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25张PPT。文言文两则 学贵专心致志 思要大胆质疑
平凡的生活中往往蕴含着许多道理,奇妙的自然中常常隐藏着无穷知识。只要我们用心观察、勤于思考,就能从中获得无数启迪。早上的太阳正午的太阳 请同学们想一想,是正午的太阳大还是早上的太阳大?是正午的太阳更热呢还是早上的太阳更热?太阳,到底是中午离我们近还是早上离我们近?一、初读感知1.背景资料 孟子 (约前372—前289),名轲,字子舆。战国时邹国(今山东邹县)人。我国古代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他是孔子以后的儒家大师,被称为“亚圣”,后世将他与孔子合称为“孔孟”。孟子肯定人性本来是善的,都具有仁、义、礼、智等天赋道德意识,提出了“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等论点。其著作有《孟子》,是儒家经典之一。
列子 名寇,又名御寇(又称“圄寇”“圉寇”),战国前期思想家,是老子和庄子之外的又一位道家思想代表人物,郑国莆田(今河南郑州)人,与郑缪 公同时。其学本于黄帝、老子,主张清静无为。列子终生致力于道德学问,曾师从关尹子、壶丘子、老商氏、支伯高子等。他隐居郑国四十年,不求名利,清静修道。他先后著书二十篇,十万多字,今存《天瑞》《仲尼》《汤问》《杨朱》《说符》《黄帝》《周穆王》《力命》等八篇,共成《列子》一书,均已失传。其中寓言故事百余篇,如《黄帝神游》《愚公移山》《夸父追日》《杞人忧天》等,篇篇珠玉,读来妙趣横生,隽永味长,发人深省。有关《两小儿辩日》中的科学知识 早晨和中午的太阳与地球的距离是一样的。早晨的太阳看起来比中午时大,这是视觉的误差、错觉。同一个物体,放在比它大的物体群中显得小,而放在比它小的物体群中显得大。同样道理,早晨的太阳从地平线上升起来,背衬是树木、房屋及远山和一小角天空,在这样的比较下的太阳显得大;而中午太阳高高升起,背衬是广阔浩瀚的天空,此时太阳就显得小了。其次,同一物体白色的比黑色的显得大一些,这种物理现象叫作“光渗作用”。当太阳初升时,背景是黑沉沉的天空,太阳格外明亮,显得大些。中午时,背景是万里蓝天,太阳与其亮度反差不大,就显得小些。另外,中午的气温较早晨高,主要原因是早晨太阳斜射大地,中午太阳直射大地。在相同的时间、相等的面积里,直射比斜射热量高。同时,在夜里,太阳照射在地面的热度消散了,所以早上感到凉快;中午,太阳的热度照射到地面上,并被地面吸收一部分热量,所以感到热。人体所感知到的凉与热,并不能说明太阳距离地面的远近。 缴zhuó(弓缴)
jiǎo (缴纳) 那个孩子在听课的时候,想象着用弓缴(zhuó)射鸟的情形。
游击队的同志们在这次伏击战中缴(jiǎo)获了大量战利品。与yú(语气词,同“欤”)
yǔ(与众不同)
yù (参与)李老师的讲课方式与(yǔ)众不同,同学们都愿意参与(yù)互动,因此课堂气氛很活跃。2.字词整合(1)?多音字(2)?重难点词语
弈秋(yì qiū):弈,下棋。秋,人名,因他善于下棋所以称为弈秋。
善(shàn):善于,擅长。
使(shǐ):让。
其(一人)(qí):其中。
虽(suī):虽然。
鸿鹄(hóng hú):天鹅。
曰(yuē):说。
弗若(fú ruò):不如。
非(fēi):不是。
然(rán):这样。
辩斗(biàn dòu):辩论,争论。
故(ɡù):原因,缘故。
则(如) (zé):就。
决(jué):判断。
孰(shú):谁,哪个。
沧沧凉凉(cāng cāng liáng liáng ):形容清凉的感觉。
车盖(chē ɡài):古时车上的篷盖,像雨伞一样,呈圆形。
探汤(tàn tānɡ):把手伸向热水里。意思是天气很热。3.整体感知 《学弈》通过讲述 教两个人学下棋,一个 ,一个 的事,说明在同样条件下, 会得到 ,告诉我们学习必须 ,决不可 的道理。
《两小儿辩日》围绕着太阳什么时候 ,什么时候离人远的问题,讲了两个孩子的 和 , 面对这个问题也无法作出科学的判断。这个故事说明为了 自然、探求客观 ,要敢于 思考、大胆 ;也说明宇宙无限、 无穷,再博学的人也会有所不知,学习是 的。弈秋学得差学得好不同的态度不同的结果专心致志三心二意离人近观点理由孔子认识真理独立质疑知识无止境段落大意一、路遇辩斗。(①)二、两儿争论。(②~⑤)三、辩斗结果。(⑥~⑦)两小儿辩日结构图示学弈二人学弈——师从弈秋一人专心致志惟弈秋之为听成功另一人三心二意思援弓缴而射之失败条件相同——结果不同学习之理
贵在专心 大胆质疑 实事求是两小儿辩日起因——两小儿辩斗观点一儿:日初出近,日中远另一儿:日初出远,日中近相反理由一儿:近大远小另一儿:远凉近热相持结果——孔子不能决二、再读课文 1.“使弈秋诲二人弈,其一人专心致志,惟弈秋之为听;一人虽听之,一心以为有鸿鹄将至,思援弓缴而射之。”此句运用了什么写作方法?有什么作用?
采用了对比的方法,把“惟弈秋之为听”和“思援弓缴而射之”两种不同的学习态度对比起来叙述,阐明了“专心致志”与“三心二意”的学习态度会产生不同的结果。使结论水到渠成,使道理更加清楚,具有说服力。 2.《学弈》运用设问句式结束故事有什么好处?
运用设问的方式指出两个人学习结果不同的原因,一问一答,起突出强调的作用,意在引起人们的思考。 3.两个小孩是怎样论证各自的观点的?
第一个小孩是通过观察太阳不同时间段的大小,通过打比方和反问的手法来论证的;第二个小孩则是根据不同时间太阳照在身上的凉热感觉得出结论来进行论证的,也采用了反问的手法。
点拨:从两个孩子天真、有趣的对话中可以了解到,他们是根据自己在日常生活中的观察和感受作出判断的。 4.你认为文中的两个小孩有哪些精神值得我们学习?
示例:独立思考、大胆质疑、善于观察、说话有理有据。 5.《两小儿辩日》的结尾很妙,说说你的看法。
以反问句式结束全文,既表现了两个孩子的机智可爱,又引发人们的思考:一个人无论知识多么渊博,也无法解释所有的现象。间接点出了“学无止境”的道理。三、精读课文 结合课文的内容说一说《两小儿辩日》中,两个小孩是如何“辩”的? 1.首先,两个小孩分别提出了自己的对于太阳离人远近的观点:
一儿曰:“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
一儿以日初出远,而日中时近也。
第一个小孩认为早上的太阳离人近,中午的太阳离人远;第二个小孩认为早上的太阳离人远,中午的太阳离人近。 2.然后,两个小孩分别阐述了自己的原因:
第一个小孩凭借人们日常生活中的视觉感受来证明自己的观点是正确的:
一儿曰:“日初出大如车盖,及日中则如盘盂, 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
第二个小孩凭借人们日常生活中的触觉来证明自己的观点是正确的,以反驳对方观点:
一儿曰:“日初出沧沧凉凉,及其日中如探汤,此不为近者热而远者凉乎?3.辩斗结果:
孔子不能决也。
两个小孩分别从视觉和触觉的角度阐述了自己的观点,看似两者都很有道理,导致圣人孔子也不能裁决。四、互动反馈心灵感悟 学习了这两则文言文,我们懂得了学习应该专心致志和可以从不同角度看待事物的道理。同时,我们也看到了孔子“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实事求是的治学态度。孔子面对两个小孩的争论无法作出判断,这也说明了知识是无穷尽的,再博学的人也会有所不知,更何况是我们呢?所以,我们更应该谦虚好学,多思多问,不断充实和提高自己。我的感悟仿写训练 用对比的方法进行论述,说服力强。
《学弈》列举了两个跟弈秋学习的人的不同态度:一人专心致志,“惟弈秋之为听”;一人却三心仿写运用对比手法的句子使弈秋诲二人弈,其一人专心致志,惟弈秋之为听;一人虽听之,一心以为有鸿鹄将至,思援弓缴而射之。
这句话采用了对比论述的方法。运用对比有利于充分显示事物的矛盾,使道理更加清楚。 仿写提示:运用对比时要把对比项写清楚,对比越鲜明,效果越明显。意,“一心以为有鸿鹄将至”。通过对这两种不同学习态度的论述,告诉我们:只有专心致志地做事,才能有所成就。对比论述,使结论水到渠成,增强了文章的说服力。我来仿写语言积累五、随堂练习辨字组词
弈( ) 辩( ) 诲( )
弃( ) 辨( ) 侮( )
沧( ) 汤( )
抢( ) 烫( )
对弈抛弃辩论分辨 教诲侮辱抢劫沧海烫手汤水谢谢!课
文
朗
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