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单元 《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单元测试题
一、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
1.中共七大选举产生以谁为首的中央领导集体,使中国共产党在组织上达到了空前的团结( )
A. 毛泽东 B. 刘少奇 C. 周恩来 D. 朱德
2.西安事变爆发后,张学良、杨虎城发表通电,提出“发动全国之整个抗战”,他们呼吁( )
A. 变法维新 B. 反蒋抗日 C. 团结抗日 D. 和平建国
3.毛泽东曾提笔写道:“山高路远坑深,大军纵横驰奔。谁敢横刀立马,唯我彭大将军!”抗日战争期间,在“彭大将军”的指挥下,中国军队主动出击日军的规模最大的一次战役是( )
A. 台儿庄战役 B. 百团大战 C. 平型关大捷 D. 渡江战役
4.近代历史上,国共两党曾先后两次合作,下列与国共第二次合作有关的史实是( )
A. 黄埔军校的建立 B. 北伐战争的进行 C. 陕北红军改编为八路军D. 成立中国同盟会
5.明确规定毛泽东思想是中国共产党指导思想的会议是( )
A. 遵义会议 B. 洛川会议 C. 瓦窑堡会议 D. 中共七大
6.武汉会战结束后,中国的抗日战争进入了下列哪一阶段( )
A. 防御阶段 B. 相持阶段 C. 决战阶段 D. 大反攻阶段
7.下列有关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的说法,正确的是( )
①国共两党合作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实现全民族抗战
②是中国人民一百多年来第一次反对外来侵略的完全胜利
③洗雪民族耻辱,成为独立自主的国家
④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做出重大贡献
A. ①②④ B. ①③④ C. ①④ D. ①②③④
8.1945年8月,家在南京的李大爷看到了一幕令人激动人心的场面,可能是( )
A. 中华民国成立
B. “一二?九运动”
C. 人民解放军解放南京
D. 日本帝国主义宣布无条件投降,南京人民走上街头庆祝
9.抗日战争期间,中国军队主动出击,毙伤俘日伪军达4万多人的战役是( )
A. 平型关大捷 B. 百团大战 C. 淞沪会战 D. 徐州会战
10.被美国称为“中国版《辛德勒名单》”的纪录片《南京》是第一部以外国人的视角回顾南京大屠杀的纪录片,它控诉了哪国侵略者在中国犯下的滔天罪行( )
A. 英国 B. 日本 C. 德国 D. 法国
11.马可·波罗称赞它是“世界上最绝妙之桥”、“独一无二”。1937年,这座桥却被战火笼罩,宣告一个新的抗战时代的到来,这座桥是( )
A. 赵州桥 B. 卢沟桥 C. 泸定桥 D. 金水桥
12.歌曲是时代的产物,下列歌曲以抗战为主题的是( )
A. “解放区的天是晴朗的天”
B. “万泉河水清又清,我编斗笠送红军”
C. “共产党好,共产党好!共产党领导中国富强了”
D. “不分穷,不分富,四万万同胞齐武装”
13.武汉会战,是中华民族抗战史上的辉煌一页。历时4个多月,以中国军队主动撤出武汉而宣告结束。武汉失守后,抗日战争的形势是( )
A. 日本侵占了东北,威胁平津 B. 抗日战争进入相持阶段
C. 抗日战争进入反攻阶段 D. 正面战场进入抗日高潮
14.“英军事当局,对于中国津浦(天津—南京浦口)线之战局极为注意。最初中国军获胜之消息传来,各方面尚不相信,但现已证明日军溃败之讯确为事实……英人心理,渐渐转变,都认为最后胜利当属于中国。”上述内容是1938年4月9日路透社的一份电文。与此电文相关的是( )
A. 淞沪会战 B. 平型关大捷 C. 台儿庄战役 D. 百团大战
15.1936年12月25日,《盛京时报》挑唆南京政府武力解决事变,叫嚣“包围陕西”“玉石俱焚”。粉碎其阴谋的是( )
A. 和平解决西安事变 B. 发起百团大战 C. 取得台儿庄大捷 D. 召开中共七大
16.如果老师请你出一期板报,主题定为“勿忘国耻,振兴中华”,你会选择下列哪一事件作为素材( )
A. 南昌起义 B. “九一八”事变 C. 西安事变 D. 重庆谈判
17.台儿庄战役中,中国军人组成敢死队乘夜色冲入敌阵,白刃战中,有的受了伤,又从血泊中爬了起来,用大刀砍杀敌人;有的拉响身上的手榴弹与敌人同归于尽。这让我们体会到中国军人( )
A. 英勇顽强,不怕牺牲的精神 B. 乐于吃苦,不惧艰难的精神
C. 奋发图强,自强不息的精神 D. 矢志不渝,顽强奋斗的精神
18.下图是小东同学在一篇文章中看到的插图,该插图反映的历史事件是( )
A. 杨靖宇组织东北游击队抗日 B. 谢晋元率部在上海抗击日军
C. 张学良、杨虎城发动西安事变 D. 赵登禹、佟麟阁北平保卫战中殉国
19.“大义当前,不容反顾,只求于救亡主张贯彻,有济于国家,为功为罪,一听国人处置。”这表明张学良、杨虎城发动西安事变是为了( )
A. 阴谋夺权 B. 炫耀武力 C. 投靠日本 D. 逼蒋抗日
20.国民革命军第二十九军司令部发布命令:“命令前线官兵坚决抵抗,卢沟桥即尔等之坟墓,应与桥共存亡,不得后退。”这个命令发布于( )
A. 九一八事变时 B. 双十二事变时 C. 七七事变时 D. 八一三事变时
21.中国共产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召开的时间是( )
A. 1945年4月 B. 1945年5月 C. 1945年7月 D. 1945年8月
22.日军在六周内屠杀中国居民30多万,制造出令世人发指的大屠杀的地点是在( )
A. 南京 B. 北京 C. 沈阳 D. 卢沟桥
23.1931年,日本侵略者在东北制造了( )
A. 西安事变 B. 柳条湖事件 C. 皇姑屯事件 D. 卢沟桥事变
24.九一八事变发生后,听命于蒋介石的不抵抗方针,放弃抵抗的东北边防军司令是( )
A. 李宗仁 B. 张学良 C. 杨虎城 D. 佟麟阁
25.下图显示了抗日战争中,国民政府取得重大胜利的战役。以下关于该战役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抗战以来正面战场的最大胜利 B. 抗日战争的转折点
C. 抗战以来的第一次大捷 D. 掀起了抗日救亡运动的高潮
二、非选择题
26.毛泽东指出:中国的抗日战争,是“战争史上的奇观,中华民族的壮举,惊天动地的伟业”。据此作答:
(1)在中国抗日战争胜利的诸因素中最重要的是哪一点?
(2)写出正面战场和敌后战场的著名战役各一例。
(3)写出一位抗战中为国捐躯的民族英雄。
(4)概括抗日战争胜利的历史意义?
27.根据所学相关史实回答问题:
(1)全民族抗战以来中国军队取得的第一个胜利,粉碎了日寇“不可战胜”的神话的是什么战役?
(2)抗战以来中国正面战场在哪次战役中取得了最大的一场胜仗?指挥者是谁?
(3)抗战开始后,八路军在华北地区进行的以破坏敌人交通线为主要目标的战役的指挥者是谁?
28.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无论日本军队此后如何在东北寻衅,我方应予不抵抗,力避冲突。”
材料二:“命令前线官兵坚决抵抗,卢沟桥即尔等之坟墓,应与桥共存亡,不得后退。”
材料三:1937年——1945年,中国人民经过八年抗战取得最后胜利。
请回答:
(1)材料一,是谁给张学良的密电?对该事件国民党采取了什么政策?产生了什么严重的后果?
(2)与材料二有重大关系的事件是什么?你如何评价该事件?
(3)材料三,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产生了怎样的历史影响?
29.九年级一班同学对北京辖区内的抗日战争纪念遗迹开展主题探究活动,请你参与活动并回答问题。
活动一
30.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在这里,我们发挥了震天的威力!在这里,我们用血写就了伟大的史诗!在这里,我们泻尽了敌人的底,在这里,我们击退寇兵!在残破的北关城墙插上了国旗!……台儿庄,一片灰烬;台儿庄的名字,和时间争长。——臧克家《红血洗过的战场》
材料二:近代以来,由于我们一盘散沙,我们的民族总是在斗争中遭到失败。抗日战争中,……,中华民族形成了一个统一的抵抗力量。
材料三:美国前总统罗斯福说:“假如没有中国,假如中国被打垮了,你想有多少个师团的日本兵,可以调到其他方面来作战。”
(1)材料一描述的是哪次战役?指挥者是谁?
(2)结合材料二、三及所学知识,简述抗日战争胜利的历史意义。
答案解析
1.【答案】A
【解析】中共七大选举产生以毛泽东为首的中央领导集体,使全党在组织上达到了空前的团结。故选A。
2.【答案】C
【解析】变法维新是旧民主主义社会时期资产阶级派别的主张,排除A、B,和平建国是抗战后才谈的。张学良、杨虎城呼吁停止内战,联共抗日。所以答案选C。
3.【答案】B
【解析】百团大战是抗战时期中国军队主动出击日军的一次最大规模的战役,它打出了敌后抗日军民的声威,振奋了全国人民争取抗战胜利的信心,在战略上有力地支持了国民党正面战场。所以答案选B。
4.【答案】C
【解析】根据题干“与国共第二次合作有关的史实”的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随着日本侵华战争的深入,民族矛盾上升为主要矛盾,国共实现第二次合作,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陕北红军改编为八路军,奔赴抗日战场,进行抗日,C项符合题意;AB项是国民革命时期的事件;D项是辛亥革命时期的事件;所以答案选C。
5.【答案】D
【解析】中共七大通过新的党章,规定毛泽东思想是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故选D。
6.【答案】B
【解析】依据所学知识可知,中国的全面抗战共分为三个阶段,防御阶段、相持阶段和反攻阶段。第一阶段:从1937年7月卢沟桥事变到1938年10月广州、武汉失守,是战略防御阶段。 第二阶段:从1938年10月至1943年12月,是战略相持阶段。第三阶段:从1944年1月解放区战场局部反攻至1945年8月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是战略反攻阶段。1938年10月25日,武汉会战结束后,中国的抗日战争由战略防御转入战略相持阶段。故选B。
7.【答案】A
【解析】③洗雪民族耻辱,成为独立自主的国家,这个是不正确的,标志着国家独立的是新中国的成立。所以答案选A。
8.【答案】D
【解析】1945年8月15日,日本天皇发表投降诏书,宣布330万日军放下武器无条件投降。故本题选D。
9.【答案】B
【解析】题干中“抗日战争期间”“中国军队主动出击”是解题的关键信息,由此可推断出题干中的战役是百团大战,故选B。
10.【答案】B
【解析】1937年12月,日本占领了南京后进行了血腥大屠杀,屠杀我军民三十万人以上,本题选B。
11.【答案】B
【解析】依据已学知识可知,抗日战争全面爆发的标志是1937年7月7日的卢沟桥事变。故选B。
12.【答案】D
【解析】根据题干信息“以抗战为主题”,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不分穷,不分富,四万万同胞齐武装”,反映的中华民族实行全民族抗战,凸显以抗战为主题,选项D符合题意;而选项A在全国解放后被广泛传唱;选项B是红军长征时期;选项C反映改革开放时期,不符合题意;因此只有选项D符合题意,故选D。
13.【答案】B
【解析】依据课本所学,1938年武汉会战历时4个多月。日本企图迅速灭亡中国的既定战略彻底破灭。武汉会战后,广州、武汉失陷后,日军的兵力已严重不足,物力财力都感觉困难,抗日战争进入相持阶段。B项符合题意;九一八事变后,日本侵占了东北,威胁平津。A项不合题意;1944年到1945年初,世界反法西斯战场捷报频传。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敌后战场率先发起局部反攻。C项不合题意;第三次长沙会战正面战场进入抗日高潮,D项不合题意。由此可知ACD三项不合题意,故选择B。
14.【答案】C
【解析】1938年台儿庄战役的胜利,是中国抗战以来取得的重大胜利,故选C。
15.【答案】A
【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36年12月12日,张学良、杨虎城联合行动,扣押了蒋介石,实行“兵谏”,这就是震惊中外的西安事变。西安事变爆发后,当时面临严重的民族危机,日本侵略者最希望看到国共爆发大规模内战,中国共产党从全民族的利益出发,主张和平解决,派周恩来等到西安调停,与各方面进行协商。经过中国共产党和各方面的努力,蒋介石被迫接受停止内战,联共抗日的主张,张学良释放了蒋介石,西安事变得到和平解决。从此,十年内战基本结束,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国共第二次合作开始。因此,1936年12月25日,《盛京时报》挑唆南京政府武力解决事变,叫嚣“包围陕西”“玉石俱焚”。粉碎其阴谋的是和平解决西安事变。故A符合题意;百团大战是1940年,故B不符合题意;台儿庄大捷是1938年,故C不符合题意;召开中共七大是1945年,故D不符合题意。故选A。
16.【答案】B
【解析】1931年9月18日,日本侵略军有预谋地制造了柳条湖事件,并以此为借口袭击中国东北军驻地北大营,炮轰沈阳城。这就是九一八事变。日本开始了局部侵华。由于蒋介石的不抵抗政策,致使中国东北很快沦于日本。这是国耻。因此选B。
17.【答案】A
【解析】材料中描述的是中国军人在战场上的英勇表现,涉及的不是和平年代艰苦奋斗的精神,而是战争年代的出生入死,因此最恰当的应该是“英勇顽强,不怕牺牲的精神”,A正确,故选A。
18.【答案】B
【解析】根据图片内容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四行孤军、八百壮士”指的抗日战争四行仓库保卫战中,为保卫四行仓库牺牲或被俘的战士们,其率领者是谢晋元。B项符合题意,ACD项与题意不符,故选B。
19.【答案】D
【解析】1931年九一八事变以后,日军又将侵略的魔爪伸向华北。在民族生死关头,蒋介石坚持“攘外必先安内”的主张,积极反共,消极抗日。因此,1936年张学良、杨虎城出于民族大义,发动震惊中外的“西安事变”,他们实施兵谏,扣押了蒋介石,逼蒋抗日。此后,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D符合题意,故选D项。
20.【答案】C
【解析】卢沟桥事变发生于1937年7月7日,因此又称七七事变,从题干中信息可知是卢沟桥事变,故选C。
21.【答案】A
【解析】抗日战争胜利前夕,1945年4月,中国共产党在延安召开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故选A。
22.【答案】A
【解析】题干中给出的关键信息是“日军在六周内屠杀中国居民30多万”判断是南京大屠杀,是日本帝国主义在南京犯下的罪行,本题选A。
23.【答案】B
【解析】1931年9月18日,沈阳北郊南满铁路柳条湖一小段铁轨被炸,这就是日本有预谋制造的柳条湖事件,却反诬是中国军队破坏铁路,并以此为借口,进攻中国东北军驻地北大营,炮轰沈阳城。九一八事变爆发。因此选B。
24.【答案】B
【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听命于蒋介石的不抵抗方针,放弃抵抗的东北边防军司令是张学良,B项符合题意,故选B。
25.【答案】A
【解析】依据图片中文字“台儿庄”,题干中“国民政府取得重大胜利的战役”。结合课本所学,1938年春,日军从山东分两路南下,进攻徐州。第五战区司令长官李宗仁,指挥中国军队,将日军一路阻止在山东临沂,另一路阻止在山东台儿庄。双方在台儿庄展开激战。台儿庄战役共歼敌1万余人,是抗战以来中国正面战场取得的最大的一场胜仗,振奋了中国军民的精神,坚定了抗战意志和信念。A项符合题意;抗日战争中日军的战略失败始于淞沪会战,奠定于武汉会战,这两场战役可视为整个抗日战争中的两次转折点。B项不合题意;1937年卢沟桥事变后不久,日军进入山西。9月,日军向平型关进攻,八路军一一五师领导了平型关大捷,这是抗战以来第一次大捷;C项不合题意;“一二?九”运动掀起了中国人民抗日救亡运动的新高潮。D项不合题意。由此可知BCD三项不合题意,故选择A。
26.【答案】(1)国共合作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全民族抗战。
(2)台儿庄战役(或第三次长沙会战);平型关战斗(或百团大战)。
(3)杨靖宇、张自忠、佟麟阁、赵登禹等
(4)A.中国的抗日战争是近代以来反抗外敌入侵第一次取得完全胜利的民族解放战争。
B.抗日战争的胜利,洗雪了近代以来的民族耻辱,是中华民族由衰败到重新振兴的转折点。
C.中国的抗日战争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抗战胜利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作出了重大贡献。
【解析】(1)依据所学知识可知,抗日战争胜利的根本原因是由于,国共合作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实行了全民族的抗战。
(2)依据所学知识可知,1938年李宗仁指挥的台儿庄战役是国民党正面战场上取得的重大胜利;1940年彭德怀指挥的百团大战是抗日战争时期共产党在敌后战场上的重大胜利。
(3)依据所学知识可知,抗日战争时期为国捐躯的民族英雄有:杨靖宇、张自忠、佟麟阁、赵登禹等等。
(4)依据所学知识可知,中国的抗日战争是近代以来反抗外敌入侵第一次取得完全胜利的民族解放战争;抗日战争的胜利,洗雪了近代以来的民族耻辱,是中华民族由衰败到重新振兴的转折点;中国的抗日战争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抗战胜利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做出了重大贡献。
27.【答案】(1)平型关大捷。
(2)战役:台儿庄战役;指挥者:李宗仁。
(3)指挥者:彭德怀
【解析】(1)依据所学知识可知,卢沟桥事变后不久,日军进入山西。1937年9月,一只骄横的日军向平型关开进,八路军一一五师在平型关东侧伏击,歼灭日军一千多人,缴获大批军用物资,史称平型关大捷,这是全民族抗战以来中国军队取得的第一个胜利,粉碎了日寇“不可战胜”的神话。
(2)依据所学知识可知,1938年春日军从山东分两路南下,进攻徐州。第五战区司令长官李宗仁,指挥中国军队,将日军一路阻止在山东临沂,另一路阻止在山东台儿庄,双方在台儿庄展开激战。在台儿庄内激战的时候,中国军队主力完成了对日军的包围,并发起全面反攻。日军腹背遭到打击,狼狈向北败退。中国军队共歼敌一万多人,取得抗战以来的重大胜利。因此抗战以来中国正面战场上取得的最大一场胜仗是台儿庄战役;指挥者是李宗仁。
(3)依据所学知识可知,为了粉碎敌人的“囚笼”,1940年8月,八路军在彭德怀指挥下组织100多个团,在华北两千多千米的战线上向日军发动大规模攻击,主要目标是破坏敌人的交通线,摧毁日伪军的据点。百团大战是抗日战争中中国军队主动出击日军的最大规模战役。
28.【答案】(1)蒋介石;不抵抗政策;导致东三省日本帝国主义大举侵犯中国。
(2)卢沟桥事变;揭开了中华民族全面抗战的序幕。
(3)抗日战争的胜利,是中华民族一百多年来反抗外国侵略取得的第一次伟大胜利,洗雪了民族耻辱,捍卫了中华民族文明成果。中华民族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做出了重大贡献,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
【解析】(1)材料一中“无论日本……我方应予不抵抗”是解题的关键。依据已学知识可知,1931年日军制造了九一八事变,驻守东北的东北军要求抵抗日本侵略者,但是蒋介石下令不抵抗,结果东三省全部沦于敌手。
(2)依据已学知识可知,1937年7月7日,日军借口一名士兵失踪,蓄意挑动战争的日本军队悍然向卢沟桥中国守军发起进攻,并炮轰宛平城,中国守军奋起反抗,全国性的抗日战争从此爆发。
(3)依据已学知识可知,抗日战争的胜利,是中华民族一百多年来反抗外国侵略取得的第一次伟大胜利,洗雪了民族耻辱,捍卫了中华民族文明成果。中华民族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做出了重大贡献,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
29.【答案】(1)
(2)主题B补充的具体事例:淞沪会战、武汉会战、广州会战等
主题C补充的具体事例:百团大战
(3)目的:感知地道的设计,感受地道作战环境,想像民兵的勇敢、智慧,体会恶劣环境下的顽强强斗争精神。
步骤:考察前准备:网上了解纪念馆的位置、确定交通方式,了解馆内参观路线及相关资料、预约好时间,带好身份证或学生证、讲好注意事项(安全及禁止携带的物品等)
考察路线:先入陈列馆总体了解基本史实,可以边记录边拍照;进入供游客参观的地道区感知体验,注意安全;地道口出来后参观抗战民居,记录拍照留下资料
考察后:写考察报告与感受。
【解析】(1)根据抗日战争纪念遗迹开展主题探究活动,两个主题:A.抗日战争与国共合作,B.抗日战争与正面战场,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体现主题A.抗日战争与国共合作的历史资料,有1936年12月,蒋介石接受中共提出和平解决西安事变的方针;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标志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1937年8月,中国共产党接受南京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发布改编命令,国共共赴抗日前线,实行全民族抗战;因此填写选项②③。体现主题B.抗日战争与正面战场的历史资料,有1938年4月,国民政府军队在李宗仁指挥下取得台儿庄战役胜利;1940年5月至6月,国民党第33集团军总司令张自忠将军率部在湖北枣阳、宜昌抗击武汉日军的进攻,壮烈殉国;所以台儿庄战役,枣阳、宜昌战役,属于国民党进行抗日的正面战场;因此填写选项④⑦。
(2)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与表格中“抗日战争与正面战场”主题B相关的,是国民党组织的抗日会战还有,淞沪会战、武汉会战、广州会战等。与表格中“抗日战争与敌后抗战”主题C相关的,是共产党组织的抗日战场,还有彭德怀领导的百团大战等。
(3)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填写,“北京焦庄户地道战遗址”考察活动,
?考察目的:了解抗日战争时期,地道战的实地;感知地道的设计,感受地道作战环境,想像民兵的勇敢、智慧,体会恶劣环境下的顽强强斗争精神。
?考察前准备:网上了解纪念馆的位置、确定交通方式,了解馆内参观路线及相关资料、预约好时间,带好身份证或学生证、讲好注意事项(安全及禁止携带的物品等)。
?考察路线:先入陈列馆总体了解基本史实,可以边记录边拍照;进入供游客参观的地道区感知体验,注意安全;地道口出来后参观抗战民居,记录拍照留下资料等
?考察后:整理材料,写考察报告与感受。
30.【答案】(1)台儿庄战役;李宗仁。
(2)抗日战争的胜利是鸦片战争以来,中国人民第一次取得完全胜利的民族解放战争。它洗刷了中国近代的百年民族耻辱,成为中华民族由衰败到振兴的转折点。中国的抗日战争,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也付出了巨大的民族牺牲。
【解析】(1)根据材料一中的“台儿庄,一片灰烬;台儿庄的名字,和时间争长”可以判断,材料一描述的是台儿庄战役,该战役的指挥者是国民党将领李宗仁。
(2)抗日战争胜利之前,中国近代反侵略的民族解放战争是屡战屡败的,所以抗战胜利的历史意义是,抗日战争的胜利是鸦片战争以来,中国人民第一次取得完全胜利的民族解放战争。它洗刷了中国近代的百年民族耻辱,成为中华民族由衰败到振兴的转折点。中国的抗日战争,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也付出了巨大的民族牺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