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历史上册 期末复习 第二单元 练习题
第Ⅰ卷(选择题)
一.选择题
1.十九世纪六十年代,清朝内部有见识的官员掀起了洋务运动,开始向西方学习。下列人物中不属于洋务派地方代表的是( )
A.李鸿章 B.曾国藩 C.左宗棠 D.奕?
2.某班兴行“甲午中日战争祭”的主题班会,以哀悼在这场战争中牺牲的英烈。下列人物符合这一主题的是( )
①邓世昌
②丁汝昌
③谭嗣同
④聂士成
A.①② B.②④ C.②③ D.①③
3.戊戌变法时期,在狱中写下“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的诗句、甘愿为变法流血牺牲的仁人志士是( )
A.孙中山 B.梁启超 C.康有为 D.谭嗣同
4.光绪皇帝曾垂泪撰联:“此日漫挥天下泪,有公足壮海军威。”并赐予邓世昌“壮节公”谥号。邓世昌英勇牺牲是在( )
A.三元里抗英中 B.黄海战役中
C.威海卫战役中 D.淮海战役中
5.恭亲王奕?是下列哪一群体的代表( )
A.地主阶级洋务派 B.资产阶级维新派
C.资产阶级革命派 D.进步的知识分子
6.以下历史事件存在因果关系的一组是( )
①帝国主义瓜分中国狂潮
②洋务运动
③义和团运动
④五四运动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7.“天津临时政府委员会”第299次会议记录显示,该委员会支付给公共工程局的下列款项用于履行这一项条约。拆除山海关炮台10000元;拆除大沽南炮台1000 元;拆除大沽北炮台3000 元。这一条约是( )
A.《南京条约》 B.《天津条约》 C.《马关条约》 D.《辛丑条约》
8.十九世纪末,提出“扶清灭洋”口号的近代反帝爱国农民运动是( )
A.太平天国运动 B.洋务运动
C.义和团运动 D.五四运动
9.所谓近代化主要是指在经济上实现工业化,在政治上实现民主化的进程。中国在经济领域的开启性事件是( )
A.戊戌变法 B.洋务运动
C.实业救国和辛亥革命 D.五四运动和戊戌变法
10.下列洋务派中属于中央代表的是( )
A.李鸿章 B.奕? C.曾国藩 D.张之洞
11.洋务派办洋务的根本目的是( )
A.排除内忧外患 B.学习西方技术
C.发展国内经济 D.维护清王朝统治
12.中国近代化的开端是( )
A.洋务运动 B.甲午中日战争
C.百日维新变法 D.辛亥革命
13.第二次鸦片战争后使中国开始认识到要学习西方军事技术,于是开始了( )
A.编写《海国图志》 B.洋务运动
C.太平天国运动 D.义和团运动
14.2017年2月10日。2016年度“感动中国十大人物”颁奖典礼在中央电视台播出,中央电视台每年都以“感动”为标准评选年度感动中国十大人物。如果可以对历史人物进行评选,你认为最有资格当选1894年感动中国人物的是( )
A.邓世昌 B.康有为 C.孙中山 D.陈独秀
15.外国报纸评论:“日本国为蒙文明皮肤具野蛮筋骨之怪兽。甲午中日战争中,日军制造了惨绝人寰的大屠杀是( )
A.南京大屠杀 B.旅顺大屠杀
C.九连城大屠杀 D.威海卫大屠杀
16.公车上书失败后,宣传变法影响最大的报刊是( )
A.《时务报》与《国闻报》 B.《民报》
C.《青年杂志》 D.《新青年》
17.近代中国许多报刊在传播新思想、新知识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如图所示报刊主要宣传了哪种新思想?( )
A.维新变法思想 B.仁政与法治思想
C.“扶清灭洋”思想 D.“自强”“求富”思想
18.拉开维新变法运动序幕的事件是( )
A.甲午中日战争的爆发联单
B.《马关条约》的签订
C.“公车上书”
D.颁布“明定国是”诏书
19.为中国近代化开辟道路,提出“自强”与“求富”,中国近代兴办的培养翻译人才和军事人才的学校最早出现在( )
A.戊戌变法时期 B.鸦片战争以前
C.洋务运动时期 D.中华民国成立
20.下列哪一位不是洋务运动的地方代表人物( )
A.梁启超 B.曾国藩 C.左宗棠 D.张之洞
21.哪一项拉开变法维新运动的序幕( )
A.公车上书 B.马关条约 C.洋务运动 D.鸦片运动
22.中国最早创建近代新式海军是在( )
A.戊戌变法时期 B.鸦片战争时期
C.甲午中日战争时期 D.洋务运动时期
23.支持维新派进行改革的皇帝是( )
A.道光皇帝 B.咸丰皇帝 C.同治皇帝 D.光绪皇帝
24.维新变法时建立的一所新式学校既北京大学前身是( )
A.京师同文馆 B.京师大学堂
C.京师同文馆 D.北京师范大学
25.19世纪末,民族危机空前严重,反帝爱国的义和团运动首先兴起于( )
A.山东 B.山西 C.湖南 D.湖北
26.“上海轮船招商局创办三年内(1872~1875年),外轮就损失1300 万两(白银),官办织布局开办后,江南海关每年洋布进口减少10万匹。”与这一现象出现直接有关的是( )
A.民族资本主义 B.洋务运动
C.戊戌变法 D.辛亥革命
27.洋务运动中,洋务派以“自强”为口号,开始创办( )
A.军事工业 B.西式学校 C.民用工业 D.新式海军
28.“此日漫挥天下泪,有公足壮海军威。”此“公”指挥“致远”号舰艇,撞击敌舰壮烈殉国的战役是( )
A.平壤战役 B.威海卫战役 C.黄海海战 D.辽东之战
29.1895年,康有为在一夜之间赶写万言书,提出“拒和、迁都、变法”,强烈要求光绪帝“变法成天下之治”。此描述的是( )
A.师夷长技以制夷 B.洋务运动
C.公车上书 D.“明定国是”诏书的颁布
30.戊戌变法中高喊“有心杀贼,无力回天,死得其所,快哉,快哉”成为戊戌六君子之一维新代表人物是( )
A.康有为 B.梁启超 C.谭嗣同 D.魏源
第Ⅱ卷(非选择题)
二.材料题
31.19世纪,面对列强的侵略,清政府统治阶层也进行了一系列的以维护统治为目的改革。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中国当时的一些有识之士受到第二次鸦片战争中圆明园被焚的极大刺激与震撼,感到学习西方先进军事技术势在必行,终于启动了一场持续30多年(19世纪60~90年代)的自强运动……从而启动了中国现代化的最初步伐。
﹣﹣马克尧主编《世界文明史》
(1)材料一中的“自强运动”指我国近代化探索中的什么运动?这次“自强运动”的主观目的是什么?这次运动在中国近代化中起了什么作用?
材料二:从此中国兵船轮船及机器制造各局用煤,不致远购于外洋,一旦有时,庶不为敌人所把持,亦可免利源之外泄。
﹣﹣李鸿章《直境开办矿务折》
(2)李鸿章属于什么派别?这个派别在地方的代表人物还有谁?这场运动的结果如何?
材料三:《马关条约》签订的消息传来,举国哗然。战争的失败和民族的危亡激发了人们的民族意识,在最初的失望和震怒之后,“救亡图存”成为当时最高亢的呼声。康有为、梁启超等掀起了维新变法运动。
(3)依据材料二指出维新变法运动兴起的主要原因是什么?哪一历史事件揭开了“变法维新”运动的序幕?
材料四“百日维新”虽然失败了,但它毕竞触动了传统中国政治体制,为现代国家的建立作出了有益尝试。以后发生的历次革命运动,从现代化的进程看,都与戊戌变法有着历史的连续性。也正因为如此,史学界才会把戊戌变法视作近代中国现代化进程的起点。
﹣﹣《回顾戊戌重温历史》
(4)根据材料及所学知识,评价戊戌变法在中国近代化过程中的作用。
32.中国近代历史时期,从社会性质上看,我国处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西方列强的侵略和中国人民的抗争交织在一起。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1)近代中国的社会性质是什么?
(2)写出影响近代社会性质进程的三个重大历史事件及影响。
33.材料论述题
甲午战争前,清政府的财政原已十分困难,据统计,这时每年收入为8.9万两,每年支出也相差无几,要自行筹划这笔庞大款项,是根本不可能的事,因此,为了缴付此项赔款,清政府又陆续签订了《俄法借款》《美德借款》《美德续借款》。“瓜分大清帝国”的形势已经造成,幅员广阔的大好河山,被帝国主义践踏得血迹斑斑。
一汤志钩《戊成变法史》
(1)甲午战争失败后,清政府被迫与日本签订了什么条约?
(2)阅读以上材料,提炼个观点,并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加以论述。(要求:观点明确,更论结合,逻辑清晰)
34.材料一:自强运动是晚清政府在内忧外患交困的危急形势下的一个自救运动。由于在对内对外战争中对西方的坚船利炮的威力大开眼界,对来自西洋的“数千年未有之强敌”(李鸿章语)开始有所认识,这样才能转而主张缓和与西方的紧张关系,并引进西方军事技术,以求“御侮自强”之术。
﹣﹣罗荣渠《现代化新论》
材料二:中国已面对着“数千年未有之强敌”,指出中国海防的重点为“大沽、北塘、山海关一带”,主张“防敌兵沿海登岸,是外海水师铁甲船与守口大炮铁船的重任”。他分析了福建、上海二局造船的情况,认为“派中国学生、工匠赴国外学习是当务之急”。
﹣﹣《论清政府筹办海防》
材料三:李鸿章说:“我办了一辈子事,练兵也,海军也,都是纸糊的老虎……不过勉强涂饰,虚有其表。”
(1)材料一所提到的“自强运动”是指中国近代史上哪一重大事件?晚清政府寻求“御侮自强”之术的根本目的是什么?
(2)根据材料二,19世纪60﹣90年代清政府为加强海防采取了哪些措施?
(3)从材料三李鸿章的话中,我们可以看出他所进行的是一场什么性质的运动?
(4)请结合三则材料及所学知识,说说这一运动有何积极影响?
35.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这场持续了约三十五年的运动(指洋务运动),是一种浮于表面的近代化尝试;它只采纳了西方文明中那些具有直接实用价值的东西,而另一些更为可取的东西,却完全被忽略了。
﹣﹣摘编自徐中约《中国近代史》
(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说出这场运动的口号是什么。它采纳了西方文明中哪些具有直接实用价值的东西?
材料二:《马关条约》的签订,使中国再次遭受割地、赔款、丧失主权的厄运。康有为等以“变法图强”为号召,在北京、上海等地发行《中外纪闻》《时务报》《国闻报》等报纸,宣传变法思想;在北京组织强学会、保国会,号召救国图强。光绪帝启用康有为等人。1898年6月11日,光绪帝颁布《明定国是诏》,正式开始变法。此后发布上百道变法诏令,除旧布新。
(2)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次探索有什么积极作用。
(3)材料一和材料二反映的历史事件,在探索近代化道路上有什么不同?
八年级历史上册 期末复习 第二单元 练习题
参考答案与解析
一.选择题
1.十九世纪六十年代,清朝内部有见识的官员掀起了洋务运动,开始向西方学习。下列人物中不属于洋务派地方代表的是( )
A.李鸿章 B.曾国藩 C.左宗棠 D.奕?
【分析】本题考查洋务运动,识记洋务派的代表人物。
【解答】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曾国藩、李鸿章属于洋务派,第二次鸦片战争以后,清朝内外交困,为了维护封建统治,一些官员在中央以奕?为代表,在地方以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张之洞为代表,掀起了一场“师夷长技”的洋务运动。
故选:D。
2.某班兴行“甲午中日战争祭”的主题班会,以哀悼在这场战争中牺牲的英烈。下列人物符合这一主题的是( )
①邓世昌
②丁汝昌
③谭嗣同
④聂士成
A.①② B.②④ C.②③ D.①③
【分析】本题以某班兴行“甲午中日战争祭”的主题班会,以哀悼在这场战争中牺牲的英烈为切入点,考查甲午中日战争中涌现的英雄人物。
【解答】据所学知,①邓世昌②丁汝昌是甲午中日战争中涌现的英雄人物,谭嗣同是戊戌变法的代表人物,聂士成是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中的英雄人物。
故选:A。
3.戊戌变法时期,在狱中写下“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的诗句、甘愿为变法流血牺牲的仁人志士是( )
A.孙中山 B.梁启超 C.康有为 D.谭嗣同
【分析】本题以“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为切入点,考查谭嗣同的相关事迹。
【解答】根据已学知识可知,1898年9月,慈禧太后发动政变,囚禁了光绪帝,康有为、梁启超逃往国外,谭嗣同在狱中写下“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的诗句慷慨就义,谭嗣同等六人被杀害,维新变法最终以失败结束。
故选:D。
4.光绪皇帝曾垂泪撰联:“此日漫挥天下泪,有公足壮海军威。”并赐予邓世昌“壮节公”谥号。邓世昌英勇牺牲是在( )
A.三元里抗英中 B.黄海战役中
C.威海卫战役中 D.淮海战役中
【分析】本题以光绪皇帝曾垂泪撰联:“此日漫挥天下泪,有公足壮海军威。”为切入点,考查甲午中日战争的相关知识。
【解答】依据题干“赐予邓世昌壮节公谥号,邓世昌足牡海军威”得出,这是黄海海战。1894年9月,清政府北洋舰队在黄海大东沟海域,遭到日本舰队袭击,致远舰管带邓世昌率舰冲锋向前,激战中,致远舰多处中弹,邓世昌下令,开足马力,直冲敌舰,日舰躲避,同时施放鱼雷,击中致远舰,邓世昌与全舰官兵壮烈牺牲。
故选:B。
5.恭亲王奕?是下列哪一群体的代表( )
A.地主阶级洋务派 B.资产阶级维新派
C.资产阶级革命派 D.进步的知识分子
【分析】本题考查洋务运动,知道地主阶级洋务派的内容。
【解答】19世纪60年代初,清朝统治集团中出现了洋务派,在中央以恭亲王奕?为代表,在地方以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等为代表。他们的共同主张是师夷长技、自强。
故选:A。
6.以下历史事件存在因果关系的一组是( )
①帝国主义瓜分中国狂潮
②洋务运动
③义和团运动
④五四运动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分析】本题以提出“扶清灭洋”口号的近代反帝爱国农民运动为依托,考查义和团运动。注意掌握相关基础知识。
【解答】依据所学可知,19世纪末,帝国主义列强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激起了中国人民的反抗,义和团运动在山东、直隶一带兴起,他们提出“扶清灭洋”口号同列强做斗争,C项符合题意。
故选:C。
7.“天津临时政府委员会”第299次会议记录显示,该委员会支付给公共工程局的下列款项用于履行这一项条约。拆除山海关炮台10000元;拆除大沽南炮台1000 元;拆除大沽北炮台3000 元。这一条约是( )
A.《南京条约》 B.《天津条约》 C.《马关条约》 D.《辛丑条约》
【分析】本题考查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和《辛丑条约》,具体考查《辛丑条约》的内容。
【解答】根据材料““天津临时政府委员会”该委员会支付给公共工程局拆除山海关炮台10000元,拆除大沽南炮台1000元,拆除大沽北炮台3000元,”,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是为了履行《辛丑条约》,《辛丑条约》强调拆除北京到大沽沿线炮台。ABC项均不符题干,排除。
故选:D。
8.十九世纪末,提出“扶清灭洋”口号的近代反帝爱国农民运动是( )
A.太平天国运动 B.洋务运动
C.义和团运动 D.五四运动
【分析】本题以提出“扶清灭洋”口号的近代反帝爱国农民运动为依托,考查义和团运动。注意掌握相关基础知识。
【解答】依据所学可知,19世纪末,帝国主义列强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激起了中国人民的反抗,义和团运动在山东、直隶一带兴起,他们提出“扶清灭洋”口号同列强做斗争,C项符合题意。
故选:C。
9.所谓近代化主要是指在经济上实现工业化,在政治上实现民主化的进程。中国在经济领域的开启性事件是( )
A.戊戌变法 B.洋务运动
C.实业救国和辛亥革命 D.五四运动和戊戌变法
【分析】本题考查洋务运动,知道中国在经济领域的开启性事件是洋务运动。
【解答】洋务运动主张学习西方先进的生产技术,实现富国强兵,维护清朝的统治,客观上促进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是中国近代化在经济领域的开启性事件。
故选:B。
10.下列洋务派中属于中央代表的是( )
A.李鸿章 B.奕? C.曾国藩 D.张之洞
【分析】本题考查洋务运动的知识点。识记洋务派在中央的代表。
【解答】第二次鸦片战争后,清政府中恭亲王奕?和地方官员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等,主张学习西方先进生产技术和练兵方法,建设近代化国防。这些人被叫做洋务派。所以洋务派的中央代表是奕?。
故选:B。
11.洋务派办洋务的根本目的是( )
A.排除内忧外患 B.学习西方技术
C.发展国内经济 D.维护清王朝统治
【分析】本题考查洋务运动,知道洋务运动的目的是维护清王朝的封建统治。
【解答】第二次鸦片战争后,清政府内外交困,清政府摇摇欲坠,为维护清朝统治,地主阶级中的洋务派掀起了一场“师夷长技以自强”洋务运动。
故选:D。
12.中国近代化的开端是( )
A.洋务运动 B.甲午中日战争
C.百日维新变法 D.辛亥革命
【分析】本题考查洋务运动,掌握相关的基础知识。
【解答】洋务运动引进了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使中国出现了第一批近代工业企业,促进了中国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开启了中国近代化的进程,是中国近代化的开端。
故选:A。
13.第二次鸦片战争后使中国开始认识到要学习西方军事技术,于是开始了( )
A.编写《海国图志》 B.洋务运动
C.太平天国运动 D.义和团运动
【分析】本题是对洋务运动背景的考查,要注意洋务运动与第二次鸦片战争的关系。
【解答】据所学知识可知,第二次鸦片战争后,清政府的主权和领土完整遭到了进一步的破坏,处于内忧外患的局面,为了维护封建统治,洋务派认识到必须学习西方军事技术,于是开始了洋务运动。
故选:B。
14.2017年2月10日。2016年度“感动中国十大人物”颁奖典礼在中央电视台播出,中央电视台每年都以“感动”为标准评选年度感动中国十大人物。如果可以对历史人物进行评选,你认为最有资格当选1894年感动中国人物的是( )
A.邓世昌 B.康有为 C.孙中山 D.陈独秀
【分析】本题以1894年感动中国人物为切入点,考查邓世昌的相关知识。
【解答】根据题干信息“1894年感动中国人物”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894年中日爆发甲午战争,在黄海海战中,致远舰管带邓世昌率领全舰官兵英勇杀敌,壮烈殉国。民族英雄邓世昌应该被评为1894年感动中国人物。因此只有选项A符合题意。
故选:A。
15.外国报纸评论:“日本国为蒙文明皮肤具野蛮筋骨之怪兽。甲午中日战争中,日军制造了惨绝人寰的大屠杀是( )
A.南京大屠杀 B.旅顺大屠杀
C.九连城大屠杀 D.威海卫大屠杀
【分析】本题考查了旅顺大屠杀。识记旅顺大屠杀的史实。
【解答】根据所学可知:甲午中日战争中,日军攻陷旅顺后,进行了惨绝人寰的大屠杀。故甲午中日战争中,日军制造了惨绝人寰的大屠杀是旅顺大屠杀。
故选:B。
16.公车上书失败后,宣传变法影响最大的报刊是( )
A.《时务报》与《国闻报》 B.《民报》
C.《青年杂志》 D.《新青年》
【分析】本题考查戊戌变法的相关知识,了解维新派创办的主要刊物。
【解答】维新人士创办的影响最大的报刊是上海的《时务报》和天津的《国闻报》。据所学知,近代中国许多报纸、杂志在传播新思想、新知识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1896年8月9日在上海创刊。黄遵宪、汪康年、梁启超创办《时务报》。《时务报》主要宣传了维新思想。1897年10月26日,严复在天津创立《国闻报》,它所宣传的是维新变法思想。
故选:A。
17.近代中国许多报刊在传播新思想、新知识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如图所示报刊主要宣传了哪种新思想?( )
A.维新变法思想 B.仁政与法治思想
C.“扶清灭洋”思想 D.“自强”“求富”思想
【分析】本题以历史图片为切入点,考查戊戌变法的相关知识。
【解答】据所学知,《时务报》是维新运动时期著名的维新派报纸,是当时维新派最重要的、影响最大的机关报。1896年8月9日在上海创刊。黄遵宪、汪康年、梁启超创办。旬刊,连史纸、石印。梁启超主笔,汪康年总经理,是中国人办的第一个杂志。《时务报》宣传了维新变法思想。
故选:A。
18.拉开维新变法运动序幕的事件是( )
A.甲午中日战争的爆发联单
B.《马关条约》的签订
C.“公车上书”
D.颁布“明定国是”诏书
【分析】本题以拉开维新变法运动序幕为切入点,考查公车上书的相关知识。
【解答】1895年春,《马关条约》签订的消息传到北京,正在北京参加科举考试的康有为、梁启超等人义愤填膺,联名上书光绪帝,反对同日本人议和,请求变法。即“公车上书”,公车上书揭开了维新变法运动的序幕。
故选:C。
19.为中国近代化开辟道路,提出“自强”与“求富”,中国近代兴办的培养翻译人才和军事人才的学校最早出现在( )
A.戊戌变法时期 B.鸦片战争以前
C.洋务运动时期 D.中华民国成立
【分析】本题考查洋务运动创办的新式学堂京师同文馆。1862年创办京师同文馆是洋务派兴办的第一所新式学堂。
【解答】1862年创办京师同文馆是洋务派兴办的第一所新式学堂,它以培养外语翻译和外交人才为宗旨,故C正确。
故选:C。
20.下列哪一位不是洋务运动的地方代表人物( )
A.梁启超 B.曾国藩 C.左宗棠 D.张之洞
【分析】本题考查洋务运动的相关知识,掌握洋务运动的代表人物及其主要内容。
【解答】19世纪60﹣90年代的洋务运动在中央的代表有奕?,在地方的代表有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张之洞。梁启超是戊戌变法的代表人物。
故选:A。
21.哪一项拉开变法维新运动的序幕( )
A.公车上书 B.马关条约 C.洋务运动 D.鸦片运动
【分析】本题考查戊戌变法的内容,把握公车上书的史实。公车上书拉开了维新变法运动的序幕。
【解答】1895年,《马关条约》签订的消息传到北京,在北京参加科举考试的康有为、梁启超联合1300多举人上书光绪帝,反对同日本议和,请求变法,史称“公车上书”,公车上书拉开了维新变法运动的序幕。
故选:A。
22.中国最早创建近代新式海军是在( )
A.戊戌变法时期 B.鸦片战争时期
C.甲午中日战争时期 D.洋务运动时期
【分析】本题考查了洋务运动。洋务派从19世纪60年代到90年代,掀起了一场“师夷长技”的洋务运动。
【解答】中国最早创建近代新式海军是在洋务运动时期。“洋务派”从19世纪60年代到90年代,掀起了一场“师夷长技”的洋务运动。从70年代到80年代中期,洋务派筹建了南洋、北洋和福建三支海军。
故选:D。
23.支持维新派进行改革的皇帝是( )
A.道光皇帝 B.咸丰皇帝 C.同治皇帝 D.光绪皇帝
【分析】本题以支持维新派进行改革的皇帝为切入点,考查戊戌变法的相关知识。
【解答】公车上书以后,康有为又三次上书光绪帝。他痛切陈述国家处于危亡时刻,唯一出路是任用维新派参与谋划,并提出由皇帝出面,倡导变法。康有为的言辞使光绪帝深为感动。光绪帝接见康有为,表示不做“亡国之君”,支持并让康有为全面筹划变法。故支持维新派进行改革的皇帝是光绪皇帝。
故选:D。
24.维新变法时建立的一所新式学校既北京大学前身是( )
A.京师同文馆 B.京师大学堂
C.京师同文馆 D.北京师范大学
【分析】本题以北京大学为切入点,考查戊戌变法的相关知识。
【解答】戊戌变法时期创办的京师大学堂是中国近代第一所国家建立的最高学府,是今天北京大学的前身,也是戊戌变法留下的重要成果,它的创办表明近代中国教育改革迈出了重要的一步。辛亥革命后,京师大学堂改名为北京大学,后来成为新文化运动的中心和五四运动的发源地。
故选:B。
25.19世纪末,民族危机空前严重,反帝爱国的义和团运动首先兴起于( )
A.山东 B.山西 C.湖南 D.湖北
【分析】本题以“19世纪末,民族危机空前严重,反帝爱国的义和团运动”为切入点,考查义和团运动的知识。
【解答】甲午中日战争后,随着帝国主义侵略势力的深入,一些外国教会也猖狂的欺压中国人民。19世纪末,列强的侵略加剧了中华民族与帝国主义的矛盾,使广大的中国人民深受其害。从1898年起,活跃在山东的民间组织义和团,以“扶清灭洋”为口号,掀起了反帝爱国的农民运动。故19世纪末,民族危机空前严重,反帝爱国的义和团运动首先兴起于山东。
故选:A。
26.“上海轮船招商局创办三年内(1872~1875年),外轮就损失1300 万两(白银),官办织布局开办后,江南海关每年洋布进口减少10万匹。”与这一现象出现直接有关的是( )
A.民族资本主义 B.洋务运动
C.戊戌变法 D.辛亥革命
【分析】本题考查洋务运动,知道洋务运动对于抵抗外国帝国主义的经济侵略起过一定的积极作用。
【解答】据题干“上海轮船招商局创办三年内,外轮就损失1300万两(白银),湖北官办织布局开办后,江南海关每年洋布进口减少10万匹”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洋务运动对于抵抗外国帝国主义的经济侵略起过一定的积极作用。故与题干材料相关的是洋务运动。
故选:B。
27.洋务运动中,洋务派以“自强”为口号,开始创办( )
A.军事工业 B.西式学校 C.民用工业 D.新式海军
【分析】本题考查洋务运动。19世纪60年代开始了洋务运动,洋务运动以自强和求富为口号兴建了军事企业和民用企业。
【解答】19世纪60﹣90年代,洋务派掀起了一场“师夷长技”的洋务运动。洋务派起初以“自强”为口号,创办一批近代军事工业;19世纪70年代,洋务派又提出“求富”的口号,创办民用工业。
故选:A。
28.“此日漫挥天下泪,有公足壮海军威。”此“公”指挥“致远”号舰艇,撞击敌舰壮烈殉国的战役是( )
A.平壤战役 B.威海卫战役 C.黄海海战 D.辽东之战
【分析】本题以“此日漫挥天下泪,有公足壮海军威”为切入点,考查的是甲午中日战争的相关知识点。
【解答】挽联“此日漫挥天下泪,有公足壮海军威”这是传说光绪皇帝给北洋海军邓世昌的挽联。其背景是赞扬邓世昌黄海海战的壮烈表现,显示出了北洋海军的气节与威名。1894年9月,清政府北洋舰队在黄海大东沟海域,遭到日本舰队袭击,致远舰管带邓世昌率舰冲锋向前,激战中,致远舰多处中弹,邓世昌下令,开足马力,直冲敌舰,日舰躲避,同时施放鱼雷,击中致远舰,邓世昌与全舰官兵壮烈牺牲。故邓世昌指挥“致远”号舰艇,撞击敌舰壮烈殉国的战役是黄海海战。
故选:C。
29.1895年,康有为在一夜之间赶写万言书,提出“拒和、迁都、变法”,强烈要求光绪帝“变法成天下之治”。此描述的是( )
A.师夷长技以制夷 B.洋务运动
C.公车上书 D.“明定国是”诏书的颁布
【分析】本题考查公车上书的相关知识,关键信息是“拒和、迁都、变法”。
【解答】1895年春,《马关条约》签订的消息传到北京,正在北京参加科举考试的康有为、梁启超等人义愤填膺,联名上书光绪帝,提出“拒和、迁都、变法”,反对同日本人议和,请求变法。即“公车上书”,公车上书揭开了维新变法运动的序幕。
故选:C。
30.戊戌变法中高喊“有心杀贼,无力回天,死得其所,快哉,快哉”成为戊戌六君子之一维新代表人物是( )
A.康有为 B.梁启超 C.谭嗣同 D.魏源
【分析】本题以“有心杀贼,无力回天,死得其所,快哉,快哉”为切入点,考查谭嗣同的事迹。
【解答】1898年9月,慈禧太后发动政变,囚禁了光绪帝,康有为、梁启超逃往国外,谭嗣同等六人被杀害,维新变法最终以失败结束。谭嗣同在刑场吟诵“有心杀贼,无力回天。死得其所,快哉快哉!”慷慨就义。
故选:C。
二.材料题
31.19世纪,面对列强的侵略,清政府统治阶层也进行了一系列的以维护统治为目的改革。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中国当时的一些有识之士受到第二次鸦片战争中圆明园被焚的极大刺激与震撼,感到学习西方先进军事技术势在必行,终于启动了一场持续30多年(19世纪60~90年代)的自强运动……从而启动了中国现代化的最初步伐。
﹣﹣马克尧主编《世界文明史》
(1)材料一中的“自强运动”指我国近代化探索中的什么运动?这次“自强运动”的主观目的是什么?这次运动在中国近代化中起了什么作用?
材料二:从此中国兵船轮船及机器制造各局用煤,不致远购于外洋,一旦有时,庶不为敌人所把持,亦可免利源之外泄。
﹣﹣李鸿章《直境开办矿务折》
(2)李鸿章属于什么派别?这个派别在地方的代表人物还有谁?这场运动的结果如何?
材料三:《马关条约》签订的消息传来,举国哗然。战争的失败和民族的危亡激发了人们的民族意识,在最初的失望和震怒之后,“救亡图存”成为当时最高亢的呼声。康有为、梁启超等掀起了维新变法运动。
(3)依据材料二指出维新变法运动兴起的主要原因是什么?哪一历史事件揭开了“变法维新”运动的序幕?
材料四“百日维新”虽然失败了,但它毕竞触动了传统中国政治体制,为现代国家的建立作出了有益尝试。以后发生的历次革命运动,从现代化的进程看,都与戊戌变法有着历史的连续性。也正因为如此,史学界才会把戊戌变法视作近代中国现代化进程的起点。
﹣﹣《回顾戊戌重温历史》
(4)根据材料及所学知识,评价戊戌变法在中国近代化过程中的作用。
【分析】本题以19世纪,面对列强的侵略,清政府统治阶层也进行了一系列的以维护统治为目的改革为切入点,以四则材料为依托,综合考查中国近代化探索的相关史实﹣﹣洋务运动、戊戌变法,题目设计既注重基础性,又注重概括性和开放性,对学生答题能力要求较高。
【解答】(1)据材料“中国当时的一些有识之士受到第二次鸦片战争中圆明园被焚的极大刺激与震撼,感到学习西方先进军事技术势在必行,终于启动了一场持续30多年(19世纪60~90年代)的自强运动……从而启动了中国现代化的最初步伐”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一中的“自强运动”指洋务运动;这次“自强运动”的主观目的是维护清朝统治;第二次鸦片战争后,清朝内外交困。为了维护清朝的统治,以恭亲王奕?、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张之洞等为代表的地主阶级洋务派掀起洋务运动,这次运动开启中国近代化历程,客观上促进中国资本主义的产生。
(2)据材料“从此中国兵船轮船及机器制造各局用煤,不致远购于外洋,一旦有时,庶不为敌人所把持,亦可免利源之外泄”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李鸿章属于地主阶级洋务派;19世纪60年代至90年代,以恭亲王奕?、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张之洞等为代表的地主阶级洋务派掀起一场“师夷长技以自强”的洋务运动。前期以“自强”为口号,兴办了一批近代军事工业,如江南制造总局、福州船政局等。甲午中日战争中,北洋舰队全军覆没,标志着洋务运动的破产。
(3)据材料“《马关条约》签订的消息传来,举国哗然。战争的失败和民族的危亡激发了人们的民族意识,在最初的失望和震怒之后”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维新变法运动兴起的主要原因是甲午中日战争的失败和民族的危亡;公车上书揭开了“变法维新”运动的序幕。1895年清政府签订《马关条约》的消息传来,正在北京参加科举考试的康有为和梁启超联合1300多名应试举人,上书光绪帝,反对议和,请求变法,历史上称之为“公车上书”,这次上书没有达到目的,但康有为、梁启超等为挽救民族危亡掀起的维新变法运动就此拉开了序幕。康有为、梁启超发动维新变法运动的主要目的是挽救民族危亡。
(4)据材料“虽然失败了,但它毕竞触动了传统中国政治体制,为现代国家的建立作出了有益尝试。以后发生的历次革命运动,从现代化的进程看,都与戊戌变法有着历史的连续性。也正因为如此,史学界才会把戊戌变法视作近代中国现代化进程的起点”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戊戌变法在中国近代化过程中的作用是,戊戌变法在思想文化方面产生广泛而持久的影响。
故答案为:
(1)洋务运动;维护清朝统治;开启中国近代化历程,客观上促进中国资本主义的产生。
(2)洋务派;左宗棠、张之洞等;失败。
(3)战争的失败和民族的危亡;公车上书。
(4)在思想文化方面产生广泛而持久的影响。
32.中国近代历史时期,从社会性质上看,我国处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西方列强的侵略和中国人民的抗争交织在一起。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1)近代中国的社会性质是什么?
(2)写出影响近代社会性质进程的三个重大历史事件及影响。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近代中国的社会性质、影响近代社会性质进程的三个重大历史事件及影响的相关史实。掌握相关基础知识。
【解答】(1)近代中国的社会性质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1840﹣1842年,英国发动鸦片战争。中国战败,1842年中国被迫签订《南京条约》。鸦片战争之前,中国是一个独立自主的国家。鸦片战争后,中国从封建社会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取得胜利,中国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进入新民主主义社会。
(2)影响近代社会性质进程的三个重大历史事件是鸦片战争、甲午中日战争、八国联军侵华战争。1840﹣1842年,英国发动鸦片战争。中国战败,1842年中国被迫签订《南京条约》。鸦片战争之前,中国是一个独立自主的国家。鸦片战争后,中国从封建社会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1894﹣1895年的甲午中日战争中,中国战败,1895年李鸿章和日本的伊藤博文在日本的马关签订中日《马关条约》。《马关条约》的签订,使中国的半殖民地化程度大大加深;1900﹣1901年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中中国战败,1901年签订了《辛丑条约》。《辛丑条约》的签订,使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故答案为:
(1)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2)鸦片战争:中国从封建社会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甲午中日战争:中国的半殖民地化程度大大加深。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33.材料论述题
甲午战争前,清政府的财政原已十分困难,据统计,这时每年收入为8.9万两,每年支出也相差无几,要自行筹划这笔庞大款项,是根本不可能的事,因此,为了缴付此项赔款,清政府又陆续签订了《俄法借款》《美德借款》《美德续借款》。“瓜分大清帝国”的形势已经造成,幅员广阔的大好河山,被帝国主义践踏得血迹斑斑。
一汤志钩《戊成变法史》
(1)甲午战争失败后,清政府被迫与日本签订了什么条约?
(2)阅读以上材料,提炼个观点,并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加以论述。(要求:观点明确,更论结合,逻辑清晰)
【分析】本题以汤志钩《戊成变法史》中的一段文字为背景,考查《马关条约》的相关知识。
【解答】(1)据所学知,甲午战争失败后,清政府被迫与日本签订了《马关条约》。
(2)据材料可以提炼观点为甲午战争加深了中国的民族危机。据所学知,甲午战争以清政府的失败而告终,充分暴露了清政府的腐败无能,《马关条约》的签订使中国丧失了更多的领土主权,刺激了列强瓜分中国的野心,列强纷纷在中国强占租借地和势力范围,中国的民族危机加深。
故答案为:
(1)《马关条约》。
(2)甲午战争加深了中国的民族危机。
论述:甲午战争以清政府的失败而告终,充分暴露了清政府的腐败无能,《马关条约》的签订使中国丧失了更多的领土主权,刺激了列强瓜分中国的野心,列强纷纷在中国强占租借地和势力范围,中国的民族危机加深。
34.材料一:自强运动是晚清政府在内忧外患交困的危急形势下的一个自救运动。由于在对内对外战争中对西方的坚船利炮的威力大开眼界,对来自西洋的“数千年未有之强敌”(李鸿章语)开始有所认识,这样才能转而主张缓和与西方的紧张关系,并引进西方军事技术,以求“御侮自强”之术。
﹣﹣罗荣渠《现代化新论》
材料二:中国已面对着“数千年未有之强敌”,指出中国海防的重点为“大沽、北塘、山海关一带”,主张“防敌兵沿海登岸,是外海水师铁甲船与守口大炮铁船的重任”。他分析了福建、上海二局造船的情况,认为“派中国学生、工匠赴国外学习是当务之急”。
﹣﹣《论清政府筹办海防》
材料三:李鸿章说:“我办了一辈子事,练兵也,海军也,都是纸糊的老虎……不过勉强涂饰,虚有其表。”
(1)材料一所提到的“自强运动”是指中国近代史上哪一重大事件?晚清政府寻求“御侮自强”之术的根本目的是什么?
(2)根据材料二,19世纪60﹣90年代清政府为加强海防采取了哪些措施?
(3)从材料三李鸿章的话中,我们可以看出他所进行的是一场什么性质的运动?
(4)请结合三则材料及所学知识,说说这一运动有何积极影响?
【分析】(1)考查了洋务运动的相关史实。洋务运动的根本目的是为了维护清朝统治。
(2)本题主要考查19世纪60至90年代清政府为加强海防采取的措施;识记洋务运动创办福州船政局和上海轮船招商局;派人出国留学的史实。
(3)本题主要考查洋务运动的性质及对洋务运动的评价。洋务运动是一次失败的封建统治者的自救运动
(4)本题主要考查洋务运动;理解洋务运动的积极影响。
【解答】(1)(1)分析材料,注意关键词:“自强运动”、“自救运动”、“引进西方军事技术”,联系所学知识可知是洋务运动。洋务运动的根本目的是为了维护清朝统治。
(2)根据材料二“防敌兵沿海登岸,是外海水师铁甲船与守口大炮铁船的重任”和“派中国学生、工匠赴国外学习是当务之急”,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洋务运动时期,我国在海防上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创办了江南制造总局和福州船政局,并创办了南洋、北洋和福建三支海军,同时派人出国留学,学习海防知识,培养海军人才。
(3)洋务运动发生在中国近代社会新旧交替的特殊历史阶段中,是一次失败的封建统治者的自救运动。在甲午中日战争中,北洋舰队全军覆没,洋务运动也随之破产,最能说明“海军也,都是纸糊的老虎”。
(4)洋务运动引进了西方的先进科学技术,使中国出现了第一批近代工业企业,在客观上促进了中国资本主义的发展,推动了中国近代化的进程。
故答案为:
(1)洋务运动;维护清朝统治。
(2)创办福州船政局和江南制造总局;建立新式海军;派人出国留学,培养海军人才等。
(3)是一次失败的封建统治者的自救运动。
(4)洋务运动引进了机器工业,培养了一批科技人才,刺激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从而启动了中国近代化的进程。
35.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这场持续了约三十五年的运动(指洋务运动),是一种浮于表面的近代化尝试;它只采纳了西方文明中那些具有直接实用价值的东西,而另一些更为可取的东西,却完全被忽略了。
﹣﹣摘编自徐中约《中国近代史》
(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说出这场运动的口号是什么。它采纳了西方文明中哪些具有直接实用价值的东西?
材料二:《马关条约》的签订,使中国再次遭受割地、赔款、丧失主权的厄运。康有为等以“变法图强”为号召,在北京、上海等地发行《中外纪闻》《时务报》《国闻报》等报纸,宣传变法思想;在北京组织强学会、保国会,号召救国图强。光绪帝启用康有为等人。1898年6月11日,光绪帝颁布《明定国是诏》,正式开始变法。此后发布上百道变法诏令,除旧布新。
(2)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次探索有什么积极作用。
(3)材料一和材料二反映的历史事件,在探索近代化道路上有什么不同?
【分析】(1)本题主要考查洋务运动的口号和内容。从19世纪60年代开始,洋务派们先后以“自强”和“求富”为口号掀起了一场“师夷长技”的洋务运动。
(2)本题主要考查戊戌变法的积极作用。戊戌变法在社会上起了思想启蒙的作用。
(3)本题以洋务运动和戊戌变法为依托,考查的是洋务运动和戊戌变法的知识。
【解答】(1)从19世纪60年代开始,洋务派们先后以“自强”和“求富”为口号掀起了一场“师夷长技”的洋务运动,其中包括采用西方先进的生产技术创办军事工业和民用工业,筹建海军。
(2)根据材料二可知这是戊戌变法运动,戊戌变法在社会上起了思想启蒙的作用,有利于资产阶级思想的传播,有利于社会进步。
(3)洋务运动中,洋务派主张学习西方的技术,以维护清朝的统治。戊戌变法时期,维新派主张学习西方先进的政治制度,实行君主立宪。
故答案为:
(1)自强、求富;采用西方先进的生产技术创办军事工业和民用工业,筹建海军。
(2)在社会上起了思想启蒙的作用,有利于资产阶级思想的传播,有利于社会进步。
(3)材料一事件主张学习西方的器物,材料二事件主张学习西方的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