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2019学年河北省唐山市滦州市八年级(上)期中数学试卷含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2018-2019学年河北省唐山市滦州市八年级(上)期中数学试卷含解析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35.2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冀教版
科目 数学
更新时间 2018-12-23 08:40:4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2018-2019学年河北省唐山市滦州市八年级(上)期中数学试卷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共20.0分)
下列各数:-2,0,
1
3
,0.020020002…,π,
9
,其中无理数的个数是(  )
A. 4 B. 3 C. 2 D. 1
若分式
1
??+2
在实数范围内有意义,则实数x的取值范围是(  )
A. ??>?2 B. ??下列命题中是真命题的是(  )
A. 相等的角是对顶角 B. 相等的角的余角相等 C. 若????=0,则??=0 D. 若一个数带有根号,则它是无理数
如图,在△ABC与△DEF中,已有条件AB=DE,还需添加两个条件才能使△ABC≌△DEF,不能添加的一组条件是(  )
A. ∠??=∠??,????=???? B. ????=????,????=???? C. ∠??=∠??,∠??=∠?? D. ∠??=∠??,????=????
下列各式中,正确的是(  )
A.
??+??
??+??
=
??
??
B.
??+??
??+??
=0 C.
?????1
?????1
=
???1
???1
D.
?????
??
2
?
??
2
=
1
??+??
如图,∠E=∠F=90°,∠B=∠C,AE=AF,结论①EM=FN,②CD=DN,③∠FAN=∠EAM,④△ACN≌△ABM中,正确的有(  )
A. 1个 B. 2个 C. 3个 D. 4个
老师设计了接力游戏,用合作的方式完成分式化简,规则是:每人只能看到前一人给的式子,并进行一步计算,再将结果传递给下一人,最后完成化简.过程如图所示: 接力中,自己负责的一步出现错误的是(  )
A. 只有乙 B. 甲和丁 C. 乙和丙 D. 乙和丁
数轴上表示1,
2
的对应点分别为A,B,点B关于点A的对称点为C,则点C所表示的数是(  )
A.
2
?1 B. 1?
2
C. 2?
2
D.
2
?2
“五一”江北水城文化旅游节期间,几名同学包租一辆面包车前去旅游,面包车的租价为180元,出发时又增加了两名同学,结果每个同学比原来少摊了3元钱车费,设实际参加游览的同学共x人,则所列方程为(  )
A.
180
??
?
180
??+2
=3 B.
180
??+2
?
180
??
=3 C.
180
??
?
180
???2
=3 D.
180
???2
?
180
??
=3
如图,已知两个全等直角三角形的直角顶点及一条直角边重合,将△ABC绕点C按顺时针方向旋转到△A′CB′的位置,其中A′C交直线AD于点E,A′B′分别交直线AD,AC于点F,G.则旋转后的图中,全等三角形共有(  )
A. 2对 B. 3对 C. 4对 D. 5对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10小题,共30.0分)
若分式
??
2
?4
??+2
的值为0,则x=______.
计算:
16
=______.
如图所示,将两根钢条AA′,BB′的中点O连在一起,使A?A′,BB′可以绕着点O自由转动,就做成了一个测量工具,则A′B′的长等于内槽宽AB,那么判定△OAB≌△OA′B′的理由是______.

1
??
?
1
??
=3,则分式
2??+3?????2??
???2???????
=______.

??+3
+(???2
)
2
=0,则ab=______.
当m=______时,方程
??
???3
=2+
??
3???
会产生增根.
已知a<
41
<b(a、b为相邻整数),则
1
2?????
=______.
如图,已知△ABC中,∠ABC=45°,AC=4,H是高AD和BE的交点,则线段BH的长度为______.
某人上山的速度为v1,下山的速度为v2,则他上,下山的平均速度(假设按原路返回)为______.
观察下列各式:
1+
1
3
=2
1
3

2+
1
4
=3
1
4

3+
1
5
=4
1
5
,……请你将发现的规律用含自然数n(n≥1)的等式表示出来______.
三、计算题(本大题共3小题,共23.0分)
先化简,再求值:
2??+6
??
2
?4??+4
?
???2
??
2
+3??
-
1
???2
,其中x=6.
已知x-2的平方根是±2,2x+y+7的立方根是3,求(2x-y)的平方根.
阅读理解 例,解不等式:
3??+2
???1
>2 解:把不等式
3??+2
???1
>2进行整理,得
3??+2
???1
-2>0,即
??+4
???1
>0,则有: ①
???1>0
??+4>0
;②
???1<0
??+4<0
.解不等式组①得:x>1;解不等式②得:x<-4. 所以原不等式的解集为:x<-4或x>1. 请根据以上解不等式的思想方法解不等式
??
3??+1
<1.
四、解答题(本大题共3小题,共27.0分)
已知:如图,AC∥DE,AC=DE,AF=DB.求证:BC∥FE.

列方程解应用题: 某商场用8万元购进一批新款衬衫,上架后很快销售一空,商场又紧急购进第二批这种衬衫,数量是第一次的2倍,但进价涨了4元/件,结果共用去17.6万元. (1)该商场第一批购进衬衫多少件? (2)商场销售这种衬衫时,每件定价都是58元,剩至150件时按八折出售,全部售完.售完这两批衬衫,商场共盈利多少元?
CD是经过∠BCA顶点C的一条直线,CA=CB.E,F分别是直线CD上两点,且∠BEC=∠CFA=∠α. (1)若直线CD经过∠BCA的内部,且E,F在射线CD上,请解决下面两个问题: ①如图1,若∠BCA=90°,∠α=90°,则BE______CF;EF______|BE-AF|(填“>”,“<”或“=”);②如图2,若0°<∠BCA<90°,且满足∠α+∠BCA=180°,请证明图中①的两个结论是否成立. (2)如图3,若直线CD经过∠BCA的外部,∠α=∠BCA,请提出EF,BE,AF三条线段数量关系的合理猜想:______(不要求证明).

答案和解析
1.【答案】C 【解析】
解:在-2,0,,0.020020002…,π,中,无理数有0.020020002…,π这2个数, 故选:C. 依据无理数的三种常见类型进行判断即可. 此题主要考查了无理数的定义,注意带根号的要开不尽方才是无理数,无限不循环小数为无理数.如π,,0.8080080008…(每两个8之间依次多1个0)等形式.
2.【答案】D 【解析】
解:∵代数式在实数范围内有意义, ∴x+2≠0, 解得:x≠-2. 故选:D. 直接利用分式有意义的条件分析得出答案. 此题主要考查了分式有意义的条件,正确把握定义是解题关键.
3.【答案】B 【解析】
解:A、相等的角不一定是对顶角,错误; B、相等的角的余角相等,正确; C、若xy=0,则x=0或y=0,错误; D、若一个数带有根号,但它不一定是无理数,错误; 故选:B. 利用对顶角的定义、无理数、余角的性质等知识分别判断后即可确定正确的选项. 本题考查了命题与定理的知识,解题的关键是了解对顶角的定义、无理数、余角的性质等知识,难度不大.
4.【答案】D 【解析】
解:(1)在△ABC和△DEF中, , ∴△ABC≌△DEF(SAS);故A正确; (2)在△ABC和△DEF中, , ∴△ABC≌△DEF(SSS);故B正确; (3)在△ABC和△DEF中, , ∴△ABC≌△DEF(ASA);故C正确; (4)无法证明△ABC≌△DEF,故D错误; 故选:D. 分别对各选项中给出条件证明△ABC≌△DEF,进行一一验证即可解题. 本题考查了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常用判定三角形全等方法有SSS,SAS,ASA,AAS,本题中对各选项进行验证是解题的关键.
5.【答案】D 【解析】
解:A、在分式的分子、分母上同时加上或减去同一个非0的数或式子分式的值要改变,故A错误; B、,故B错误; C、a不是分子、分母的因式,故C错误; D、,故D正确. 故选:D. 根据分式的基本性质对各项进行判断. 对分式的化简,正确理解分式的基本性质是关键,约分时首先要把分子、分母中的式子分解因式.
6.【答案】C 【解析】
解:在△AEB和△AFC中, , ∴△AEB≌△AFC, ∴∠EAB=∠FAC,EB=CF,AB=AC, ∴∠EAM=∠FAN,故③正确, 在△AEM和△AFN中, , ∴△AEM≌△AFN, ∴EM=FN,AM=AN,故①正确, ∵AC=AB, ∴CM=BN, 在△CMD和△BNC中, , ∴△CMD≌△BND, ∴CD=DB,故②错误, 在△ACN和△ABM中, , ∴△ACN≌△ABM,故④正确, 故①③④正确, 故选:C. 先证明△AEB≌△AFC得∠EAB=∠FAC即可推出③正确,由△AEM≌△AFN即可推出①正确,由△CMD≌△BND可以推出②错误,由△ACN≌△ABM可以推出④正确,由此即可得出结论. 本题考查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解题的关键是灵活应用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解决问题,题目中全等三角形比较多,证明方法不唯一,属于中考常考题型.
7.【答案】D 【解析】
解:∵÷ =? =? =? = =, ∴出现错误是在乙和丁, 故选:D. 根据分式的乘除运算步骤和运算法则逐一计算即可判断. 本题主要考查分式的乘除法,解题的关键是掌握分式乘除运算法则.
8.【答案】C 【解析】
解:∵数轴上表示1,的对应点分别为A,B, ∴AB=-1, ∵点B关于点A的对称点为C, ∴AC=AB. ∴点C的坐标为:1-(-1)=2-. 故选:C. 首先根据数轴上表示1,的对应点分别为A,B可以求出线段AB的长度,然后由AB=AC利用两点间的距离公式便可解答. 本题考查的知识点为:求数轴上两点间的距离就让右边的数减去左边的数.知道两点间的距离,求较小的数,就用较大的数减去两点间的距离.
9.【答案】D 【解析】
解:设实际参加游览的同学共x人, 根据题意得:-=3. 故选:D. 设实际参加游览的同学共x人,则原有的几名同学每人分担的车费为:元,出发时每名同学分担的车费为:,根据每个同学比原来少摊了3元钱车费即可得到等量关系. 本题主要考查了分式方程的应用,解题的关键是首先弄清题意,根据关键描述语,找到合适的等量关系;易错点是得到出发前后的人数.
10.【答案】C 【解析】
解:旋转后的图中,全等的三角形有:△B′CG≌△DCE,△A′B′C≌△ADC,△AGF≌△A′EF, △ACE≌△A′CG,共4对. 故选:C. 根据三角形全等的判定方法,判定两个三角形全等的一般方法有:SSS、SAS、ASA、AAS、HL. 本题考查图形的旋转和三角形全等的判定方法,判定两个三角形全等的一般方法有:SSS、SAS、ASA、AAS、HL.注意:AAA、SSA不能判定两个三角形全等,判定两个三角形全等时,必须有边的参与,若有两边一角对应相等时,角必须是两边的夹角,难度不大.
11.【答案】2 【解析】
解:∵x2-4=0, ∴x=±2, 当x=2时,x+2≠0, 当x=-2时,x+2=0. ∴当x=2时,分式的值是0. 故答案为:2. 分式的值是0的条件是,分子为0,分母不为0. 分式是0的条件中特别需要注意的是分母不能是0,这是经常考查的知识点.
12.【答案】4 【解析】
解:∵42=16, ∴=4, 故答案为4. 根据算术平方根的概念去解即可.算术平方根的定义:一个非负数的正的平方根,即为这个数的算术平方根,由此即可求出结果. 此题主要考查了算术平方根的定义,算术平方根的概念易与平方根的概念混淆而导致错误.
13.【答案】SAS 【解析】
解:∵OA=OA′,OB=OB′,∠AOB=∠A′OB′, ∴△OAB≌△OA′B′(SAS) 所以理由是SAS. 已知二边和夹角相等,利用SAS可证两个三角形全等. 本题考查了三角形全等的应用;根据题目给出的条件,要观察图中有哪些相等的边和角,然后判断所选方法,题目不难.
14.【答案】
3
5
【解析】
解:∵=3, ∴y-x=3xy, ∴===, 故答案为9. 先化简原式得出x-y=3xy,再整体代入计算即可. 本题考查了分式的加减以及分式的值,掌握分式的化简以及整体思想是解题的关键.
15.【答案】9 【解析】
解:根据题意得,a+3=0,b-2=0, 解得a=-3,b=2, 所以,ab=(-3)2=9. 故答案为:9. 根据非负数的性质列式求出a、b的值,然后代入代数式进行计算即可得解. 本题考查了非负数的性质:几个非负数的和为0时,这几个非负数都为0.
16.【答案】-3 【解析】
解:∵方程的最简公分母为x-3, ∴此分式方程的增根为x=3, 方程整理,得:x=2(x-3)-m, 将x=3代入,得:3=-m, 则m=-3, 故答案为:-3. 增根是分式方程化为整式方程后产生的使分式方程的分母为0的根.有增根,那么最简公分母x-3=0,所以增根是x=3,把增根代入化为整式方程的方程即可求出未知字母的值. 本题主要考查分式方程的增根,增根问题可按如下步骤进行: ①根据最简公分母确定增根的值; ②化分式方程为整式方程; ③把增根代入整式方程即可求得相关字母的值.
17.【答案】
1
5
【解析】
解:由a<<b(a,b是相邻的整数), 得:a=6,b=7. 则==. 故答案为:. 根据被开方数越大算术平方根越大,可得a、b的值,再代入计算可得答案. 本题考查了估算无理数的方法:找到与这个数相邻的两个完全平方数,这样就能确定这个无理数的大小范围.
18.【答案】4 【解析】
解:∵∠ABC=45°,AD⊥BC, ∴AD=BD. ∵∠1=∠3(同角的余角相等),∠1+∠2=90°,∠3+∠4=90°, ∴∠2=∠4. 在△ADC和△BDH中, ∵, ∴△ADC≌△BDH(AAS), ∴BH=AC=4. 故答案是:4. 由∠ABC=45°,AD是高,得出BD=AD后,证△ADC≌△BDH后求解. 本题考查三角形全等的判定方法,判定两个三角形全等的一般方法有:SSS、SAS、ASA、AAS等.注意:AAA、SSA不能判定两个三角形全等,判定两个三角形全等时,必须有边的参与,若有两边一角对应相等时,角必须是两边的夹角.
19.【答案】
2
??
1
??
2
??
1
+
??
2
【解析】
解:设上山的路程为1.∴平均速度=(1+1)÷(+)=. 平均速度=总路程÷所需的总时间. 解决问题的关键是读懂题意,找到所求的量的等量关系. 用字母表示数时,要注意写法: ①在代数式中出现的乘号,通常简写做“?”或者省略不写,数字与数字相乘一般仍用“×”号; ②在代数式中出现除法运算时,一般按照分数的写法来写; ③数字通常写在字母的前面; ④带分数的要写成假分数的形式.
20.【答案】
??+
1
??+2
=(??+1)
1
??+2
【解析】
解:由题目中的式子可得, 第n个式子为:, 故答案为:. 根据题目中的式子的特点,可以得到第n个式子,从而可以解答本题. 本题考查二次函数的性质与化简,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明确题意,发现题目中数字的变化规律.
21.【答案】解:原式=
2(??+3)
(???2
)
2
?
???2
??(??+3)
-
1
???2
=
2
??(???2)
-
??
??(???2)
=
2???
??(???2)
=
?(???2)
??(???2)
=-
1
??
, 当x=6时,原式=-
1
6
. 【解析】
先根据分式混合运算的顺序和法则化简原式,将x=6代入可得答案. 本题主要考查分式的化简求值,熟练掌握分式的混合运算顺序和运算法则是解题的关键.
22.【答案】解:根据题意得:x-2=4,2x+y+7=27, 解得:x=6,y=8, 则2x-y=4,4的平方根为±2, 所以求(2x-y)的平方根±2. 【解析】
利用算术平方根及立方根定义求出x与y的值,代入计算即可确定出2x-y的平方根. 此题考查了立方根,平方根,算术平方根,熟练掌握各自的定义是解本题的关键.
23.【答案】解:把不等式
??
3??+1
<1进行整理,得:
??
3??+1
-1<0,即
?2???1
3??+1
<0, 则有:①
3??+1<0
?2???1>0
;②
3??+1>0
?2???1<0
. 解不等式组①得:x<-
1
2
; 解不等式②得:x>-
1
3
. 所以原不等式的解集为x<-
1
2
或x>-
1
3
. 【解析】
先根据题意把不等式的右边化为0的形式,再得到关于x的不等式组,求出x的取值范围即可. 本题考查的是解一元一次不等式组,根据所给的解一元一次不等式的方法得到关于x的不等式组是解答此题的关键.
24.【答案】证明:∵AC∥DE, ∴∠A=∠D, ∵AF=DB, ∴AF+FB=DB+BF, ∴AB=DF, 在△ABC和△DFE中,
????=????
∠??=∠??
????=????
, ∴△ABC≌△DFE(SAS), ∴∠ABC=∠DFE, ∴BC∥EF. 【解析】
欲证明BC∥FE,只要证明∠ABC=∠EFD,只要证明△ABC≌△DFE(SAS)即可; 本题考查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平行线的判定和性质等知识,解题的关键是正确寻找全等三角形的全等的条件,属于中考常考题型.
25.【答案】解:(1)设该商场第一批购进衬衫x件,则第二批购进衬衫2x件, 根据题意得:
176000
2??
-
80000
??
=4, 解得:x=2000, 经检验,x=2000是所列分式方程的解,且符合题意. 答:商场第一批购进衬衫2000件. (2)2000×2=4000(件), (2000+4000-150)×58+150×58×0.8-80000-176000=90260(元). 答:售完这两批衬衫,商场共盈利90260元. 【解析】
(1)设该商场第一批购进衬衫x件,则第二批购进衬衫2x件,根据单价=总价÷数量结合第二批比第一批的进价涨了4元/件,即可得出关于x的分式方程,解之经检验后即可得出结论; (2)用(1)的结论×2可求出第二批购进该种衬衫的数量,再利用总利润=销售收入-成本,即可得出结论. 本题考查了分式方程的应用,解题的关键是:(1)找准等量关系,正确列出分式方程;(2)根据数量关系,列式计算.
26.【答案】= ? = ? EF=BE+AF 【解析】
解:(1)①∵∠BCA=90°,∠α=90°, ∴∠BCE+∠CBE=90°,∠BCE+∠ACF=90°, ∴∠CBE=∠ACF, ∵CA=CB,∠BEC=∠CFA; ∴△BCE≌△CAF, ∴BE=CF;EF=|CF-CE|=|BE-AF|. 故答案为:=,=; ②证明:在△BCE中,∠CBE+∠BCE=180°-∠BEC=180°-∠α. ∵∠BCA=180°-∠α, ∴∠CBE+∠BCE=∠BCA. 又∵∠ACF+∠BCE=∠BCA, ∴∠CBE=∠ACF, 又∵BC=CA,∠BEC=∠CFA, ∴△BCE≌△CAF(AAS) ∴BE=CF,CE=AF, 又∵EF=CF-CE, ∴EF=|BE-AF|. (2)猜想:EF=BE+AF. 证明过程: ∵∠BEC=∠CFA=∠α,∠α=∠BCA,∠BCA+∠BCE+∠ACF=180°,∠CFA+∠CAF+∠ACF=180°, ∴∠BCE=∠CAF, 又∵BC=CA, ∴△BCE≌△CAF(AAS). ∴BE=CF,EC=FA, ∴EF=EC+CF=BE+AF. 故答案为:EF=BE+AF. (1)①求出∠BEC=∠AFC=90°,∠CBE=∠ACF,根据AAS证△BCE≌△CAF,推出BE=CF,CE=AF即可; ②求出∠BEC=∠AFC,∠CBE=∠ACF,根据AAS证△BCE≌△CAF,推出BE=CF,CE=AF即可; (2)求出∠BEC=∠AFC,∠CBE=∠ACF,根据AAS证△BCE≌△CAF,推出BE=CF,CE=AF即可. 本题综合考查三角形综合题、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等知识,解题的关键是熟练掌握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注意这类题目图形发生变化,结论基本不变,证明方法完全类似,属于中考常考题型.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