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加几》教案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从现实情境中自主探索计算9加几的方法,并能比较熟练地计算。
过程与方法
在观察、操作中逐步培养探究、思考的意识和能力,鼓励算法多样化,树立创新意识,追求思维的灵活性。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在参与数学活动的过程中逐步养成独立思考的习惯,培养对数学学习的兴趣。
教学重点
掌握9加几的算法,能比较熟练地计算。
教学难点
对“凑十法”算理的理解,正确计算9加几的题目。
教学方法
多媒体演示法、讲授法、探索法。
课前准备
小棒、口算卡片、课件、电脑、投影仪,使用“学乐师生” APP拍照,和同学们分享。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1.复习旧知,导入新课。
出示算式:
10+1,10+3,10+5,10+7,
9+1+7,9+1+6,9+1+4,9+1+8
组织讨论:比较刚才口算的这些题,你发现它们有什么共同的地方?为什么能算得这么快?
2.导入新课:刚才你们是先算9+1=10,再算10加几等于十几。今天我们就用这个方法来学习新的知识。(课题出示:9加几)
二、新课学习
(一)探究新知,巡回指导。
1.出示例1的情境图,谈话:有一天,猴妈妈把自己摘的苹果放在桌上,让小猴算算一共有多少个。可是,小猴算了好长时间,都算不出结果。小朋友们,你们愿意帮助小猴吗?
2.自主探索算法。
(1)提问:9+4的得数是多少呢?请同学们先各自算一算,再和同桌同学说说自己是怎样想的。
(2)学生独立探索并与同桌交流。
提问:谁来说说你是怎样算出得数的?
(3)组织全班交流,引导学生说出不同的算法。
启发:同学们用不同的方法,都算出了9加4得13,都值得表扬!刚才有同学说,先把盒子里空着的一格放上苹果,再加留在外面的3个,于是得到13.哪同学能到前面来,把这个操作过程再演示一下?
指名一个学生演示,教师逐步完成板书:
9 + 4 = 13
1 3
10
(4)提问:为什么先要把4分成1和3?计算9+4时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二)互评互议,小结提升。
1.指导完成“试一试”。
引导学生先说说图意,明确已知什么,要求什么,再让学生圈一圈、填一填。
2.学生完成后,问:你能根据填空的过程,再说说计算9+7的方法吗为什么要把7分成1和6?
3.小结:我们在计算9加几时,通常把小数分成1和几,用9和分出来的1凑成10,用10加上剩下的数就可以了。
(三)精当练习,适度拓展。
1.完成“想想做做”第1题。
先完成第(1)小题,第(2)小题先让学生独立完成,再要求同桌同学互相说说“凑十”的计算过程。
2.完成“想想做做”第2题。
让学生独立圈出10根小棒,再填空。
3.完成“想想做做”第3题。
出示左边一组题,先自己算一算,再比一比这两道题,看看它们有什么相同的地方。出示右边一组题,让学生独立算一算、比一比。
4.完成“想想做做”第4题。
组织学生同桌合作进行游戏:先把写着0~10的卡片横排在桌上,一人把写着“9+”的卡片放在桌上某张卡片的前面,和卡片上的数组成一道算式,另一人直接算出得数,比哪个小朋友都能算对。
5.完成“想想做做”第5题。
先让学生独立填一填,再组织交流并引导比较:这里的9道算式是怎样排列的?计算时,可以怎样运用这里的排列规律?
(四)畅谈收获,完善认知。
1.说说今天你学会了什么?
2.用什么方法算9加几能算得有对又快?
三、结论总结
1.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知识?
2.你有什么好方法帮助其他同学掌握新知识。
我们在算9加几时,可以先把9凑成10,再算10加几比较容易。
四、课堂练习
9+1= 9+2= 9+3= 9+4= 9+5= 9+6=
五、作业布置
原有9条金鱼的鱼缸里,又放进6条,现在有多少条?
六、板书设计
9 + 4 = 13
1 3
10
课件20张PPT。苏教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第十单元9加几凑十法
一起和我拍拍手
看大数 分小数
凑成十 算得数先圈出10根,再计算。9+ =3 12先圈出10根,再计算。+ =9 8 179+1+1=9+2=9+1+4=9+1+8=9+5=9+9=1111141418189+蚂蚁搬家9+蚂蚁搬家9+蚂蚁搬家9+蚂蚁搬家9+蚂蚁搬家9+蚂蚁搬家9+蚂蚁搬家9+蚂蚁搬家9+蚂蚁搬家9+蚂蚁搬家9+蚂蚁搬家9+蚂蚁搬家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 还有什么疑问吗?9 + 4 = 13
1 3
10
板书设计9加几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