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六年级语文上期末专项训练 课外阅读训练
(一) 梅兰芳练功
著名京剧艺术家梅兰芳小时候,是个有志气、有毅力的孩子。梅兰芳曾进入“云和堂”学戏,拜吴菱仙老先生为师。吴先生对梅兰芳的要求很严,有时还采取十分严苛的训练方法,但梅兰芳总是按老师要求的那样,努力完成练功任务。当时,吴先生最厉害的一手是跷功。他搬来一条板凳,上面放着一块砖头,让梅兰芳脚踏两根半米长的高跷站在砖头上,并要求站一炷香的工夫,起初,梅兰芳站上去总是战战兢兢,不到三分钟,就腰酸脚疼支撑不住了。可他刚跳下来,又必须马上再站上去,因为一炷香烧不完,是不准下来休息的。为了练出过硬的功夫,梅兰芳的腿都站肿了。
经过一段时间基本功的训练,梅兰芳的跷功有了很大的长进。但他没有满足,又积极主动地设法增加训练难度。秋去冬来,他在庭院里找块地方浇了一个冰场,冰面光洁如镜,人走上去都免不了摔跤,可梅兰芳偏偏要踏上高跷,到冰场上去跑圆场。高跷本来重心就高,支撑面又很小,再加上冰滑,梅兰芳经常摔得身上青一块紫一块的。吴先生看了有些怜惜和心疼,就对梅兰芳说:“休息几天再练吧!”梅兰芳却坚决地说:“先生,你不是常常说‘练功练功,一日不练三日空吗?’”先生无奈,只好让他继续练下去。
冰上踩跷的功夫,使梅兰芳受益甚大。他晚年时曾多次说:“幼年练踩跷,颇以为苦,但使我腰腿力量倍增。我在六十多岁时仍然演出《醉酒》《穆柯寨》一类刀马花旦戏,就不能不说是当年严格训练跷功的好处。真可谓‘不受一番冰霜苦,哪得梅花放清香’啊!”
1.梅兰芳是著名的________艺术家,曾拜____________老先生为师,练习过____________功夫。
2.从文中画“——”的语句,我们感受到梅兰芳先生小时候练功时的__________________。
3.冰上踩跷的功夫,使梅兰芳受到了什么益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不受一番冰霜苦,哪得梅花放清香”还可换成另一句谚语: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
无锡的惠山,树木葱茏,藤萝摇曳。山脚下有一泓清泉,人称“天下第二泉”。
有一年中秋之夜,小阿炳跟着师父来到泉边赏月。水面月光如银,师父静静地倾听着泉声。突然,他问小阿炳:“你听到了什么声音?”小阿炳摇了摇头,因为除了淙淙的流水,他什么声音也没有听见。师父说:“你年纪还小,等你长大了,就会从二泉的流水中听到许多奇妙的声音。”小阿炳望着师父饱经风霜的脸,懂事地点了点头。
十多年过去了,师父早已离开人世,阿炳也因患眼疾而双目失明。他整天戴着墨镜,操着胡琴,卖艺度日。但是生活的穷困和疾病的折磨,泯灭不了阿炳对音乐的热爱和对光明的向往。他多么希望有一天能过上安定幸福的生活啊!
又是一个中秋夜,阿炳在邻家少年的搀扶下,来到了二泉。月光似水,静影沉璧,但阿炳再也看不见了。只有那淙淙的流水声萦绕在他的耳畔。他想起了师父说过的话,想到了自己坎坷的经历。渐渐地,渐渐地,他似乎听到了深沉的叹息,伤心的哭泣,激愤的倾诉,倔强的呐喊……
听着,听着,阿炳的心颤抖起来。他禁不住拿起二胡,他要通过琴声把积淀已久的情怀倾吐给这茫茫月夜。他的手指在琴弦上不停地滑动着,流水月光都变成了一个个动人的音符,从琴弦上流泻出来。‖起初,琴声委婉连绵,有如山泉从幽谷中蜿蜒而来,缓缓流淌。这似乎是阿炳在赞叹惠山二泉的优美景色,在怀念对他恩重如山的师父,在思索自己走过的人生道路。‖随着旋律的升腾跌宕,步步高昂,乐曲进入了高潮。它以势不可当的力量,表达出对命运的抗争,抒发了对美好未来的无限向往。‖月光照水,水波映月,乐曲久久地在二泉池畔回响,舒缓而又起伏,恬静而又激荡。阿炳用这动人心弦的琴声告诉人们,他爱那支撑他度过苦难一生的音乐,他爱那美丽富饶的家乡,他爱那惠山的清泉,他爱那照耀清泉的月光……
就这样,一首不朽的乐曲诞生了——这就是经后人整理并定名为《二泉映月》的二胡曲。几十年来,这首曲子深受我国人民的喜爱,在国际乐坛上也享有盛誉。
1.请你根据故事内容给文章定个题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解释文中加点的词语。
(1)恩重如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势不可当: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读文中画线的句子,回答:为什么多年之后,阿炳能从泉声里听出这么丰富的东西?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读第五段,按已经划分好的层次,根据文章的内容来填写。
第一层:阿炳拿起二胡,通过________把________________倾吐给____________。
第二层:起初,琴声____________,似乎是阿炳在赞叹________________,在怀念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在思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三层:随着旋律的________________,乐曲进入了__________,表达出__________,抒发了____________。
第四层:乐曲________而又________,________而又________,阿炳告诉人们,他爱____________,他爱__________,他爱__________,他爱__________……
(三)希望是一只美丽的风车
古保祥
①有位哲人说过:生命原本是一个不断受伤又复原的过程。因此,每想起往事,我的心中总会充满莫名的感慨,许多回忆像微笑一样,带着一份阳光般的温暖和感伤,让人难以忘怀。
②18岁那年,我没能冲上那座梦想了几千个日日夜夜的独木桥,望着桥上那些意气风发的同窗好友,我的心剧烈地疼痛着。
③有一个星期,我始终活在高考失利的阴影下,索性关了门,谢绝所有的人,包括我的父母亲,一个人躲在自己的小屋里暗自垂泪。那时候,我觉得上天对我太不公平了,为什么那么多人都冲过了最后的防线,而比他们优秀的我却跌倒在战场上?一向自信的我,从来没有受过如此沉重的打击,难道命运是如此捉弄人,注定我终究走不出这生我养我却囿人视线的村落?
④一天下午,父亲可能怕我闷坏了,要我去外面走走,我很不情愿地答应了。这么多天来,父亲从来没有责备过我,也没有像母亲那样苦口婆心地劝我。他只是一个劲儿地抽烟,一根接一根。
⑤我们走在林边的小路上,父亲不说一句话,刹那间,我注意到父亲似乎苍老了许多。路边,一群小孩子拿着风车,这种纸做的迎风转动的玩意儿是我小时候经常玩的玩具。由于没有风,我看见他们一个个哭丧着脸。父亲走到他们面前,问:“你们为什么不玩风车?”“没有风,风车不会转。”一个小孩稚嫩的声音。“我告诉你们,如果想要风车转动起来,你们不能在这儿等风,风是不会说来就来的,你们必须跑动起来,你跑得越快,风车就转动得越快……”父亲语重心长地对他们说,同时回过头看了我一眼。那几个孩子举着风车跑了起来,而那风车,由于受了外力的影响,越来越快,并伴着孩子的欢声笑语渐行渐远。
⑥我忽然明白了父亲的良苦用心,他用一个极其平常的道理告诉我:我不该这样沉沦下去。整日生活在失败的阴影下,只会裹足不前。我需要勇敢地跑起来,启动生命的风车,让它转动起来,这样,我才会有成功的可能。
⑦原来,希望本身就是一只美丽的风车,而如果想让风车转动起来,必须依靠风。但风不是时时刻刻都有的,它就像人生的机遇,稍纵即逝。在没有风的情况下,要让风车转动起来,惟一的办法就是跑起来,跑得越快,你就越能接近成功的彼岸。
⑧从那天起,我从迷惘中苏醒过来,重新拾起书本,走上了自考的道路。两年后,我拿到了自考的大专毕业证,那一刻,我泪流满面。
⑨现在,我在舒适整洁的办公室里,想起父亲的话仍会感慨万千:要想让风车转起来,你自己必须先跑起来,你跑得越快,风车就会转得越快!
(选自《经典美文》,有改动)
1、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的意思。
意气风发: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苦口婆心: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简要概括本文的主要内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文中反映“我”从“受伤”到“复原”这一过程的词语有(按顺序写):
①剧烈的疼痛→② → ③ → ④ → ⑤
4、想一想:父亲为什么“只是一个劲儿地抽烟。一根接一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在父亲的用心良苦地开导下,“我”明白了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请谈谈文中划线句有何深刻含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生命原本是一个不断受伤又不断复原的过程”。这句话对你有什么启发?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
? 多年来,人们总是讴歌松柏,称道杨柳,也有人颂扬木棉……可从来没有人赞美过臭椿树。
松柏常青,不畏严寒,那是傲霜斗雪的勇士,杨柳青绿如烟,袅娜多姿,不时激起人们的诗情画意;木棉那火红的花朵,象征着革命的热情和希望,不愧为南疆的英雄……这些树,受到人们的称颂,原是合乎情理的。
至于臭椿树,它皮粗色黑,谈不上雅观;枝干扭曲,不能作栋梁之材;叶有臭气,不堪入鼻。真可说是外貌丑,材质差,气味恶,有谁去喜欢它呢!
但是,久而久之,我发现臭椿树自有许多长处。
首先,它成长快,一年小,二年大,三年过后树冠就可以荫庇行人和耕畜。其次,椿树的树叶是椿蚕的饲料。尽管人们厌恶椿叶的臭气,臭椿树还是默默地养育着那些蚕儿。再次,臭椿树对于人几乎一无所求。随便一粒种子,不管风把它刮到什么地方,只要有一点合适的土壤,它都会自己发芽,成长。它从不会让虫蚁蛀蚀,无须人们的特殊关心和照料。长成后,它悄然把自己的子孙交给风儿带往异域他乡,安家落户。
臭椿树就是这样,虽然其貌不扬,其味不香,但是它仍在悄悄地、不声不响地造福于人类。
松柏理应讴歌,杨柳值得称道,木棉应受颂扬……而我内心深处,却总想着要赞美臭椿树,歌颂它那无愧于自己的生命,尽管受到冷遇,却仍然默默地做出贡献的崇高品格。
?l.把文章中“赞美”一词的近义词找出来写在下面。
?2.给文章分段,并概括段意。
?3.给文章拟一个确切的标题,写在文前横线上。
?4.在下面一段话的空白处填写恰当的话,从而明确文章的写作特点和中心思想。
文章用的是借物喻____的写作方法。借赞美臭椿树____________________的形象,赞扬那种____________________的人。
参考答案:
(一)1.京剧 吴菱仙 踩高跷
2.持之以恒与顽强毅力
3.梅兰芳幼年练踩跷,使他的腰腿力量倍增。他在六十多岁时仍然能演出《醉酒》《穆柯寨》一类刀马花旦戏。
4.不经一番寒彻骨,怎得梅花扑鼻香。
(二)1.示例:二泉映月
2.(1)形容恩情像山一样重。(2)来势迅猛,不可阻挡。
3.示例:因为这些年阿炳的人生经历更加丰富,经历了命运的改变,经历了生活的穷困和疾病的折磨,他依然热爱着音乐。所以他听着泉声领悟到的东西更丰富。
4.第一层:琴声 积淀已久的情怀 这茫茫月夜
第二层:委婉连绵 惠山二泉的优美景色 对他恩重如山的师父 自己走过的人生道路
第三层:升腾跌宕,步步高昂 高潮 对命运的抗争 对美好未来的无限向往
第四层:舒缓 起伏 恬静 激荡 那支撑他度过苦难一生的音乐 那美丽富饶的家乡 那惠山的清泉 那照耀清泉的月光
(三)1、形容精神振奋、气概豪迈 比喻善意而又耐心劝导
2、高考失利,暗垂泪,父亲带我,我不情愿地跟出去,遇见孩子,没风不能玩风车,父亲告诉他们要跑动起来风车才会转。
3、暗垂泪 不情愿 忽然明白 苏醒过来
4、我高考失利,沉重的打击了父亲,我的沉沦迷惘更让父亲校信通,父亲若有所思,如何让我重新振作。
5、我不该沉沦下去,应该努力地振作起来。
6、若想成功,你不能沉沦,生活在失败的阴影中,成功不能等你努力起来,成功几率才大。
7、人生中会遇到困难挫折,要正确的面对困难,不要迷惘,要振作起来,生命才会有意义,才会是精彩的。
(四)1.讴歌、称道、颂扬、称颂、歌颂??
2.第一段(第l~3自然段)讲臭椿树不像松柏、杨柳、木棉那样受人赞美的原因。第二段(第4~6自然段)讲臭椿树的许多长处。第三段(末尾段)讲作者赞美臭椿树的原因,同时抒发了对那些不为名,不为利,默默地为社会奉献的人的崇敬感情。
3.我爱臭椿树或我赞美臭椿树。
4.空白处依次可填为:人,无愧于自己的生命,尽管受到冷遇,却仍然默默地做出贡献;尽管受到冷遇,却不计名利,仍然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