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小蝌蚪找妈妈 教案(2课时)

文档属性

名称 1、小蝌蚪找妈妈 教案(2课时)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9.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8-12-22 14:06:5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二年级上册语文教案(2018-2019学年度第一学期)


1、小蝌蚪找妈妈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认识“塘”、“脑”等14个生字,读准多音字“教”,会写“两”、“哪”等10个生字,会写“看见”、“哪里”等8个词语。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知道小蝌蚪找妈妈的过程。
3、能够借助课文图片,按顺序说清楚蝌蚪成长的变化过程。
教学重点
1、认识“塘”、“脑”等14个生字,读准多音字“教”。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知道小蝌蚪找妈妈的过程。
教学难点
能够借助课文图片,按顺序说清楚蝌蚪成长的变化过程。
教学准备
课件、生字卡片、文中提到的小动物的图片
预习要求
1、练习拼读课文的生字,读准字音。
2、练习朗读课文,能够读正确、读流利,初步了解小蝌蚪找妈妈的过程。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出示小蝌蚪的图片)同学们,你们知道这是什么吗?(小蝌蚪)小蝌蚪是什么呀?哪个同学能给老师介绍介绍?
学生介绍自己知道的有关小蝌蚪的知识。
同学们太厉害了,知道这么多有关小蝌蚪的知识。(出示有关小蝌蚪的知识,引导学生了解了解)
2、可是今天,小蝌蚪很难过很着急,因为它的妈妈不见了。同学们想不想帮小蝌蚪找妈妈?
3、好,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篇课文。
板书课题:1、小蝌蚪找妈妈
全班同学齐读课题。
二、初学课文
1、这篇课文主要讲了什么故事呢?小蝌蚪是怎样找到妈妈的?我们先来自由地读一读这篇课文,消灭课文里的生字。
2、学生自由地朗读课文,边读边圈出本课生字。
3、学习生字
(1) 出示本课的生字


(2)指生读,正音
(3)重点强调:
“脑袋”这两个字组成词语读轻声。
“教”是多音字,一个读jiao,第四声,如“教室、教师”;另一个读jiao,第一声,如“教学、教书”。
“哇”放在句子末尾,是一个语气词,读轻声。
“两”声母是“l”,边音;“哪”声母是“n”,鼻音。
(4)练习朗读。自由读,开火车读,齐读等。
4、学习词语
出示课文词语。
蝌蚪 池塘 鲤鱼 捕食 乌龟 尾巴 披着 摆动
指生朗读,注意纠正读音。
练习朗读。
5、朗读课文
(1)学生自由地朗读课文,读正确、读流利。
(2)指生分自然段朗读课文,相机纠正错误的读音。
(3)学生再一次自由朗读课文,边读边思考:小蝌蚪找到妈妈了吗?它是如何找到妈妈的?它把谁当成了自己的妈妈?
全班交流讨论,回答问题,(老师相机在黑板上贴上相应的动物图片)了解课文的内容。
(4)学生第三次练习诵读课文,了解小蝌蚪找妈妈的过程。
三、指导书写
1、出示本课要求书写的生字
两 哪 宽 顶 眼 睛 肚 皮 孩 跳
2、指生读一读,说一说,这些生字书写时要注意些什么。
3、重点指导“顶”、“宽”两个字。
“顶”:左窄右宽,左低右高,“丁”的横和竖钩都不要定太长,“页”的竖在竖中线上。
“宽”:宝盖头写宽,首笔写在竖中线上,中间部分写窄一点,下面部分是“见”,撇和竖弯钩要写舒展,略宽于宝盖头。
4、教师示范书写“顶”、“宽”两个字。边写边强调书写要领。
5、学生练习描红和仿写。教师巡视,相机指导。
四、课堂小结
五、布置作业
1、练习朗读课文,要求读正确、读流利。
2、抄写课文的生字,每个加上拼音写3遍。
1、小蝌蚪找妈妈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习课文,结合课文内容,借助课文图片,按顺序说清楚蝌蚪成长的变化过程,能看图讲述小蝌蚪找妈妈的故事。
2、能分角色朗读课文。借助图片、表示时间变化的句子、表示动作的词语,了解课文内容。
3、通过分角色朗读和讲述故事,感受小蝌蚪遇事主动探索的精神,增强阅读科学童话的兴趣。
教学重点
学习课文,结合课文内容,借助课文图片,按顺序说清楚蝌蚪成长的变化过程,能看图讲述小蝌蚪找妈妈的故事。
教学难点
通过分角色朗读和讲述故事,感受小蝌蚪遇事主动探索的精神,增强阅读科学童话的兴趣。
教学准备
课件、动物图片
预习要求
练习朗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知道小蝌蚪找妈妈的过程。
教学过程
一、复习课文
1、出示课文生字词语,指生读一读。
2、通过上一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小蝌蚪经过自己的努力。终于找到了自己的妈妈。那么小蝌蚪是如何找到自己的妈妈的?今天我们继续学习课文,一起见证小蝌蚪找妈妈的过程。
齐读课题
二、学习课文
1、你们知道小蝌蚪长什么样子吗?请自由读一读课文第一小节,找一找,并用笔划出来,读一读。
出示课文插图,指导学生看图,体会小蝌蚪心情问:你觉得小蝌蚪的心情怎么样?(快活)从它的什么动作可以看出小蝌蚪很“快活”呢?用手势帮助理解“甩着”。
指导朗读第一自然段,读出小蝌蚪有趣、快活的神情。
过渡:小蝌蚪在快乐的同时,它也有自己的伤心事,是什么事让小蝌蚪这么伤心?(它没有妈妈)于是,小蝌蚪开始去寻找自己的妈妈了。
2、小蝌蚪想找自己的妈妈,它先去找谁帮忙了呢?(鲤鱼阿姨)我们一起来学习第二小节。
出示:小蝌蚪游哇游,过了几天,长出了两条后腿。他们看见鲤鱼妈妈在教小鲤鱼捕食,就迎上去,问:“鲤鱼阿姨,我们的妈妈在哪里?”鲤鱼妈妈说:“你们的妈妈四条腿,宽嘴巴。你们到那边去找吧!”
(1)小蝌蚪这时候发生了什么变化?引导学生跟第一小节中的小蝌蚪比较,体会小蝌蚪身体上发生的变化。
(2)它们看到鲤鱼阿姨在干什么呢?
(3)小蝌蚪是如何问鲤鱼阿姨的?谁来读一读。
(4)它们是怎样到鲤鱼阿姨身边的呢?指导学生理解“迎”字。
(5)鲤鱼阿姨是怎样告诉它们的呢?
(6)指导朗读小蝌蚪和鲤鱼阿姨的对话。体会小蝌蚪的礼貌和鲤鱼阿姨的和蔼。
3、小蝌蚪们听了鲤鱼阿姨的话,接着去找自己的妈妈,它找到了吗?我们一起读第三段。
出示:小蝌蚪游哇游,过了几天,长出了两条前腿。他们看见一只乌龟摆动着四条腿在水里游,连忙追上去,叫着:“妈妈,妈妈!”乌龟笑着说:“我不是你们的妈妈。你们的妈妈头顶上有两只大眼睛,披着绿衣裳。你们到那边去找吧!”
(1)读一读,
(2)体会小蝌蚪身体上发生的变化。
(3)它们是怎样走到乌龟面前的?引导学生理解“追”字。
(4)乌龟是小蝌蚪的妈妈吗?这次,乌龟对小蝌蚪说了些什么呢?
“我不是你们的妈妈。你们的妈妈头顶上有两只大眼睛,披着绿衣裳。你们到那边去找吧!”
(5)同学们,听了鲤鱼阿姨和乌龟的话,我们现在了解小蝌蚪妈妈的样子了吧。请学生大概地说一说小蝌蚪妈妈的样子。(相机出示鲤鱼阿姨和乌龟说的话)
3、同学们把小蝌蚪的妈妈的样子描述的已经非常清楚了,接下来我们一起和小蝌蚪继续找妈妈吧!
(1)小蝌蚪在找妈妈的过程中又发生了什么变化?
(2)这是它们的妈妈吗?
(3)这次,小蝌蚪有没有立即游上去喊妈妈?
(4)同学们,你们觉得这次小蝌蚪为什么没有立刻游过去认妈妈呢?
(5)小蝌蚪和它们的妈妈小青蛙的样子相差太大了。
出示图片,比较小蝌蚪和小青蛙的样子差异。
出示文中描写小蝌蚪和小青蛙样子的句子,读一读,体会小蝌蚪和小青蛙的差异。
4、小蝌蚪和小青蛙相认了吗?这时候蝌蚪们的身体又有了什么样的变化呢?跟它的青蛙妈妈像吗?
同学们,你们觉得小蝌蚪此时会是什么样的心情呢?
5、小蝌蚪终于找到了自己的妈妈,它们跟着妈妈做什么事情呢?
知识小拓展:
青蛙体型较苗条,多善于游泳。青蛙的种类很多,但不论哪一种,都主要以害虫为食,是国家三级保护动物。比如:欧洲铃蛙、红蝴蝶角蛙、黑斑蛙、红蹼树蛙等。既然青蛙是益虫,帮助我们捉害虫,我们应该怎样做呢? 三、归纳总结
1、《小蝌蚪找妈妈》这个故事真有趣,我们从小蝌蚪身上学习到了什么
要正确的对待困难,遇到事情要学会分析和判断。
2、小蝌蚪变成青蛙的过程中有怎样的变化呢?
小蝌蚪(大大的脑袋,黑灰色的身子,长长的尾巴)
长出后腿—长出前腿—尾巴变短—尾巴不见了
青蛙(露着白肚皮、披着绿衣裳、头顶鼓着大眼睛)
四、作业布置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回家把这个故事讲给家里人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