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上册语文单元测试-第七单元测试题(B卷) 人教新课标(含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四年级上册语文单元测试-第七单元测试题(B卷) 人教新课标(含解析)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8.8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8-12-23 09:02:5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2018-2019学年四年级上学期语文第七单元测试题(B卷)
一、基础运用。
1.读拼音,写句子
(1)wéi zhōnɡ huá zhī jué qǐ ér dú shū
(2)tā qīn qiè zhī zhōnɡ yùn hán de rèn zhēn
(3)zhì pǔ zhī zhōnɡ bāo hán de qī dài
(4)bǎ wǒ xiǎo xiǎo de xīn rónɡ huà le
2.比一比,再组成
泊________???租________???帝________???妇________
伯________???助________???蒂________???扫________
喝________???燥________???恰________???湖_______
渴________???躁________???洽________???葫________
3.选词填空
坚持? 维持? 保持
(1)我们只要能够________平和的心态,就能收获许多快乐。
(2)工作人员正在________会场秩序。
(3)爸爸病了,但仍然________工作。
(4)他________和大家顶嘴,真是太不应该了。
(5)不出所料,这事________是他做的。
(6)一个________的机会,我认识了他。
(7)这件事来得太________?了,我始料不及。
4.用恰当的关联词将下面的两句话合成一句话,使句子意思不变。
(1)我爱游泳。??? 我游泳技术相当好。________
(2)从小认真学习。??? 长大为祖国作贡献。________
(3)我的成绩在全班排第一。??? 我一点儿也不骄傲。________
5.按要求写句子
(1)那个商店很小。(改写成夸张句)
(2)小姑娘红润的脸蛋真好看!(改写成比喻句)
(3)春天来了,小草长出来了。(改写成拟人句)
(4)但是,在外国租界里,谁又敢怎么样呢?(改写成陈述句)
6.根据课文填空
(1)同学们,回忆一下,在本单元的课文中,________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________在少年时期有幸得到了________的作文指导;________国的小姑娘________自助旅行欧洲。读了这些故事,你的收获是:________
(2)①________染红窗棂,院里那________的爬山虎,绿得沉郁,如同一片________ , ________客厅的玻璃窗上,不停地________ , 显得________。
②这句话运用了________的修辞方法,把________比作了________。
③我也能写比喻句:________
7.把下列句子整理成一段通顺的话
________人们都说这个山村真像一幅风景画。
________村前有一口大水塘,塘里水清如镜。
________山脚下有一个村子,村子景色秀丽。
________塘里荷花点点,偶尔还有小鱼跳出水面。
________村后有一片青翠的竹林,林中鸟声清脆悦耳。
________水里倒映着蓝天白云。
二、阅读理解。
8.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松树赞
??? 自古以来,有很多人歌颂松树,赞美松树,这是因为它具有崇高的风格——共产主义风格。
??? 松树有强壮的生命力。不管是在悬崖的缝隙间,也不管是在贫瘠的土地上,只有一粒种子,它就能茁壮成长起来。在成长的过程中,它不怕环境恶劣,不被困难吓倒,狂风吹不倒它,洪水淹不没它,严寒冻不死它,干旱旱不坏它。它只是神采奕奕,无忧无虑地成长。
??? 松树有自我牺牲的精神。松树长大了,它的干是用途很广的木材;它的叶子可以提制油料,它的脂液是重要的工业原料;它的根和枝是很好的燃料。夏天,它的枝叶为人们遮住了炎炎烈日;黑夜它可以劈成碎片做成火把,照亮人们前进的道路。总之,它的确做到“粉身碎骨”为人民了。
??? 要求于人的很少,给予人的很多,这就是松树的风格。
??? 青少年朋友们能和松树一样,成长为具有崇高风格——共产主义风格,这是老一辈的期望!
(1)作者从哪几个方面来赞美松树?________
(2)老一辈对青少年的期望是什么?________
?
(3)写出下列词语的反义词。
贫瘠——________?????严寒——________
(4)写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期望——________?????强壮——________
三、习作。
9.习作
题目:给××的一封信
要求:格式正确,内容具体,表达真情实感。

答案解析部分
一、基础运用。
1.【答案】(1)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2)他亲切之中蕴含着认真。 (3)质朴之中包含着期待。 (4)把我小小的心融化了。
【考点】拼音,语言表达
【解析】【分析】考查学生拼读的能力,学生应先试读拼音成句,然后写出句子,写完后读一读,看看是否正确。注意掌握生字的结构和易错点。书写时要注意“崛、蕴、朴、待、融”容易写错。书写时要注意这些字的笔画、结构。要做到规范、正确和美观。 故答案为:(1)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2)他亲切之中蕴含着认真。 (3)质朴之中包含着期待。 (4)把我小小的心融化了。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课文中重点词语的正确书写。平时读书,写作时要注意区别同音字、形近字。
2.【答案】泊船 ;出租 ;帝王 ;妇女 ;伯伯 ;帮助 ;烟蒂 ;打扫 ;喝酒 ;干燥 ;恰当 ;湖泊 ;口渴 ;暴躁 ;融洽 ;葫芦 【考点】字形,字义,词形
【解析】【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形近字的辨析,通过比较部首、字义、组词记忆生字。还有些形近字的读音有的也是相近或相同的,需要平时学习积累的时候细心区分记忆。 故答案为:泊船、出租、帝王、妇女、伯伯、帮助、烟蒂、打扫、喝酒、干燥、恰当、湖泊、口渴、暴躁、融洽、葫芦。 【点评】主要测试学生对形近字的掌握,从读音、结构、字义三方面加以区别,通过比较组词记忆生字。
3.【答案】(1)保持 (2)维持 (3)坚持
(4)居然 (5)果然 (6)偶然 (7)突然
【考点】词义
【解析】【分析】选词填空中的备选词语大多数都是同义词或近义词,通过分析、比较,会发现它们之间会有细微差别。因此,选择时我们必须结合词语所在的语言环境,体会词语的区别,认真选择恰当的词语。 保持:维持(原状),使不消失或减弱。 坚持:坚决保持、维护或进行。 维持:维系;保持;维护;帮助;主持;保持。 “果然”强调不出所料,“居然”表示出乎意料 ,“突然”表示在短促的时间发生且出乎意料。“偶然”突然的,不是经常的;意想不到的。 故答案为:(1)保持;(2)维持;(3)坚持;(4)居然;(5)果然;(6)偶然;(7)突然。 【点评】说话和写作时要正确使用词语,注意词语的搭配和组合;正确理解词语在具体语言环境中的意义;注意词语使用过程中的感彩的变化;加强对教材注释和课文后列出的字词背诵积累等。
4.【答案】(1)我不仅爱游泳,而且游泳技术相当好。 (2)只有从小认真学习,长大才能为祖国作贡献。 (3)虽然我的成绩在全班排第一,但是我一点儿也不骄傲。
【考点】句式衔接
【解析】【分析】考查关联词的运用。解答时要先理解分句前后表示的是何种关系,再根据句子的意思来选择恰当的关联词语填写。(1)分句前后是递进关系。故选“不仅……而且……”;(2)分句之间是条件关系。故选“只有……才能……”;(3)分句前后是转折关系。故选“虽然……但是……”。 故答案为:(1)我不仅爱游泳,而且游泳技术相当好。 ?(2)只有从小认真学习,长大才能为祖国作贡献。 (3)虽然我的成绩在全班排第一,但是我一点儿也不骄傲。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关联词语的使用。理解句子,分清分句前后之间的关系。然后再来选择恰当的关联词语,使句子连贯。
5.【答案】(1)那个商店小的跟火柴盒似的。 (2)小姑娘红润的脸蛋像苹果。 (3)春天来了,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了。 (4)但是,在外国租界里,谁也敢怎么样。
【考点】修辞手法,句式转换
【解析】【分析】(1)夸张,是为了达到某种表达效果的需要,对事物的形象、特征、作用、程度等方面着意夸大或缩小的修辞方式。 (2)比喻句:就是打比方,用浅显、具体、生动的事物来代替抽象、难理解的事物。比喻句的基本结构分为三部分:本体(被比喻的事物)、喻词(表示比喻关系的词语)和喻体。本体、喻体有相似点,但不是同一类事物。 (3)拟人句:是把物当作人来写,赋予物以人的言行或思想感情,用描写人的词来描写物。作用是使具体事物人格化,语言生动形象。 (4)反问句变陈述句,把反问助词和语气助词去掉,肯定变否定,否定变肯定。问号改成句号。 故答案为:(1)那个商店小的跟火柴盒似的。 (2)小姑娘红润的脸蛋像苹果。 (3)春天来了,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了。 (4)但是,在外国租界里,谁也敢怎么样。 【点评】(1)—(3)考查学生对夸张、比喻、拟人修辞手法的掌握。要求学生能判断,会应用。(4)掌握反问句变陈述句的方法,平时多练,做这道题不难。
6.【答案】(1)周恩来 ;肖复兴 ;叶圣陶 ;德 ;乌塔 ;为周恩来的博大胸怀和远大志向感慨不已 ,我要向他学习。 (2)落日的余晖 ;一墙 ;浓浓的湖水 ;映在 ;摇曳着 ;虎虎有生气 ;比喻 ;爬山虎 ;湖水 ;春天是一只快乐的小鸟,让世界充满活力。
【考点】课文内容理解
【解析】【分析】(1)评价人物品质要应做到通观全文根据文中故事情节以及人物的言行举止具体分析其中蕴涵的精神或品质。(2)①本题主要考查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记忆能力。解答本题,需要回顾课文的内容,然后结合前后句进行补充填空即可。在平时的学习中,我们一定要熟练掌握课文内容,这样在答题时我们才能更准确地写出正确答案。②、③比喻句:就是打比方,用浅显、具体、生动的事物来代替抽象、难理解的事物。比喻句的基本结构分为三部分:本体(被比喻的事物)、喻词(表示比喻关系的词语)和喻体。本体、喻体有相似点,但不是同一类事物。 故答案为:(1)周恩来;肖复兴;叶圣陶;德;乌塔;为周恩来的博大胸怀和远大志向感慨不已,我要向他学习。 (2)①落日的余晖;一墙;浓浓的湖水;映在;摇曳着;虎虎有生气; ②比喻;爬山虎;湖水;③春天是一只快乐的小鸟,让世界充满活力。 【点评】(1)本题考查评价分析人物品质。(2)这道题是按课文内容填空。概括性比较强,一定要熟悉课文,边读边思考,才能填好每一空。书写时一定注意不要写错别字,掌握生字的结构和易错点。②、③考查学生对比喻修辞手法的掌握。要注意本体和喻体特点的一致性。要求学生能判断,会应用。
7.【答案】6 ;2 ;1 ;4 ;5 ;3
【考点】句子排序、仿写
【解析】【分析】本题主要考查排列句子的能力。排列句子:把排列错乱的句子整理成一段通顺连贯的话,能训练对句子的理解能力、有条理表达能力和构段能力。解答此类首先要读懂句子的意思,仔细地读,根据其意知道这段内容是按什么顺序写的。一般的顺序有:时间先后顺序;空间转换顺序;事情发展顺序;总分顺序:先总后分或先分后总等。仔细地寻找句子中相关的词语来确定顺序。本题这段是按空间转换顺序顺序写的。 故答案为:6;2;1;4;5;3。 【点评】排列句子:把排列错乱的句子整理成一段通顺连贯的话,能训练对句子的理解能力、有条理表达能力和构段能力。解答此类首先要读懂句子的意思,仔细地读,根据其意知道这段内容是按什么顺序写的。一般的顺序有:时间先后顺序;空间转换顺序;事情发展顺序;总分顺序:先总后分或先分后总等。仔细地寻找句子中相关的词语来确定顺序。
二、阅读理解。
8.【答案】(1)从松树的生长环境和用途来赞美松树。 (2)期望少年具有松树的精神,做人要多给与,多奉献。 (3)肥沃 ;酷暑 (4)希望 ;健壮
【考点】议论文
【解析】【分析】(1)、(2)考查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能力。解答时要带着问题读课文整体感知文章内容,再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出来即可。(3)、(4)反义词,是指词汇意义相反的词语,近义词,是指词汇意义相同或相近的词语,解答本题,要理解词语的意思,然后写出所给词语的反义词。近义词。答案合理即可,不唯一。如:贫瘠:土地不肥沃,土壤层薄。根据其意思,贫瘠的反义词可以是“丰饶、富庶、富饶、肥沃、肥美、膏腴、饶沃”选中其中之一。其它以此类推即可。 故答案为:(1)从松树的生长环境和用途来赞美松树。 (2)期望少年具有松树的精神,做人要多给与,多奉献。 (3)肥沃;酷暑。 (4)希望;健壮。 【点评】(1)、(2)此题考查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筛选相关信息并加以概括的能力。(3)、(4)主要测试学生对近义词、反义词的理解,理解了词义,写出近义词、反义词就容易了。平时注意多积累,增加词汇量。
三、习作。
9.【答案】略
【考点】应用文
【解析】【分析】本题主要考查书信掌握情况。先把题目补充完整:《给xx的一封信》。可以是父母、同学、朋友、老师、学校等等。 再弄清书写的格式: ①称呼:顶格,有的还可以加上一定的限定、修饰词,如亲爱的等。 ②问候语:如写“你好”、“近来身体是否安康”等,可以接正文。(不过很少。) ③正文。这是信的主体,可以分为若干段来书写。 ④祝颂语。以最一般的“此致”、“敬礼”为例。“此致”可以有两种正确的位置来进行书写,一是紧接着主体正文之后,不另起段,不加标点;二是在正文之下另起一行空两格书写。“敬礼”写在“此致”的下一行,顶格书写。后应该加上一个惊叹号,以表示祝颂的诚意和强度。 ⑤署名和日期。写信人的姓名或名字,写在祝颂语下方空一至二行的右侧。最好还要在写信人姓名之前写上与收信人的关系,如儿×××、父×××、你的朋友×××等。在下一行写日期。 【点评】写信最重要是要清楚书信的格式,信件内容要表达清楚,要有真情实感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