沪科版物理九年级第十五章第二节欧姆定律(二)同步练习
一.选择题(共8小题)
1.在常温下,粗细相同的铜丝甲、乙,甲的长度是乙的三倍,则甲、乙电阻R甲,R乙的比值为( )
A.1:3 B.3:1 C.1:1 D.1:9
2.如图所示,电源电压保持不变,开关S闭合后,灯L1,L2都能正常工作,甲、乙两个电表的示数之比是2:3,此时灯Ll,L2的电阻之比是( )
A.2:1 B.1:2 C.3:2 D.2:3
3.导体两端的电压是4V,通过的电流是0.8A,如果使导体两端的电压增加到8V,那么通过导体的电流和电阻分别是( )
A.0.8A 10Ω B.0.4A 10 C.1.6A 10Ω D.1.6A 5Ω
4.如图所示,当S断开,甲、乙两表是电流表时,两示数之比I甲:I乙=3:5;当S闭合,甲、乙两表是电压表时( )
A.两表的示数之比U甲:U乙=5:3
B.两表的示数之比U甲:U乙=2:5
C.R1与R2的电阻之比R1:R2=5:3
D.R1与R2的电阻之比R1:R2=3:2
5.如图所示为电阻R1、R2的I﹣U图象。由图可知( )
A.电阻R1阻值小于 R2阻值
B.将R1、R2并联接在电路中,通过R1的电流较大
C.将R1、R2串联接在电路中,R2两端的电压较大
D.将R1、R2串联接在电路中,电流通过R1做功较快
6.已知R1:R2=2:3,将它们接在如图所示电源电压为12V的电路中,闭合S则通过它们的电流之比及它们两端的电压之比是( )
A.I1:I2=3:2 U1:U2=1:1
B.I1:I2=3:2 U1:U2=3:2
C.I1:I2=2:3 U1:U2=1:1
D.I1:I2=1:1 U1:U2=2:3
7.如图所示的电路中,电流表A1的示数为0.5A,A2的示数为0.3A,电阻R2的阻值为10Ω.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通过电阻R1的电流为0.5A
B.电源电压为5V
C.电阻R1的阻值为15Ω
D.若断开开关S2,电流表A1示数变大
8.甲、乙、丙三导体串联,两端电压分别是6V、6V、15V的电压,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甲的电阻最大 B.乙的电阻最大 C.丙的电阻最大 D.三导体的电阻相等
二.填空题(共7小题)
9.某导体两端电压为12V,通过的电流为0.8A,该导体的电阻为 Ω;若导体两端的电压是18V,则通过的电流为 A,这时导体的电阻为 Ω。
10.某导体两端的电压为6V时,通过该导体的电流为0.3A,则它的电阻为 Ω;当它两端的电压变为3伏时,它的电阻为 Ω。
11.某定值电阻两端的电压为3V时,通过的电流为0.3A,则导体的电阻为 Ω;若导体两端的电压变为6V时,则导体的电阻为 Ω。
12.电阻R1、R2串联,电源电压是10V,R1两端电压为8V,R1为10Ω.则R1中的电流等于 A,R2等于 Ω。
13.两个电阻甲和乙,电阻值分别为20Ω、40Ω,将它们串联接入电路中,则甲乙两电阻两端的电压之比为 ;将它们并联接入电路中,通过甲乙两电阻的电流之比为 。
14.如图所示电路,R1=10Ω,R2=20Ω,闭合开关后,电流表的示数为0.3A,则电阻R1两端的电压是 V,通过R2的电流是 A。
15.如图所示为测量小灯泡L和定值电阻R后得到的I﹣U关系图象,由图可知,随着电压的增大,小灯泡L的阻值大小逐渐变 ,电阻R的阻值大小为 Ω。
三.实验探究题(共3小题)
16.在“探究一定电压下,电流与电阻的关系”的实验中,老师提供的实验器材有:电源(电压恒为4.5V),电流表、电压表各一个,开关一个,四个定值电阻(5Ω、10Ω、15Ω、20Ω),两只滑动变阻器(规格分别为“20Ω2A”、“50Ω1A”),导线若干。
(1)小李实验时,在a、b间先接入5Ω的电阻,闭合开关,移动滑片P,使电压表的示数为1.5Ⅴ,并记下相应的电流值;再改接10Ω的电阻,此时滑片P应向 (选填“E”或“F”)端移动,小李移动变阻器滑片P的目的是:
(2)小李为完成用四个定值电阻进行实验,他应选择的滑动变阻器规格是 。
17.在探究“电流与电阻的关系”的实验过程中,已知电源电压恒为4V,小明选择了5Ω、10Ω、20Ω、25Ω五个电阻进行实验,电路图如图甲所示。
(1)请用笔画线代替导线将图乙中未完成的电路完成,且使变阻器滑片向右移动时电流表示数变大。(导线不能交叉)
(2)某同学刚连接好电路的最后一根导线时,电流表指针迅速偏转到较大的位置。导致上述现象的不规范操作 。
(3)实验中,当把10Ω的电阻换成5Ω的电阻后,应把变阻器滑片向 (填“左”或“右”)滑动,同时眼睛盯住 才可能达到这个目的。
(4)为了让提供的电阻都能用到,滑动变阻器的最大阻值应不小于 Ω。
(5)根据实验数据,作出I﹣R图象如图丙所示。根据实验目的分析图象可得出结论: 。
18.某同学用如图所示的电路进行“探究电流与电压、电阻关系”的实验。
(1)电路中的滑动变阻器对电路有保护作用,因此开关闭合前,其滑片应移到 (填“A”)或“B”);
(2)探究电流与电压的关系时,滑片向左移时电流表示数将
(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3)探究电流与电阻的关系时,将用R3(R3>R1)替换R1后,应进行的操作是 。
四.计算题(共3小题)
19.如图所示把10Ω的电阻R1和15Ω的电阻R2并联起来,闭合开关S后,电流表的示数为0.2A
求:(1)电源电压。(2)通过电阻R1的电流。(3)干路电流。
20.如图所示,R1=R2=60Ω,R3=30Ω,电源电压恒定,若S1和S2都断开时,电流表的示数是0.1A.求:(1)电源电压。(2)当开关S1闭合,S2断开时,电流表的示数。(3)当S1,S2都闭合时,电流表的示数。
21.如图所示电路,由相同元件组成的两个电路中电源电压保持不变,R1=10Ω.在甲图中,闭合开关S,电压表示数为2V,在乙图中,闭合开关S,电压表示数为3V.求:
(1)甲图中电流表示数和R2的阻值;
(2)乙图中电流表示数。
2018年11月06日540****0554的初中物理组卷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共8小题)
1.B;2.B;3.D;4.D;5.D;6.A;7.C;8.C;
二.填空题(共7小题)
9.15;1.2;15;10.20;20;11.10;10;12.0.8;2.5;13.1:2;2:1;14.3;0.15;15.大;10;
三.实验探究题(共3小题)
16.F;控制电压表示数保持不变;“50Ω1A”;17.开关未断开;滑片未移到阻值最大处;右;电压表;15;电压一定时,电流与电阻成反比;18.B;变大;向右调节变阻器的滑片,使电压表示数不变。;
四.解答题(共3小题)
19.1222Ω;20.3;不变;b;导体两端电压一定时,通过导体的电流与导体电阻成反比;21.5Ω;变小;
五.计算题(共3小题)
22.;23.;24.;
余庆县构皮滩中学教学设计表
课题
15.2科学探究:欧姆定律(二)
授课人
龚位超
时间
2018年11月8日
课时安排
1
课标要求
理解欧姆定律。
学情分析
欧姆定律的学习是在学生学习了电流、电压、电阻等概念,电压表、电流表、滑动变阻器使用等仪器使用方法之后,既符合学生由易到难,由简到繁的认识规律,又保持了知识的结构性、系统性。
三维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理解欧姆定律,会运用欧姆定律分析解决简单的电路问题。
2.使学生会同时使用电流表和电压表测量一段导体两端的电压和其中的电流。
3.会用滑动变阻器改变部分电路两端的电压。
过程与方法
1.通过实验探究电流、电压和电阻的关系,让学生经历科学探究的全过程。
2.尝试采用图像法来分析实验数据。
3.通过实验探究,进一步熟悉科学探究中被广泛采用的一种方法——“变量控制法”。
4.通过实验探究电流跟电压和电阻的定量关系,分析归纳出欧姆定律。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重视学生对物理规律的客观性、普遍性和科学性的认识,培养学生科学世界观的形成。
教学 重点
1.用控制变量法研究电流与电压、电阻关系的活动探究。
2.欧姆定律的内容和表达式及运用。
教学难点
实验探究中,用图像法分析实验数据和对实验结果的评估。
教学方法
观察法、实验法、探究法、讨论法
学习方法指引
引导启发、实验观察
教学资源及媒体
课件,多媒体设备,电源、电流表、电压表、滑动变阻器、开关、1~10Ω的各种阻值、导线。
教 学 过 程 (第 2 学时)
教学环节
教学内容/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教学预设
复
习
引
入
复习:
通过实验得出:
在电阻一定时,电流与电压成正比;
在电压一定时,电流与电阻成反比。
实验探究的方法:控制变量法
引入:如果要将通过一段导体中的电流与其两端的电压和电阻的关系综合起来就得到了欧姆定律。
学生回顾。
创设问题情景,启动思维。
教学环节
教学内容/
教师活动
学生
活动
教学
预设
新
课
教
学
一、欧姆定律
1.欧姆定律的内容
通过实验探究,我们知道:
一段导体中的电流,跟加在这段导体两端的电压成正比,跟这段导体的电阻成反比。
德国物理学家欧姆最先通过实验归纳出这个规律。人们为了纪念他,就把这个规律叫做欧姆定律。
2.欧姆定律的公式是
I:电流;U:电压;R:电阻
推导公式是什么?
3.欧姆定律反映了一段导体中电流跟电压和电阻之间的定量关系,它在解决各种实际的电路问题时有广泛的应用。在一段电路中,只要知道了I、U、R的任意两个量,就可以根据欧姆定律算出第三个量。(“同一性”和“同时性”)
强调:在公式中,不能说R与U 成正比,R与I成反比。电阻是导体本身的一种性质。电阻的大小与电压和电流无关。即使电压为零时,电阻也不为零。要注意区别欧姆定律的表达公式和变形公式的含义,从物理意义上划清界限。
4.看信息窗
请大家看信息窗中欧姆的生平。
理解欧姆定律的内容。
推导公式是:R= U=IR
了解公式的特殊意义,电阻的导体的一种特性。
学生看信息窗中欧姆的生平。
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完成例题的解答。
要让学生明白欧姆定律并不是两个实验结论简单的综合而成的,定律中两处加上了“这段”二字,其用意是在强调欧姆定律的应用必须符合“同一性”和“同时性”。
能正确表述和理解欧姆定律。学会用数学公式表述物理规律。
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
教学环节
教学内容/
教师活动
学生
活动
教学
预设
课堂
小结
5.例题
例题见课件。
通过这个例题,你能总结出一种测量电阻的方法吗?
应当注意,欧姆定律中的I、U和R是指同一段电路中的电流、电压和电阻,绝不能张冠
1、怎样探究电流与电压的关系?
2、怎样探究电流与电阻的关系?
3、欧姆定律的内容和表达式
思考
学生自己小结
能运用欧姆定律进行简单的计算。
可以小结得出内容
作
业
布
置
一、本节知识巩固
1.某同学按下图所示的电路研究通过导体的电流跟导体电阻的关系。电源电压保持不变。他不断改变电阻箱RX(符号用 表示)的阻值,测得相应的阻值如下表。分析表中数据可知:电流跟电阻 (填“成”或“不成”)反比,这与欧姆定律 (填“相符”或“不符”),其原因是 。
次数
RX/Ω
I/A
1
2
0.40
2
4
0.32
3
8
0.25
2. 如图所示是两电阻R1,R2的U-I图线,由图可知( )
A. R1=20Ω,R2=10Ω
B. R1=10Ω,R2=20Ω
C. R1=30Ω,R2=20Ω
D. R1=20Ω,R2=30Ω
3.有的小汽车前排座位中安装有高低档的电加热,其工作原理相当于如图所示的电路图,其中R1=12Ω,R2=6Ω,闭合开关后,通过R1的电流为2A,求:
(1)R1两端的电压;
(2)通过R2的电流。
学生练习,熟悉所学知识
学生练习,熟悉所学知识
学生可以 完成一部分
运用欧姆定律进行简单的计算。
二、练习
(二)补充练习
加强练习
教学环节
教学内容/
教师活动
学生
活动
教学
预设
教
学
反
思
一、亮点:由旧的内容引入新的内容时,我感觉学生对上次课的内容掌握较好,引入轻松自如。虽然,一个新的公式产生了,但有对公式认识理解基础的学生来说并不赶到陌生,很容易的就掌握了关于单位的注意事项及公式变形,以及运用公式解决简单问题能力,这些学生都做的较好。
从教学中发现问题
查找自己的得失,为以后的教学做好准备。
二、不足:欧姆定律应用的同一性,我觉得应该再有一个相对应的例题讲解会更好的让学生清晰一些,这与时间的安排还欠科学性有关,导致后面的时间还是紧了一些。
学生在这方面感觉不好
找不足,为以后更好的教学
三、再教设计:让学生的建议在教学设计中更多的充分体现,从而让课堂更贴近学生,走进学生,让课堂变得高效,让师生协作教研之花更鲜、更艳。
从学生的角度出发
通过改进,应该会更好
课件18张PPT。沪科版新教材同步教学课件第十五章 探究电路第二节 科学探究:欧姆定律第二课时上
节
课
学
习
的
内
容
电流与电压、电阻的关系:一、在电阻一定时,电流与电压成正比。二、在电压一定时,电流与电阻成反比。实验探究的方法:控制变量法欧
姆
定
律欧姆定律:一段导体中的电流,跟加在这段导体两端的电压成正比,跟这段导体的电阻成反比。欧姆定律的数学表达式:I=U___R 欧姆(G.S.Ohm,1787~1854)是
德国物理学家。他在物理学中的主要
贡献是发现了后来以他的名字命名的
欧姆定律。欧姆的研究,主要是在
1817~1827年担任中学物理教师期间进行的。现在我们看到欧姆定律的公式那么简单,却不要忘记欧姆当时为了解决这一难题,付出了艰辛的劳动,当时的实验条件很差,那些测量电流的仪器和电阻值不同的导体,都要自己设计制造。他能够完成这些精细的制作和精确的实验,主要得益于强烈的好奇心、执着的探究精神。
信息窗欧
姆
定
律I=U___R注意:2.公式中各物理量的对应性1.公式中单位的统一性3.公式的扩展性1A=1V___公式的对应性欧
姆
定
律
U 、R、I必须对应的是同一段电路(同一个元件)同一状态的电压、电阻、电流。例如:欧
姆
定
律
公式的扩展性U=IR主要用于已知电压和电流求电阻.__主要用于已知电流和电阻求电压.拓展:能否说电压与电流成正比呢?拓展:能否说电阻与电压成正比,与电流成反比呢?例1:某同学用一只电流表跟一只灯泡串联,灯泡正常发光时电流表示数为0.28A,再用电压表测量灯泡两端电压为220V,试计算灯泡正常发光时的电阻。解:由欧姆定律得答:灯泡正常发光时电阻R为786Ω1:一只阻值为 的电阻,接在15V的电源上时,流过的电流为_____A;若电源电压变为5 V,电阻的阻值为______,流过电阻的电流为_____A.0.150.05I=U/R=15V/100Ω=0.15A电阻是导体本身所具有的性质,与电压,电流无关I=U/R=5V/100Ω=0.05A2: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导体两端的电压越大,导体的电阻就越大。
B.导体中通过的电流越大,导体的电阻就越小
C.在电压一定时,导体的电阻越大,通过导体的电流就越小。
D.以上说法均不对。C反馈练习例2:电阻R1和R2的电流随其两端电压变化的I-U图线如下图所示,则依图可以判定( )R1>R2
R1R1=R2
无法比较0UR1R2IB欧姆定律:一段导体中的电流,跟加在这段导体端的电压成正比,跟这段导体的电阻成反比。即:知识小结1. 如图所示是两电阻R1,R2的U-I图线,由图可知( )
A. R1=20Ω,R2=10Ω
B. R1=10Ω,R2=20Ω
C. R1=30Ω,R2=20Ω
D. R1=20Ω,R2=30Ω练习2.有的小汽车前排座位中安装有高低档的电加热,其工作原理相当于如图所示的电路图,其中R1=12Ω,R2=6Ω,闭合开关后,通过R1的电流为2A,求:
(1)R1两端的电压;
(2)通过R2的电流。3、如图所示的电路中,电阻R1的阻值为5Ω,电源电压不变,当开关S接1时,电压表的示数为6V,电流表的示数为l.5A, 求:
(1)R2的阻值;
(2)当开关接2时,电流表的示数.4.如图所示的电路中,电源电压保持不变,电阻R2为20欧。闭合开关,滑动变阻器R3的滑片在b端时,电压表的示数为3V,滑片移到中点时,电流表的示数为0.45A,滑片移到a端时,电压表的示数为9V,求
(1)电阻R1的阻值
(2)滑动变阻器R3的最大电阻
(3)电源电压U5、一种电工工具由一个小灯泡L和一个定值电阻R并联而成,通过L、R的电流跟其两端电压的关系如图11所示。由图可得定值电阻R的阻值为 Ω;当把这个工具接在电压为2V的电路两端,L、R并联的总电阻是 Ω。6、如图4所示电路,闭合开关后滑动变阻器的滑片向左移动,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 电流表示数变大,电压表示数变小
B. 电流表示数变大,电压表示数变大
C. 电流表示数变小,电压表示数变小
D. 电流表示数变小,电压表示数变大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