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课 从九一八事变到西安事变 课件(34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第18课 从九一八事变到西安事变 课件(34张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91.3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8-12-21 10:30:0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件34张PPT。 40年前的今天——
1978年12月18日,这一天,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在北京举行;这一天,中国改革开放事业从此起航;这一天,历史翻开了新的一页;这一天,灿烂至今。1931年,历史在这里转折……第六单元 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1931.9.18--1945.8.15)
从九一八事变到西安事变 1931---1936 1931年9月18日晚上,日本关东军的一声炮响,让东北大学成为了近代中国第一所流亡大学。
——张在军《东北大学往事1931-1949》一 、一米铁轨,一颗炮弹—九一八事变精心策划 栽赃嫁祸 1927年,日本田中内阁召开“东方会议”,提出了先夺满蒙、后取整个中国,进而吞并亚洲、称霸世界的侵略政策。(既定国策) 1929年--1933年的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波及日本,促使其国内阶级矛盾尖锐,日本统治集团急于利用侵略中国东北的对外战争来摆脱国内的经济危机和政治危机。(国际形势) 1930年11月至1931年9月,国民政府集中重兵三次“围剿”红军,无心北顾。(国内形势)
★ 1、事变背景:既定国策 乘虚而入 “1929年至1931年的经济风暴,对日本的冲击绝不亚于对世界任何地方。”
——英国前首相丘吉尔
1868年大陆政策
1931年9月19日,张学良在协和医院对天津大公报记者谈话时说:“吾早下令我部士兵,对日兵挑衅,不得抵抗。故北大营我军,早令收缴军械,存于库房”。由于执行张学良不抵抗命令,北大营8000名守军被只有300左右的日军击溃。
——姜念东主编 .《历史教训——“九·一八”纪实》 第198页 人生荣辱如草之荣枯,并没有什么好稀奇的,但人生的荣之至,辱之极,仅隔一年,且发生在一个日子里,恐怕并不多见。
——王海晨《孤独百年——张学良的思想人生》一道命令 一生耻辱 无论日本军队此后如何在东北寻衅,我方应不予抵抗,力避冲突。吾兄万勿逞一时之愤,置国家民族于不顾。——蒋介石致张学良“铣电”(1931年8月16日),王芸生编著:《六十年来中国与日本》(第八卷) 1932年2月东北沦陷1932年3月建立伪满洲国东三省面积为日本国土3.5倍。国土沦陷 奴役统治东北人民和未撤走的东北军将士组成的抗日义勇军中国共产党派遣杨靖宇等在东北组织抗日游击队中共感召 抗日怒潮 “反对日本帝国主义强占东三省!”同时向全国人民发出了战斗号召:“只有广大群众的革命铁拳,才能制止帝国主义的暴行,驱逐帝国主义滚出中国!” 同时中共中央发出指示,要求满洲党组织:“要立刻分配干部到南满各地,中东路、吉长路沿线的农民群众中与动摇不满的东北军阀中去发动反日斗争,游击队战争与兵变。”
—— 1931年9月20日,中共中央发表《中共共产党为日本帝国主义强暴占领东三省事件宣言》 “天皇陛下发动这次侵华战争或许是不合适的,中国拥有像杨靖宇这样的铁血军人,一定不会亡国。”
——岸谷隆一郎 九一八事变发生后,富有爱国主义传统的中国军民,在中国共产党的号召、影响和领导下,就开始了抗击日本侵略的斗争。明确“十四年抗战”概念,就是反映东北、华北、上海等地中国人民的抗日斗争,把1931年开始的局部抗战与1937年开始的全国性抗战连接起来,完整地论述中国人民的抗日战争史。
——朱汉国《明确“十四年抗战”概念有重要意义》★2、事变影响:十四年抗战起点 反法西斯战争序幕东北大学北平校址山雨欲来 步步惊心 东大流亡 少帅被“骂”《哀沈阳》1933年攻占山海关1935年策划华北自治二 、一个阴谋 一场救亡—华北危机和一二?九运动 “余决先剿赤而后对日。此次来赣,即所以决定大政方针也。”
——《蒋介石日记》 1935年8月1日,中共驻共产国际代表团王明等人,以中华苏维埃中央政府、中共中央的名义在莫斯科发表《为抗日救国告全体同胞书》,即《八一宣言》,号召停止内战,一致对外。清华大学救国会的
《告全国民众书》:“现在,一切幻想,都给铁的事实粉碎了!‘安心读书吗’?华北之大,已经安放不得一张平静的书桌了!”《北平各校通电》:强敌已入腹心,偷息决不可得。今日而欲求生路,唯有动员全国抵抗之一途。。。。吾民置身危城,日受煎熬,顾瞻前途,已不能再事容忍,愿对政府作如左之请求。
《一二九运动史》宣言指引 中共领导《一二九运动史》《东北大学往事》当事人宋黎回忆:“12月9日,在大批军警包围各个学校,其他学校学生未能按时到达的情况下,东北大学同学推举我为总指挥,率领队伍冲破包围,到新华门后队伍已汇聚有两千多人。”★ 1、口号:“停止内战,一致抗日” 一二九运动发生在红军北上抗日到达了陕北之时。红军二万五千里长征的胜利帮助了一二九运动,同时,一二九运动也帮助了红军,这两件事的结合,就帮助了全民抗战的发动,帮助了中华民族,增进了全民族的利益。
一二九运动之所以值得我们纪念,既因为它“促进了国内和平和对日抗战,使抗日运动成为全国的运动”。
——《毛泽东选集》★ 2、意义:揭露阴谋 救亡高潮 沈阳设校,经始维艰。
至九一八,惨遭摧残。
流离燕市,转徙长安。
勖尔多士,复我河山。
——张学良为西安新校舍纪念碑上的题词东北大学西安分校国难当头 断壁残垣 东大请愿 少帅挥泪 各位同学,你们的爱国热忱我是佩服的……我张学良也不愿意当亡国奴,也要抗日!我是和你们站在一条战线上的……你们再往前走,就要遭到机枪扫射,我不忍心看到你们伤亡……请大家相信我,在一个星期内,我用事实答复你们的要求……
——应德田《张学良与西安事变》“一二九”运动一周年请愿活动共党与军阀之势力,已不足为中国之患。——蒋介石
三 、一次抉择 一颗流星—西安事变(双十二事变)1936年西安事变1936年,历史在这里拐弯…… 各大报纸 对西安事变进行了报道,一石激起千层浪,事态如此发展,将会引起国内、国际时局的怎样变化呢?十字路口 各有算盘 我们这就准备赴西安与张、杨谈判,想办法争取放蒋! 哼!哼!哼!我一定要挑拨中国人打内战。让他们自相残杀吧!等到他们打到筋疲力尽的时候,中国就是我的了。 讨伐张学良,至蒋于死地。哈!哈!蒋介石呀蒋介石你也有今天。你放心吧,等你死了,委员长的宝座我替你坐着。日 本英美亲日派何应钦亲美英派宋美龄等秦邦宪(博古) 叶剑英 周恩来 身体很虚弱并因被捕而受到惊吓的蒋介石,看到他的前政治助手——一个他曾想从中国历史上使之消失的人进来的时候,他的脸色由于不安而变得苍白。共产党人来西安是要处决他吗?他非常虚伪地对周恩来说:“我们打仗的时候,我时常想到你。我记得北伐的时候你也为我做了不少工作,我希望我们能再一次在一起工作。”
——英国研究当代中国问题的知名学者迪克威尔逊《周恩来传》战耶和耶?孰进孰退? 十二月十七日,周恩来到达西安同张学良会见,分析了西安事变可能有两种截然不同德前途:如果能说服蒋介石停止内战,一致抗日,就会使中国免于被日本灭亡,争取好的前途。如果把他杀掉,这样不仅不能停止内战,还会引起更大规模的内战……还会给日本帝国主义造成进一步灭亡中国的便利条件,……历史的责任,要求我们争取中国走向一个更好的前途,……蒋介石还实际统治着中国大部分地区,迫使他走上抗日道路,……,有利于发动全面的抗日民族解放战争。
——金冲及《二十世纪中国史纲》★ 1、结果:高瞻远瞩 和平解决 “西安事变可以说是一件不幸中的大幸,既帮助统一了国家,也停止内战,蒋介石不再被看作是抗击日军的绊脚石,而是具有新使命的民族英雄了,领导中国统一战线以抵抗外来侵略。
——徐中约《中国近代史》★ 2、意义:内战(基本)结束 战线(初步)形成不论张学良将军死活,我们中国共产党评张学良将军为千古功臣。
——周恩来
惊天之棋 共御外侮 东大转徙 少帅放逐 绝对不投降,投降没有出路,绝对不做亡国奴。要敢于亮剑,要选出英雄,没有英雄就没有未来。
——华为总裁任正非 可能在和平年代,也就是现在,我们没有机会去上战场,也没有机会用这样的方式去贡献自己的生命,但是可以通过我个人的成长,真正地把我个人的命运和国家的命运联系到一起,以我自己的一己之力、一己之志汇聚成一个真正的青春力量,真正地去推动中国的发展。 联合国日内瓦办事处档案馆馆长科林·韦尔斯:
“让更多的人记住历史,避免历史重演就多了一分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