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人教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第一组3白杨 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新人教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第一组3白杨 教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90.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8-12-21 10:02:3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3 白杨
编写教师: 单位: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6个生字,正确读写“清晰、插嘴、分辩、、浑黄一体”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爸爸介绍白杨树的那段话。
3.抓住重点语句,联系上下文,体会白杨的特点和爸爸的心愿。
4.体会借物喻人的写作特点。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深入体会文中一些含义深刻的句子,感受新疆建设者扎根边疆、无私奉献的精神。
2.体会作者以物喻人表达真情实感的写作方法。
重点、难点:
1.引导学生深入体会文中一些含义深刻的句子,感受新疆建设者扎根边疆、无私奉献的精神。
2.体会作者以物喻人表达真情实感的写作方法。
教学准备:
1.搜集有关白杨的图文资料。
2..搜集有关新疆自然、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图文资料。
教学过程:
一、自主探究
1.大戈壁是什么样的?白杨树是什么样的?
2.爸爸是怎样向孩子介绍白杨树的?
3.课文主要写了什么内容?
二、合作交流
1.谈话导入:在祖国的西北,有一碧千里的草原,有昔日辉煌的丝绸古道,还有那茫茫的大戈壁。今天我们就来看看生长在茫茫戈壁滩上的白杨。
2.结合课前预习说一说,白杨树是什么样的?全文仅仅就是写白杨吗?
3.快速浏览课文,找一找文中所出现的三个问句并用“~~”标出。
(1)课件出示三个问句。
(2)默读课文,想一想,你能在文中找到答案吗?请边读书边思考边在文中做适当的批注,把解决不了的问题做个记号。
(3)以四人小组为单位交流自己的学习收获。
三、品读体验
1.出示课件:画面上展示茫茫的大戈壁荒无人烟、飞沙走石的情景。再展现铁路线边的白杨树。
2.谈观后体会。
3.细细品读爸爸介绍白杨特点的三句话。
(1)出示课件:
白杨树从来就这么直。哪儿需要它,它就在哪儿很快地生根发芽,长出粗壮的枝干。不管遇到风沙还是雨雪,不管遇到干旱还是洪水,它总是那么直,那么坚强,不软弱,也不动摇。
(2)运用“抓关键词品读”的方法,想一想你从每一句话中读懂了什么?
(3)指导练读:你能读出白杨高大挺秀、生命力顽强、坚强不屈的特点吗?
4.过渡:爸爸的这番话只是向孩子们介绍白杨树吗?不是的,他也在表白着自己的心。那爸爸的心到底是什么呢?
5.读课文14__16自然段细细体会。
出示课件:
爸爸搂着孩子,望着窗外闪过去的白杨树,又陷入沉思。突然,他的嘴角又浮起一丝微笑,那是加为他看见火车前进方向的右面,在一棵高大的白杨树身边,几棵小树正迎着风沙成长起来。
(1)品读句子,鼓励学生针对这段话大胆质疑。
(2)指导学生根据14至16自然段内容理解爸爸的心。
6.体会写法。
(1)再读课文,小组讨论交流:白杨与爸爸有什么相似之处?作者在写法上有什么特点?
(2)师结:从课题我们知道,这篇课文讲的是白杨树,可实际上赞扬了边疆的建设者。这种写法叫做借物喻人。白杨的品格,正是边疆建设者的品格。小白杨迎着风沙成长,也正是边疆建设者对孩子们扎根边疆健康成长的期待。
(3)试试看,你会运用这种方法吗?
蜜蜂有 的特点,可以象征 。
有 的特点,可以象征 。
四、拓展延伸
1.有感情地朗读阅读链接《帐篷》,思考并交流:
(1)文中的我们指的是谁?
(2)这些人身上体现出了什么样的高贵品质?
2. 背诵爸爸介绍白杨的那段话。
3.请同学们课后找找茅盾的《白杨杨礼赞》,杨朔的《荔枝蜜》,陶铸的《松树的风格》等文章读一读,进一步体会借物喻人的写作方法。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