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上册语文试题-26月光曲 人教新课标 (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六年级上册语文试题-26月光曲 人教新课标 (含答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01.6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8-12-23 12:00:0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人教新课标六上26.月光曲

一.初读课文,我会写。
秋夜,(lái yīn hé) 畔的一个小镇的茅屋里,(máng) 姑娘兄妹点着(là zhú) ,哥哥在工作,妹妹在练琴。这时,进来一个(mò shēng) 人,他熟练地按起了(qín jiàn) ,为兄妹二人演奏了两首乐曲。在他优美的弹奏中,兄妹二人(táo zuì) 了,他们仿佛看到了(wēi bō lín lín) 的大海,看到海上的明月……
二、再读课文,我知道。
为兄妹二人弹琴的人,就是 国著名的音乐家 。他被尊称成为“ ” 。他一生创作了许多不朽的作品。他为兄妹二人弹奏的第二首乐曲就是《 》。
三.在读书中我有哪些疑惑呢?



四.选词填空,我会辨析。
恬静 幽静 清幽 清秀
1.一天夜晚,他在 的小上散步。
2.茅屋里的一切好像披上了银纱,显得格外 。
3.钢琴前面坐着一个十六七岁的姑娘,脸很 ,可是眼睛失明了。
4.皮鞋匠看看妹妹,月光正照在她那 的脸上,照着她睁得大大的眼睛。
五.课文回放,我记得最牢。
月亮从 的地方升起来。 的海面上, 。月亮 ,穿过 。忽然, ,
。被月光照得雪亮的浪花,
……
六.精读细品,我会理解。
他好像面对这大海,月亮从水天相接的地方升起来。微波粼粼的海面上,霎时间 (撒满 洒满 布满)了银光。月亮越升越高,穿过一缕一缕轻纱似的微云。忽然,海面上
(刮起 卷起)了大风, (刮起 卷起)了巨浪。被月光照得雪亮的浪花,一个连一个朝着岸边涌过来……皮鞋匠看看妹妹,月光正照在她那恬静的脸上,照着她睁得大大的眼睛。她仿佛也看到了,看到了她从来没有看到过的景象,月光照耀下的波涛汹涌的大海。
1.选择恰当的词语填在横线上。
2.《月光曲》音调和节奏的变化,反映了贝多芬的思想感情的起伏。课文一开始描写了一天夜晚,贝多芬演出结束后在幽静的小路上散步,心情悠闲,就像 ;
忽然,他听到断断续续的钢琴声从茅屋里传出来,正是他谱的乐曲,一股无形的力量推动他走进茅屋。他看到了穷兄妹俩,听到了他们的谈话,同情、爱怜之感油然而生。他的心中仿佛是
。他情不自禁地弹了一曲。盲姑娘听得入了神。尤其是她立刻判断出弹琴的就是贝多芬先生!多可爱的盲姑娘!她虽然穷,却这样爱好音乐,而且竟有这样高的音乐理解水平、欣赏能力!这时,贝多芬激动不已,感情的波涛终于冲开闸门,胸中激荡不平,就像是 。
(用原文填空)
3.从文中找出一个比喻句,把它写下来。

你能再写一个比喻句吗?

七.插上想象的翅膀。
喜羊羊:这篇课文写的是贝多芬创作《月光曲》的过程,我发现这篇课文联想和想象运用得非常突出。你看,《月光曲》一开始节奏舒缓,曲调细致而沉静,充满了幻想的色彩,让皮鞋匠兄妹联想到的情景是:微波粼粼的海面上,霎时间洒满了银光。到后来,乐曲变得昂扬激越,节奏铿锵有力,让人联想到的情景是:海面上刮起了大风,卷起了巨浪。
美羊羊:是啊,通过联想和想象,把听到的乐曲转化为可以看见的画面,这样就非常生动形象。我们也试着展开想象写一写吧。
当贝多芬走了以后,兄妹俩从美妙的琴声中苏醒过来,他们会说些什么呢?




附答案:
一.莱茵河 盲 蜡烛 陌生 琴键 陶醉 微波粼粼
二.德 贝多芬 乐圣 月光曲
三.略
四.1.幽静 2.清幽 3.清秀 4.恬静
五.水天相接 微波粼粼 霎时间洒满了银光 越升越高 一缕一缕轻纱似的微云 海面上刮起了大风 卷起了巨浪 一个连一个朝着岸边涌过来
六.1.洒满 刮起 卷起 2.微波粼粼的海面上,霎时间洒满了银光;穿过一缕一缕轻纱似的微云;海面上刮起了大风,卷起了巨浪; 3. 月亮越升越高,穿过一缕一缕轻纱似的微云。 略;
七.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