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浙江省杭州市中考科学二轮复习专题课件(生物部分):专题1 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课件 37张PPT )

文档属性

名称 2019年浙江省杭州市中考科学二轮复习专题课件(生物部分):专题1 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课件 37张PPT )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3.3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浙教版
科目 科学
更新时间 2018-12-21 14:22:0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件37张PPT。PART TWO生物丨第二部分 专题突破专题1 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命题重点】在生态系统知识版块中,应用生态系统的相关概念解释一些实际问题以及生态平衡的现象和意义是考试的命题热点。
【方法要点】要注意掌握以下知识点: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以及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生态系统中物质和能量的流动特点(物质可以循环流动,而能量的流动是单向的、逐级递减的);生态系统具有一定限度的自动调节能力。类型1 生物的分类例 1 小乐对常见的四种脊椎动物P、Q、R、S编制了一张检索表。(1)将检索表中的内容补充完整。
(2)这些动物中有一种是蛇,它是  (填“P”“Q”“R”或“S”)。?卵生Q类型1 生物的分类 [解法指导] 二歧分类检索表是将特征不同的一群生物用一分为二的方法,逐步对比排列进行分类。在此表中,将四种脊椎动物根据生殖方式分为胎生和卵生两大类,再根据体温是否恒定将卵生动物分成两类,以此类推。要将蛇定位在检索表中的方法是,根据蛇的特征寻找它所属的位置,大多数蛇是卵生的、体温不恒定、在陆地上产卵,因此可以判断Q是蛇。类型1 生物的分类c类型2 生态系统草→食草昆虫→吃虫的鸟→猫头鹰类型2 生态系统自动调节能力类型2 生态系统能量的流动沿食物链逐级递减类型2 生态系统 [解法指导] 食物链反映的是生产者和消费者之间吃与被吃的关系,食物链中不能出现分解者和非生物部分,一条完整的食物链的模式是:生产者→初级消费者→次级消费者→……在生态系统中,物质和能量随着食物链和食物网流动,物质可以循环,但能量的流动是单向的、逐级递减的。生态系统具有自动调节能力,但这种自动调节能力是有限的,超过这个限度,生态平衡就会遭到破坏。类型2 生态系统【变式2】 图T1-3中,图甲表示某草原生态系统的食物网,图乙表示该生态系统中构成一条食物链的四种生物所占的数量关系,图丙表示该生态系统中某些生物间的关系。请据图分析回答:
(1)图甲只表示出了该生态系统的部分生物,没有表示出的生物成分是
    ;该图中脊椎动物所属的类群从低等到高等的排列顺序是 ?     ;此生态系统中,物质和能量是沿着
        流动的。?分解者爬行类、鸟类、哺乳类食物链和食物网类型2 生态系统【变式2】 图T1-3中,图甲表示某草原生态系统的食物网,图乙表示该生态系统中构成一条食物链的四种生物所占的数量关系,图丙表示该生态系统中某些生物间的关系。请据图分析回答:
(2)图乙中,a、b、c、d构成了图甲中含鼠的一条食物链,如果某有毒物质通过此食物链不断积累,则体内有毒物质数量最多的是    ;如果把a、b、d这三种生物分成两类,一类是a,另一类是b和d,分类的依据是        。?b(或鹰)体温是否恒定类型2 生态系统【变式2】 图T1-3中,图甲表示某草原生态系统的食物网,图乙表示该生态系统中构成一条食物链的四种生物所占的数量关系,图丙表示该生态系统中某些生物间的关系。请据图分析回答:
(3)图甲中的哪两种生物间的关系既可以体现图丙又可以体现图丁?     。?
(4)提高该生态系统稳定性的方法是           。如果由于超载放牧、鼠害、虫害等原因,草原出现荒漠化,从生物与环境的关系看,这种现象属于       。?蛇和鹰增加植物和动物的数量生物影响环境类型2 生态系统[解法指导] (1)生态系统的生物成分包含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图中缺少分解者;脊椎动物的进化历程是原始鱼类→原始两栖类→原始爬行类→鸟类和哺乳类。因此图中脊椎动物所属类群由低等到高等的顺序为爬行类(蛇)、鸟类(鸟和鹰)、哺乳类(鼠、羊、狼);物质和能量沿食物链和食物网流动。
(2)能量沿食物链逐级递减,根据a、b、c、d数量关系可以确定这条食物链为c→d→a→b,有毒物质通过食物链不断积累,因此体内有毒物质数量最多的是b;由于此条是含鼠的食物链,结合图甲可知c为植物,d为鼠,a为蛇,b为鹰,因此b、d和a为不同类别的分类依据是体温是否恒定。
(3)图丙中两种生物数量的变化体现了捕食关系,图丁中两种生物数量的变化体现了竞争关系。图甲中既有捕食关系,又有竞争关系的两种生物只有蛇和鹰(鹰吃蛇属于捕食关系,蛇和鹰都以鼠为食,属于竞争关系)。
(4)生态系统中生物种类和数量越多,营养结构越复杂,自动调节能力越强,稳定性越高。针对训练1.观察图T1-4,阴影部分表示四种植物的共同特征,这一特征是 (  )
A.都无种子
B.都有根、茎、叶
C.种子外都无果皮包被
D.都能繁殖
2.杭州西湖是一个湖泊生态系统,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
A.西湖中的主要生产者是浮游植物和浮游动物
B.生活在西湖中的所有藻类构成了一个生物群落
C.西湖中的细菌和真菌属于分解者
D.如果极少量含N、P的生活污水排入西湖必将导致其生态平衡的破坏DC针对训练3.如图T1-5所示,有人在种植床上种农作物、鱼缸内养鱼,自创循环生态。鱼缸中的水被水泵定时抽上来,水和鱼的粪便滋养了种植床上的农作物,水经种植床和农作物过滤后流回鱼缸。下列有关叙述中,正确的是 (  )
A.鱼缸中的所有物体构成了一个群落
B.鱼缸中的一条食物链是浮游动物→小鱼→大鱼
C.鱼的生命活动所需的能量直接来自呼吸作用
D.鱼通过异化作用产生的粪便能促使农作物生长发育C针对训练c针对训练5. [2017·遂宁] 下列关于生物与环境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
A. 北极熊皮下厚厚的脂肪可以适应极地寒冷的环境
B.光照会影响植物的分布,如小麦喜欢生活在光照充足处,而人参喜欢生活在阴暗处
C.“大树底下好乘凉”说明了环境对生物的影响
D.“螳螂捕蝉,黄雀在后”是生物间最常见的捕食关系C针对训练D针对训练C针对训练光合作用丙针对训练物质和能量 针对训练生产者A、B自动调节能力针对训练A、B针对训练9.某生态系统总面积为250 km2,假设该生态系统的食物链为甲种植物→乙种动物→丙种动物。回答下列问题:
(1)某次调查发现该生态系统中乙种动物种群数量为550头,则该生态系统中乙种动物的种群密度为     。?
(2)若丙种动物的数量减少,则一段时间后,甲种植物数量也减少,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如果该生态系统的生态平衡被破坏,要恢复其生物多样性,在无机环境得到改善的基础上,生态系统组成成分中首先应增加    的种类及数量。?
2.2头/km2丙种动物数量减少导致乙种动物数量增加,而乙种动物以甲种植物为食,故导致甲种植物数量减少生产者针对训练9.某生态系统总面积为250 km2,假设该生态系统的食物链为甲种植物→乙种动物→丙种动物。回答下列问题:
(3)在甲种植物→乙种动物→丙种动物的食物链中,乙种动物种群贮存的能量    (填“大于”“等于”或“小于”)丙种动物种群贮存的能量。?
(4)该生态系统的土壤中有一些光合细菌,它们的同化作用类型是   型。?
(5)乙、丙两种动物的有性生殖方式按胚胎发育方式来分,有3种可能性,分别是      和卵胎生。?大于自养胎生、卵生针对训练10.杭州市政府提出要形成“桥柱挂绿、屋顶铺绿、墙面覆绿、窗台布绿”的立体绿化。
(1)在上塘高架桥的桥墩上布满了爬山虎。爬山虎的叶子均匀分布、没有重叠,这体现了    (填写某种非生物因素)对生物的影响;爬山虎之所以能攀缘是因为它枝上的卷须尖端有粘性吸盘,遇到物体便能吸附,这属于植物的    (填“感性”或“向性”)运动。?
(2)在半山田园社区随处可见满目翠绿的藤屋和藤廊。到了夏季,藤屋的室内可降温4 ℃~5 ℃,这主要是因为植物的      (填写生理活动);在田园社区,有一条主要生长着常春藤和凌霄花的约300米长的藤廊,此藤廊的所有生物共同构成了一个       ;在晴朗的日子里,空无一人的藤廊内含氧量较高的时间段是     (填“日出时分”“中午”或“日落时分”)。?
(3)“多样化的立体绿化”符合“低碳”生活理念,试从科学的角度分析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光照向性蒸腾作用生物群落(或群落)日落时分植物利用光能将二氧化碳和水转化为有机物和氧气,降低大气中二氧化碳含量针对训练能科学反映整体情况;均匀取样等针对训练针对训练针对训练随着样方面积增大,种群数量迅速增多,并在达到最多后保持稳定样方面积达到400 m2后,种群数量不再增加针对训练胎生哺乳生产者草→兔→鹰 针对训练呼吸作用自然选择太阳能针对训练食物链(或食物网)同化作用个体生长(或生长发育)针对训练小于针对训练3D针对训练分解者针对训练农田生态系统生物种类少,结构简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