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武汉市部分学校2007-2008学年度高三年级11月联考

文档属性

名称 湖北省武汉市部分学校2007-2008学年度高三年级11月联考
格式 rar
文件大小 41.6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通用版
科目 化学
更新时间 2007-12-16 18:06:0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湖北省武汉市部分学校2007-2008学年度高三年级11月联考
化 学 2007.11
本试卷分第1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108分,考试用时90分钟。
可能用到的近似相对原子质量:H:1 He:4 Cu:64 O:16 C:12 S:32
第Ⅰ卷(选择题,共48分)
1—16均只有一个合适选项。(16×3分,共48分)
1. 2007年4月22日是第38个“世界地球日”,我国确定的主题是“善待地球——科学发展”。下列行为中不符合这一主题的是( )
A.采用“绿色化学”工艺,使原料尽可能转化为所需要的物质
B.节约能源,提高能源利用率
C.减少直至不使用对大气臭氧层起破坏作用的氟氯烃
D.大量开采地下水,以满足社会对水的需求
2.取a g某物质在氧气中完全燃烧,将其产物跟足量的过氧化钠固体完全反应,反应后固体的质量恰好也增加了a g。下列物质中不能满足上述结果的是( ) A.H2     B.CO     C.C6H12O6     D.C12H22O11
3.甲、乙、丙三种溶液各含有一种X-(X-为Cl-、Br-或I-)离子,向甲中加淀粉溶液和氯水,则溶液变为橙色,再加丙溶液,颜色无明日显变化.则甲、乙、丙依次含有( )
(A)Br-、Cl-、I- (B)Br-、I-、Cl- (C)I-、Br-、Cl- (D)Cl-、I-、Br-
4.下列各分子中,所有原子都满足最外层为8电子结构的是( )
A.H2O B.BF3 C.CCl4 D.PCl5
5.从矿物学资料查得,一定条件下自然界存在如下反应: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Cu2S既是氧化产物又是还原产物
B. 5mol FeS2发生反应,有10mol电子转移
C. 产物中的离子有一部分是氧化产物
D. FeS2只作还原剂
6.某酒精厂由于管理不善,酒精滴漏到某种化学品上而酿成火灾。该化学品可能是( )
A.KMnO4 B.NaCl C.(NH4)2SO4 D.CH3COOH
7.下列离子方程式正确的是( ) A.苯酚钠溶液与少量二氧化碳反应 C6H5O — +CO2+H2O=C6H5OH+CO3 2—
B.钠与水的反应Na + 2H2O === Na+ + 2OH -+ H2↑ C.稀硝酸与过量的铁屑反应3Fe+8H + +2NO3— =3Fe 3+ +2NO↑+4H2O
D.大理石溶于醋酸的反应CaCO3 + 2CH3COOH === Ca2+ + 2CH3COO- +CO2↑+ H2O
8.NA代表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4 g重水(D2O)中所含质子数为0.2NA
B.在通常状况下,22.4 LH2和4 gHe均含有NA个分子
C.常温常压下,0.1mol铁与0.1molCl2充分反应,转移的电子数约为0.3NA
D.8.0 g Cu2S和CuO的混合物中约含有铜原子数为0.1NA
9.A、B是周期表中相邻两主族的两种元素,若A的原子序数为a,以下不可能是B的原子序数的是 ( )
A. a-17 B. a-7 C. a+18 D. a+19
10.将 a g 含NaOH样品溶解在 b mL 0.l mol·L-1 的硫酸中,再加入 c mL 0.1 mol·L-1 的氢氧化钡溶液,反应后所得溶液恰好呈中性,则样品中 NaOH 的纯度是(NaOH 式量为 40)( )
A. [(b-c)/125a]×100%
B. [(b-2c)/125a]×100%
C.[(b-c)/250a]×100%
D.[(8b-8c)/a]×100%
11.某温度下,某容积恒定的密闭容器中发生如下可逆反应:
CO(g)+H2O(g)  H2(g)+CO2(g) ; △H>0
当反应达平衡时,测得容器中各物质均为n mol,欲使H2的平衡浓度增大一倍,在其它条件不变时,下列措施可以采用的是 ( )
A. 升高温度
B. 加入催化剂
C. 再加入n molCO和n molH2O
D. 再加入2n molCO2和2n molH2
12.下列各组离子,在指定的环境中一定能大量共存的是 ( )
A.在c(H+)/c(OH-)=1×1012的溶液中:I-、Cl-、HCO3—、Na+
B.在能使pH试纸变红色的溶液中:Na+、S2-、NO3-、CO32-
C.在加入铝粉能产生H2的溶液中:NH4+、Fe2+、SO42-、Cl-、
D.由水电离出的c(H+)=1×10-12mol·L-1的溶液中:K+、Cl-、NO3—、Na+
13.氮化硅(Si3N4)是一种新型的耐高温耐磨材料,在工业上有广泛用途,它是 ( )
A.原子晶体 B.分子晶体
C.金属晶体 D.离子晶体
14.第四周期某主族元素的原子,它的最外电子层上有两个电子,下列关于此元素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原子半径比钾的原子半径大 B.氯化物难溶于水
C.原子半径比镁的原子半径小 D.碳酸盐难溶于水
15.右图是实验室制取气体的一套装置,用于发生干燥和收( )集气体,下列各组物质中能利用这套装置进行实验的是
A 石灰石和稀硫酸 B MnO2和浓盐酸
C MnO2和双氧水 D 铜屑和稀硝酸
16.在盛有稀 H2SO4 的烧杯中放入用导线连接锌片和铜片,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
A.正极附近的 SO4 2- 离子浓度逐渐增大 B.电子通过导线由铜片流向锌片
C.正极有 O2 逸出 D.铜片上有 H2 逸出
第Ⅱ卷(非选择题共60分)
17.(15分)X、Y、Z、W是原子序数依次增大的短周期元素,且互不同族;其中只有两种为金属;X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与次外层电子数相等;X与W、Y与Z这两对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之和均为9。单质Y和W都可与浓的NaOH溶液反应。请回答下列问题:
⑴Y、Z、W的原子半径由小到大的顺序是 。
⑵ZW2在常温下呈液态,形成晶体时,属于 晶体。
⑶工业生产单质Y的原理是(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
⑷X与Y化学性质相似,则X与浓的NaOH溶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⑸0.1 mol的单质W与50 mL 1.5 mol/L的FeBr2溶液反应,则被氧化的Fe2+和Br-的物质的量之比是_______比 。
18.(15分)已知A-K各种物质之间的转化关系如图所示。反应①为电解A的饱和溶液,是一种重要的化工反应。高纯度的H是电子工业最重要的材料之一,反应②③对H的提纯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反应④⑤而得到的L常用作实验室和袋装食品的干燥剂,也可用作催化剂的载体,G、I常温下是无色气体。试回答下列问题:
(1)B的化学式为:________。
(2)写出反应①的离子方程式: 。
(3)写出E与碳反应生成G和H的化学方程式: 。
(4)H中所混有的杂质通常为碳等,在发生反应②时H和碳分别转化为 。通过提纯得到纯净的K,发生反应③即可得到纯净的H。提纯K的方法是: 。
19.(20分)某兴趣小组探究浓硫酸的氧化性与温度、浓度的关系,并进行了实验。根据资料得知:①一般认为1∶1的硫酸浓度大于60%,就具有一定的氧化性,浓度越大氧化性越强,60% 以下的硫酸氧化性就不那么强了,且主要表现为H+ 的氧化性。②温度也影响氧化性,如铜放于冷的浓硫酸中几乎不反应,如果加热就可以观察到明显现象。③98%的浓硫酸物质的量浓度为18.4 mol·L-1,密度为1.84g/㎝3。根据以上信息探究:
⑴ 装置如图,试分析装置B、C中所应该盛装的合适试剂及其作用,填写表中空格:
装置
试剂
作用
B
C
吸收尾气
⑵ 甲同学先向烧瓶中加入适量的铜片和3mL水,然后从分液漏斗中逐滴加入98%的浓硫酸约0.5mL,加热至沸腾,烧瓶内无明显现象。试用有关数据解释其原因: 。
⑶ 冷却至室温后,甲同学又从分液漏斗中继续加入98%的浓硫酸10mL,发现几乎没有现象,再加热至沸腾,观察到有明显的现象,由此得出的结论是:

⑷ 乙同学仍用上述装置直接从分液漏斗中加入98%浓硫酸10mL与铜片混合加热至沸腾,发现反应很剧烈,且试管底部有白色固体析出,生成该白色固体的化学反应方程式为: 。
⑸ 实验过程中乙同学还发现铜片上附有少量黑色物质。将这些黑色物质加入到稀硫酸中,只有一部分溶解。你认为黑色物质可能是(填化学式) 。
(6)请你设计一个简单试验验证烧瓶里的溶液中硫酸是否完全反应:

20.(10分)现有分子式为C8H13O2Br的有机物A,A在不同条件下,分别生成B1+C1和B2+C2(如下图):
生成的C1又能发生如下的变化(如下图):
其中只有B1既能使溴水褪色,又能和碳酸钠溶液反应放出二氧化碳,则
(1)反应类型:A→B1+C1 : ,甲→乙 : 。
(2)反应方程式:
A→B2+C2 :
甲→乙 :
参考答案
1.D 2.D 3.B 4.C 5.C 6.A 7.D 8.D 9.C 10.A 11.D 12.D 13.A 14.D 15.C 16.D
17.(15分)(每空3分)
(1)Cl<S<Al
(2)分子
(3)2Al2O3 4Al + 3O2 ↑
(4)Be + 2NaOH = Na2BeO2 + H2 ↑
(5)3:5
18.(15分)(每空3分)
(1)Cl2 , 原子
(2)2Cl- + 2H2O Cl2 ↑+ H2 ↑+ 2OH-
(3)
(4)SiCl4 CCl4 , 蒸馏
19(20分)
装置
试剂
作用
B
品红溶液(2分)
检验SO2(2分)
C
氢氧化钠溶液(2分)
吸收尾气

⑵此时硫酸质量分数约为23%(2分),小于60% ,氧化性较弱,不能氧化Cu(2分)。
⑶温度越高浓硫酸氧化性越强。(或室温下铜与浓硫酸不反应,加热至沸腾反应。)(2分)
⑷Cu+2H2SO4(浓)CuSO4+ SO2↑+ 2H2O(2分)
⑸ CuO (1分)﹑Cu2S 或CuS(1分)
(6)取样,冷却后(交待1分),向其中加入锌粒(试剂1分),若有气泡产生(现象1分)则说明硫酸没有反应完全,否则反应完全(结论1分)。
(使用其它合理试剂也给分。)
20. (10分)
⑴水解反应 or取代反应 (水解); 消去反应 (2×2分)


(2×3分)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