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上册
《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教学设计
课题 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 单元 七 学科 历史 年级 八
学习 目标 知识与能力:知道《中国土地法大纲》相关史实; 知道三大战役和渡江战役的基本史实;过程与方法:通过对人民解放战争迅速胜利原因的探究分析过程,培养学生丰富的历史想象力,初步掌握归纳、分析的学习方法,形成独立思考、勇于探索的意识与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对人民解放战争胜利原因的分析研究,认识得人心者得天下,失人心者失天下,从而树立正确的历史观和价值观
重点 解放区的土地改革、三大战役、渡江战役
难点 理解渡江战役的必要性和我军获得最终胜利的原因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导入新课 1949年4月,人民解放军万船齐发,百万雄师横渡长江,一举占领南京,结束了国民党在大陆的统治。在短短的三年内,人民解放军是如何粉碎国民党发动的全面进攻与重点进攻,取得了解放战争的胜利?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土地改草,对解 放战争的胜利具有怎样的意义?今天,让我们学习第24课,《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 学习课前导读,进入新课 导入新课
讲授新课 教学目标一:解放区的土地改革教师出示相关背景资料: 中国的土地制度极不合理。就一般情况来说,占乡村人口不到百分之十的地主富农,占有约百分之七十至八十的土地,残酷地剥削农民。而占乡村人口百分之九十以上的雇农、贫农、中农及其他人民,却总共只有约百分之二十至三十的土地,终年劳动,不得温饱。 ——《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关于公布中国土地法大纲的决议》(1947年10月10日) 因此,封建土地制度严重阻碍解放区的发展, 解放区农民迫切要求进行土地改革!组织学生学习教材114页,回答:解放区涂改的政策措施是什么?《中国土地法大纲》没收地主土地,废除封建剥削的土地制度,实行耕者有其田,按照农村人口,平均分配土地 土地改革总路线依靠贫雇农、团结中农,有步骤地、有分别地消灭封建性剥削的土地制度,发展农业生产 成果,阅读教材115页第一节,回答;解放区的土改取得了哪些成果?学生回答后老师明确: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各个 先后开展了土地改革运动,经过艰苦的工作和斗争,历时一年多的土改革命顺利完成,广大农民分得了土地、房屋、粮食和衣物。影响教师展示材料:材料一:解放战争时期,解放区老百姓高呼的口号“前方打老蒋,后方挖蒋根”,“支援大反攻,参加胜利军,打倒蒋介石,拔掉老祸根”。材料二:解放区的农民从亲人参军 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教材115页第2节,说一说解放区的土地改革有什么作用? 教师过渡:那么,广大人民群众支持下的解放战争,又有哪些发展呢?下面就让我们一起看看前线战况。 教学目标二:三大战役和南京解放1、千里跃进大别山教师播放视频材料并投放图片,请大家说一说这一战略举措的目的三大战役,组织学生阅读教材115--117页,后小组合作完成表格辽沈战役淮海战役平津战役 时间1948.9——111948.11——1949.11948.11——1949.1 指挥林彪、罗荣桓刘伯承、邓小平、粟裕聂荣臻、林彪、罗荣桓 战术 关门打狗先打两边,再打中间 参战部队东北人民解放军中原、华东野战军东北、华北人民解放军 歼敌人数47万余人55万余人52万余人 意义解放东北全境解放长江中下游以北广大地区华北全境基本解放 拓展延伸教师提问:1)人民解放军与国民党军队和力决战的地点为什么首选东北战场?学生回答:①东北是我军在兵力上唯一超过敌军的一个战场;②东北敌军孤立分散,占领地区狭小,补给困难;③解放区经过土地改革,人民群众踊跃参军支援前线;④东北的工业相对发达,可以用它支援全国的解放战争。2)为什么要用和平手段解决北平?学生讨论回答,教师归纳①和平民主是当时大势所趋、民心所向;②可以避免不必要的伤亡,保障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保护古迹和文物不受破坏;③不战而屈人之兵是兵家所推崇的上策,有利于进一步瓦解敌人。教师提问;三大战役胜利有何意义? 渡江战役 教师播放视频材料并投放资料:奋勇前进,坚决、彻底、干净、全部地歼灭中国境内一切敢于抵抗的国民党反动派,解放全国人民,保卫中国领土主权的独立和完整。 ----毛泽东 朱德 请回答:渡江战役的时间、战果、意义拓展提高:教师引导:请同学们分组讨论:人民解放战争胜利的原因有哪些? 学生讨 道路,即由新民主主义革命走向社会主义革命;④掌握了一支独立的武装力量并进行武装斗争;⑤组成了最广泛的革命统一战线,并获得了广大人民的支持 了解相关背景资料 学生阅读回答;将抗战时期的减租减息改为实行耕者有其田的土地政策,通过颁布《中国土地法大纲》和制定土地改革总路线,在解放区内进行土地革命。 学生阅读思考,后回答学生回答:解放区的土地改革,使农村的阶级关系和土地占有状况发生了根本性变化,激发了农民革命和生产的积极性。翻身农民踊跃参军参战,为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提供了重要的人力、物力保障。 学生观看视频并读图回答:挺进大别山后西可取武汉,东可取南京。 学生阅读教材,合作学习,完成知识架构 拓展思考 生回答:三大战役共歼灭和改编国民党军队150多万人,国民党军队的主力基本被消灭,大大加速了人民解放战争在全国的胜利。 学生阅读后回答:1949年4月,人民解放军百万雄师兵分三路,横渡长江,占领南京,结束了国民党在大陆的统治。国民党残余势力退往台湾。 学生独立思考后组内交流 必要补充 培养自主学习能力 培养论从史出的学习方法 形象直观,利于激发兴趣 自主学习、合作学习 培养学生深入思考的能力
课堂小结 抗日战争胜利后,中国共产党开始推行耕者有其田的土地政策,激发了农民革命和生产的积极性,为了实现人民解放和国建统一,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解放军,发动了战略反攻,刘邓大军千里跃进大别山,直接威胁着武汉、南京。三大战役和渡江战役的进行,基本上打垮了国民党军队的主力,结束了国民党在大陆的统治。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解放军能在三年多的时间里,打败国民党军队,用事实再一次向世人证明:得民心者的天下。
板书 《中国土地法大纲》 解放区土地改革 土地改革总路线 辽沈战役 三大战役 淮海战役 平津战役 渡江战役 识记知识网络 便于理解记忆
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www.21cnjy.com/"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第24课 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
部编版
八年级历史上册
新知导入
1949年4月,人民解放军万船齐发,百万雄师横渡长江,一举占领南京,结束了国民党在大陆的统治。在短短的三年内,人民解放军是如何粉碎国民党发动的全面进攻与重点进攻,取得了解放战争的胜利?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土地改草,对解
放战争的胜利具有怎样的意义?今天,让我们学习第24课,《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
新知讲解
1、背景
中国的土地制度极不合理。就一般情况来说,占乡村人口不到百分之十的地主富农,占有约百分之七十至八十的土地,残酷地剥削农民。而占乡村人口百分之九十以上的雇农、贫农、中农及其他人民,却总共只有约百分之二十至三十的土地,终年劳动,不得温饱。
——《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关于公布中国土地法大纲的决议》(1947年10月10日)
因此,封建土地制度严重阻碍解放区的发展,
解放区农民迫切要求进行土地改革
新知讲解
2、政策、措施
将抗战时期的减租减息改为实行耕者有其田的土地政策。
1947年颁布《 》 制定 。
宣传《中国土地法大纲》
冀东人民拥护《中国土地法大纲》
中国土地法大纲
土地改革总路线
新知讲解
没收地主土地,废除封建剥削的土地制度,实行耕者有
其田,按照农村人口,平均分配土地;
依靠贫雇农、团结中农,有步骤地、有分别地消灭封建
性剥削的土地制度,发展农业生产。
《中国土地法大纲》
土地改革总路线
新知讲解
3、成果
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各个 先后开展了土地改革运动,经过艰苦的工作和斗争,历时一年多的土改革命顺利完成,广大农民分得了土地、房屋、粮食和衣物。
解放区
土改中分得土地面带喜悦的老贫农
新知讲解
4、影响
(1)解放区的土地改革,使农村的阶级关系和土地占有状况发生了根本性变化,激发了农民革命和生产的积极性。
(2)翻身农民踊跃参军参战,为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提供了重要的人力、物力保障。
解放区人民踊跃支前
解放区农民从亲人参军
新知讲解
1、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
(1)时间:
(2)过程:
(3)意义:
1947年夏
率领晋鲁豫解放军主力,强渡黄河天险,
千里挺进大别山。
直接威胁到南京、武汉,揭开了人民解放军战略进攻
的序幕。
——战略反攻
刘伯承、邓小平
新知讲解
千里跃进大别山
新知讲解
2、三大战役概况
战役
名称
参战部队
指挥者
时间
意义
1948.9
--11
林彪
罗荣桓
东北人民
解放军
解放东北全境
1948. 11--1949.1
中原野战军与
华东野战军
解放了长江中下游
以北的广大地区
刘伯承、陈毅、
邓小平、
粟裕
谭震林
1948. 11
-1949.1
东北、华
北人民解放军
林彪、
罗荣桓、聂荣臻
使华北全境基本
解放
“关门打狗”
“先打两头后打中间”
战术
新知讲解
三大战役胜利的意义
三大战役共歼灭和改编国民党军队150多万人,国民党军
队的主力军基本被消灭,大大加速了人民解放战争在全国的胜利。
新知讲解
4、渡江战役
奋勇前进,坚决、彻底、干净、全部地歼灭中国境内一切敢于抵抗的国民党反动派,解放全国人民,保卫中国领土主权的独立和完整。
----毛泽东 朱德
新知讲解
渡江战役
新知讲解
(1)时间:
1949年4月
(2)战果(影响):
占领南京,结束了
国民党在大陆的统治
新知讲解
1949年4月23日南京解放,意味着统治中国22年的国民党政权垮台。此后,解放军以秋风扫落叶之势,继续追歼国民党残余军队。国民党残余势力退往台湾,结束了国民党在大陆的统治。
拓展提高
解放战争胜利的原因有哪些?
(1)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
(2)人民解放军的英勇善战。
(3)人民群众的大力支持。
(4)国民党统治腐败和不得人心。
板书设计
意义:
辽沈战役
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
时间:
措施:
淮海战役
时间:
影响:
平津战役
1947年
《中国土地法大纲》 土地改革总路线
1949年4月
结束了国民党在大陆的统治
当堂练习
1.1948年9月,人民解放军首先发起哪次战役,解放了东北全境( A )
A.辽沈战役 B.平津战役
C.渡江战役 D.淮海战役
2.1948年冬,陈毅赋诗《淮海前线见闻》:“几十万,民工走不通。骏马高车送粮食,随军旋转逐西东。前线争立功。……”从材料中可以看出( B )
A.人民解放军以徐州为中心同国民党主力决战
B.人民群众为淮海战役的胜利做出了巨大贡献
C.华东与东北解放军合力进行了淮海战役
D.淮海战役的胜利奠定了解放黄河以南各省的基础
新知讲解
3、1947年,中国共产党在解放区进行的土地改革(B )
A、发生在三大战役结束以后
B、激发了农民革命和生产的积极性
C、解决了全国农民的土地问题
D、在中国彻底废除了封建制度
4、1947年夏,解放战争转入战略进攻阶段,揭开这一序幕的军事行动是 ( C )
A、百团大战 B、转战陕北
C、挺进大别山 D、解放南京
新知讲解
5.三大战役按开始时间排列正确的是( D )
①平津战役
②辽沈战役
③淮海战役
A.①②③ B.③②①
C.①③② D.②③①
6、我们家乡的一方沃土,滋养着一代又一代人。哪次战役解放了东北全省( A)
A、辽沈战役 B、淮海战役
C、平津战役 D、渡江战役
作业布置
1、了解解放区涂改的内容和意义
2、掌握千里跃进大别山及三大战役和渡江战役的相关史实
3、完成《自主学习》本课练习
谢谢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中小学教育资源网站
有大把高质量资料?一线教师?一线教研员?
欢迎加入21世纪教育网教师合作团队!!月薪过万不是梦!!
详情请看:
https://www.21cnjy.com/help/help_extract.ph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