3-8所示,在筷子上捆一些棉花,做一个活塞,用水蘸湿棉花后插入两端开口的竹管中,用嘴吹管的上端,可以发出悦耳的哨音。上下推拉活塞,并用相同的力吹管的上端时,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
/
图WK3-8
A.哨音是由管内空气振动产生的
B.哨音是通过空气传到人耳的
C.向上推活塞时,吹出的哨音响度会变大
D.向下拉活塞时,吹出的哨音音调会变低
3.[2017·成都]如图WK3-9所示,小秦改变钢尺伸出桌面的长度,用大小相同的力拨动钢尺,钢尺振动的快慢不同,他听到的声音不同。这表明(  )
/
图WK3-9
A.音色与声源振动的幅度有关
B.音调与声源振动的频率有关
C.响度跟人与声源的距离无关
D.声音只能在空气中传播
4.[2018·安顺]下列有关声现象的说法正确的是 (  )
A.只有房主本人说出暗语时才能打开的“声纹门锁”,是依据声音的音调来识别的
B.声和电磁波都能传递信息且都可以在真空中传播
C.鼓乐声主要是由鼓内空气振动产生的
D.中考期间学校路段禁止鸣喇叭,这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
5.[2018·眉山]如图WK3-10所示,在甲、乙、丙、丁4个相同的玻璃瓶中装入不同高度的水,则 (  )
/
图WK3-10
A.敲打丁瓶发出的声音传播得最快
B.用嘴依次吹瓶口,甲的音调最高
C.用筷子依次敲打瓶口,乙的音调最高
D.无论瓶周围有没有空气,瓶发出的声音都能直接传入人耳
6.[2018·青岛]实验探究:探究声音的产生与特性。
过程结论
 如图WK3-11所示,用音叉和乒乓球进行如下实验:
/
图WK3-11
 ①轻敲256 Hz的音叉,用悬吊着的乒乓球接触发声的叉股,发现乒乓球被弹开,说明声音是由物体    产生的;?
 ②重敲同一音叉,听到更大的声音,同时发现乒乓球被弹开得更远,说明声音的响度与发声体的    有关;?
 ③换用512 Hz的音叉重复实验,听到声音的音调更高,说明音调与发声体的    有关。?
7.[2017·连云港]某兴趣小组计划探究“铝棒的发声”,同学们使用一根表面光滑的实心铝棒,一只手捏住铝棒的中间部位,另一只手的拇指和食指粘少许松香粉,在铝棒表面由手捏部位向外端摩擦,可以听见铝棒发出声音,而且发现在不同情况下铝棒发声的频率是不同的。为了探究铝棒发声频率的影响因素,该兴趣小组找到不同规格的铝棒、虚拟示波器等器材进行探究。实验前,同学们提出了以下猜想:
猜想A:铝棒发声的频率可能和铝棒的横截面积有关;
猜想B:铝棒发声的频率可能和铝棒的长度有关;
猜想C:铝棒发声的频率可能和手捏铝棒的部位有关。
为了验证猜想A,同学们选择4根铝棒,每次均捏住铝棒的中间部位,由手捏部位向外端摩擦。实验所得的数据记录于表一中,在2%的误差允许范围内(频率相差在70 Hz以内)的测量值可以认为是相等的。
表一
实心
铝棒
铝棒长度
L/(×10-2 m)
横截面积
S/(×10-5 m2)
频率
f/Hz
1
71
2.9
3500
2
78
2.9
3146
3
71
5.2
3530
4
78
11.7
3143
(1)分析表格中数据,可知铝棒的发声频率与横截面积是    (选填“有关”或“无关”)的。?
(2)为了验证猜想B,同学们选择横截面积均为2.9×10-5 m2的铝棒,实验所得的数据记录在表二中。同学们从表中前两列数据很难得出频率f与长度L之间的关系,他们利用图像法处理数据,画出了频率f与长度的倒数
1
??
的关系,如图WK3-12所示,分析可知,发声频率与铝棒长度的关系       。?
表二
实心铝棒
铝棒长度L/(×10-2 m)
频率f/Hz
铝棒长度倒数
1
??
/m-1
1
50
5000
2.00
2
71
3500
1.41
3
78
3416
1.28
4
91
2700
1.10
5
105
2375
0.95
/
图WK3-12
(3)同学们又通过实验探究铝棒发声的频率和手捏铝棒部位的关系。在实验过程中,有同学将发声的铝棒一端插入水中,可以看到      现象,有同学用手迅速握住正在发声的铝棒,可以听见声音很快衰弱,原因是       。?
8.[2018·陕西]太阳光在通过透镜时会被会聚或发散,那么声音在传播途中遇到不同介质时,会不会像光一样也被会聚或发散呢?在老师的帮助下,同学们用音叉、三个相同的气球(内部充有不同气体)、示波器、麦克风等器材设计了如图WK3-13所示的实验,并进行了如下探究:
/
图WK3-13
(1)调整音叉和麦克风之间的距离,让音叉发出的声音只通过空气传播,用麦克风将声音信号输入示波器,观察并记录此时的波形如图WK3-14甲所示;
/
图WK3-14
(2)分别将充有二氧化碳气体、空气和氢气的气球,依次放在音叉和麦克风之间,保持音叉和气球之间的距离不变,让音叉发出声音,记录示波器显示的波形如图WK3-14乙、丙、丁所示。
分析以上实验过程和现象可知:
(1)实验过程中,敲击音叉,使其    发声,且应控制音叉发出声音的响度    (选填“相同”或“不同”)。?
(2)比较如图WK3-14的乙与甲,发现声波在通过充有二氧化碳气体的气球后,麦克风接收到的声音响度    (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此时充有二氧化碳气体的气球对声波具有    作用,相当于一个    透镜。比较丁与甲后,发现充有氢气的气球对声波具有    作用,由此可见,声音与光之间存在某种对应关系。?
(3)实验后,同学们查阅资料了解到,生物体组织在激光照射下,会因升温膨胀而产生频率高于20 000 Hz的    声波,生物医学上通过特殊介质和装置使这种声波集中并成像,克服纯光学成像的不足,更加有效地进行病情诊断、跟踪和治疗。?
参考答案
基础过关
1.A 2.C 3.C 4.C 5.A 6.A 7.C
8.D
9.空气(或气体)
10.音调
11.(1)错误 (2)错误
[解析] (1)声音是由于物体的振动产生的,一切正在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2)声音在15 ℃空气中的传播速度约为340 m/s,声音在不同的介质中的传播速度是不相同的。
走进重高
1.B 2.C 3.B 4.D 5.B
6.①振动 ②振幅 ③频率
7.(1)无关 
(2)成反比 
(3)水花四溅 振动衰减了(答案合理即可)
8.(1)振动 相同 (2)变大 会聚 凸 发散 (3)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