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人教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第四组 15金色的鱼钩 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新人教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第四组 15金色的鱼钩 教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83.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8-12-21 10:47:4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15 金色的鱼钩
编写教师: 单位:
教学目标:
1.认识12个生字,学会“颧骨、两鬓、斑白、搪瓷、严厉、收敛、疙瘩、粗糙、抽噎、支吾、弥漫、宿营地、青稞面、无边无涯、昏迷不醒、喜出望外、奄奄一息”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课文的思想感情,受到忠于革命、舍己为人的品质的教育。
3.学习作者抓住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展现人物内心的表达方法。
4.练习快速阅读,简要地复述故事。
重点、难点:
重点:体会文章中蕴含的思想感情。
难点:理解“在这个长满了红锈的鱼钩上,闪烁着灿烂的金色的光芒”这句话的含义。
教学准备:
学生:课前布置搜集有关长征的图片、文字,了解故事背景。
教师:搜集资料,制作课件。
一、预习探究
(一)导入新课
1.背诵毛泽东的诗《长征》。
2.你们了解长征吗?谁能说一说自己知道的长征故事?
3.简介时代背景:这是发生在1935年秋天红军长征过草地时一个感人的故事。由于王明的错误路线,使革命遭受巨大的损失,红军被迫实行转移,进行了长征。1934年10月,中央红军从江西瑞金出发,经过十一个省,越过了终年积雪的高山,走过了人迹罕至的草地,历尽艰辛,击溃了敌军的围追堵截,连续行军二万五千里,终于在1935年胜利到达陕北革命根据地。本文记叙的就是红军过草地时一个真实的故事。(板书课题)
(二)检查预习
1.看着课题,同学们有什么想问的问题吗?(自由提问)
2.出示自读提示,生自由读书:
(1)快速阅读课文,要求读正确、读流利。
(2)思考: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是按照什么顺序写的?
3.检查预习情况。
(1)出示生字词,多种形式认读。
(2)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是按照什么顺序写的?
(作者按照事情发展的顺序,叙述了红军长征途中,一位炊事班长牢记部队指导员的嘱托,尽心尽力地照顾三个生病的小战士过草地,而不惜牺牲自己的感人事迹,表现了红军战士终于革命、舍己为人的崇高品质。)
二、合作交流
1.再次快速默读课文,看能否用简单的几个字来依次概括故事情节?
2.找出让自己感动的句段,多读几遍,并在一边写一写自己的感受。
3.汇报交流。
(1)指名用简单的几个字来一次概括故事情节。(师相机板书:肩负重任 弯钩钓鱼 安定情绪 困难重重 壮烈牺牲)
(2)指名读让自己感动的句段,并简单说说自己的感受。
三、品读体验
(一)从外貌体会中心:
1.“炊事班长快四十岁了……脸上布满皱纹,两鬓斑白,显得十分苍老。”
(1)三十多岁的老班长为什么会有五六十岁老人的外貌特征?(②抓住表现“苍老”的重点词朗读,读出感动。
2.“老班长瘦得只剩皮包骨头,眼睛深深地陷了下去,还一直用饱满的情绪鼓励着我们。”
(1)你体会出什么?
(2)指导有感情地朗读。
(二)从语言、动作、神态体会中心:
1.学习“硬咽草根鱼骨头”片段。
(1)指名朗读,读后议论:为什么这个段落令人感动?(抓住“皱紧眉头”、“硬咽”等词和“我”当时的心情,体会老班长的品质。)
(2)感情朗读,注意体会人物的内心。
2.学习“夜里钓鱼摸野菜”片段。
(1)自由朗读,读后议论:为什么这个片段令人感动?(老班长非常辛苦,寻找食物极其艰难。他是用革命的意志,对党的忠诚在坚持。)
(2)抓住“翻了多少草皮”、“一棵一棵地摸”等重点词朗读。
3.学习“耐心劝导小梁”片断。
(1)说出内心感受,为什么让你感动?
(2)指导朗读。
4.学习“命令战士喝鱼汤”片段。
(1)学生自由朗读这一片段内容,并观察课文插图,想象小梁和老班长的心理活动。
(2)思考:老班长前后的表情有什么变化?为什么有这样的变化?
(3)指导朗读“我端起搪瓷碗,……沉重极了。”
5.学习“奄奄一息让鱼汤”片段:
(1)自由轻声读这部分内容,注意自己内心的感情。
(2)说出内心感受,并说说为什么有这样的感受?
(3)指导分角色朗读。(
(三)品味金色,升华情感(出示最后一自然段)
1.齐读,思考:
(1)“我”为什么要把鱼钩小心地保存起来?
(2)为什么用“金色的鱼钩”做课题?
2.交流汇报后师小结:
3.指导学生深情朗读中心句。
四、巩固延伸
1.师交代讲解时应注意的问题。
2.生练习后复述。
作业
1.继续练习复述故事。
2.开展课后实践活动,如组织长征题材故事会、图片展览会等。
五、板书设计
     15 金色的鱼钩
(闪烁着灿烂的光芒)
  肩负重任
弯钩钓鱼 忠于革命、忠于党、
 老班长 安定情绪 舍己为人的高贵品质
困难重重
壮烈牺牲      
教学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