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新版)初中历史八年级上册第五单元《从国共合作到国共对峙 》单元检测题(解析版) (2)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版(新版)初中历史八年级上册第五单元《从国共合作到国共对峙 》单元检测题(解析版) (2)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00.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8-12-21 12:07:4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从国共合作到国共对峙 》单元检测题
一、选择题
1.国共两党第一次合作和各革命阶级统一战线正式建立的标志是的召开。
A. 中共“一大” B. 中共“二大”
C. 中共“三大” D. 国民党“一大”
2.在中国革命和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史册上,井冈山都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关于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论述错误的是( )
A. 从此开创了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正确道路
B. 体现了中国共产党人革命战争年代实事求是、敢闯新路的精神
C. 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从此中国革命面貌焕然一新
D. 从这里点燃了工农武装割据的星星之火、形成了燎原之势
3.第一次国共合作正式形成的标志是( )
A. 中共“一大”的召开 B. 国民党“一大”的召开
C. 国民党革命远动的开始 D.黄埔军校的建立
4.孙中山晚年致力于谋求国共合作,开展国民革命。能够印证此观点的史实是
A. 创建兴中会 B. 成立中国同盟会
C. 发起护国战争 D. 召开国民党一大
5.1936年10月,红军长征胜利结束。三大主力会师于( )
A. 会宁 B. 吴起镇 C. 腊子口 D. 延安
6.“莘莘学子,亲爱精诚,三民主义,是我革命先声。革命英雄,国民先锋,再接再厉,继续先烈成功。”与此歌词相关的历史事件是( )
A. 黄埔军校和北伐战争   B. 南昌起义和井冈山会师
C. 五四运动与中国共产党的成立 D. 辛亥革命和中华民国的成立
7.开辟农村包围城市的革命道路始于( )
A. 中央革命根据地的开辟 B. 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开辟
C. 湘赣革命根据地的开辟 D. 闽浙赣革命根据地的开辟
8.某班历史兴趣小组的同学在编写《红军长征》剧本时,设计了以下几个历史场景,请你帮他们审阅,看看其中与史实不相符的是( )
A. 第五次反围剿失利,红军被迫进行战略转移
B. 遵义会议,是党的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C. 红军战士爬雪山、过草地
D. 红一方面军同陕北红军会师吴起镇,长征结束
9.“山歌越唱越开怀,东山唱到西山来。湘赣边工农革命损失大,井冈山找对革命路径来。”民歌中“井冈山找对革命路径来”的含义是( )
A. 建立了井冈山农村革命根据地 B. 开辟了井冈山革命道路
C. 朱德、毛泽东在井冈山胜利会师 D. 井冈山地势险要、易守难攻
10.下图是在中国军事博物馆陈列的一支德国造驳壳枪,枪弹匣一侧刻下了“南昌暴动纪念朱德自用”的字样,被誉为“天下第一枪”。这是朱德在下列哪一历史事件中使用的手枪( )

A. 南昌起义 B. 秋收起义 C. 广州起义 D. 武昌起义
11.中共两党第一次合作的标志是 ( )
A. 黄埔军校的建立 B. 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的召开.
C. 北伐战争的开始 D. 中共三大的召开
12.下图是小明在遵义考察一处革命遗址时拍摄的照片。如果让你选择一个与这幅照片直接相关的历史事件的主题词,下列哪项最准确( )

A. 开天辟地 党的诞生 B. 生死攸关 历史转折
C. 革命圣地 延安精神 D. 抗战胜利 举国欢庆
13.1927年,国民革命运动失败了,导致这场革命运动失败的主要原因是( )
A. 北洋军阀力量过于强大 B. 国共两党从未进行过合作
C. 八国联军进行武装干涉 D. 国民党右派叛变革命
14.“北伐先锋,永垂青史。”这是2004年2月8日,江泽民来到阅江楼参观“铁军独立一雄团”陈列馆后的题词,赞颂的是北伐战争时攻克武昌、消灭吴佩孚的铁军独立团。你知道铁军独立团的团长是谁吗( )
A. 周恩来 B. 蒋介石 C. 叶挺 D. 孙中山
15.1925年,有位青年学生志在革命,他应报考( )
A. 北京大学 B. 南开大学 C. 复旦大学 D. 黄埔军校
16.王老师参加“红色之旅”活动,参观了“打响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第一枪”的地方是( )
A. 井冈山 B. 上海 C. 南昌 D. 延安
17.北伐战争取得胜利,基本推翻了北洋军阀的统治,但国民革命却失败了。国民革命失败的原因是(  )
A. 北洋军阀势力强大 B. 反革命势力突然叛变
C. 军事作战方针错误 D. 缺乏人民群众的支援
18.“四一二”政变以后,蒋介石在南京建立“国民政府”,从此开始了长达22年的反动统治,南京国民政府( )
A. 代表官僚资产阶级的利益 B. 代表地主阶级的利益
C. 代表大地主大资产阶级的利益 D. 代表资产阶级的利益
19.下图是《北伐大战》的书影,图中显示的北伐战争的信息是(   )

①蒋介石任北伐军总司令 ②北伐的对象是吴佩孚等北洋军阀 ③北伐是国共合作的成果 ④因国民党右派叛变革命北伐最终没有完成中国的统一
A. ①②③ B. ①②③④ C. ①② D. ②③
20.一名导游向一名游客作如下解说:“毛泽东在会议上批评当时中央领导在军事问题上犯了‘左’的错误。正是由于推行了这些错误主张,才导致第五次反‘围剿’的失败,造成了红军在长征途中的重大牺牲。毛泽东的发言受到与会大多数同志的热烈拥护。”这群游客游览的会址位于( )
A. 北京 B. 延安 C. 遵义 D. 瑞金

二、非选择题
21.诗歌是鲜活的历史,它向我们讲述着历史的沧桑和社会的变迁。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丘逢甲在《春愁》中写道:“春愁难遣强看山,往事惊心泪欲潸。四万万人同一哭,去年今日割台湾。”诗中“四万万人同一哭”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2)毛泽东在《西江月·井冈山》(1928年秋)中写道:“早已森严壁垒,更加众志成城。黄洋界上炮声隆,报道敌军宵遁。”诗中“黄洋界上炮声隆”,创出了一条中国革命的武装斗争的新路,这条新路指的是什么?在此之前,中国共产党领导了哪两次武装起义?
22.红色旅游是爱国主义教育的途径之一。以下是红色旅游重要景点的图片,阅读图文材料,回答问题。

请回答:
(1)请说出红色旅游选择在以上两个景点的历史依据?
(2)当年这两个地方发生的历史事件解决的主要问题分别是什么?
(3)以上事件在党的历史上各有什么重大意义?
(4)感受红色旅游,你有什么体会?
23.根据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919年5月2日,针对巴黎和会,北京《晨报》发表《外交警报敬告国人》一文,沉痛地说:“胶州亡矣,山东亡矣,国将不国矣!”。
材料二:先有农村红军,后有城市政权,这是中国革命的特征,这是中国经济基础的产物。 ——中共中央给红四军前委的指示信
材料三:

请回答:
(1)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一中最终引发了中国近代史上哪一次重大的历史事件?
(2)材料三中图片“敬告同胞,毋忘国耻”,从中你可以得出这场运动留给我们的最宝贵精神财富有哪些?
(3)根据材料二,指出中国革命的特征是什么?
(4)结合所学知识,“先有农村红军,后有城市政权”这一正确革命道路的寻找开始于哪一历史事件?
24.阅读下列材料: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请回答:
(1)材料是谁为什么事件而写的?这一事件发生的原因是什么?
(2) 长征途中哪次会议成为中共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这次会议确定了以谁为核心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
(3)在长征途中,红军打乱敌人追剿计划的行动是什么?
(4)长征胜利结束的标志性事件是红军三大主力的胜利会师,“红军三大主力”指的是哪三军?
(5)从材料中可以看出红军的什么革命精神值得我们学习?
25.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一百年前,在中国这块古老的土地上,爆发了一场对中国历史进程产生重大影响的革命。
材料二:先生是站在时代前列的历史伟人,是伟大的爱国主义者,是中国民主革命的伟大先驱,他为追求民族独立、民主自由和民生幸福贡献了毕生的精力。
——江泽民
请回答:
(1)材料一中的革命是指什么革命?它的指导思想是什么?
(2)材料二中的“先生”是谁?“先生”在1905年创建了一个革命政党,这个政党的名称叫什么?
(3)这场革命有什么历史意义?
(4)为培养革命的军事政治人才,“先生”后来创办了一所军校,这所军校叫什么?哪年创办的?


答案解析
1.【答案】D
【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反帝反封建反军阀是国共两党的共同目标,所以要建立统一战线,这国共两党合作的基础,1924年1月国民党一大的召开,标志着国共第一次合作和各革命阶级统一战线的正式建立。因此只有选项D符合题意,故选D。
2.【答案】C
【解析】A、B、D均为关于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正确论述,五四运动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党诞生后中国革命的面貌才焕然一新,故C项错误。
3.【答案】B
【解析】依据所学知识,1924年中国国民党在广州召开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大会通过了国民党新的党纲,同意共产党员以个人身份加入国民党,通过的宣言接受了中国共产党反帝反封建的主张。1924年1月召开的国民党一大标志着国共第一次合作实现。故B符合题意;A项中共“一大”的召开标志着中国共产党的诞生;B项黄埔军校的建立、C项国民党革命远动的开始都是第一次国共合作取得的成果;由此分析ACD不合题意,故此题选B。
4.【答案】D
【解析】依据所学可知,孙中山晚年致力于谋求国共合作,开展国民革命,1924年1月国民党一大召开,标志着国共第一次合作实现。D项符合题意,故此题选D。
5.【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了红军的长征,红军长征从1934-1936年,行程两万里,1935年红一方面军同陕北红军会师吴起镇,1936年甘肃会宁会师标志长征结束。
6.【答案】A
【解析】“莘莘学子”是指黄埔军校的学生军,“三民主义”是孙中山提出的革命指导思想。“革命英雄,国民先锋”是指国民大革命,即北伐战争。所以答案选A。
7.【答案】B
【解析】“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开辟,是中国共产党探索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这一正确革命道路的开始。”可知,开辟农村包围城市的革命道路始于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开辟,故选B。
8.【答案】D
【解析】红军长征从1934-1936年,行程两万里,1935年红一方面军同陕北红军会师吴起镇,1936年甘肃会宁会师标志着长征结束。
9.【答案】B
【解析】1927年,毛泽东回到湘赣边组织领导了秋收起义。起义军原本进攻长沙城,但遭到了敌人优势力量的抵挡,损失惨重,毛泽东根据敌强我弱的形势,改变计划,转向敌人力量薄弱的农村进军,后转战来到井冈山,建立井冈山革命根据地。逐渐探索出一条符合中国国情的正确的革命道路,以农村为中心,走农村包围城市的革命道路即井冈山革命道路。
10.【答案】A
【解析】依据已学知识可知,1927年8月1日,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周恩来、贺龙、朱德等人,率领革命军在南昌举行武装起义,占领了南昌城,南昌起义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的第一枪,故选A。
11.【答案】B
【解析】依据课本所学,1924年1月,在孙中山主持下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广州召开。大会通过了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政策。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的召开,标志着国共两党合作的正式建立。B符合题意;黄埔军校的建立和北伐战争的开始,是国共两党合作时期的成就,AC不合题意;1923年6月,中国共产党第三次代表大会召开,正式决定同孙中山领导的国民党合作。D不合题意。由以上分析可知,ACD不合题意,选择答案B。
12.【答案】B
【解析】阅读题干所给提示信息:革命遗址照片。图片显示的是遵义会议遗址,中共中央于1935年1月15日至17日在贵州遵义召开了政治局扩大会议。遵义会议结束了王明“左”倾错误在中共中央的统治,确立了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解决了当时迫切需要解决的军事问题,挽救了党和红军,挽救了革命,是党的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故选B。
13.【答案】D
【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24年以国共合作为基础的国民革命兴起,矛盾指向了北洋政府和帝国主义。但是1927年蒋介石与汪精卫发动的反革命事变,使第一次国共合作全面破裂;因此只有选项D符合题意,故选D。
14.【答案】C
【解析】通过所学知识,我们知道:在北伐战争期间,被称之为铁军的是叶挺独立团,所以答案是C。
15.【答案】D
【解析】题干中的两个关键信息一是时间“1925年”,一是“志在革命”。根据所学知识,1925年正是大革命时期,当时的革命军校只有孙中山建立的黄埔军校,所以该题选D。
16.【答案】C
【解析】面对国民党的白色恐怖,1927年8月1日,周恩来、贺龙、朱德等领导了南昌起义。南昌起义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的第一枪,诞生了第一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军队。
17.【答案】B
【解析】依据所学知识可知,国民革命失败的原因有:帝国主义和中国封建主义势力的联合力量大大超过刚刚兴起的革命联合力量,敌我力量悬殊;革命统一战线内部出现剧烈分化,蒋介石、汪精卫先后分裂统一战线,制造反共政变,使革命力量遭到严重损失。故选B。
18.【答案】C
【解析】1927年建立的南京国民政府,由国民党一党专政,代表的是大地主大资产阶级的利益,所以答案是C。
19.【答案】A
【解析】根据图片中显示的人物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蒋介石是北伐战争时期的北伐军总司令;北伐的主要对象是吴佩孚、孙传芳、张作霖;根据图片中的文字可以看到北伐是国共第一次合作的成果;通过图片信息看不到关于北伐失败的原因,所以④排除,①②③符合题意,故选A。
20.【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了遵义会议,题干中导游介绍的是遵义会议的内容。
21.【答案】(1)甲午战败,中日签订《马关条约》,把台湾割让给日本。
(2)放弃攻打中心城市,改向敌人力量薄弱的农村进军,最后夺取全国政权的道路。(农村包围城市 武装夺取政权)。南昌起义、秋收起义。
【解析】(1)诗中“四万万人同一哭”的主要原因是甲午战败,中日签订《马关条约》,把台湾割让给日本。
(2)诗中“黄洋界上炮声隆”,创出了一条中国革命的武装斗争的新路,这条新路指的是放弃攻打中心城市,改向敌人力量薄弱的农村进军,最后夺取全国政权的道路。(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在此之前,中国共产党领导了两次武装起义,分别是南昌起义和秋收起义。
22.【答案】(1)图一:中共一大在此召开;图2:遵义会议在此召开。
(2)图一:建立中国共产党;
图二:确立了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
(3)图一:中共一大的召开,正式宣告了中国共产党的诞生,自从有了中国共产党,中国革命的面貌就焕然一新;图二:遵义会议。遵义会议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革命,成为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4)中国革命成果来之不易,我们要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我们要学习先辈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坚定的革命信念;没有中国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等。(言之有理即可)
【解析】第(1)、(2)、(3)问,结合所学知识,1921年中共一大召开,最后一天转移到浙江嘉兴南湖的一艘游船上进行,会议宣告了中国共产党的成立;中共一大的召开,正式宣告了中国共产党的诞生,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是党的历史上开天辟地的大事,自从有了中国共产党,中国革命的面貌就焕然一新;1935年长征期间遵义会议召开,结束了王明“左倾”错误在党内的统治,确立了毛泽东在党内的领导地位,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中国革命,是党的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4)结合所学知识,中共成立以来,逐步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国情相结合,探索出一条正确的中国革命道路,最终领导中国人民取得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成立了新中国。
23.【答案】(1)巴黎和会中国外交的失败,把德国在山东的权益转让给日本继承,由此爆发了五四运动。
(2)五四精神是中华民族的宝贵精神财富,体现了高度的民族责任感和爱国主义精神。
(3)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
(4)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开辟。
【解析】(1)(2)从五四运动的背景、导火线,结果和意义角度进行解答,根据课本的知识点回答即可。
(3)根据材料二可知中国革命的道路是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这一正确革命道路的。(4)开辟农村包围城市的革命道路始于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开辟。
24.【答案】(1)长征;红军第五次反围剿的失败。
(2)遵义会议;毛泽东。
(3)四渡赤水河。
(4)红一方面军、红二方面军、红四方面军。
(5)革命乐观主义精神、革命英雄主义精神。
【解析】(1)根据所学内容可知这是毛泽东为红军长征而写的诗歌,1934年10月,由于王明“左”倾冒险主义的错误领导,第五次反“围剿”战争遭到失败,红军第一方面军(中央红军)主力开始长征。
(2)遵义会议开始确立实际以毛泽东为代表的马克思主义的正确路线在中共中央的领导地位,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标志着中国共产党从幼稚走向成熟。
(3)四渡赤水战役,中央红军采取高度机动的运动战方针,积极寻找战机,有效地调动和歼灭敌人,彻底粉碎了蒋介石等反动派企图围歼红军的狂妄计划。
(4)红军三大主力是红一、二、四方面军。
(5)在长征途中,红军官兵意志坚定,不怕牺牲,历尽艰险,百折不挠,表现出了对革命的无比忠诚和对党的坚定信念。这些精神永远都值得我们去学习。
25.【答案】(1)辛亥革命;三民主义。
(2)孙中山;同盟会。
(3)推翻了清朝的统治,结束了我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使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
(4)黄埔军校(中国国民党陆军军官学校);1924年5月。
【解析】(1)材料一中的革命是指辛亥革命,它的指导思想是三民主义;
(2)材料二中的“先生”是孙中山,孙中山在1905年创建了一个革命政党,这个政党的名称叫中国同盟会。
(3)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推翻了清朝的统治,结束了我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使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
(4)为培养革命的军事政治人才,孙中山后来创办了一所军校,这所军校叫黄埔军校,创立的时间是1924年5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