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曹冲称象 教案(2课时)

文档属性

名称 4、曹冲称象 教案(2课时)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8.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8-12-23 08:08:4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二年级上册语文教案


4、曹冲称象
第一课时
教学要求:
1、学会本课“曹、称”等15个生字,会写“候、柱、底”等9个生字,会认读由这些生字组成的词语。
2、初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知道曹冲称象的方法和步骤。
3、能用“一边……一边……”说话。
4、对比句子,初步懂得在句子中恰当地加上一些词语,可以把话说得更加具体、形象。
教学重点
1、学会本课“曹、称”等15个生字,会写“候、柱、底”等9个生字。
2、初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知道曹冲称象的方法和步骤。
教学难点:对比句子,初步懂得在句子中恰当地加上一些词语,可以把话说得更加具体、形象。
教学准备:生字词卡片,课文朗读录音
预习要求
1、借助汉语拼音朗读生字和词语,读准字音。
2、练习朗读课文,读正确,读流利。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教师演示称东西,问:同学们,你们知道老师在干什么吗?(老师在称东西)看看老师称的是什么东西?老师称的这个东西比较小,所以称起来很容易,假如老师要称一个很大很大的东西,比如说一头大象,该怎么称呢?(学生思考)早在1800多年以前,我国有一个才七岁的孩子,就出色的完成了称象的任务,他的名字叫曹冲。板书:曹冲
2、教师介绍:曹冲,是三国时代魏国的国王曹操的儿子。曹冲究竟是怎样去称象的呢?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第四课《曹冲称象》。
板书课题:4、曹冲称象。学生齐读课题。
3、启发思考:读了课题,大家有什么问题想要问的吗?
学生提问题。
预设:
曹冲为什么要称象?
曹冲是怎样称象的?
曹冲把大象的体重秤称出来了吗?
……
4、大家提的问题很好,下面我们就来学习这篇课文,具体了解曹冲称象的过程。我们先来看一看这篇课文里面的出现的生字宝宝。
二、学习生字
1、出示这篇课文的15个生字。
2、学生自由朗读,把难以读准的生字多读几遍。
3、指生开火车朗读生字,相机正音。
“秤”和“称”两个字读音相同,都是翘舌音,也都是后鼻音,不过“秤”字是第四声,“称”是第一声。
“候”韵母是“ou”,不是“e”。
“然”是翘舌音,声母不是边音l,也不是鼻音n。
4、学生练习朗读生字。
三、学习生字词
1、出示本课的生字词
曹冲 称象 古时候 官员 柱子 议论 一杆秤 称一称
砍树 大秤 倒有 割成 一条线 为止 重量 到底
2、学生自由朗读。同桌互读,互相指出错误,再练习,争取读准字音。
3、指生朗读,相机正音。
“古时候”读轻声。“重量”这个词语,两个字都读第四声。
“称象”的“称”后鼻音,读第一声,“大秤”的“秤”也是后鼻音,读第四声。
4、学生练习朗读。
四、初读课文
1、引导学生自由朗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顺句子,不添字,不漏字。
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教师巡视,了解学生课文朗读情况,并相机指导。
指生分自然段朗读课文,其他同学认真倾听并及时指出读的不正确的字音。
2、学生再次自由朗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顺句子。
3、引导学生第三次朗读课文,要求学生边读边思考:曹冲是怎样称象的?
(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边读边思考问题,把课文中写曹冲称像的句子用笔画出来。
(2)出示文中写曹冲称象方法的句子。(课文第四自然段)
(3)学生自由读一读课文第四自然段,体会曹冲称象的具体方法和步骤。
(4)出示课后第二题:读课文第四自然段,给下面内容排序,说说曹冲称象的过程。
(5)学生自由朗读课文第四段,并思考问题。
(6)全班交流讨论,说一说曹冲称象的过程。(第一步赶象上船;第二步在船舷上做记号;第三步把大象赶上岸,装石头上船;第四步,称石头重量。)
(7)学生再读课文第四自然段,进一步了解曹冲称象的具体方法和步骤。
五、用“一边……一边……”说话
1、出示句子:官员们一边看,一边议论:“像这么大,到底有多重呢?”
2、学生自由的读一读,体会这句话的意思。
3、教师引导:
官员们在干什么?(看象,议论象。)
官员们看象、议论象这两个动作,是先后进行的,还是同时进行的?
(同时进行的)
官员们看象,议论象这两个动作是同时进行的,在看象的同时议论象,在议论象的同时看象,所以当我们两个动作同时进行的时候,就可以用关联词“一边……一边……”。
4、出示关联词“一边……一边……”,引导学生读一读。
5、我们在生活当中经常会用到这个关联词,比如说:我一边走路一边唱歌。在这个句子中,走路和唱歌这两个动作是同时进行的,在走路的同时唱歌,在唱歌的同时走路。请下面请同学们也来用“一边……一边……”造一个句子。
6、学生练习用“一边……一边……”说话,教师相机指导纠正。
六、指导写字
1、出示本课要写的9个生字.
2、学生自由读一读,边读边观察思考:这9个生字在书写时需要注意些什么?全班交流。
“船”左右结构,左边为舟字旁,一横不出头,右部上面第二笔是横折弯。
“然”字整体结构比较紧凑,四点底要写得宽一些,托住上面的部分。上部左边是两点,不要写成“夕”。
“底”字最后有一点不能忘掉,下面的斜钩要写得舒展。
“称”,禾木旁要写得窄一些,最后一笔为点,“尔”稍微宽一些。
3、教师重点指导书写“然”和“底”两个字,边写边强调书写要领。
4、学生练习描红仿写,教师巡视,了解学生描红仿写情况,并加以指导,提示学生注意写字姿势。
5、交流评价学生书写情况。
七、布置作业
1、练习朗读课文,了解曹冲称象的具体方法和过程步骤
2、抄写生字,每个生字加拼音抄写三遍。


4、曹冲称象
第二课时
教学要求:
1、学习课文,理解课文内容,能说出曹冲称象的具体方法和步骤。并从中受到启发,鼓励学生做一个善于观察、爱动脑筋的人。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读好对话表达的意思,愿意主动给家人讲曹冲称象的故事。
3、通过官员们的称象方法和曹冲称象方法的对比,理解曹冲称象方法的科学性,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4、对比句子,初步懂得在句子中恰当地加上一些词语,可以把话说得更加具体、形象。
教学重点
1、学习课文,理解课文内容,能说出曹冲称象的具体方法和步骤。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读好对话表达的意思。
教学难点
通过官员们的称象方法和曹冲称象方法的对比,理解曹冲称象方法的科学性,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鼓励学生做一个爱动脑筋,善于观察的人。
教学准备:课件、演示曹冲称象过程的示意图。
预习要求:练习朗读课文,了解曹冲称象的具体方法和步骤,体会曹冲称象方法的科学性。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出示词语,指生读一读。
曹冲 称象 古时候 官员 柱子 议论 一杆秤 称一称
砍树 大秤 倒有 割成 一条线 为止 重量 到底
2、想一想,文中讲了一件什么事?
二、学习课文
(一)出示课文第一自然段
学生自由读一读,思考这一自然段讲了一件什么事?
全班交流讨论(曹操带领儿子和官员去看人家送给他的一头大象)
(二)出示第二自然段
1、 学生自由读一读,思考第二自然段告诉我们什么?(大象又高又大,官员们在议论大象的重量)
2、 这头大象又高又大,文是怎样描写这头大象的,用“——”画出文中的句子。
3、出示句子:这头大象又高又大,身子像一堵墙,腿像四根柱子。
齐读这个句子。你从哪些话中看出这头大象又高又大?
(身子像一堵墙,腿像四根柱子)
这两个比喻句把大象的高大写得既生动又形象。
4、拓展:
(1) 大象又高又大,身子像一堵墙,腿像四根柱子,耳朵像(两把大扇子),鼻子像(一个长长的钩子),尾巴像(一根小小的辫子).
(2) 弯弯的月亮像( )。红红的太阳像( )。
( )像( )。( )像( )。
(3) 官员们一边看一边议论。
我们一边唱歌,一边跳舞
( )一边( ),一边( )。
5、比较句子,体会句子的异同之处
A、出示第一组句子。
大象有多重呢?
大象到底有多重呢?
(1)学生读一读,体会这两个句子的不同之处。
(2)全班交流讨论,教师相机指导:第二个句子比第一个句子多了“到底”这个词。“到底”这个词是“究竟”的意思,这个词体现出人们心中非常迫切的想知道大象的重量。
(3)引导学生用“到底”这个词语造句。
例句:
你到底多大了?
你到底有没有把作业写起来?
B、出示第二组句子。
曹操的儿子曹冲七岁。
曹操的儿子曹冲才七岁。
(1)引导学生读一读这两个句子,并体会一下这两个句子有什么不一样的地方。
(2)学生自由朗读这两个句子,边读边体会两个句子意思的不同之处。教师相机提醒学生注意第二个句子中“才”这个字。
(3)全班交流讨论:第一个句子,“曹操的儿子曹冲七岁”告诉我们曹操的儿子曹冲今年七岁,而第二个句子“曹操的儿子曹冲才七岁”,加了这个“才”字,不但让我们知道曹冲今年七岁,还让我们知道曹冲今年很小,只有七岁。
(4)引导学生用“才”造句。
例句:
我刚刚才把作业写起来。
我才看了15分钟电视。
(5)教师小结:同学们,有的时候在句子中恰当的加上一些词语,可以把话说得更加具体形象,比如我们刚才两个句子当中的“才”和“到底”这两个词语,所以我们在以后的学习当中,想要准确的表达自己的意思,就要适当地加进一些能够表达我们意思的词语。
(三)学习第三自然段
1、 官员们想出哪些称象的方法?
(用“有的……有的……也有的……”回答)
2、 曹操听后怎么样?为什么直摇头?( “直摇头”说明曹操的态度是坚决反对的)
3、 比较:
曹操听了摇头。
曹操听了直摇头。
(1)学生自由读一读这个句子,体会这两个句子的不同之处。
(2)全班交流讨论
(3)教师小结:“直摇头”说明曹操摇头摇的非常厉害,也说明曹操完全不同意官员们的方法,非常反对。而“曹操听了摇头”这个句子不能表达出这样的意思。
4、指导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这一自然段。
(四)学习第四自然段
1、学生自由读一读第四自然段,想一想:这一段讲什么?
2、出示曹冲的话。引导学生默读曹冲说的话,并用“△”画出称像时的动词。
3、交流:
(1)曹冲称象的步骤和方法
(第一步赶象上船;第二步在船舷上做记号;第三步把大象赶上岸,装石头上船;第四步,称石头重量。)
(2)交流称像时的动词。
(3)教师小结:这些动词用词准确,具体写出了曹冲称象的步骤和方法。
(4)多媒体演示曹冲称象的步骤和方法。
4、用“先…再…然后…最后…”叙述称象的过程。
5、为什么往船上装石头的时候,装到船下沉到画线的地方为止?
6、想一想,曹冲称象的方法和官员们的办法比,谁的办法更好?为什么?
7、通过这一自然段的学习,你觉得曹冲是一个怎样的人?
8、我们应该学习曹冲什么样的品质?(认真观察事物,善于动脑筋思考问题的品质)
(五)学习第五自然段
1、朗读第五自然段
2、曹操认为曹冲的办法好不好?从课文中哪句话看出来?
三、课堂总结
如果现在让你们称这头象的重量,你们有什么好办法?
四、作业
1、练习朗读课文,进一步体会曹冲认真观察事物,善于动脑筋思考问题的品质。
2、回家把这个故事讲给爸爸妈妈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