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陆地和海洋
一、选择题(每题1分,共20分)
1.最先提出大陆漂移假说的科学家是
A.哥伦布 B.麦哲伦 C.魏格纳 D.马克波罗
当地壳板块发生张裂时,地表会产生什么现象
形成盆地或丘陵 B.形成高大的山脉?
C.形成裂谷或海洋 D.形成大的高原?
世界上跨经度最多的大洲和大洋是
南美洲?、太平洋????????B.南极洲、北冰洋
C.亚洲、太平洋?????????? D.亚洲、北冰洋
4.世界上海陆面积之比约为
A.1 :1 B.7 :3 C.3 :1 D.3 :7
5.就南北半球来看,世界的陆地主要分布在
A.东半球 B.西半球 C.北半球 D.南半球
6.七大洲中,面积最小的是
A B C D
7.读下图,图中序号代表的地理事物,正确的一组是
①半岛②岛屿③大陆
①岛屿②半岛③大陆
C.①大陆②岛屿③半岛
D.①大陆②半岛③岛屿
8.大陆被赤道横穿的大洲有
A.非洲和南美洲 B.亚洲和大洋洲
C.大洋洲和南极洲 D.北美洲和南美洲
9.荷兰的围海造陆,造成了
A.地壳的变动 B.海平面的上升
C.海平面的下降 D.海陆的变迁
10.有关北极地区和南极地区的叙述,正确的是
①北极地区是陆地 ②南极地区是陆地
③北极地区被三大洋包围 ④南极地区被三大洋包围
A.①③ B.②③ C.③④ D.②④
11.地跨寒、温、热三带的大洲有
①亚洲 ②欧洲 ③非洲 ④北美洲
A.①④ B.①② C.②③ D.②④
12.下列叙述中,不能够证明大陆漂移的证据是
A.各大洲有相似的自然景观
B.各相邻大陆的边缘大致吻合
C.调查发现,各相邻大陆,特别是大西洋两岸的古生物化石、古老底层相吻合
D.现在测量证实,海陆分布至今尚在极其缓慢地变化着
13.南、北美洲的分界线是
A.苏伊士运河 B.巴拿马运河
C.黑海(土耳其)海峡 D.地中海
14.世界上面积最大的大洲和大洋分别是
A.亚洲,大西洋 B 非洲,太平洋
C 非洲,大西洋 D 亚洲,太平洋
15.被三大洋环抱的大洲是
A.南美洲 B 南极洲 C 大洋洲 D 非洲
16.全球六大板块中,基本上都是海洋的板块是
A.太平洋板块 B 印度洋板块 C 美洲板块 D 南极洲板块
17.2008年中国四川汶川地震的原因是
太平洋板块和印度洋板块挤压产生
太平洋板块和亚欧板块挤压产生
C.亚欧板块和印度洋板块挤压产生
D.亚欧板块和美洲板块挤压产生
18.地球上海陆变迁的主要原因是
A.人类的生产生活活动 B.全球气候变暖
C.大量的水土流失 D.地壳的变动和海平面的升降
19.形状像“S”形的大洋是
A.北冰洋 B.太平洋 C.印度洋 D.大西洋
20.下列大洲中既位于北半球又位于西半球的大洲是
A.亚洲 B.非洲 C.北美洲 D.南美洲
二、判断题(每题1分,共5分)
21.根据海陆分布可以分为陆半球和水半球,陆半球中陆地面积大于海洋面积(?????)
22.在喜玛拉雅山上发现海洋生物化石说明这里曾经是海洋。 (??????????)
23.世界上最大的岛屿是格陵兰岛。 (??? ?????)
24.四大洋中,全部在北半球的是北冰洋。 (?????? ??)
25.大陆漂移说认为现在七大洲和四大洋的分布状况以后不会再发生变化了。 ( )
三、综合题(25分)
26.读下图,回答问题(12分)
(1)写出图中字母所表示的大洲的名称
A.__________ B.__________ C.___________ D.__________
(2)写出图中数字所表示的大洋的名称
①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 ③___________ ④___________
(3)七大洲中,纬度最高的是_________;四大洋中,纬度最高的是_________。
(4)位于北半球、东临大西洋、西临太平洋的是________洲;位于西半球、距离南极洲最近的是________洲。
27.读亚洲与欧洲、非洲的分界图,回答下列问题(7分)
(1)图中甲、乙、丙三地,属亚洲的是________,属非洲的是________。
(2)图中A 为________山,B为________河,C为________山脉,D为_________运河,E为________海。
28.读“六大板块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6分)
(1)写出图中字母代表的板块名称:D________,E________,F________。
(2)下列关于板块理论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地球表层并不是整体一块,是由大小一致的六大板块拼合而成的
B.地球表层的六大板块处于不断运动之中,并且运动方向和速度都相等
C.世界上的火山、地震主要集中分布在不同板块的交界地带
D.一般来说,板块内部地壳比较活跃,板块和板块的交界地带,地壳比较稳定
(3)有人说,喜马拉雅山脉还在不断的长高,而红海在几千万年以后将成为新的大洋。请你用板块运动的观点解释其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