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历史上册 期末复习 第一单元 练习题
第Ⅰ卷(选择题)
一.选择题
1.19世纪二三十年代,中国对英贸易保持每年出超二三百万两白银的地位。为了改变这种不利的贸易局面,英国采取的卑劣手段则( )
A.向中国大题出口工业品 B.减少进口中国物资
C.停止与中国的贸易往来 D.向中国走私鸦片
2.如图反映了近代西方列强发动的一次侵华战争,列强发动这次侵华战争的借口是( )
A.“亚罗号事件” B.虎门销烟
C.修约受阻 D.《望厦条约》签订
3.第二次鸦片战争前后,俄国采取武力相逼,调停为诱,一纸定夺,强割强占等手段,步步蚕食、割占我国大好河山( )
A.100多万平方千米 B.120多万平方千米
C.150多万平方千米 D.180多万平方千米
4.太平天国建立起与清朝相对峙政权的标志性事件( )
A.金田起义,建号太平天国
B.西征胜利
C.改南京为天京,定为都城
D.北伐胜利
5.我国疆域广阔,在第二次鸦片战争之前像一个“海棠叶”,可后来变成一个“大公鸡”。中国版图减少了多少平方千米( )
A.60万平方千米 B.40万平方千米
C.14万平方千米 D.150万平方千米
6.孙中山先生研究了太平天国之后,得出结论说:“洪氏之覆亡,只有民族而不知有民权,知有君主而不知有民主。”该观点( )
A.基本否定太平天国 B.客观评价太平天国
C.高度肯定太平天国 D.片面评价太平天国
7.太平天国运动是中国近代史上规模最大的一次反封建反侵略的农民革命运动,谱写了一曲悲壮的抗争之歌,这场运动兴起的标志是( )
A.创立“拜上帝会” B.金田起义
C.三元里人民抗英斗争 D.黄巾起义
8.第二次鸦片战争对中国造成深远影响,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使中国丧失了更多的主权和领土
B.西方列强侵略势力深入到长江中下游地区
C.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D.中国的半殖民地化程度进一步加深
9.6月26日,是世界禁毒日。1839年,在虎门海滩当众销毁鸦片,维护了民族尊严的历史人物是( )
A.道光帝 B.林则徐 C.邓世昌 D.左宗棠
10.小明跟爸爸去某城市参观,给他留下印象最深的是一座雕像,其主题是“怒折烟枪”,整个枪杆两头朝下,中间向上,裂开的一侧形成犬牙状的尖锐裂口,愤怒地直刺蓝天。该城市是( )
A.上海 B.南京 C.福州 D.虎门
11.落后就要挨打,是历史给我们的启示。第二次鸦片战争中,将有“万园之园”美誉的圆明园毁于一旦的侵略者是( )
A.英法联军 B.美俄连接 C.八国联军 D.德法联军
12.洪仁玕在《资政新篇》中主张“外国有禁卖子为奴之例。家贫卖子,只顾眼前之便,不思子孙永为人奴,大辱祖考,故准富者请人雇工,不得买奴,贻笑外邦”。从材料中分析洪仁玕的主张是( )
A.消除社会不平等现象 B.发展资本主义雇佣关系
C.实现社会的共同富裕 D.树立良好的对外形象
13.下列关于第二次鸦片战争说法错误的是( )
A.增开了汉口、南京等十处通商口岸
B.被迫承认鸦片贸易合法化
C.圆明园被焚毁
D.大大加深殖民地化程度
14.太平天国定都后,采取重大军事行动,使太平天国在军事上进入全盛时期,这里的军事行动是( )
A.永安建制 B.北伐 C.西征 D.天京事变
15.某部文献中有“有田同耕,有饭同食,有衣同穿,有钱同使,无处不均匀,无人不饱暖”等语,据此可知该文献应是( )
A.《农政全书》 B.《天朝田亩制度》
C.《天工开物》 D.《资政新篇》
16.柳亚子在《题太平天国战史》一诗中写到:“楚歌声里霸图空,血染胡天烂漫红。煮豆燃萁谁管得,莫将成败论英雄。”其中“煮豆燃萁”是指( )
A.金田起义 B.永安建制 C.天京事变 D.天京陷落
17.太平天国进入军事上全盛时期指的是下列哪个事件后( )
A.发动金田起义 B.定都天京
C.北伐的胜利 D.西征的胜利
18.太平天国运动坚持斗争14年,席卷了大半个中国,扫荡了王朝秩序,冲击了旧纲常名教,对中国社会产生了巨大影响,那么太平天国的性质是( )
A.反对帝国主义的农民运动
B.反封建的农民运动
C.反封建反侵略的农民运动
D.反侵略的农民运动
19.1862年太平军严惩“洋枪队”头目是( )
A.华尔 B.左宗棠 C.西摩尔 D.瓦德西
20.与以往的农民战争相比,太平天国在反封建斗争中最为突出的是( )
A.颁布了《天朝田亩制度》
B.建立了与封建王朝对峙的政权
C.担负起反对外来侵略的任务
D.时间之长、规模之大实属罕见
21.1860年火烧圆明园的外国侵略者是( )
A.英日 B.法俄 C.英美 D.英法
22.马克思说:“它在第二次鸦片战争中,不花费一文钱,不出动一兵一卒,而比任何一个参战国在中国获得的好处都要多。”这个国家指的是( )
A.英国 B.法国 C.德国 D.俄国
23.关于太平天国运动颁布的《天朝田亩制度》,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规定按人口和年龄平均分配土地
B.想要建立一个理想社会
C.主张在小生产的基础上废除私有制和平均社会财富
D.在实施过程中得到农民支持,广泛推行
24.中国央视每年评选感动中国人选,若穿越历史时空,来到1839年,你推选的最佳人选是( )
A.林则徐 B.道光帝 C.琦善 D.李鸿章
25.某学者说:“农民造反者……长歌涌入金陵,开始建造人间小天堂,曾是他们的喜剧;天京陷落……则是他们的悲剧。”,“农民造反者”是( )
A.太平军 B.义和团 C.东北军 D.义勇军
26.鸦片战争战败以后,清政府被迫与英国签订的第一个丧权辱国的不平等条约是( )
A.《南京条约》 B.《虎门条约》 C.《望厦条约》 D.《黄埔条约》
27.每年的6月26日被联合国定为国际禁毒日,它与下列哪一历史事件有关( )
A.虎门销烟 B.鸦片走私 C.鸦片战争 D.火烧圆明园
28.每年的6月26日是“世界禁毒日”,我们应珍爱生命,远离毒品。请指出我国近代前夕一次大规模的禁毒事件是( )
A.虎门销烟 B.第一次鸦片战争
C.太平天国运动 D.第二次鸦片战争
29.1840年英国发动蓄谋已久的侵略中国的鸦片战争,其根本目的是( )
A.割占中国领土 B.保护片贸易
C.传播西方文明 D.打开中国市场
30.历史学家陈旭麓认为,对于中国人来说,鸦片战争是中国“赶往近代的最初的一步”。其主要依据是( )
A.中国社会性质发生了变化
B.中国市场大门被打开
C.民族矛盾开始上升为社会主要矛盾
D.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遭到破坏
第Ⅱ卷(非选择题)
二.材料题
31.材料一:1842年8月,清政府议和大臣与英方代表在南京下关静海寺谈判时,英方代表态度凶恶蛮横,动辄扬言开炮攻城,威胁恫吓。清政府代表昏庸无能,一听到英军要开炮,马上就接受了英方的全部要求。
材料二:美国的特命全权公使被委派到世界那一边(中国),站在树底下,手里拿着筐子,等着接他在树上的伙伴所摇撼下来的果子。甚至他还接到训令,万一树上的人和果园的主人发生纠纷,他应当出来调停。
﹣﹣美国学者德涅特《美国东亚外交史》
(1)两则材料分别与哪几次侵华战争有关?在反抗外来侵略的斗争中,涌现出一大批捍卫国家主权和民族尊严的民族英雄,请你选择其中一位,简单叙述他的英雄事迹,并说说要学习他们哪些精神?
(2)与上述材料有关的这些战争给中国造成了什么严重影响?
32.【斗志昂扬的起义】
材料一 如图1
(1)如图是人民英雄纪念碑上的一块浮雕,这块浮雕反映的事件是什么?这一事件发生的原因是什么?
【不切实际的纲领】
材料二 如图2
材料三 凡分田,照人口,不论男妇,算其家人口多寡,人多则分多,人寡则分寡,杂以九等。如一家六人分三人好田,分三人丑田,好丑各一半……盖天下皆是天父上主皇上帝一大家,天下人人不受私,物物归上主,则主有所运用,天下大家处处平匀,人人饱暖矣。
﹣﹣《天朝田亩制度》
(2)通过材料二和材料三可以看出太平天国试图建立一个怎样的理想社会?为什么这种社会难以实现?
【争权夺利的内讧】
材料四 在太平天国前期,实权由军师掌握,天王虽然地位在各王之上,然而在制度上是一个虚君,实际权力在正军师东王手上,加上东王多次假托“天父下凡”传令,令天王也要听从东王命令。
(3)材料四反映了太平天国运动期间,哪两位领导人之间的争权夺利?他们之间的争权夺利导致了哪一事件?产生了怎样的危害?
【发人深思的结果】
(4)我们应当如何评价太平天国运动?
33.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英属东印度公司1781﹣1790年间,流入中国的白银达1 640万两,1800﹣1810年则达2600万两……1831﹣1833年间将近有1 000万银两从中国流出。
﹣﹣徐中约《中国近代史》
材料二 民众吸食鸦片图
请君莫畏大炮子,百炮才闻几人死?
请君莫畏火箭烧,彻夜才烧二三里。
我所畏者鸦片烟,杀人不计亿万千。
君知炮打肢体裂,不知吃烟肠胃皆熬煎,
君知火箭破产业,不知买烟费尽囊中钱。
﹣﹣《炮子谣》
材料三
图一 英国输入中国商品总值示意图
材料四 1842年8月,英国强迫清政府签订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不平等条约《南京条约》,在西方列强的武力胁迫下,中国被迫对外开放。
(1)材料一反映了中英贸易发生了什么变化?出现这种变化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2)《炮子谣》中提到了鸦片哪几个方面的危害?
(3)材料三中的图一、图二分别反映了什么现象?出现这些现象的原因是什么?
(4)从图一、图二所反映的现象,说明英国发动鸦片战争的主要目的是什么?
(5)依据材料四写出中国社会性质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34.中国近代史上列强不断侵略中国,强迫中国签订不平等条约,使中华民族遭受种种屈辱。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香港的水坑口街(原名叫“波些臣街”“占领街”)。……这标志着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开始,也是血泪斑斑的中国近代史的开始。那片美丽的香港海湾被冠以维多利亚女王的名字,以纪念英国对一个古老文明的胜利。
﹣﹣中国民主法制出版社《复兴之路?上》
(1)材料一中“英国对一个古老文明的胜利”指的是什么?英国人能将“香港海湾冠以维多利亚女王的名字”的条约依据是什么?
材料二:《南京条约》签订后,英国资产阶级欣喜若狂,“一想到和三万万或四万万人开放贸易,大家好像发了疯似的”“只要中国人每年需用一顶棉帽,不必更多,那英格兰现有的工厂就已经供给不上了”。而事实是三年不到的时间内,这一梦想就开始破产,令英国资产阶级感到不满。
(2)根据材料二,请你判断英国发动侵略战争的目的是什么?为扭转材料二所述局面,英国采取了什么行动?
材料三:如图
(3)材料二遗址能够让你直接联想起中国哪次惨痛的遭遇?造成这一惨痛遭遇的侵略者是谁?
八年级历史上册 期末复习 第一单元 练习题
参考答案与解析
一.选择题
1.19世纪二三十年代,中国对英贸易保持每年出超二三百万两白银的地位。为了改变这种不利的贸易局面,英国采取的卑劣手段则( )
A.向中国大题出口工业品 B.减少进口中国物资
C.停止与中国的贸易往来 D.向中国走私鸦片
【分析】本题考查林则徐虎门销烟的相关知识点。虎门销烟是近代史上中国人民反侵略斗争的起点,因此1949年召开的新政协会议决定修建人民英雄纪念碑,把虎门销烟作为第一个浮雕的内容。
【解答】19世纪初期,英国商人先是向中国输入毛、棉织品,但是在正当的中英贸易中,中国长期处于出超地位。为改变这种状况英国开始对中国进行鸦片贸易。19世纪上半期,英国完成了工业革命,成为世界头号工业强国,为了打开中国市场,推销工业产品和掠夺廉价的工业原料,英国把侵略的矛头指向中国。英国政府为保护鸦片走私,借口中国的禁烟,1840年6月,英国舰队侵入中国广东海面,鸦片战争正式爆发。
故选:D。
2.如图反映了近代西方列强发动的一次侵华战争,列强发动这次侵华战争的借口是( )
A.“亚罗号事件” B.虎门销烟
C.修约受阻 D.《望厦条约》签订
【分析】本题以第二次鸦片战争形势图为切入点,考查第二次鸦片战争。
【解答】由图中可以看出,南京成为通商口岸,依据所学,第二次鸦片战争中签订《天津条约》开放南京为通商口岸,因此图片反映的是第二次鸦片战争。1856年,英国以“亚罗号事件”为借口,挑起了第二次鸦片战争。A符合题意。
故选:A。
3.第二次鸦片战争前后,俄国采取武力相逼,调停为诱,一纸定夺,强割强占等手段,步步蚕食、割占我国大好河山( )
A.100多万平方千米 B.120多万平方千米
C.150多万平方千米 D.180多万平方千米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中国近代史上俄国对中国的侵略的相关史实。俄国是割占中国领土最多的国家。
【解答】俄国在第二次鸦片战争前后,趁火打劫,先武力强占中国领土,然后强迫清政府签订了一系列不平等条约,共割占了中国东北西北领土一百五十多万平方千米,是割占中国领土最多的国家。选项C符合题意。
故选:C。
4.太平天国建立起与清朝相对峙政权的标志性事件( )
A.金田起义,建号太平天国
B.西征胜利
C.改南京为天京,定为都城
D.北伐胜利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太平天国定都天京的相关史实。太平天国起义是中国历史上规模最宏大的一次农民战争。它坚持斗争14年转战大半个中国,沉重打击了清朝的统治和外国侵略势力,谱写了中国近代史上壮烈的一章。
【解答】1851年,洪秀全在广西桂平金田村发动起义,建号太平天国,起义军为“太平军”。1853年,占领南京,改名为天京,定为都城,建立起与清朝对峙政权。
故选:C。
5.我国疆域广阔,在第二次鸦片战争之前像一个“海棠叶”,可后来变成一个“大公鸡”。中国版图减少了多少平方千米( )
A.60万平方千米 B.40万平方千米
C.14万平方千米 D.150万平方千米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俄国侵占我国大片领土的相关史实。俄国是中国近代史上割占中国领土最多的国家。
【解答】俄国在第二次鸦片战争前后,趁火打劫,强迫清政府签订了一系列不平等条约,共割占了中国东北西北领土一百五十多万平方千米,是割占中国领土最多的国家。我国疆域广阔,在第二次鸦片战争之前像一个“海棠叶”,可后来变成一个“大公鸡”。中国版图减少了150万平方千米。
故选:D。
6.孙中山先生研究了太平天国之后,得出结论说:“洪氏之覆亡,只有民族而不知有民权,知有君主而不知有民主。”该观点( )
A.基本否定太平天国 B.客观评价太平天国
C.高度肯定太平天国 D.片面评价太平天国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太平天国运动的相关史实。太平天国起义是中国历史上规模最宏大的一次农民战争。
【解答】据“洪氏之覆亡,只有民族而不知有民权,知有君主而不知有民主。”可知,该观点客观评价太平天国。太平天国起义是中国历史上规模最宏大的一次农民战争。由于农民阶级的局限性,太平天国无法提出切合实际的革命纲领,无法制止和克服领导集团的腐败,也无法长期保持领导集团的团结。但它坚持斗争14年,转战大半个中国,沉重地打击了清朝的统治和外国侵略势力,谱写了中国近代史上壮烈的一章。
故选:B。
7.太平天国运动是中国近代史上规模最大的一次反封建反侵略的农民革命运动,谱写了一曲悲壮的抗争之歌,这场运动兴起的标志是( )
A.创立“拜上帝会” B.金田起义
C.三元里人民抗英斗争 D.黄巾起义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金田起义的相关史实。太平天国起义是中国历史上规模最宏大的一次农民战争。它坚持斗争14年转战大半个中国,沉重打击了清朝的统治和外国侵略势力,谱写了中国近代史上壮烈的一章。
【解答】1851年1月11日,洪秀全在广西桂平县金田村发动武装起义,建号太平天国,起义军为“太平军”,标志着太平天国运动的兴起。选项B符合题意。
故选:B。
8.第二次鸦片战争对中国造成深远影响,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使中国丧失了更多的主权和领土
B.西方列强侵略势力深入到长江中下游地区
C.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D.中国的半殖民地化程度进一步加深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第二次鸦片战争,解答此题需要学生掌握第二次鸦片战争的影响。
【解答】依据所学,1856年到1860年的第二次鸦片战争,中国战败被迫签订《天津条约》、《北京条约》,列强侵略势力开始深入到中国内地,中国的领土与主权进一步丧失,独立自主的地位进一步丧失,清政府开始被列强控制,使中国社会的半殖民地化程度进一步加深。故ABD属于第二次鸦片战争的影响,C是鸦片战争的影响。
故选:C。
9.6月26日,是世界禁毒日。1839年,在虎门海滩当众销毁鸦片,维护了民族尊严的历史人物是( )
A.道光帝 B.林则徐 C.邓世昌 D.左宗棠
【分析】本题考查林则徐的主要活动,重点掌握林则徐虎门销烟。
【解答】1839年6月3日,林则徐下令将缴获的鸦片,在虎门海滩当众销毁,前后用了23天,销毁鸦片110多万千克。虎门销烟是禁烟斗争的伟大胜利,显示了中华民族反抗外来侵略的坚强意志。振奋了民族精神,维护了民族尊严。林则徐成为无愧的民族英雄。
故选:B。
10.小明跟爸爸去某城市参观,给他留下印象最深的是一座雕像,其主题是“怒折烟枪”,整个枪杆两头朝下,中间向上,裂开的一侧形成犬牙状的尖锐裂口,愤怒地直刺蓝天。该城市是( )
A.上海 B.南京 C.福州 D.虎门
【分析】本题考查林则徐虎门销烟的知识点。林则徐是禁烟运动的民族英雄。
【解答】依据“给他留下印象最深的是一座雕像,其主题是怒折烟枪”可知,该城市应该是虎门。1839年6月3日,林则徐下令将缴获的鸦片,在虎门海滩当众销毁,前后用了23天,销毁鸦片110多万千克。虎门销烟是禁烟斗争的伟大胜利,显示了中华民族反抗外来侵略的坚强意志。振奋了民族精神,维护了民族尊严。
故选:D。
11.落后就要挨打,是历史给我们的启示。第二次鸦片战争中,将有“万园之园”美誉的圆明园毁于一旦的侵略者是( )
A.英法联军 B.美俄连接 C.八国联军 D.德法联军
【分析】本题考查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的相关知识。英法联军一路烧杀,1860年10月,攻入北京,闯进圆明园,掠夺珍宝,十二兽首丢失,为掩人耳目,他们又放火焚烧圆明园。
【解答】1856年10月,英法联军为主凶,美俄两国为帮凶,对中国发动了第二次鸦片战争。英法联军一路烧杀,1860年10月,攻入北京,闯进圆明园,掠夺珍宝,十二兽首丢失,为掩人耳目,他们又放火焚烧圆明园。
故选:A。
12.洪仁玕在《资政新篇》中主张“外国有禁卖子为奴之例。家贫卖子,只顾眼前之便,不思子孙永为人奴,大辱祖考,故准富者请人雇工,不得买奴,贻笑外邦”。从材料中分析洪仁玕的主张是( )
A.消除社会不平等现象 B.发展资本主义雇佣关系
C.实现社会的共同富裕 D.树立良好的对外形象
【分析】本题考查《资政新篇》,是中国第一个较为完整的资本主义改革方案。
【解答】太平天国后期的纲领《资政新篇》是先进的中国人最早提出的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的方案。洪仁玕提出“准富者请人雇工,不得买奴”,主张发展资本主义性质的雇佣关系,故B正确;ACD材料未体现,排除。
故选:B。
13.下列关于第二次鸦片战争说法错误的是( )
A.增开了汉口、南京等十处通商口岸
B.被迫承认鸦片贸易合法化
C.圆明园被焚毁
D.大大加深殖民地化程度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第二次鸦片战争,解答此题需要学生掌握第二次鸦片战争的影响。
【解答】《马关条约》加大了对中国的经济侵略,大大加深了中国的半殖民地化程度,故D表述错误;ABC都属于第二次鸦片战争中的史实。
故选:D。
14.太平天国定都后,采取重大军事行动,使太平天国在军事上进入全盛时期,这里的军事行动是( )
A.永安建制 B.北伐 C.西征 D.天京事变
【分析】本题以太平天国在军事上进入全盛时期为依托,考查西征。
【解答】依据所学可知,1856年,西征和天京突围战斗的胜利,标志着太平天国进入军事上全盛时期,C项符合题意;A项是1853年建立了一个与清政府对峙的政权,不符合题意;B项错误,北伐失败; D项是太平天国由盛到衰的转折点,不符合题意;由此可知,ABD三项的内容不符合题意,排除。
故选:C。
15.某部文献中有“有田同耕,有饭同食,有衣同穿,有钱同使,无处不均匀,无人不饱暖”等语,据此可知该文献应是( )
A.《农政全书》 B.《天朝田亩制度》
C.《天工开物》 D.《资政新篇》
【分析】本题以“有田同耕,有饭同食,有衣同穿,有钱同使,无处不均匀,无人不饱暖”为切入点,考查《天朝田亩制度》的相关知识。
【解答】据所学知,1853年太平天国颁布了《天朝田亩制度》,希望建立一个“有田同耕,有饭同食,有衣同穿,有钱同使,无处不均匀,无人不饱暖”的理想社会,体现了绝对平均主义。
故选:B。
16.柳亚子在《题太平天国战史》一诗中写到:“楚歌声里霸图空,血染胡天烂漫红。煮豆燃萁谁管得,莫将成败论英雄。”其中“煮豆燃萁”是指( )
A.金田起义 B.永安建制 C.天京事变 D.天京陷落
【分析】本题以柳亚子《题太平天国战史》为依托,考查天京事变。
【解答】柳亚子在《题太平天国战史》一诗中写到:“楚歌声里霸图空,血染胡天烂漫红。煮豆燃萁谁管得,莫将成败论英雄。”其中“煮豆燃萁”是指天京事变。太平天国定都天京后,太平天国领导者享乐腐化、领导集团内部矛盾尖锐,争权夺利,由于太平天国领导集团内部争权夺利,矛盾日渐尖锐化,1856年,杨秀清逼封万岁,结果被杀,韦昌辉被处死,石达开出走,太平军人心士气受到严重影响,这就是天京事变。天京事变是领导集团的一场血腥内讧,使太平天国元气大伤,致使太平天国由盛转衰。
故选:C。
17.太平天国进入军事上全盛时期指的是下列哪个事件后( )
A.发动金田起义 B.定都天京
C.北伐的胜利 D.西征的胜利
【分析】本题以太平天国进入军事上全盛时期为依托,考查太平天国运动。
【解答】太平天国进入军事上全盛时期指的是西征的胜利后。1853年,太平军攻占南京,改名天京,定为国都,形成与清政权的对峙;为拱卫天京,派兵北伐和西征,西征使太平军占领了许多州县,扩大了太平天国的控制区域。太平天国进入全盛时期。
故选:D。
18.太平天国运动坚持斗争14年,席卷了大半个中国,扫荡了王朝秩序,冲击了旧纲常名教,对中国社会产生了巨大影响,那么太平天国的性质是( )
A.反对帝国主义的农民运动
B.反封建的农民运动
C.反封建反侵略的农民运动
D.反侵略的农民运动
【分析】本题以太平天国运动坚持斗争14年,席卷了大半个中国,扫荡了王朝秩序,冲击了旧纲常名教,对中国社会产生了巨大影响为依托,考查太平天国运动的性质。
【解答】太平天国运动是中国历史上规模最宏大的一次反封建反侵略的农民运动。它建立了政权,提出了鲜明的纲领,坚持斗争14年,席卷大半个中国,沉重打击了清朝统治和外国在华势力,严重动摇了清朝的统治,谱写了中国近代史上壮烈的一章。C符合题意。
故选:C。
19.1862年太平军严惩“洋枪队”头目是( )
A.华尔 B.左宗棠 C.西摩尔 D.瓦德西
【分析】本题以太平军严惩“洋枪队”为依托,考查太平天国运动。
【解答】1860年,太平军攻占苏州、常州,进逼上海。清朝地方官员和英法侵略者相勾结,雇佣美国人华尔组织“洋枪队”,抵抗太平军的进攻。1862年。太平军再次进攻上海,与洋枪队在太仓地区展开激战。太平军斗志昂扬,连破敌人营垒30多座,活捉敌军副领队。洋枪队闻风丧胆,龟缩在上海城内不敢出战。不久,太平军在浙江慈溪的一次战斗中,击毙洋枪队头目华尔。1862年太平军严惩“洋枪队”头目是华尔。
故选:A。
20.与以往的农民战争相比,太平天国在反封建斗争中最为突出的是( )
A.颁布了《天朝田亩制度》
B.建立了与封建王朝对峙的政权
C.担负起反对外来侵略的任务
D.时间之长、规模之大实属罕见
【分析】本题考查《天朝田亩制度》。与以往的农民战争相比,太平天国在反封建斗争中最为突出的是颁布了《天朝田亩制度》。
【解答】太平天国运动期间,1853年冬,太平天国颁布《天朝田亩制度》,规定“凡分田照人口,不论男妇,算其家口多寡,人多则分多,人寡则分寡”。是太平天国的建国纲领。它突出反映了农民要求废除封建土地所有制的强烈愿望,是几千年来农民反封建斗争的思想结晶。与以往的农民战争相比,太平天国在反封建斗争中最为突出的是颁布了《天朝田亩制度》。
故选:A。
21.1860年火烧圆明园的外国侵略者是( )
A.英日 B.法俄 C.英美 D.英法
【分析】本题考查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的相关知识,结合所学即可作答。
【解答】根据史实可知,1856年10月﹣﹣1860年10月,以英法联军为主凶,美俄两国为帮凶,发动了第二次鸦片战争。1860年,英法联军占领北京,闯进圆明园,他们烧杀抢掠,圆明园昔日的辉煌化为灰烬。
故选:D。
22.马克思说:“它在第二次鸦片战争中,不花费一文钱,不出动一兵一卒,而比任何一个参战国在中国获得的好处都要多。”这个国家指的是( )
A.英国 B.法国 C.德国 D.俄国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俄国侵占我国大片领土的相关史实。俄国是中国近代史上割占中国领土最多的国家。
【解答】据“它在第二次鸦片战争中,不花费一文钱,不出动一兵一卒,而比任何一个参战国在中国获得的好处都要多。”及所学知识可知,这个国家指的是俄国。俄国在第二次鸦片战争前后,趁火打劫,通过一系列不平等条约,共割占中国东北、西北150多万平方千米的领土。
故选:D。
23.关于太平天国运动颁布的《天朝田亩制度》,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规定按人口和年龄平均分配土地
B.想要建立一个理想社会
C.主张在小生产的基础上废除私有制和平均社会财富
D.在实施过程中得到农民支持,广泛推行
【分析】本题考查《天朝田亩制度》。注意掌握相关基础知识。
【解答】《天朝田亩制度》规定按人口和年龄平均分配土地,主张在小生产的基础上废除私有制和平均社会财富,想要建立一个理想社会,突出地反映了广大农民迫切要求废除土土地所有制的强烈愿望。它是中国历史上农民起义中提出的“均贫富”、“均田免粮”等口号的总结和发展,把农民反对封建土地所有制的要求提高到前所未有的高度。《天朝田亩制度》,将农民平均主义思想制度化,所规定的平均土地的办法和它为广大农民所设计的图景,都是不科学的。由于《天朝田亩制度》的空想性和连年战争形势,它的分田方案没有实行。D说法错误。
故选:D。
24.中国央视每年评选感动中国人选,若穿越历史时空,来到1839年,你推选的最佳人选是( )
A.林则徐 B.道光帝 C.琦善 D.李鸿章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林则徐虎门销烟的相关史实。林则徐领导了禁烟运动,是中国近代史上的民族英雄。
【解答】1839年6月,林则徐下令将缴获的全部鸦片,在虎门海滩当众销毁。虎门销烟,是中国人民禁烟斗争的伟大胜利,显示了中华民族反对外来侵略的坚强意志。林则徐,是当之无愧的民族英雄,被誉为是“中国禁烟第一人”。如果在1839年评选感动中国人物,最有资格当选的是林则徐。
故选:A。
25.某学者说:“农民造反者……长歌涌入金陵,开始建造人间小天堂,曾是他们的喜剧;天京陷落……则是他们的悲剧。”,“农民造反者”是( )
A.太平军 B.义和团 C.东北军 D.义勇军
【分析】本题考查太平天国运动。洪秀全领导了太平天国运动,后定都南京。
【解答】某学者说;“农民造反者……长歌涌入金陵,开始建造人间小天堂,曾是他们的喜剧:天京陷落……则是他们的悲剧。”反映的是太平天国运动。太平天国运动爆发后攻占了南京(金陵),企图建立理想的公平社会。所以A符合题意。
故选:A。
26.鸦片战争战败以后,清政府被迫与英国签订的第一个丧权辱国的不平等条约是( )
A.《南京条约》 B.《虎门条约》 C.《望厦条约》 D.《黄埔条约》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鸦片战争相关知识的掌握,1842年8月,英国舰队沿长江而上,直逼南京城下,用武力强迫清政府签订了中英《南京条约》。这是清政府被迫与英国签订的第一个丧权辱国的不平等条约。
【解答】鸦片战争战败以后,清政府被迫与英国签订的第一个丧权辱国的不平等条约是《南京条约》。1840年6月,英国舰队入侵中国广东海面。鸦片战争正式爆发。1842年8月,英国舰队沿长江而上,直逼南京城下,用武力强迫清政府签订了中英《南京条约》。条约主要内容: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为通商口岸。中国赔款2100万银元;割让香港岛给英国;英国商人进出口货物缴纳的税款,中国须同英国商定。
故选:A。
27.每年的6月26日被联合国定为国际禁毒日,它与下列哪一历史事件有关( )
A.虎门销烟 B.鸦片走私 C.鸦片战争 D.火烧圆明园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林则徐虎门销烟的相关史实。林则徐领导了禁烟运动,是中国近代史上的民族英雄。
【解答】结合所学可知,虎门销烟是中国清朝政府委任钦差大臣林则徐在广东虎门集中销毁鸦片的历史事件,发生在1839年6月3日,至6月25日结束,共历时23天,销毁鸦片19187箱和2119袋,总重量2376254斤,A符合题意。
故选:A。
28.每年的6月26日是“世界禁毒日”,我们应珍爱生命,远离毒品。请指出我国近代前夕一次大规模的禁毒事件是( )
A.虎门销烟 B.第一次鸦片战争
C.太平天国运动 D.第二次鸦片战争
【分析】根据“近代前夕一次大规模的禁毒事件”得出本题考查虎门销烟的历史史实。
【解答】依据题意,鸦片走私严重摧残吸食者的体质,给中华民族带来了深重的灾难,于是清统治者派林则徐到广州禁烟,林则徐领导了虎门销烟运动,虎门销烟是中国人民禁烟斗争的伟大胜利,显示了中华民族反抗外来侵略的坚强意志。
故选:A。
29.1840年英国发动蓄谋已久的侵略中国的鸦片战争,其根本目的是( )
A.割占中国领土 B.保护片贸易
C.传播西方文明 D.打开中国市场
【分析】本题考查英国发动鸦片战争的知识点。把握鸦片战争的根本目的是打开中国市场。
【解答】为了打开中国市场,推销工业产品和掠夺廉价的工业原料,英国把侵略的矛头指向中国。英国政府为保护鸦片走私,借口中国禁烟,1840年6月,英国舰队侵入中国广东海面,鸦片战争正式爆发。所以英国发动侵略中国的鸦片战争的根本目的是打开中国市场。
故选:D。
30.历史学家陈旭麓认为,对于中国人来说,鸦片战争是中国“赶往近代的最初的一步”。其主要依据是( )
A.中国社会性质发生了变化
B.中国市场大门被打开
C.民族矛盾开始上升为社会主要矛盾
D.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遭到破坏
【分析】本题以“材料”为切入点,考查学生对鸦片战争的影响的准确识记。
【解答】根据材料中的“赶往近代的最初的一步”等有效信息,可以判断出,这场战争指的是鸦片战争。鸦片战争以后,中国开始从封建社会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故选:A。
二.材料题
31.材料一:1842年8月,清政府议和大臣与英方代表在南京下关静海寺谈判时,英方代表态度凶恶蛮横,动辄扬言开炮攻城,威胁恫吓。清政府代表昏庸无能,一听到英军要开炮,马上就接受了英方的全部要求。
材料二:美国的特命全权公使被委派到世界那一边(中国),站在树底下,手里拿着筐子,等着接他在树上的伙伴所摇撼下来的果子。甚至他还接到训令,万一树上的人和果园的主人发生纠纷,他应当出来调停。
﹣﹣美国学者德涅特《美国东亚外交史》
(1)两则材料分别与哪几次侵华战争有关?在反抗外来侵略的斗争中,涌现出一大批捍卫国家主权和民族尊严的民族英雄,请你选择其中一位,简单叙述他的英雄事迹,并说说要学习他们哪些精神?
(2)与上述材料有关的这些战争给中国造成了什么严重影响?
【分析】(1)本题考查两次鸦片战争;识记英雄人物的事迹。
(2)本题考查两次鸦片战争;理解两次鸦片战争的影响。
【解答】(1)材料一“1842年8月,清政府议和大臣与英方代表在南京下关静海寺谈判时,英方代表态度凶恶蛮横,动辄扬言开炮攻城,威胁恫吓”描述的是鸦片战争;材料二“美国的特命全权公使被委派到世界那一边(中国),站在树底下,手里拿着筐子,等着接他在树上的伙伴所摇撼下来的果子”描述的是第二次鸦片战争;依据所学可知,1839年林则徐虎门销烟,表现了高度的爱国主义精神和维护国家利益的责任感、使命感。
(2)第一次使鸦片战争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上述材料有关的这场战争是第二次鸦片战争,它使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进一步加深,加深了中国的民族危机。
故答案为:
(1)鸦片战争、第二次鸦片战争。林则徐,虎门销烟,民族主义精神。
(2)第一次使鸦片战争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外国资本主义与中华民族的矛盾(最主要的矛盾);封建主义与人民大众的矛盾;反对外国资本主义侵略和本国封建主义的双重革命任务;中国从此进入旧民主主义革命阶段。第二次鸦片战争使中国损失了更多的主权和领土,中国社会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的程度大大加深了。外国侵略势力扩张到沿海各省,并伸向内地,方便了他们倾销商品。外国公使驻京加强了对清政府的影响和控制。签订《北京条约》,清政府可以“借师助剿”,引用外国军队来帮助镇压内乱。
32.【斗志昂扬的起义】
材料一 如图1
(1)如图是人民英雄纪念碑上的一块浮雕,这块浮雕反映的事件是什么?这一事件发生的原因是什么?
【不切实际的纲领】
材料二 如图2
材料三 凡分田,照人口,不论男妇,算其家人口多寡,人多则分多,人寡则分寡,杂以九等。如一家六人分三人好田,分三人丑田,好丑各一半……盖天下皆是天父上主皇上帝一大家,天下人人不受私,物物归上主,则主有所运用,天下大家处处平匀,人人饱暖矣。
﹣﹣《天朝田亩制度》
(2)通过材料二和材料三可以看出太平天国试图建立一个怎样的理想社会?为什么这种社会难以实现?
【争权夺利的内讧】
材料四 在太平天国前期,实权由军师掌握,天王虽然地位在各王之上,然而在制度上是一个虚君,实际权力在正军师东王手上,加上东王多次假托“天父下凡”传令,令天王也要听从东王命令。
(3)材料四反映了太平天国运动期间,哪两位领导人之间的争权夺利?他们之间的争权夺利导致了哪一事件?产生了怎样的危害?
【发人深思的结果】
(4)我们应当如何评价太平天国运动?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太平天国运动的相关史实。太平天国起义是中国历史上规模最宏大的一次农民战争。
【解答】(1)观察题干图片可知,这是人民英雄纪念碑上的一块浮雕,这一浮雕反映的史实是金田起义。鸦片战争失败后,清政府对人民的剥削加重,统治阶级与劳动群众的矛盾日益尖锐。1851年1月11日,洪秀全在广西桂平县金田村发动武装起义,建号太平天国。
(2)据“不切实际的纲领”的内容可知,以上材料出自《天朝田亩制度》。它试图建立一个建立“有田同耕,有饭同食,有衣同穿,有钱同使,无处不均匀,无人不保暖”的理想社会。在小生产的基础上废除私有制,平均社会财富,是不可能实现的。
(3)据“争权夺利的内讧”的内容可知,以上材料反映了太平天国运动期间,洪秀全和杨秀清之间的争权夺利。他们之间的争权夺利导致了天京事变,太平天国从此由盛转衰。
(4)太平天国运动由于农民阶级的局限性,太平天国无法提出切合实际的革命纲领,无法制止和克服领导集团的腐败,也无法长期保持领导集团的团结。太平天国起义是中国历史上规模最宏大的一次农民战争,他坚持斗争14年,转战大半个中国,沉重地打击了清朝的统治和外国侵略设立,谱写了中国近代史上壮烈的一章。
故答案为:
(1)金田起义。鸦片战争失败后,清政府对人民的剥削加重,统治阶级与劳动群众的矛盾日益尖锐。
(2)“有田同耕,有饭同食,有衣同穿,有钱同使,无处不均匀,无人不饱暖”的理想社会。在小生产的基础上废除私有制,平均社会财富,是不可能实现的。
(3)洪秀全和杨秀清。天京事变。太平天国由盛转衰。
(4)局限性:由于农民阶级的局限性,太平天国无法提出切合实际的革命纲领,无法制止和克服领导集团的腐败,也无法长期保持领导集团的团结。进步性:太平天国起义是中国历史上规模最宏大的一次农民战争。它坚持斗争14年,转战大半个中国,沉重地打击了清朝的统治和外国侵略势力,谱写了中国近代史上壮烈的一章。
33.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英属东印度公司1781﹣1790年间,流入中国的白银达1 640万两,1800﹣1810年则达2600万两……1831﹣1833年间将近有1 000万银两从中国流出。
﹣﹣徐中约《中国近代史》
材料二 民众吸食鸦片图
请君莫畏大炮子,百炮才闻几人死?
请君莫畏火箭烧,彻夜才烧二三里。
我所畏者鸦片烟,杀人不计亿万千。
君知炮打肢体裂,不知吃烟肠胃皆熬煎,
君知火箭破产业,不知买烟费尽囊中钱。
﹣﹣《炮子谣》
材料三
图一 英国输入中国商品总值示意图
材料四 1842年8月,英国强迫清政府签订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不平等条约《南京条约》,在西方列强的武力胁迫下,中国被迫对外开放。
(1)材料一反映了中英贸易发生了什么变化?出现这种变化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2)《炮子谣》中提到了鸦片哪几个方面的危害?
(3)材料三中的图一、图二分别反映了什么现象?出现这些现象的原因是什么?
(4)从图一、图二所反映的现象,说明英国发动鸦片战争的主要目的是什么?
(5)依据材料四写出中国社会性质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鸦片战争、鸦片的输入、鸦片的危害的相关史实。19世纪上半期,英国完成了工业革命,成为世界头号工业强国,为了打开中国市场,推销工业产品和掠夺廉价的工业原料,英国把侵略的矛头指向中国。英国政府为保护鸦片走私,借口中国禁烟,1840年6月,英国舰队侵入中国广东海面,鸦片战争正式爆发。
【解答】(1)据材料一“英属东印度公司1781﹣1790年间,流入中国的白银达1 640万两,1800﹣1810年则达2600万两……1831﹣1833年间将近有1 000万银两从中国流出。”可知,材料一反映了中英贸易中中国对英国的贸易由出超变为入超,出现这种变化的主要原因是英国开始向我国走私鸦片。
(2)据“我所畏者鸦片烟,杀人不计亿万千。君知炮打肢体裂,不知吃烟肠胃皆熬煎,君知火箭破产业,不知买烟费尽囊中钱。”可知,《炮子谣》中提到了鸦片对身体、经济、军队的战斗力等方面的危害。
(3)观察材料三中的图片可知,图一反映了《南京条约》签订以后,英国对华的商品输出明显增多。出现这一现象的原因是《南京条约》签订后,五口通商。图二反映了1843年以后,中国进口关税税率大大降低。出现这一现象的原因是《南京条约》签订后,英商进出口货物缴纳的税款,中国须同英国商定。
(4)从图一、图二所反映的现象可知,这说明英国发动鸦片战争的主要目的是打开中国市场,推销廉价工业品。
(5)据材料四“1842年8月,英国强迫清政府签订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不平等条约《南京条约》,在西方列强的武力胁迫下,中国被迫对外开放。”可知,中国由封建社会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故答案为:
(1)中国对英国的贸易由出超变为入超;主要原因是英国开始向我国走私鸦片。
(2)对身体、经济、军队的战斗力等方面。
(3)图一反映了《南京条约》签订以后,英国对华的商品输出明显增多;出现这一现象的原因是《南京条约》签订后,五口通商。图二反映了1843年以后,中国进口关税税率大大降低,出现这一现象的原因是《南京条约》签订后,英商进出口货物缴纳的税款,中国须同英国商定。
(4)打开中国市场,推销廉价工业品。
(5)由封建社会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34.中国近代史上列强不断侵略中国,强迫中国签订不平等条约,使中华民族遭受种种屈辱。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香港的水坑口街(原名叫“波些臣街”“占领街”)。……这标志着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开始,也是血泪斑斑的中国近代史的开始。那片美丽的香港海湾被冠以维多利亚女王的名字,以纪念英国对一个古老文明的胜利。
﹣﹣中国民主法制出版社《复兴之路?上》
(1)材料一中“英国对一个古老文明的胜利”指的是什么?英国人能将“香港海湾冠以维多利亚女王的名字”的条约依据是什么?
材料二:《南京条约》签订后,英国资产阶级欣喜若狂,“一想到和三万万或四万万人开放贸易,大家好像发了疯似的”“只要中国人每年需用一顶棉帽,不必更多,那英格兰现有的工厂就已经供给不上了”。而事实是三年不到的时间内,这一梦想就开始破产,令英国资产阶级感到不满。
(2)根据材料二,请你判断英国发动侵略战争的目的是什么?为扭转材料二所述局面,英国采取了什么行动?
材料三:如图
(3)材料二遗址能够让你直接联想起中国哪次惨痛的遭遇?造成这一惨痛遭遇的侵略者是谁?
【分析】本题考查鸦片战争和《南京条约》、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掌握相关的基础知识。
【解答】(1)材料一中“英国对一个古老文明的胜利”指的是英国在鸦片战争中战胜中国。英国政府为保护鸦片走私,借口中国禁烟,1840年6月,英国舰队侵入中国广东海面,鸦片战争正式爆发。1842年8月,清政府被迫签订《南京条约》,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五处为通商口岸,赔偿英国2100万元,割香港岛给英国,英商进出口货物缴纳的税款,中国须同英国商定。所以英国人能将“香港海湾被冠以维多利亚女王的名字”的依据是中英《南京条约》规定割香港岛给英国。
(2)根据材料二“一想到和三万万或四万万人开放贸易,大家好像发了疯似的”“只要中国人每年需用一顶棉帽,不必更多,那英格兰现有的工厂就已经供给不上了”结合所学可知,为了打开中国市场,推销工业产品和掠夺廉价的工业原料,英国把侵略的矛头指向中国。而事实是三年不到的时间内,这一梦想就开始破产,令英国资产阶级感到不满。
英国为扭转这一局面,为了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扩大侵略权益,英国又对中国发动第二次鸦片战争。
(3)依据课本所学知识可知,材料三遗址是英法联军火烧后的圆明园。材料三遗址能够让你直接想起中国的惨痛遭遇火烧圆明园。1860年10月,英法联军攻占北京,英法侵略者闯入北京西郊的皇家园林﹣圆明园,疯狂劫掠园中珍宝,洗劫过后,侵略者又放火烧圆。大伙烧了三天三夜,宏伟华美的圆明园变成了一篇废墟。
故答案为:
(1)英国在鸦片战争中战胜中国;清政府被迫签订《南京条约》,规定割香港岛给英国。
(2)打开中国市场,倾销商品;对中国发动第二次鸦片战争。
(3)火烧圆明园;英法联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