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省陇南一中2018 --2019学年第一学期期中考试高一语文试题
2018. 11
本卷命题范围:必修一。
一、现代文阅读(36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加法与减法
安黎
有人说,人的前半生是在做加法题,后半生是在做减法题。
此言不谬,但也不完全对。
为何说不完全对?依我之见,做加法与做减法,未必就要分出个年龄段来,前半生照样可以做减法,后半生同样可以做加法。问题的实质,倒不在于何时做何题,而在于题的具体内容究竟为何。也就说,需要重点拷问的是,加应加什么,减该减什么。
人的前半生确实有点儿像是在做加法题:年岁在叠加,身高在增长,知识在累积,阅历在丰富,见识在扩充,鞋子越穿越大,走过的路越来越长,见过的面孔越来越杂,就连跌过的跤,碰过的壁,流过的泪,都会越来越重,越来越多,越来越苦涩……凡此种种,之于人的成长,既大有裨益,又不可或缺。毕竟,人不能老滞留于童年,不能已经七老八十了,仍然不知天高地厚,不谙寸短尺长。
在某种程度上,人颇像一个拾荒者。年少时,无忧一身轻,腹内空空如也,手拎的篮子也空空如也。但走着走着,却感觉篮子越来越沉,及至某一天,竟拎着篮子沉重得难以迈动脚步了。
篮子沉,一定源于篮子里装的东西太多;东西太多,一定是装载了不该装载的东西。年少之时,人最应做的减法题,就是对欲壑的填埋遏制和对欲望的脱脂减肥。人不能没有理想,但理想不等同于妄想,更不等同于贪欲。理想是有根之木,孕育并扎根于现实的土壤,而妄想则是天边的云霞,人倾其一生也无法触摸它。比妄想更危害于人的,就是贪欲。贪欲是躁动的灵魂扯出的一张大网,力图将鱼虾一网打尽,将功名利禄悉数据为已有。贪欲发端于诱惑,以霸占为目的,而人在追逐的过程中,往往罔顾法理,突破仁德。贪欲是一根绳索,一旦在人的心里生成,就会牢牢地套住人的脖子,人终其一生都无法挣脱它的牵引和纠缠——它有可能将人送向一般人难以企及的高度,但也极有可能将人活活地勒死。
前半生人要做的减法功课,就是戒贪戒欲,使自己不被妄念所挟持,不被名利所拖累,从而在做加法题时,能够轻装上阵,步态从容。
人活至半世,犹如爬山登临山巅,接下来要行走的,皆为缓缓降落的下坡路。遍览过高低,目睹过荣枯,历经过鲜花的簇拥,也遭遇过荆棘的羁绊。坐于山石之上,卸下肩上负载,笑待人间恩怨,默然秋云来去,无视霜叶红黄,一种置身红尘之外的超然,轻荡于心间——活明白的人,爬山达顶,已领悟人生的真谛,深谙幸福的内蕴,于是不再纠结,不再怨愤,不再对世俗的虚名牵肠挂肚,不再对世态的热冷耿耿于怀,不再为仕途的坦荡而殚精竭虑,不再为利禄的斩获而趋之若鹜……把该放下的都放下,就是在做减法题。从生命的角度,年少时每过一年都会增添一岁,年迈时每过一年都会递减一岁。相较于年岁甘蔗般地被一截一截地剁去,人生的后半场,并非唯有减法,而无加法。当然,加法主要集中于俗眼与俗心无法企及的精神领域,比如经验的厚积,威望的隆升,胸怀的开阔,道德的彰显等。
并非所有的加法,都具有正面的价值;也并非所有的减法,都具有消极的影响。加法题与减法题是否可做,而且一做就答案正确,并不取决于对加减法的选择,而是取决于加减法的内涵。
韶华易逝,该加时一定要加,该减时一定要减,如此,才不至于做错人生的这道大题目,也才能使万紫千红的生命考卷免于遭受污墨的涂染。
(选白《美文》2017年22期,有删减)
1.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对于别人的观点,作者在认可的同时又进行了一定的否定,在作者看来,人生的加法减法不必看年龄段,而应将重点放在加什么和减什么上。
B.作者认为,人的前半生好多方面都处在上升期,从这个角度来看,这个阶段的人生确实是在做加法题,这是人成长的必然。
C.从文章内容看,贪欲比妄想更可怕,贪欲是天边的云,是一张大网,是一根绳索,是一把双刃剑,可能成就一个人,也可能毁掉一个人。
D.在作者看来,活明白了的人到了后半世,经历丰富,能够坦然地看待一些事,看透了人情冷暖,不再贪恋功名利禄,心态更加平和。
2.下列对文本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第三段运用了设问修辞,在白问白答中,表达了对“人生加法减法”的看法,既引出作者的看法,也激发了读者的思考。
B.第四段运用了排比修辞,从多个方面多个角度详细讲述了人生在前半世时的经历和各种提升,文笔流畅,语气贯通。
C.作者在论述“理想、妄想、贪欲”三者的区别时,运用了比喻修辞,几个喻体生动、贴切地表现了三者的特点和区别。
D.文章倒数第=段将加法和减法放在一起,进行了对比,辩证地对加法和减法进行了分析,指出了加法的缺点,减法的优点。
3.下列对文本艺术特色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本篇文章围绕加法和减法,从“人的前半世和人的后半世”两个方面深入分析,指JLH人生前半世要戒除贪欲,后半世要提升精神境界。
B.本篇文章观点明确,内容丰富,在分析过程中作者使用了大量的比喻手法,使说理更加形象,易于读者理解和接受。
C.这篇文章使用了大量的整句,其中主要是使用了排比句。语言铿锵有力,整齐典雅,整篇文章文采斐然,内涵丰富。
D.本文从体裁上看是哲理散文,在分析过程中侧重摆事实讲道理,只列举少数人物事例作为佐证,但这并没有影响文章的说服力。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悼刘和珍杨德群女士
林语堂
今日是星期日,稍得闲暇,很想拿起笔来,写我这三天内心里的沉痛,但只不知从何说起。
因为三天以来,每日总是昏头昏脑的,表面上奔走办公,少有静默之暇,思索一下,暗地里已觉得是我有生以来最哀恸的一种经验。或者一部分是因为我觉得刘杨二女士之死,是在我们最痛恨之敌人手下,是代表我们死的;一部分是因为我暗中已感觉亡国之隐痛,女士为亡国遭难,自秋瑾以来,这回算是第一次;而一部分是因为自我到女师大教书及办事以来,刘女士是我最熟识而且最佩服嘉许的学生之一。
三月十八日即她死的早晨八时许,我还接了刘女士的电话,她以学生自治会的名义请我准许停课一天,因为她说恐怕开会须十一时才能开成,此后又恐怕还有游行,下午一时大家赶不回来。我知道爱国运动,女子师范大学的学生素来是最愿意参加的,并非思想茅塞之女界所可比,又此回国民大会,纯为对外,绝无危险,自应照准,还告诉她以后凡有请停课事件,请尽早接洽,以便通知教员,不知道这就是同她说话的末一次了。到下午二时我因要开会到校,一闻耗即刻同许季弗先生到国务院,而进门开棺头一个已是刘女土之尸身,计前后相距不过三数小时。闭目一想,声影犹存,早晨她热心国事的神情犹可涌现吾想象间,但是她已经弃我们而长逝了。
刘女士是全校同学钦佩敬爱的领袖,因为她的为人之和顺,及对于校事之热心,是全校同学异口同声所称赞的。功课上面,是很用功,是很想自求进益的一个人,看见她的笔记的人大都可以赞同,而且关于公益事宜尤其是克己耐苦,能干有为,足称为中国新女子而无愧。我本知她是很有希望的一个人才,但是还不十分知道底细,到许季弗先生对我详述,才知道她是十分精干办事灵敏的女子。上回女师大被章、刘毁残,所以能坚持抵抗,百折不挠而有今日者,实一大部分是刘女士之功,可称为全校革命之领袖。处我们现今昏天黑地,国亡无日,政治社会思想都须根本改造的时期,这种热心有为,能为女权运动领袖的才干,是何等的稀少,何等的宝贵!
记得有一个很冷的晚上,到十时,刘女士才独自一人提了一个极大的皮箱来我家里。这是两月前女师大演剧的第二天,是为还借用的衣服来的。因为到各家去分还,所以跑到这里来已经时候很晚而十分疲倦了,但是她还是说“不累”,仍旧满面笑容地谈到前夜演剧的情况,个人的劬劳,好像全不在心上。我方明白女师大之所以能有奋斗到底的成绩,是因为有这种人才。
在我的书桌上,有一本刘女士的英文作文簿,是她死的前一日交来的,一直到现在总是不忍翻开看。今天毅然开看,最后一篇的题目是:
“Social Life in the College”,后记Mar,1 6,1 926,就是她死的前两天写的。刘女士总是懊悔自己的英文太差,以前旷课太多,其实一看她的英文倒是很流畅通顺的。这一篇文中有很可引起我们感叹之语。很可以使我们知道她求学的心切,及上回因受摧残而旷学是如何逼不得已之事。
(有删改)
4.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文中的刘和珍是一个为人和顺、克己耐苦、能干有为、热心国事、坚持抗争、临危不惧的学生运动领袖的形象。
B.作者在文中着重提到了刘和珍深夜笑谈和她的英文作文簿,正面表现刘和珍品质的同时,也侧面鞭笞了凶手的残暴。
C.作者在文中流露出悲痛与惋惜的情感,表达了对自己的学生逝世的悲痛和国家失去这样年轻有为的女界领袖的惋惜。
D.本文体现了作者“以自我为中心,以闲适为格调”的创作风格,表现出“幽默”“闲适”“自我”的散文特点。
5.第一段中作者为什么说想写这三天内的沉痛但“不知从何说起”?(6分)
6.《记念刘和珍君》一文中是否有句子与第四段中的面线句子相似?林语堂和鲁迅为什么都写到了刘和珍的这一性格?(6分)
(三)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
材料一:
“关于无人便利店,国外很早就有构想,像201 6年亚马逊Amazon Go的落地。”浙江大学管理学院教授郭斌指出,我们的消费在几年的积累和培育后,被细分成三大类场景——体验式消费、便利性消费和性价比消费。便利性消费场景就是图方便,便利店和社区店就踩在这个场景上。
公开资料显示,中国有超过500万家便利店,销售额超过10万亿元,市场空间极其广阔。
可以预期,无人便利店甚至可能像共享单车一样成为下一个超级风口。
7月19日下午,《商学院》记者前往上海市长阳路探访,找到了这个位于欧尚超市旁叫作“缤果盒子”的无人便利店。远远看去,外形如同一个透明的集装箱。缤果盒子占地面积较小,只有15~30平方米,在户外及建筑物内均可放置。缤果盒子于201 6年由陈子林创建。手机注册扫码进入、选购商品、结账、核验后开门……整个购物过程不足5分钟,没有服务人员在场。
(摘编白中国经济网《无人便利店能否铺开的关键不在技术》)
材料二:
(摘编白《2016中国便利店发展报告》)
材料三:
记者了解到,缤果盒子2016年8月落地广东中山,2017年6月进入上海,7月在华南区进行200个盒子的铺设,并计划在一年内完成5000个盒子的落地。对于区域位置的选择,缤果盒子CEO陈子林表示,主要定位为高端社区。具体而言,位置要阴凉,不影响居民,不占用小区内的消防通道等公共区域,同时可以合理调整盒子朝向。此外,学校、医院也是可选择的区域。
目前缤果盒子主营便利性应急品,包括饼干、薯片、方便面等速食食品,乳制品,酒水饮料,应急快消品等。陈子林说,等自有供应链成熟,会引进生鲜这类高频刚需的货品。这一系列行为都将根据消费者的偏好来判断,继而优化商品渠道。同时,商品价格也会因与全球零售商的渠道资源合作而优于普通便利店。
陈子林说,在这样全数字化的零售体验中,会员、营销、供应链都将被打通,店铺可以获得非常清晰的用户画像:你在哪个货架上停留最长、下午2点什么产品最畅销、什么商品被经常拿起又被经常放回去,这些大数据与技术对接,可以使商家更加合理、精确地对货品、货架进行管理,最终让消费者体验到更优质的服务,带给他们“零售店更懂我”的感受。
无人零售体现了零售业的进步,但其最大价值并不是简单地将员工取代掉。单纯着眼于通过无人超市来节约人力和店面管理成本是短视的。销售终端上是否有人,可以根据产品特征、消费者体验需求等因素来决定。从短期来看,无人商店的扩张或许仍然会经历一定的反复,也会遇到一些阻力。
(摘编白腾讯财经网《上海无人便利店运营10个月:无一被盗》)
材料四:
亚马逊无人超市Amazon Go于2018年1月22日正式开业,它位于西雅图,占地约1 67平方米。它使用Amazon Go应用程序进入商店,能够自动检测商品何时从货架上取下或被重新放回,并在虚拟购物车中跟踪货物。买完东西不用付款便可离店,费用随后会从购买者的亚马逊账户中扣取。
根据此前亚马逊的官方说法,Amazon Go是技术创新的成果,在Amazon Go内应用了计算机视觉、深度学习算法、无线射频识别、图像分析和感测融合等多种技术,原理类似汽车无人驾驶。“不用排队结账,没有收银台”是亚马逊给出的承诺。然而,技术的发展通常会滞后。
(摘编白快资讯网)
7.下列关于便利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消费场景分为体验式消费、便利性消费和性价比消费三类,便利店和社区店就是依据便利性消费图方便的特征而形成。
B.中国目前拥有的便利店数量众多,销售额巨大,市场空间广阔,无人便利店必然像共享单车一样成为下一个超级风口。
C.无人便利店“缤果盒子”是陈子林在201 6年创建的,它构造简单,占地面积小,摆放方便,可放在户外及建筑物内。
D.无人便利店购物方便,顾客用手机注册扫码进店,白选商品、付款,所花费时间短,购物过程无须服务员在现场服务。
8.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材料二的图表表明,201 6年中国便利店房租、人力成本的涨幅都比较大。房租与人力成本或许会成为制约便利店发展的瓶颈。
B.无人便利店“缤果盒子”发展迅速,目前主要选择放在高端社区内,学校、医院也被纳人选择区域,盒子的朝向也可以调整。
C.无人零售的最大价值并不是简单地将员工取代掉,应根据产品特征、消费者体验需求等因素来决定销售终端上是否安排员T。
D.亚马逊无人超市采用无人驾驶汽车的工作原理,应用计算机视觉、深度学习算法等技术,不用排队结账,无收银台,即拿即走。
9.无人零售便利店的发展,目前遇到哪些问题?你能提供哪些改进措施?请结合材料简要概括。(6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34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 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
徐光启,字子先,上海人。万历二十五年举乡试第一,又七年成进士。由庶吉士历赞善。从西洋人利玛窦学天文、历算、火器,尽其术。遂遍习兵机、屯田、盐策、水利诸书。杨镐四路丧师,京师犬震。累疏请练兵自效。神宗壮之超擢少詹事兼河南道御史练兵通州列上十议时辽事方急不能如所请。光启疏争,乃稍给以民兵戎械。未几,熹宗即位。光启志不得展,请裁去,不听。既而以疾归。辽阳破,召起之。还朝,力请多铸西洋大炮,以资城守。帝善其言。方议用,而光启与兵部尚书崔景荣议不合,御史邱兆麟劾之,复移疾归。天启三年起故官,旋擢礼部右侍郎。五年,魏忠贤党智铤劾之,落职闲住。
崇祯元年召还,复申练兵之说。未几,以左侍郎理部事。帝忧国用不足,敕廷臣献屯盐善策。光启言屯政在乎垦荒,盐政在严禁私贩。帝褒纳之,擢本部尚书。时帝以日食失验,欲罪台官。光启言:“台官测候本郭守敬法。元时尝当食不食,守敬且尔,无怪台官之失占。臣闻历久必差,宜及时修正。”帝从其言,诏西洋人龙华民、邓玉函、罗雅谷等推算历法,光启为监督。四年春正月,光启进《测天约说》-卷、《大测》-卷、《黄道升度》七卷、<黄赤距度表》一卷。是冬十月辛丑朔日食,复上测候四说,其辩时差里差之法,最为详密。
五年五月,以本官兼东阁大学士,入参机务,与郑以伟并命。寻加太子太保,进文渊阁。光启雅负经济才,有志用世。及柄用,年已老,值周延儒、温体仁专政,不能有所建白。明年十月卒。赠少保。御史言光启盖棺之日,囊无余赀,请优恤以愧贪墨者。帝纳之,乃谥光启文定。久之,帝念光启博学强识,索其家遗书。子骥入谢,进《农政全书》六十卷。诏令有司刊布,加赠太保,其孙为中书舍人。
(节选白《明史·列传·第一百三十九》)
[注]庶吉士、赞善为官名。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神宗壮之超擢少詹事/兼河南道御史/练兵通州/列上十议时/辽事方急/不能如所请
B.神宗壮之/超擢少詹事兼河南道御史/练兵通州/列上十议/时辽事方急/不能如所请
C.神宗壮之超/擢少詹事兼河南道/御史练兵通州/列上十议/时辽事方急/不能如所请
D.神宗壮之/超擢少詹事/兼河南道御史/练兵通州列/上十议/时辽事方急/不能如所请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乡试,明清时,每届三年一次在各省省城举行的考试。考中者称“举人”,有做官资格。
B.熹宗,明朝朱由校的庙号,庙号是皇帝死后在太庙被奉祀时特起的名号。
C.礼部,古代“六部”之一,掌管全国学校事务、科举考试、官员选拔及祭祀等。
D.太子,指封建时代君主儿子中被确定继承君位的人。太子所居之地称“东宫”。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徐光启,字子先,是上海人。曾跟从西洋人利玛窦学习天文、历算、火器,并完全掌握其方法。
B.徐光启曾大力提议多铸造西洋大炮,以供守城用。熹宗虽然考虑采纳他的建议,但因徐光启与兵部尚书崔景荣的建议不一致,最终没有被采纳。
C.崇祯皇帝因为日食预报发生错误,想要处分钦天监台官。但徐光启认为不能责怪钦天监台官计算出差错,而是任何一种历法使用久了,就必定会出现差错,应该及时修正。
D.徐光启死后,他的儿子徐骥因主动献上《农政全书》六十卷而被升为太保一职。
13.把文中面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l)光启志不得展,请裁去,不听。既而以疾归。
(2)御史言光启盖棺之日,囊无余赀,请优恤以愧贪墨者。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14~15题。
送刘促通知泾州
司马光
四载一相逢,相逢遽为别。
侪辈日萧条,与君俱白发。
卮酒不暇执,旧游那复说。
忽忽无他言,暑行戒饥渴。
14.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首联中的“四载”与“遽”形成鲜明反差,前者说明相逢之难,后者说明离别之快。
B.本诗前后照应,“遽”字领起,“不暇”“忽忽”等与之呼应,突出相逢的短暂匆忙。
C.尾联写出了诗人送别友人时百感交集的情态,表达出对友人的不舍与关切之情。
D.这首诗通过生活场景细节来表现诗人的情感,语言含蓄,感情细腻,耐人寻味。
15.诗的颔联有何含意?请简要分析。(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
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
(1)《曹刿论战>中曹刿不顾乡人阻挠,坚持进见鲁庄公的原因是“ , 。”
(2)为官者应当把国家、民族的利益摆在首位,就像范仲淹在《岳阳楼记》中所说的那样“ , 。”
(3)在《记念刘和珍君》一文中,鲁迅痛惜我们民族的“衰亡”,痛心于民族的默无声息,渴望“爆发”,他警示人们“ , 。”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7--19题。
君子的社会作用,首先是引领社会风气。“君子之德风,小人之德草,草上之风,必偃”,就是说君子的德行就像一阵风一样,小人的德行就像草一样,风往哪儿吹,草就往哪儿倒。引领社会风气,君子 ,是社会正能量的体现。宋代的张载在《正蒙》里面也说,“君子于民,导始为德而禁其为非”,就是指君子引导民众按照社会的德行前进。引领必须靠君子 。君子能够言传身教,所以说“君子不出家而成教于国”。君子不用出门就可以使国家的百姓受到教育,就因为他,做出榜样,以自己的行为教育大家。引领在某种意义上( )。一个社会的良好习俗非常重要,不能什么都依靠法律来管理。
君子的另一个作用是传承文化。文化是靠君子来延续传承的,社会上如果没有致力于文化传承的人们,那这个文化就会消亡。随时代的变迁,文化的内涵和形式也发生了各种各样的变化,但是文化的根本精神不能放弃,这要靠君子来传承。我们要传承传统文化,并不是要保持传统文化的外在形式 ,而是要把文化的灵魂和精神的东西传承下来。
17.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A.就是营造一种氛围,养成一种习俗
B.就是营造一种氛围,确立一种习俗
C.君子以自己的行为做出表率,确立行为标准
D.君子以白己的道德教化民众,辅助法律治理国家
18.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A.文化是靠君子来延续传承的,社会上如果没有致力于文化传承的人们,那这个文化就会中断。
B.文化的传承靠君子来延续,社会上如果没有致力于文化传承的人,那这个文化就会中断。
C.文化的传承靠君子来延续,社会上如果没有致力于文化传承的人们,那这个文化就会中断。
D.文化是靠君子来延续传承的,如果社会上没有致力于文化传承的人,那这个文化就会中断。
19.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3分)
A.首当其冲现身说法事必躬亲一成不变
B.首当其冲以身作则事必躬亲食古不化
C.-马当先以身作则身体力行一成不变
D.-马当先现身说法身体力行食古不化
20.某校举行20年校庆大典,特邀请一事业有成的校友来为同学们作励志演讲。该校友兴致勃勃地走上讲台即兴演讲,不料,才开讲了几句,台下就一片哗然。下面是该校友开讲的那段演讲词,其中有五处不当之处,请找出并改正。(5分)
多次接到母校的召唤,总因各种俗务缠身未能成行。今天,我于百忙之中抽身前来,惊闻母校20年庆典,能与同学们一起为母校过生日,真是大快人心。我也真诚地希望我的经历能够为同学们的成长提供宝贵的经验。
21.下面是一幅公益漫画,请简要介绍画面内容,并说说其寓意,要求表述准确,语言连贯,不超过85个字。(6分)
四、写作(60分)
22.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
有一句歌词很经典:“从来都不需要想起,永远也不会忘记”;有一句诗词很动情:“不思量,自难忘!”在我们的生命旅途中,有些事有些人,有些东西有些地方,是烙在骨子里,永远也不会忘记的。
请以“永远也不会忘记”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记叙文。
要求:①说真话,写真事,抒真情,不得改编故事。②要有细节描写。③最好写白己的亲身经历,可以是一件完整的事,也可以是几个片断。
陇南一中2018~2019学年第一学期期中考试·高一语文参考答案、提示及评分细则
1.C(“天边的云”不是比喻贪欲,是比喻妄想。)
2.D(“指出了加法的缺点,减法的优点”错,文章并没有指出加法的缺点,减法的优点。)
3.D(“侧重摆事实讲道理,只列举少数人物事例作为佐证”错误,这篇文章侧重于讲道理,没有列举人物事例。)
4.D(这篇悼念性文章没有体现作者一贯的创作风格和散文特点。)
5.①觉得经历了有生以来最哀恸的事情。②刘杨二女士是代表“我们”死在了“我们”最痛恨之敌人手下。③已感觉到亡国之隐痛。④刘女士是作者最佩服嘉许的学生之一。(每点2分,答出三点即可)
6.有(1分)①但她却常常微笑着,态度很温和;或②也还是始终微笑着,态度很温和;或③况且始终微笑着的和蔼的刘和珍君;或④始终微笑的和蔼的刘和珍君确是死掉了。(2分)原凶:①如此善良可爱的学生,都欣然自愿参加了请愿,可见执政府所作所为之不得民心。②与大屠杀的惨象形成对比,揭露敌人残暴、凶狠、滥杀无辜的罪行。③表达对刘和珍遇难的痛惜。(3分)
7.B(“必然”错误,原文是“可能”。)
8.D(Amazon Go技术的T作原理类似于汽车无人驾驶.而不是采用了无人驾驶的T作原理,混淆了概念,曲解文意。)
9.问题:①覆盖区域狭窄;②未能真正解决社区市场的高频刚需;③技术跟不上。(每点1分)措施:①提供更为优质的服务体验,做好已有的便利店;②大力发展白有供应链,优化商品渠道;③将大数据与技术对接。(每点1分)
10.B(参考标点:神宗壮之,超擢少詹事兼河南道御史。练兵通州,列上十议。时辽事方急,不能如所请。)
11. C(“官员选拔”由吏部掌管。)1 2.D(他的儿子徐骥不是主动献上,而是皇帝索取。同时“太保”是追封他的,而不是他的儿子。)1 3.(1)徐光启因自己的抱负不得施展,请求辞职离开,(熹宗)没有同意。接着(徐光启)凶病请假回乡。(“展”“裁”“听”各1分,句意2分)
(2)御史说,徐光启盖棺下葬时,口袋中没有多余的钱财,请朝廷加以优厚抚恤,来使贪赃枉法者感到羞愧。
(“赀”“愧”“贪墨”各1分,句意2分)
14. D(“语言含蓄”赏析不恰当,应该是:语言明白晓畅。)1 5.①意为我们这一辈的人已越来越少了,你我都已满头白衰老。②表达了诗人时光流逝、人生易老的感慨,以及两人以后很难见面,与友人离别的伤感。(6分)
1 6.(1)肉食者鄙 未能远谋(2)先天下之忧而忧 后天下之乐而乐(3)不在沉默中爆发 就在沉默中灭亡1 7.A(语段中的“君子之德风,小人之德草,草上之风,必偃”,是一种氛围;“养成一种习俗”对应“一个社会的良好习俗非常重要”,习俗是养成的,而不是确立的。)
1 8.B(根据文意可知,这句话的主语是“文化的传承”,可以排除A、I);靠君子来传承文化,对应的应该是“致力于文化传承的人”,所以,选B。)
1 9.C(首当其冲:最先受到攻击或遭到灾难。不合文意。一马当先:作战时策马冲锋在前形容领先或带头。现身说法:比喻用白己的经历、经验为例证,对人进行讲解或劝导。以身作则:用自己的行动做出榜样。文段要表达的意思是君子要做出榜样,所以,“以身作则”符合语段。事必躬亲:不管什么事一定亲自去做。身体力行:亲身体验,努力实行。文段说的是身体力行,而不是亲自去做。食古不化:指学了古代的文化知识不善于理解和应用,跟吃了东西不能消化一样。在语段中,不合对象。一成不变:一经形成,永不改变。指守旧不变或固守陈法。形容一点变化都没有)
20.①“召唤”改为“邀请”②“于百忙之中抽身”改为“有幸”③“惊闻”改为“欣闻”④“大快人心”改为“倍感高兴”⑤“宝贵的经验”改为“一些经验或教训”(5分)
21.内容:漫画的左边是一部电话,话筒悬空,有“儿女问候”的字样;有边是一位手持拐杖的老者。(3分)
寓意:“空巢老人”缺乏精神慰藉,他们更需要儿女的“精神赡养”。(意思对即可)(3分)
22.略参照高考作文评分标准。
文言文参考译文:
徐光启,字子先,上海人。万历二十五年省试考中第一名举人,七年后考中进士。由庶吉士做到赞善。曾跟从西洋人利玛窦学习天文、历算、火器,完全掌握其方法。继而全面学习军事、屯田、盐政、水利等各种书籍。
杨镐四路兵马丧失于辽东,京城大为震惊。徐光启几次上书要求让自己去练兵以报效国家。神宗皇帝嘉许他的雄心壮志,越级提升为少詹事兼河南道御史。在通州练兵时,他上奏陈列了十条建议。当时辽东战事正吃紧,没有答应他的请求。徐光启上书力争,才批准给了他少量民兵和武器军械。没过多久,明熹宗即位。徐光启因自己的抱负不得施展,请求辞职而去,没获得批准。接着因病请假回乡。辽阳被攻破,熹宗下令起用他。
回到朝中,他大力提议多铸造西洋大炮,以供守城用。熹宗同意他的看法。正考虑采纳他的建议,而徐光启与兵部尚书崔景荣的建议不一致,御史丘兆麟弹劾他,他又称病请假回家。天启三年以原官起用,接着升为礼部右侍郎。天启五年,魏忠贤勾结智铤弹劾他,他丢掉了官职而闲居。
崇祯元年被召回朝廷,又提出练兵建议。不久,以左侍郎负责礼部事务。崇祯考虑国家财政困难,命朝廷大臣提出整理屯田和盐政的好办法。徐光启说,屯政的关键在于垦荒,盐政在于严禁私盐的贩卖。崇祯帝赞扬并采纳了他的意见,升他为礼部尚书。当时,皇帝因为日食预报发生错误,想要处分钦天监台官。徐光启说:
“钦天监预测天象是本照着郭守敬的方法,元代已经出现了应当发生日、月食而没有发生的情况。郭守敬尚且如此,所以不能责怪钦天监台官计算出差错。我听说,任何一种历法使用久了,就必定会出现差错,宜于及时修正。”崇祯帝听从其言,下诏请西洋人龙华民、邓玉函、罗雅谷等来推算,进行改历的工作,徐光启任监督。崇祯四年春季正月,徐光启送上《测天约说》二卷、《大测》二卷、《黄道升度》七卷、《萤赤距度表》 -卷。当年冬季十月初一日,发生日食,又进上测候四说,其中以论述时差里差的方法最为详细周密。
崇祯五年五月,以礼部尚书兼东阁大学士,入阁参预机要事务。随即加太子太保,进文渊阁。徐光启颇有治国经世的才干,而且立志用于当世。不过,到被信任而掌权时年纪已大,又恰逢周延儒、温体仁独断专政,不能够有所倡议。第二年十月去世。赐诰封少保。御史说,徐光启盖棺下葬时,口袋中没有多余的钱财,请朝廷加以优厚抚恤,以使贪赃枉法者感而羞愧。崇祯帝采纳御史意见,于是赐徐光启谥号为文定。过了较长一段时间,皇帝想到徐光启博学强识,要他的家属把遗留下的著作送上。徐光启的儿子徐骥入朝谢恩,进献上《农政全书>六十卷。崇祯帝下诏命令有关部门刊刻颁布,加赠太保,并录用他的孙子为中书舍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