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固体放到水里》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 意识到通过物体间的相互作用,可以认识物体更多的性质。
2、 认识固体在水中的沉浮和溶解现象,意识到固体的沉浮取决于它在水中所占的体积,而不是由它的轻重决定。
3、 知道把固体从液体中分离出来的方法。
教学重点:知道固体在水中的沉浮和溶解现象。
教学难点:能够区分溶解和混合现象间的差别。
教具准备:
分组材料:活动记录卡、盛水的水槽、2个烧杯(盛同样多的、温度相同的水)、同样多的面粉和食盐各一包、玻璃棒2根、(、泡沫、铅笔、蜡烛、铁钉、玻璃球、石头)装在一个袋里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课前,老师给大家准备了很多有趣的实验材料,你们都想知道有些什么吗?请小组长将实验袋打开,大家看一看,是些什么?(学生观察)
这几样东西是我们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物体,通过上一节课的学习你能给它们取一个共同的名称吗?(固体)如果把它们放入水中你会看到什么现象呢?这节课我们就来探究其中的奥秘。(板书课题)
二、探究固体在水里的沉浮现象
1、(出示学习提示1)请同学们按照老师的提示进行探究活动。实验时注意老师给你们的温馨提示。(课件出示)
2、各小组动手实验。
3、各小组汇报实验结果
4、实验结果和预测对照。
5、小结:通过实验验证说明:我们的预测有的对,有的错,我们的生活经验有限,可能会发现预测并不完全可靠,需要靠实验来验证。看来把固体放到水里还有许多学问在里面。
6、各小组汇报实验现象。(课件出示)
7、列举一些在水中沉、浮的物体
三、探究固体沉浮的因素
1、谈话:把固体放入水中为什么有些物体会沉、有些物体会浮呢?它们的沉浮与什么有关?
2(出示课件)
3、小结:物体的沉浮与物体的轻重无关;与物体所占水的体积有关。(板书,学生齐读一遍)
四、探究固体在水里的溶解现象。
1、提问:固体放入水里除了沉和浮现象,还有没有其他状况发生呢?猜一猜。
2、(出示学习提示2)看学习提示2,请同学们按照老师的提示进行探究活动。
3、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实验操作。
4、各小组汇报实验现象。
5、小结:像盐这样均匀的分散在水里,不见了的这种现象叫做溶解;像面粉这样在水里分散,但过一段时间又沉下去了,这种现象叫做不溶解。(板书:溶解、不溶解)
6、请你列举一些在水中溶解、不溶解的例子。
7、总结:通过刚才的研究,我们发现把固体放到水里,有的会溶解,有的不会溶解,在日常生活中,利用固体在水中的这种性质,可以方便我们的生活。
五、探究把固体从水里分离出来的方法
1、谈话:生活中有时候又需要把固体和水分离。现在请同学们自学“把固体从水里分离出来的方法”,看看有几种方法?并举例说明。(课件出示)
2、学生自学。
3、汇报交流。(教师板书:过滤、沉淀、蒸发)
六、知识的拓展、课外的延伸。
1、谈话:这节课同学们表现得非常好,老师有一个礼物送给大家。(出示彩色的树枝)它漂亮吗?它是利用了固体能在热水中溶解,降温后又能与水分离的性质制作的。你们想不想自己也做一枝?想知道它是怎样做成的吗?请同学们看大屏幕。(课件出示)
2、学生阅读
3、这一美丽的树枝请同学们课后去完成,制作好了,
1、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2、总结:其实把固体放到水里还有很多的科学道理,在本单元学习中我们还要继续深入地研究。课后,同学们可以根据自己的爱好进行实验探究。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