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23张PPT。5古诗词三首牧 童
唐 吕岩
草铺横野六七里,
笛弄晚风三四声。
归来饱饭黄昏后,
不脱蓑衣卧月明。吕 岩 字洞宾,唐代京兆人。咸通举进士,曾两为县令。值黄巢起义,携家入终南山学道,不知所终。牧 童
唐 吕岩
草铺横野六七里,
笛弄晚风三四声。
归来饱饭黄昏后,
不脱蓑衣卧月明。铺:pù 商店,铺子。
铺:pū 把东西展开平摆。牧童
唐 吕岩
草铺/横野/六七里,
笛弄/晚风/三四声。
归来/饱饭/黄昏后,
不脱/蓑衣/卧月明。草铺横野六七里,笛弄晚风三四声。 六七里方圆的原野铺满了青青的野草,
归来饱饭黄昏后,
不脱蓑衣卧月明。 三四声悠扬的笛声和着微微的晚风传来。 牧童回来吃饱了饭,已是黄昏以后了。他连蓑衣也不脱,就躺在月夜的露天地里休息了。草铺横野六七里,笛弄晚风三四声。4.诗句中描写了牧童归来后的场景,你看到了一个怎样的牧童?从哪些词语可以看出来的? 归来饱饭黄昏后,
不脱蓑衣卧月明。 3.从时断时续、悠扬的笛声中,你感受到牧童怎样的一种心境?
1.这两行诗句描写了哪些事物?2.草地的特点是什么,从哪个词可以体会出来?体会意境草铺横野六七里,笛弄晚风三四声。1.这两行诗句描写了哪些事物?
2.草地的特点是什么,从哪个词可以体会出来?
3.从时断时续、悠扬的笛声中,你感受到牧童怎样的一种心境?
六七里方圆的原野铺满了青青的野草,
三四声悠扬的笛声和着微微的晚风传来。体会意境草地、笛声、晚风茂盛悠然自得 诗句中描写了牧童归来后的场景,你看到了一个怎样的牧童?从哪看出来的? 可爱、调皮、疲倦……归来饱饭黄昏后,
不脱蓑衣卧月明。 牧童回来吃饱了饭,已是黄昏以后了。
他连蓑衣也不脱,就躺在月夜的露天地里休息了。体会意境牧 童 《牧童》一诗,向我们展示了一幅鲜活的牧童晚归休憩图:广阔的原野,绿草如茵;晚风吹拂着野草,还没见归来的牧童,却先听见随风传来的牧童悠扬的愈来愈近的笛声,笛声时续时断,随风飘扬。牧童回来吃饱了饭,已是黄昏之后了,他连蓑衣也不脱,就躺在月夜的露天地里休息了。诗中有景、有情,有人物、有声音,这生动的一幕,由远及近地出现在我们的视野里。 舟过安仁
宋杨万里
一叶/渔船/两小童,
收篙/停棹/坐船中。
怪生/无雨/都张伞,
不是/遮头/是使风。杨万里 字廷秀,号诚斋,吉州吉水
(今属江西)人。以善写田园诗著称,
南宋四大家之一。有《诚斋集》。一叶渔船两小童,收篙停棹坐船中。 读了这两句诗,你好像看到了什么?一只小船上坐着两个小孩子,他们把
篙收了,棹停了,坐在船上。 怪生无雨都张伞,不是遮头是使风。 十分奇怪为什么没有雨,他们也把伞张在那儿,原来他们不是在遮雨,而是别出心裁,用伞使风。 理解诗句意思,从中你感受到了什么?“张、使风”表现出两个孩子的淘气、
可爱和天真。舟过安仁 此诗写诗人乘舟路过安仁时所见到的情景。 这首诗浅白如话,充满情趣,展示了无忧无虑的两个小渔童的充满童稚的行为和行为中透出的只有孩童才有的奇思妙想。这里有作者的所见:一叶小渔船上,有两个小孩子,他们收起了竹篙,停下了船桨。也有作者的所悟:哦,怪不得没下雨他们也张开了伞呢,原来不是为了遮雨,而是想利用伞使风让船前进啊! 清平乐·村居
宋辛弃疾
茅檐低小,
溪上青青草。
醉里吴音相媚好,
白发谁家翁媪?
大儿锄豆溪东,
中儿正织鸡笼。
最喜小儿亡赖,
溪头卧剥莲蓬。辛弃疾,字幼安,号稼轩,
历城人(山东济南人),
南宋爱国词人。一生主张抗
金,渴望恢复中原。著有词
集《稼轩长短句》。词和词牌词,又称为“诗余”、“长短句”。它兴起于南朝,成形于晚唐,盛行于宋代;最早是一种配乐歌唱的诗,所以每首词都必须按一定的歌谱填写,这歌谱叫词牌。茅檐低小,
溪上青青草。
醉里吴音相媚好,
白发谁家翁媪。
大儿锄豆溪东,
中儿正织鸡笼,
最喜小儿无赖,
溪头卧剥莲蓬。 yánmèiǎowú lài péng 辛弃疾
清平乐·村居
bāo 《清平乐·村居》词中哪几句写景,怎样的一幅图景?词人刻画了哪些人?他们都在干什么?从他们的行动及特点中你读到了什么?说说你对词中“醉”的理解。 上片村中环境:
村中人(老夫妇):
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醉里吴音相媚好秀丽
恬静下片
(动作)大儿:
中儿:
小儿:锄豆织鸡笼卧剥莲蓬表现出茅舍一家老小幸福、和谐的生活图景
清平乐·村居
辛弃疾的作品不仅内容丰富,风格也随着内容的变化而变化。这首词,便全然不同于他那些激昂慷慨的作品,而呈现出一种清新、宁馨的风格。
诗人首先把我们的目光带到了一座小茅草屋,茅草屋就在长满青草的溪边。听见茅草屋有人操着柔媚的南方口音带着醉意在互相说话取笑,是谁呢?原来是一对白发夫妻;再看看茅草屋外,老夫妻的大儿子在小溪的东面锄田里的杂草,二儿子正在编鸡笼子,而那个调皮可爱的小儿子,则趴在溪边剥着莲蓬,那憨稚之态格外让人喜欢。诗人以简练的笔触勾画出一幅优美的田园景物图,描绘了一家五口各具情态的形象,借此表现人情之美和生活之趣。
《清平乐·村居》词中哪几句写景,怎样的一幅图景?词人刻画了哪些人?他们都在干什么?从他们的行动及特点中你读到了什么?说说你对词中“醉”的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