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氢氧化铝的性质教学设计
教学思路:
本节课的主体思路,以氢氧化铝在生活中的应用引入新课,以研究物质性质的基本程序为过程方法线,以氢氧化铝性质的探究为知识技能线,把知识转化成问题,在一定的情景下通过学生的活动解决问题,从而转化为学生的认知,再把学生的认识运用到实际的生活中。
课题 探究氢氧化铝的性质 主讲人 朱成东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掌握氢氧化铝的两性;2.掌握两性氢氧化物的概念;3.学会用氢氧化铝的两性解决实际问题。
过程与方法 1.实验探究法学习氢氧化铝的两性;2.通过习题巩固知识、解决问题;3.运用研究物质性质的基本程序探究物质的性质。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氢氧化铝的两性的学习使学生学会用辩证的观点分析问题;2.培养学生严谨的态度;从“失败”的实验中思考原因,获取新的知识。
教学重点 氢氧化铝的两性
教学难点 氢氧化铝与氢氧化钠的反应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播放胃舒平的视频【提问】1.胃舒平中的主要成份是什么? 观看、倾听、思考。回答:氢氧化铝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以实际生活中的用途,引入新课
您知道它为什么能治疗胃病吗?我们这节课就来探究氢氧化铝的性质。 学生好奇 设计悬念,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
和学生一起回顾研究物质性质的基本程序 观察物质的外观,预测物质的性质,实验和观察,发现特殊现象,提出新问题,再进一步研究,解释及结论。 让学生熟悉研究物质性质的基本程序
引导学生首先制备Al(OH)3 学生分别用铝盐与NH3·H2O或NaOH制备Al(OH)3 利用学生的好奇心,部分同学选择NaOH溶液制Al(OH)3,所加NaOH的量过多最终没有得到Al(OH)3
展示胶头滴管的正确使用图 学生回忆胶头滴管的使用 指导学生基本的实验操作。
指导学生完成制备Al(OH)3实验,及时纠正不规范的实验操作。引导学生记录实验现象,并分析现象 制备成功的同学,展示实验成果,总结Al(OH)3的物理性质:白色胶状固体,难溶于水。现象是:有白色胶状沉淀。 加强学生间的交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完成探究物质基本程序的第一步:观察物质外观
引导学生预测氢氧化铝的性质 学生预测氢氧化铝的化学性质:与盐酸反应。 完成探究物质基本程序的第二步:预测物质的性质
指导学生完成Al(OH)3与盐酸反应实验,及时纠正不规范的实验操作。 一组同学演示,其他同学认真观察现象,并记录现象。结论:氢氧化铝能与盐酸反应完成化学方程式 完成探究物质基本程序第三步中的实验和观察完成探究物质基本程序第四步:解释及结论。解释胃舒平能治疗胃酸过多的原因
再引导学生分析没有成功制备Al(OH)3的原因,指导学生完成验证Al(OH)3溶于氢氧化钠溶液的实验。 制备不成功的同学,发现实验中的特殊现象,先生成沉淀,后沉淀又溶解。提出假设:Al(OH)3溶于氢氧化钠溶液,实验:Al(OH)3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的实验。解释:Al(OH)3 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生成了溶于水的四羟基合铝酸钠 完成探究物质基本程序第三步中的发现特殊现象,提出新问题,再进一步研究。从所谓失败的实验中发现新的知识,体现化学实验的魅力。同时培养学生认真观察,勤于思考的科学态度,也培养学生尊重事实的科学态度,提高实验能力、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引导学生分析向AlCl3 溶液中加NaOH溶液和向Na[Al(OH)4]溶液中滴加HCl反应的现象及本质概括与整合本节课。 Na[Al(OH)4]在碱性条件下生成,预测破坏碱性环境,向该溶液中加酸的现象:先有白色沉淀生成,后白色沉淀消失。实验:向Na[Al(OH)4]溶液中逐滴加入盐酸 培养学生通过现象看本质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培养学生良好的探究方法,先预测再实验。
投影习题:检验明矾中是否含有铝元素。 学生利用所学知识,总结检验铝元素的常用方法设计方案实验证明 学以致用,联系实际,把化学知识运用到生活中去,把所学知识融会贯通。
让学生回顾本节课的内容,讨论有什么收获 小组讨论,总结本节课的内容 整体回顾本节课的内容,使知识融会贯通。
布置作业 上网查找氢氧化铝的用途 培养学生多渠道获取知识的能力。
学生完成实验后,整理仪器 学生整理仪器 培养学生良好的实验素养
板书设计 探究Al(OH)3的性质一、制备ACl3+3NH3·H2O= Al(OH)3↓+3NH4Cl 二.物理性质白色、不溶于水的固体 三.化学性质:两性氢氧化物Al(OH)3 + 3HCl == AlCl3 + 3H2OAl(OH)3 + NaOH ==Na [Al(OH)4] 四羟基合铝酸钠 AlCl3 Al(OH)3 Na [Al(OH)4]四.明矾中铝元素的检验
HCl
NaOH
NaOH
HCl
PAGE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