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单元秦汉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巩固 单元检测题(解析版)

文档属性

名称 第三单元秦汉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巩固 单元检测题(解析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52.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8-12-21 12:11:0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 秦汉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巩固 》单元检测题
一、选择题
1.与“千手观音、普度众生”等词语相关的宗教是( )
A. 佛教 B. 基督教 C. 伊斯兰教 D. 道教
2.广州亚运会的主题歌是《亚洲之路》。为迎接广州亚运会而举办的“亚洲之路”活动,创意来自古代丝绸之路,旨在以“两条丝路拥抱亚洲”。结合所学知识,“海上丝绸之路”最远抵达的地方是
A. 非洲西海岸 B. 波罗的海
C. 印度半岛南端和斯里兰卡 D. 孟加拉湾
3.下图是学生设计的某朝代“疆域四至”示意图,这个朝代是( )

A. 秦朝 B. 汉朝 C. 唐朝 D. 明朝
4.河南省的名胜古迹登封少林寺、洛阳白马寺、龙门石窟与下列哪一历史现象有密切关系( )
A. 道教的形成与发展 B. 佛教的传播
C. 基督教的传播 D. 伊斯兰教的传播
5.在楚汉战争中,刘邦能打败项羽的原因有( )
①善于用人 ②有关中作为后方 ③约法三章 ④军力强大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③④ D. ①②④
6.汉朝建立的时间是( )
A. 公元前221年 B. 公元前209年
C. 公元前207年 D. 公元前202年
7.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秦朝刑法严酷,其中,一人犯罪就要杀掉三族的人叫“族诛”
B. 秦朝末年先后发生了陈胜、吴广和项羽、刘邦两次农民战争
C. 陈胜、吴广起义是我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农民战争
D. 秦末农民战争的决定性战役是巨鹿之战,此后秦朝一蹶不振
8.诗人王昌龄《从军行》之中有“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你知道汉朝时把玉门关和阳关以西的地方称为什么吗( )
A. 大秦 B. 西域 C. 安息 D. 新疆
9.西汉初年,在文帝和景帝的治理下,汉朝出现了一个社会稳定,国家繁荣的时期,历史上把这段时期称为“文景之治”。你认为形成文景之治局面的原因有哪些( )
①皇帝提倡节俭,以身作则 ②政府减轻人民的各种负担 ③注重农业的发展
④重视“以德化民” ⑤推行儒学教育
A. ①② B. ①②③ C. ①②③④ D. ①②③④⑤
10.西汉建立后,大臣陆贾向汉高祖建议“过去可以在马上打天下,现在不能在马上治天下”。于是汉初统治者对人民采取了什么政策( )
A. 严刑峻法 B. 重视农业发展 C. 优先发展商业 D. 休养生息
11.他“功业追尼父,千秋太史公”,他编写的史书开纪传体史书之先河。“他”是( )
A. 蔡伦 B. 屈原 C. 司马迁 D. 诸葛亮
12.一部电视剧的片头有这样一句话:“他建立了一个国家前所未有的威严,他的国号成为一个民族永远的名字。”这个“他”是指( )
A. 秦始皇 B. 周武王 C. 汉景帝 D. 汉武帝
13.由交通部、国际道路联盟和陕西省人民政府联合主办的“第三届国际丝绸之路大会”于2014年10月26日召开。这次大会的主题是“复兴‘丝绸之路’与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参加这届国际丝绸之路大会的各国部长们会聚古“丝绸之路”起点。请问此次会议在我国哪里举行( )
A. 西安 B. 洛阳 C. 北京 D. 广州
14.秦末农民战争爆发和秦朝灭亡的共同原因是( )
A. 秦始皇焚书坑儒,引起封建知识分子的不满
B. 秦灭六国,引起人民不满
C. 秦的统一,违背了历史发展的潮流
D. 秦的暴政
15.秦朝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封建王朝,但只存在了15年的时间就迅速灭亡,就被农民起义给推翻。下列哪一次运动是中国历史第一次大规模的农民运动( )
A. 陈胜吴广起义 B. 国人暴动
C. 义和团运动 D. 太平天国运动
16.从战国“百家争鸣”到西汉“独尊儒术”的转变体现了
①中央集权的强化
②思想控制的加强
③大一统局面的形成
④儒家以外各学派的消亡
A. ②④ B. ①②④ C. ①③④ D. ①②③
17.东汉中期以后,即位的皇帝大多年幼,不能主政,大权就由皇帝的母亲太后主持,太后往往重用自己的亲族来控制朝政,这就形成了
A. 外戚专权现象 B. 宦官专权现象
C. 太后垂帘听政 D. 藩王夺权现象
18.纸的出现是人类书写材料的一次革命,它极大地促进了文化的传播。下列人物中与纸有关的是( )
A. 屈原 B. 张衡 C. 蔡伦 D. 郦道元
19.想参观我国第一座佛教寺院,应该去( )
A. 灵隐寺 B. 白马寺 C. 少林寺 D. 静安寺
20.佛教西汉末年传入我国后,很快受到封建统治者的积极提倡和扶植。根本原因是( )
A. 一些封建贵族信奉佛教
B. 对我国文化的发展有深远影响
C. 虔诚地信佛,来世就可以得到幸福
D. 有利于统治人民

二、非选择题
21.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丞相李斯曰:“今诸生不师今而学古,以非当世,惑乱黔首……臣请史官非秦记皆烧之……所不去者医药卜筮种树之书。” ——《史记》
材料二 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 ——董仲舒
请完成:
(1)材料一中李斯的建议被哪位皇帝接受?他采取了什么措施?
(2)材料二中董仲舒的建议被哪位皇帝接受?他采取了什么措施?
(3)两位皇帝采取的措施虽然不同,但其根本目的都是什么?
22.评说历史。
“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挥剑决浮云,诸侯尽西来。——李白《古风》
“秦失其鹿,天下共逐之,疾足高材者得焉。”——司马迁《史记?淮阴侯列传》
(1)请写出秦始皇的姓名、统一中国的时间、秦朝的都城。
(2)写出秦始皇在中央设置的最重要的三个官职。
(3)强大的秦朝迅速走向灭亡的原因有哪些?
23.阅读下列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一:“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挥剑斩浮云,诸侯尽西来。刑徒七十万,起土骊山隈。尚采不死药,茫然使心衷。但见三泉下,金棺葬寒灰。”
——(李白《古风》)
材料二:

材料三:秦朝疆域图

(1)材料中的“秦王”指的是谁?他完成扫六合的时间是哪一年?他扫六合之后建立的国家是一个什么性质的国家?
(2)根据材料二两幅图片所示,秦朝为巩固统一采取的两项重要措施是什么?请写出材料二右图中秦的货币的名称。
(3)在材料三秦朝的疆域图中,我们可以看到万里长城。你知道它是为了抵御哪个少数民族所修建的吗?请写出它的起止点。
24.中国需要世界,世界也需要中国。我国古代历史上,中外文化交流的广泛开展,不仅使中华文明更加辉煌,而且促进了世界文明的发展。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 :《工人日报》报道:由交通部、国际道路联盟和陕西省人民政府联合主办的“第三届国际丝绸之路大会”在我国西安举行。这次大会的主题是“复兴‘丝绸之路’与交通基础建设。”
(1)材料一是汉朝时的一条商道,请你说出它的名称。它的出发点________,经过的两关:________和_______。
(2)最早出使西域,为开辟这条商道做出贡献的是谁?西汉政府于公元前60年在这条商道上设置了一个什么官职?有何意义?
(3)请你为这次会议设计一条广告宣传语。
25.根据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辨而不华,质而不俚,其文直,其事核,不虚美,不隐恶。”——班固
材料二: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鲁迅
(1)材料一、二说的是哪部著作?
(2)著作的作者是谁?他是什么朝代人?
(3)这部著作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4)著作是什么体裁?
(5)如何评价这部著作?


答案解析
1.【答案】A
【解析】观音应该就是佛教的观世音菩萨,故选A项。

2.【答案】C
【解析】依据所学知识可知,“海上丝绸之路”从东南沿海港口出发,经中南半岛南下,绕过马来半岛,穿过马六甲海峡,通往孟加拉湾沿岸,最远抵达印度半岛南端和斯里兰卡。故本题正确的选项是C。
3.【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秦朝的疆域,要求学生掌握各个朝代的疆域地点,属于课本基础知识的再现,难度不大。
4.【答案】B
【解析】河南省的名胜古迹登封少林寺、洛阳白马寺、龙门石窟与佛教在中国的传播有密切关系。

5.【答案】A
【解析】秦朝统治者实行暴政,无休止征发徭役、繁重的赋税、苛刻的刑罚,终于激起了秦末农民起义。公元前209年,陈胜、吴广带领九百多因雨误期的农民在大泽乡发动起义,这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农民起义。在陈胜、吴广起义失败后,项羽和刘邦领导的农民军继续进行反秦斗争。公元前207年,项羽以少胜多,在巨鹿大败秦军主力。与此同时,刘邦率兵直逼咸阳。秦朝统治者向刘邦投降,秦朝灭亡。刘邦入咸阳后,废除秦朝苛政,“约法三章”,赢得民心。而项羽随后进入咸阳,大肆杀掠,火烧秦宫,烟焰三月不息。项羽和刘邦为争夺帝位,进行了四年的战争,史称“楚汉之争”,刘邦兵力只有10万,而项羽有40万,但刘邦善于用人,又有关中作为后方,最终刘邦战胜项羽,于公元前202年建立汉朝,定都长安,历史上称为西汉。很明显军力强大不是刘邦胜利的原因,故排除,选择A。
6.【答案】D
【解析】依据所学可知,公元前206年----公元前202年刘邦和项羽进行了四年的楚汉之争,刘邦战胜,公元前202年刘邦建立了西汉,D项符合题意,故此题选D。
7.【答案】B
【解析】此题是一道否定选择的题型,旨在考查学生再认、再现历史知识的能力和分析选择的能力。本题在解答时关键要审清题干要求,即要求选择说法有误的选项。结合课本分析可知:A项是秦暴政的内容之一,说法正确,但不符合题意要求,故不选。C、D两项都是秦末农民战争的史实,说法正确,也在不选之列。剩下B项就是正确答案。在B项中陈胜、吴广和项羽、刘邦所领导的农民战争,应属于秦末农民起义的两个阶段,而不是两次农民战争,而且秦亡以后的楚汉之争不属于农民战争的范畴,说法错误,所以应选B项。
8.【答案】B
【解析】根据课本所学,两汉时期,人们把现今甘肃玉门关和阳关以西,也就是今天新疆地区和更远的地方,称为西域。此题选择答案B。
9.【答案】C
【解析】联系已学知识可知,汉高祖和他的后继者汉文帝、汉景帝等,吸取秦亡的教训,减轻农民的徭役、兵役和赋税负担,注重发展农业生产,他们还提倡节俭,并以身作则,重视“以德化民”,社会比较安定,百姓富裕起来,历史上称这一时期的统治为“文景之治”,据此①②③④符合题意,故选C。
10.【答案】D
【解析】依据题干信息可知,大臣陆贾向汉高祖建议不能在马上治天下,要对百姓采取怀柔政策,休养生息。结合所学可知,由于秦朝的暴政和秦末农民起义的征战,西汉初年,经济凋敝,汉初统治者为了尽快恢复经济,稳定社会秩序,巩固自己的统治,对人民采取了休养生息政策,D项符合题意,故此题选D。
11.【答案】C
【解析】西汉司马迁的《史记》成为后世纪传体史书的典范。这部书文笔简洁,语言生动,刻画人物栩栩如生,又是一部优秀的文学名著,被鲁迅称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故选C。
12.【答案】D
【解析】根据题干信息“建立了一个国家前所未有的威严”,“国号成为一个民族永远的名字”,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汉族旧称汉人,汉朝以前称“华夏”或“诸夏”。汉武帝时期采取一系列措施巩固大一统的局面,国力强盛,国号为汉,因而得名,成为汉族永远的名字,所以只有选项D符合题意,故选D。
13.【答案】A
【解析】丝绸之路,简称丝路,是指西汉时,由张骞出使西域开辟的以长安(今西安)为起点,经甘肃、新疆,到中亚、西亚,并联结地中海各国的陆上通道(这条道路也被称为“西北丝绸之路”以区别日后另外两条冠以“丝绸之路”名称的交通路线)。所以答案选A。
14.【答案】D
【解析】秦朝末年,农民的徭役、兵役负担十分沉重,国家征收的赋税占农民全年收成的三分之二以上,秦朝还制定了严酷的刑法。在秦二世时,统治更加残暴,社会矛盾更加尖锐。故选D项。
15.【答案】A
【解析】题干提供了关键信息“中国历史第一次大规模的农民运动”,结合课本所学分析,公元前209年,陈胜、吴广领导的农民起义爆发,这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农民起义。农民起义的根本原因是秦朝的暴政,故答案为A。
16.【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的理解能力。“独尊儒术”加强了思想控制,是汉武帝加强中央集权、巩固和发展大一统局面的重要措施。所以选D。
17.【答案】A
【解析】依据所学可知,所谓外戚就是皇太后、皇后、皇妃等的亲戚;宦官是皇帝的贴身亲信。依据题干内容可知,皇帝年幼,大权由太后主持,太后往往重用自己的亲族来控制朝政,这就形成了外戚专权现象,A项符合题意,故此题选A。
18.【答案】C
【解析】蔡伦改进了造纸术,极大地促进了文化的传播。
19.【答案】B
【解析】汉明帝时期,在洛阳西门外为高僧建造了我国历史上第一座佛教寺庙——白马寺。

20.【答案】D
【解析】结合课本所学分析,佛教起源于古印度,西汉末年由中亚传入我国内地。因为佛教主张人死后能够转生来世,人的今生如果能忍受苦难,虔诚信佛,来时就能得到幸福,因为有利于封建统治者的统治,所以佛教很快受到提倡和扶植。故答案为D。
21.【答案】(1)秦始皇。颁布“焚书令”。
(2)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3)巩固中央集权,加强思想控制。
【解析】(1)材料一的意思是一些儒生和游士引用儒家经典,借用古代圣贤的言论批评时政,后来秦始皇采取李斯的建议,实行了焚书坑儒。
(2)由材料二中“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即灭百家,独尊儒术,又由“董仲舒”可知材料二主要阐述的是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思想,联系已学知识可知,为实现大一统,汉武帝在思想上采纳了董仲舒的“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主张。
(3)通过前面材料的分析,我们知道秦始皇实行“焚书坑儒”和汉武帝采取“罢黜百家,独尊儒术”都是为了加强思想控制,加强中央集权,巩固自己的统治。
22.【答案】(1)嬴政、公元前221年、咸阳。
(2)丞相、太尉、御史大夫
(3)“焚书坑儒”;农民承担繁重的赋税、徭役、兵役;秦朝的刑罚极端严酷;秦始皇死后,继位的秦二世昏庸残暴,使秦朝加速走向灭亡;陈胜、吴广领导的农民起义,沉重打击了秦朝的统治;刘邦、项羽等领导的农民起义推翻了秦朝的统治。
【解析】(1)秦始皇作为中国古代开国的第一个皇帝十分有名,他的名字叫嬴政。他领导自己的军队,南征北战,讨伐四方,终于在公元前221年,完成了大一统,定都在咸阳。
(2)秦灭六国后,加强了中央集权,采取了一些的措施,统一货币,统一文字,在中央设置自己的专属官员,直接领导国家大政,最重要的官职有:丞相、太尉、御史大夫。他们都是皇帝直接任命的大臣,直接听秦始皇安排。
(3)秦始皇灭国的原因很多,例如:“焚书坑儒”;农民承担繁重的赋税、徭役、兵役;秦朝的刑罚极端严酷;秦始皇死后,继位的秦二世昏庸残暴,使秦朝加速走向灭亡;陈胜、吴广领导的农民起义,沉重打击了秦朝的统治;刘邦、项羽等领导的农民起义推翻了秦朝的统治。
23.【答案】(1)嬴政(或者秦始皇);公元前221年;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
(2)统一文字;统一货币;圆形方孔铜钱
(3)匈奴。西起临洮,东到辽东。
【解析】(1)材料中的“秦王”指的是嬴政,秦始皇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政治家、战略家、改革家,首位完成华夏大一统的铁腕政治人物。建立首个多民族的中央集权国家,是古今中外第一个称皇帝的封建王朝君主。他完成扫六合的时间是公元前221年;他扫六合之后建立了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
(2)秦朝为巩固统一采取的两项重要措施是统一文字;统一货币;材料二右图中秦的货币的名称是圆形方孔铜钱。秦始皇在统一六国后,确定统一法律、度量衡、货币和文字,结束了我国古代货币形状各异、重量悬殊的杂乱状态。
(3)万里长城是为了抵御匈奴而建的,秦始皇三十三年遣大将蒙恬北逐匈奴,又西起临洮、东至辽东筑长城万余里,以防匈奴南进,史称秦长城。
24.【答案】(1)丝绸之路、长安、阳关、玉门关。
(2)张骞。西域都护;意义:从此,新疆地区正式划归中央政府管辖。
(3)丝绸之路,民族振兴之路(言之有理即可)
【解析】(1)解题的关键是要读懂图中的信息,图一是丝绸之路开辟的示意图,根据所学知识,丝绸之路从长安出发,经河西走廊,过今新疆地区,运往西亚在转运往欧洲,又把西域各国的奇珍异宝运往中国。因此经过的两关是阳关和玉门关。
(2)张骞通西域后,汉朝和西域各国的使者和商人来往频繁,互通有无,这样就开辟了一条丝绸之路,所以对开辟丝绸之路功劳最大的是张骞;为了加强对这以地区的控制,汉武帝在公元前60年设置了西域都护,管理西域事务,新疆地区正式归属中央政权管辖。
(3)要求学生为会议设计一条广告宣传语,根据举办的地点和会议的内容可以设计出很多广告宣传语,如丝绸之路,民族振兴之路,中华民族富强之路等等。
25.【答案】(1)《史记》。
(2)司马迁。西汉。
(3)叙述了从黄帝到汉武帝时期的历史。
(4)纪传体。
(5)《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是一部严谨的史学著作,也是一部优秀的文学作品。
【解析】(1)结合课本所学分析,西汉司马迁写的《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成为后世纪传体史书的典范。文笔简洁,语言生动,刻画人物栩栩如生,是一部优秀的文学著作。
(2)西汉时期,司马迁撰写的中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被列为二十四史之首。
(3)该书记述了上起传说中的黄帝,下至汉武帝太初年间共3000多年的历史,肯定了陈胜、吴广反抗暴秦的首创精神,指斥了暴君、酷吏的罪恶,大胆地评价了汉武帝的功过。
(4)《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纪传体,纪指帝王的传记,按年编写;传指将相或名人的传记。按照这种体裁写的历史书叫纪传体史书,纪传体史书即:以人物为纲,按时间顺序,连贯地记述各个时代史实的史书体例。
(5)鲁迅对《史记》的评价:“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西汉司马迁写的《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成为后世纪传体史书的典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