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狐狸分奶酪 教案(2课时)

文档属性

名称 22、狐狸分奶酪 教案(2课时)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7.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8-12-22 16:47:2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二年级语文上册教案


22、狐狸分奶酪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认识“酪、捡”等12个生字,会写“奶、始、吵、仔、咬”等5个字。积累拓展“开始、起始”等四组词语。
2、使用图文结合、联系生活实际和上下文等方法理解“奶酪、拌起嘴、嚷着”等词语的意思。
3、初读课文,能够把课文读通顺,读流畅。
4、学习课文第1到6自然段,抓住狐狸的动作语言体会狐狸的狡猾,并在此基础上分角色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
1、认识课文的生字,指导书写五个左右结构的字。
2、学习课文1到6自然段,体会狐狸的狡猾,并分角色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分角色朗读课文的1到6自然段,体会人物说话的语气及其心理活动。
教学准备:生字词语卡片、课件、插图
预习课文:朗读生字和课文,初步了解课文的内容,体会狐狸的狡猾。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揭示课题
1、同学们,上一课我们学习了《狐假虎威》,在这篇课文里面,我们认识了一只怎样的狐狸呢?学生说一说,( )的狐狸
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一篇跟狐狸有关的文章。
2、板书课题:22、狐狸分奶酪
3、学习“奶酪”
“奶”是鼻音“n”,“酪”是边音“l”,注意读准这两个字。
同学们,你们见过奶酪吗?知道奶酪是什么吗?
出示课文插图,引导学生看一看,狐狸手上拿的就是奶酪。
教师简单介绍奶酪:奶酪是用牛羊等的奶汁做成的半凝固食品,又称乳酪,有的时候也翻译成芝士、起司,是多种乳制食品的统称,有各式各样的味道、口感和形状,有丰富的蛋白质和脂质。
4、学生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认读生字,读好长句子
1、引导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提出自读要求:
借助拼音拼读生字,能够读准字音。
练习朗读课文,能够把课文读通顺,读流畅。
想一想这篇课文主要讲了什么故事。
2、学生按照要求自由朗读课文。
3、出示词语,指生认读,相机正音:
捡到 开始 帮助 嚷着 方便 结果
剩下 整块 小哥儿俩 拌起嘴 瞧了瞧
4、理解词语“小哥儿俩、拌起嘴”
出示句子:可是他们不知道怎么分这块奶酪,小哥俩开始拌起嘴来。
读一读这个句子,说一说谁和谁在拌嘴?他们是什么关系?
是熊哥哥和熊弟弟在拌嘴,他们是兄弟关系。
教师小结:“小哥儿俩”的意思就是哥哥和弟弟。
熊哥哥和熊弟弟两人在干什么?他们为什么吵架?
熊哥哥和熊弟弟在吵架斗嘴,因为他们不知道怎么分这块奶酪。
教师小结:“拌起嘴”的意思就是吵架、争论。
5、理解“嚷着”
出示生字卡片,指生读一读“嚷”,知道“嚷”的声母是r,是第三声。
出示句子:“你分得不匀!”小哥儿俩嚷着,“那半块大一点儿。”
学生边读边体会“嚷着”的意思就是大声地说着。
引导学生读一读这个句子,读出熊哥哥和熊弟弟嚷着的语气。
6、词语积累
出示课后第三题的读一读记一记。
学生自由朗读,注意读准字音,积累这四组词语。
三、理解课文内容,分角色朗读
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边读边思考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学生交流讨论,教师小结:本文写了熊哥哥和熊弟弟捡了一块奶酪,因无法平分而拌嘴,一只狐狸来帮忙分奶酪,小哥儿俩总因为奶酪大小不均匀而不满意,最后奶酪被狐狸吃了个精光。
2、出示第一自然段,引导学生自由朗读,说一说你知道了什么?
讨论:
熊哥哥和熊弟弟的奶酪是哪里来的?路上捡来的。
捡到了奶酪,他们的心情怎样?非常高兴。
可是他们为什么又开始拌起嘴来呢?因为他们不知道怎么分这块奶酪。
3、认识“可是”
教师引导:一开始熊哥哥和熊弟弟非常高兴,后来发生了矛盾不高兴了,课文用一个词语把这两部分内容连了起来,这个词语就是——可是。
出示“可是”,引导学生读一读。
教师讲解:“可是”这个词语表示语气的转折。
练习:
下课了,我很想出去玩,可是 。
这块奶酪很好吃,可是 。
用“可是”造一个句子。
4、指导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第一自然段,读出熊哥哥和熊弟弟由高兴到不高兴的心情。
5、朗读2到11自然段,数一数狐狸一共帮助熊哥哥和熊弟弟分了几次奶酪。
6、品读第一次分奶酪——2到6自然段
学生自由朗读2到6自然段,看一看狐狸是怎么说的?熊哥哥和熊弟弟又是怎么说的?
7、出示句子1:
“小家伙们,你们吵什么呀?”狐狸问道。
“我们有块奶酪,不知道该怎么分。”熊弟弟对狐狸说。
生自由读一读这两句话,体会狐狸和熊弟弟说话的语气。
教师指导:狐狸话有假装好奇和热心的语气,熊弟弟的话反映出他为难焦急的语气。
指导学生分角色朗读这两个句子,读出狐狸虚伪的语气和熊弟弟为难焦急的语气。
8、出示句子2:“这事儿好办,我来帮你们分吧!”狐狸笑了笑,把奶酪拿过来掰成了两半。
学生读一读狐狸说的这句话,边读边想象狐狸说话的样子,体会狐狸的笑中包含着什么?
指导:狐狸的笑和我们平时的笑一样吗?狐狸的笑是一种怎样的笑?他心里是怎样想的?
学生体会狐狸笑容中包含的内容,体会狐狸的内心活动。
指导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这句话,读出狐狸的虚伪、狡猾。
狐狸狡猾的心思,熊哥哥和熊弟弟知道吗?他们又是怎么说怎么做的呢?9、出示句子3:“你分得不匀!”小哥儿俩嚷着,“那半块大一点儿。”
熊哥哥和熊弟弟为什么会嚷起来?
熊哥哥心里在想什么?熊弟弟心里又在想什么?
引导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第六自然段,体会熊哥哥和熊弟弟内心的想法。
指导学生分角色朗读课文的第2到6自然段,读出狐狸和熊哥哥熊弟弟说话的语气,进一步体会他们内心的想法。
教师小结:熊哥哥和熊弟弟唯恐自己吃亏,分到的奶酪比别人的小,而狐狸正是看到了这一点,钻了空子。接下来又会发生什么事情呢?我们下一课继续学习。
四、指导写字
1、出示本课要求书写五个左右结构的字“奶、始、吵、仔、咬”。
2、引导学生读一读,想一想这五个左右结构的字在书写时需要注意些什么。
这五个字都是左右结构的字,在书写时注意左右部件要往中间靠,其中“始、吵、仔、咬”这四个字都是左窄右宽的字。“奶”字是左右宽窄相当,女字旁靠近竖中线,右半部分的“乃”字先写横折折折钩再写撇,注意横折折折钩书写难度较大,要写美观。
3、教师示范书写“奶”,并强调书写要领。
4、学生练习描红和仿写,教师提醒学生注意书写姿势。
5、展示学生的书法作品,相机评价。
五、课后作业
1、练习朗读课文,初步了解课文内容,体会狐狸的狡猾。
2、将今天指导的五个左右结构的生字,每个加拼音抄写四遍。

22、狐狸分奶酪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巩固上一课学习的12个生字,继续指导学生书写“急、第、公”等三个字。
2、继续学习课文,进一步体会狐狸的狡猾,并且能够在体会人物特点的基础上分角色朗读课文。
3、读懂课文内容,能够对狐狸的说法作出判断,初步表达自己的想法,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教学重点:继续学习课文,理解课文内容,进一步体会狐狸的狡猾。
教学难点:能够对狐狸的做法作出自己的判断,初步表达自己的想法,从而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教学准备:生字词语卡片、课本插图、课件
预习要求:练习朗读课文,进一步体会狐狸的狡猾。
教学过程:
一、复习狐狸第一次分奶酪
同学们,上一课我们学习了《狐狸分奶酪》,了解了狐狸第一次是怎样分奶酪的,下面请大家自由朗读课文第一到六自然段,回顾一下狐狸第一次是怎样分奶酪的。
说一说狐狸第一次是怎样分奶酪的?
他分得公平吗?两块奶酪是不是分得一样的?
狐狸为什么不把两块奶酪分的一样大?从这里可以看出,这是一只怎样的狐狸。
?今天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狐狸分奶酪》这篇课文。
板书课题:22、狐狸分奶酪
二、学习课文,进一步体会狐狸的狡猾
1、狐狸想吃小熊兄弟的奶酪,就故意把这块奶酪分得一块大,一块小。引起小熊兄弟的不满,果然,小熊兄弟上当了。(板书:一块大一块小)
2、看到奶酪分得不均,狐狸是怎么说,怎么做的?
出示句子:奶酪仔瞧了瞧掰开的奶酪,说:“真的,这半块是大一点,你们别着急,看我的——”说着就在大的这半块上咬了一口。
学生自由朗读句子,边读边思考问题,并用“——”标出说的话,用“ ”标出所做的语句。
交流:狐狸说的:“真的,这半块是大一点,你们别着急,看我的——”
狐狸做的:说着就在大的这半块上咬了一口。
3、最后的结果怎么样?
出示句子:“狐狸就这样轮流地咬着两块奶酪,咬着咬着奶酪全被他吃光了,一点也没剩下。”
联系上下文理解“轮流”的意思。(板书:轮流)
引导学生读一读文中写狐狸轮流咬奶酪的句子,进一步体会“轮流”的意思。
4、可是,狐狸说,他分得可公平了,谁也没少吃一口,谁也没多吃一口。你同意狐狸的说法吗?   
①不同意,他这是狡辩。   
②不同意,小熊的奶酪自己没吃上一口,却统统被狐狸吃了,怎么能说公平呢?
(板书:不公平。)
5、分角色朗读全文,注意人物说话的语气。
小组内先练习,再在全班展示表演。
三、总结提高,拓展延伸   
1、正确评价狐狸。   
(1)通过狐狸分奶酪这件事,你认为这是一只怎样的狐狸?为什么?
①这是一只聪明的狐狸。   
②这是一只狡猾的狐狸,他骗了小熊。   
(2)到底是“聪明的狐狸”还是“狡猾的狐狸”呢?   
引导学生关注狐狸这样做是损人利己的行为,所以说他是一只狡猾的狐狸。(板书:狡猾)
2、如果你是小熊该怎么做?   
①不让狐狸分,自己分吃,大一点小一点没关系。
②亲兄弟学会礼让,哥哥让着弟弟。   
师相机指导,团结的重要性,不团结就会给坏人可乘之机。
(板书:团结、礼让)
3、引导学生再次朗读全文,进一步体会狐狸的狡猾,并从小熊没有吃到奶酪这件事情上懂得做人要相互谦让,不要斤斤计较的道理。
四、指导书写
1、出示本课要求书写的三个生字“急、第、公”。
2、学生读一读,仔细观察这三个字,了解这三个字的结构并且想一想这三个字的书写注意事项。
全班交流:
“急、第、公”这三个字都是上下结构的字,在书写时要注意上下两个部件的收和放。
“急”上长下短,上部分要紧凑,心字底要写的略微扁一些。
“第”上短下长,中间的那一竖要写在竖中线上,第九笔竖折折钩要比第七笔横折写得宽大。
“公”上宽下窄,第三笔撇折起笔在田字格中心点上。
3、教师示范书写“急、公”,强调书写要领。
4、学生练习描红仿写,教师提示学生注意书写姿势。
5、展示学生的书法作品,相机评价。
五、课后作业
1、练习朗读课文,并回家把这个故事讲给家长听。
2、读一读课后第三题的词语并积累。
3、抄写本课的生字和词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