质量守恒定律

文档属性

名称 质量守恒定律
格式 rar
文件大小 328.3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化学
更新时间 2007-11-27 19:59:0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件28张PPT。保定物探中心学校二分校
宋红质量守恒定律
1、教材分析:《质量守恒定律》一课在初中化学体系中有承上启下的作用。在本节课之前,学生学习了元素符号、化学式、分子和原子的初步知识,对化学反应中物质发生了质的变化已经有了一定的认识,还具体学习了氧气、氢气有关的化学反应,这些知识都为本节教学提供了知识基础。本节课的教学将引导学生从量的方面去研究化学反应的客观规律,为化学方程式的教学以及利用化学方程式的计算做好理论准备,因此本节课学习的质量守恒定律,对全部初中化学的学习,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一、说教材
2、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
1、知道质量守恒定律的含义
2、能用粒子观点说明质量守恒的本质原因
3、能用质量守恒定律解释常见的化学反应中 质量关系
4、通过学生自己设计实验方案,动手实验。使学生能用实验定量研究化学问题,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归纳、总结和实践能力。
1、通过学生的猜想,并用自己设计的实验进行验证,使学生会进行初步的探究活动。
2、通过讨论、交流,使学生能表达自己的观点,逐步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
过程与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对实验的探究,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在讨论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培养学生求真务实、勇于创新的科学精神以及合作意识。
教学重点是通过实验探究认识理解质量守恒定律以及质量守恒定律的原因。
教学难点是提高学生的实验设计能力,培养创新精神。
二、学情分析:质量守恒定律是化学学习中学生遇到的第一个基本定律。它的得出就是科学家前赴后继追求真理的一部探究史,因此将它浓缩到一节课中,就不仅解决学生理解质量守恒定律和认识其微观本质过程的问题,更要使学生在学习中运用科学探究的一般方法,体验科学家揭示自然规律的艰辛和快乐,并初步意识到“守恒”是自然界的一个普遍法则。 1、实验探究法:通过实验探究化学反应前后质量是否守恒,从探究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从而想办法解决问题,提高学生的解决问题能力。通过实验装置的改进,提高学生设计实验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三、说教法、学法 2、多媒体辅助教学法:利用多媒体技术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减少板书,给学生更多的时间动手、思考、讨论,突出多媒体教学的优势。3、通过实验探究引导学生学习定量 研 究问题的方法,并培养合作竞争意识。
三、说课堂教学过程1、引生入境
引言:通过一则广告,“水变汽油、柴油,经济收入惊人,技术转让,请有识之士加盟。”同学们,假如你是老板,你是否加盟呢?请谈一谈你的想法?
引领学生去思考,使学生体验到生活中离不开化学,用化学知识可以帮助自己辨别是非。
2、创设情景、激发求知欲 回顾前面所学的磷燃烧化学反应原理,引出物质在发生化学反应前后,反应物与生成物的质量之间究竟有什么关系?(请同学们大胆的猜想)引导学生能把研究化学的思路从定性拓展到定量。
3、动手实验、增强体验、探索新知
探究活动一
组织第一次活动与探究
1、利用天平称量白磷燃烧前后的质量
2、利用天平称量硫酸铜溶液与铁钉的反应前后的质量
小组分工—设计实验—进行实验—分析纪录—实验报告—讨论交流—汇报实验结果
学生活动 每组选出学生代表发言描述实验现象得出实验结论。并让学生自己总结出质量守恒定律的内容
引导学生学习定量研究问题的方法
体验成功,学生产生成就感
科学家也是沿着我们刚才所走过的研究路线发现并一次次的验证了这条定律。该定律的最早发现要归功于拉瓦锡和罗蒙诺索夫。
史实资料:《质量守恒定律的发现》
学生阅读质 量 守 恒 定 律 的 发 展 史
俄国化学家罗蒙诺索夫将铅屑倒入一个特制的烧瓶,然后迅速将瓶口封死,
给瓶子加热煅烧。待冷却后称量,反应前后的质量并没有发生变化。经过反复实验,无论燃烧的是铁、锡还是铜,结果都是一样的。于是他认为,化学变化中物质的质量是守恒的。
21年后,法国化学家拉瓦锡从实验中得到了同样的结论。拉瓦锡利用天平精确的实验也证明:参加化学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之和等于反应后生成各物质的质量之和。这个重要定律直到1777年后才获得世界公认。
罗蒙诺索夫
拉瓦锡
【转折】可见我们每一条化学知识都是来之不易的,而现今化学研究已从原来对宏观现象深入到微观的本质,因此我们也来从微观角度探究一下化学反应中质量守恒的本质。
渗透化学史的教育,让学生了解质量守恒定律的产生过程,重温历史,学习科学家、开拓创新的精神。
以水 通电 氧气 + 氢气为例,从
微观角度解释:4、微观模拟,加深印象通电分成通电分成2H2OO2 2H2 4、微观模拟,加深印象 在探究出质量守恒定律后又引出疑问:为什么化学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相等?
为了启发学生的思维、理解质量守恒的实质,播放化学反应的微观模拟过程
【归纳】化学变化中:元素种类、质量不变;原子种类、数目、质量不变。
帮助学生搭建起宏观物质和微观世界的桥梁5、第二次活动与探究
事实上,是否任何一个化学反应都遵循质量守恒定律呢?让我们来进行下面的实验
1、利用天平称量蜡烛燃烧前后质量变化。
2、利用天平称量饮料瓶中澄清石灰水在被吹入二氧化碳前后的质量变化。
请同学们来探究化学反应前后是否都遵循质量守恒?
学生活动:分组实验、观察现象,验证质量是否守恒,用事实说明问题。汇报现象,得出结论:这两个实验在化学反应前后质量都不相等。思考、怀疑。
培养学生自主分析问题的能力,呵护学生的探究热情。
质量守恒是普遍规律,但蜡烛燃烧后质量减少,“损失”的质量到哪去了呢?这与质量守恒定律矛盾吗?这两个实验为什么会出现反应前后前质量不等的结果呢讨论分析:蜡烛燃烧后,生成的二氧化碳和水蒸汽逸散到了空气中。石灰水中吹入二氧化碳质量增加是因为没有称量吹入的二氧化碳的质量。
提高分析推理能力,培养学生尊重事实,求真务实的精神。再一次巩固本课重点知识
学生讨论:如何改进装置,使实验前后质量相等。
有的用语言描述装置改进意见,有的用图展示装置。
从实验中发现问题,并想办法解决问题。在讨论思索中,培养合作竞争意识,进一步理解质量守恒定律对于这两个实验,你怎样改进实验装置,使实验前后质量守恒?并设计实验装置。[展示装置]进行评价、在展示过程中,师生给予鼓励、纠错。
使学生展现自我,培养创新精神和提高实验设计能力
1、引导学生应用质量守恒定律去解决实际问题。出示课前广告,通过本课的学习,你是否加盟?加深对质量守恒定律的理解 6、学以致用 2、植物进行光合作用可简单表示为H2O+CO2—→淀粉+O2。由此判断:淀粉中一定有??????? 元素,可能含有?????? 元素。
3、用质量守恒定律解释生活中的一些现象
木炭在氧气中燃烧质量减轻了是否符合质量守恒定律?
铁在空气中生锈质量变重是否符合质量守恒定律?7、反思小结、持续发展学生谈体会、谈收获、谈反思和学生在相互学习的过程相互鼓励、共同进步。
[知识拓展]通过今天的学习,你对质量守恒定律一定是必信无疑,但在其他领域,科学家们发现了质能互换,有时质量减少会转化为能量。科学在不断地发展,希望我们同学也在不断地进步。
原子数目原子质量原子种类物质的总质量元素种类物质的种类分子的种类可能
改变分子数目家庭作业用一杯白醋、一杯牛奶及天平,探究牛奶变质前后质量是否发生改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