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2张PPT)
第 9课
中世纪城市
和大学的兴起
人教版历史九年级上册
英国的伦敦,法国的巴黎,意大利的威尼斯、热内亚、佛罗伦萨都是中世纪著名的城市。
西欧中世纪城市兴起最早的地区有两个:一是意大利北部的波河流域,一是北海沿岸的佛兰德尔(弗兰德尔指的是法国东北部到荷兰之间的一个区域)。在这里兴起了米兰、威尼斯、布鲁日、根特等城。在城市兴起之前,西欧的土地已为教俗封建主所瓜分。城市多兴起在封建主的领地上,因而受到领主的盘剥。中世纪时形容城市的一句谚语却这样说“城市的空气使人自由”。 这又是怎么一回事?让我们带着这些问题,一起走进第9课中世纪城市和大学的兴起,探究答案。
条件
中心
国家
地点
一、自由和自治的城市
【兴起】
从10世纪起,由于农业技术提高,商业贸易发展,人口增长。
以手工业和商业为中心。
意大利、法兰西、英格兰、德意志等。
在封建主和教会的领地上兴起的
根本原因 生产力的发展。
特点
主要集中在交通便利、相对安全、能够吸引人们聚集的地区。城市规模较小,人口较少。
13世纪,英格兰最大的城市伦敦只有4万人左右,像法兰西的巴黎、意大利的米兰和威尼斯等人口超过5万的城市屈指可数。
规模
西欧城市的重新兴起
马赛
威尼斯
原属东罗马帝国
10世纪末建为独立的城市共和国
热那亚
始建于罗马帝国时期
1528年重新获得独立
佛罗伦萨
巴黎
马赛
伦敦
著名城市
右图表现了巴黎商业、手工业和服务业的繁荣与兴旺。街道
两侧店铺鳞次栉比,店门大敞,正在营业,裁缝和理发师在忙碌
地工作,皮货店和杂货店的主人正在叫卖生意,逛街的两位巴黎人似乎在为某个商品评头论足。
巴黎一角
城市坐落在封建领主的领地上,受到领主的控制。
【城市自治】
原因
手段
金钱赎买和武力斗争。
取得“特许状”
成果
形式
影响
自由城市 市民是自由人,享有财产权,领主不得非法剥夺市民的财产,不得向市民任意征税。
自治城市 有权选举市长、市政官员,设立城市法庭。
既削弱了割据势力,又获得城市的拥护。
12世纪初,琅城的居民凑了一大笔赎金,向主教和国王买回了城市的自治权;
主教背信弃义,得到钱后不久,又要重新统治琅城;
1112年,愤怒的琅城居民发动起义,成立“公社”,杀死主教。国王派军队镇压,琅城居民坚持斗争;
1128年路易六世被迫同意琅实行自治 。
典型 法国琅城起义
想一想:在自由城市里,市民和领主之间关系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市民是自由人,享有财产权,领主不得非法剥夺市民财产,不得向市民任意征税。
西欧的城市都坐落在封建领地上,国王和封建主可以对城市居民任意盘剥。为了争取生存权,许多城市通过赎买、起义等斗争方式,最终赢得了自治权。与此同时,城市居民还通过斗争摆脱了农奴身份,成为真正的自由人。按照惯例,如果一个农奴在自治的城市里住满一年零一日,就取得了自由民的身份。
城市的空气使人自由
议一议
说说为什么“城市的空气使人自由” ?
动脑筋
他们谁说得更有道理?
我国宋代的城市比西欧同时期的城市规模大得多,热闹得多,市民阶层也庞大得多,所以更为先进。
你看到的只是表面现象。实际上西欧市民阶级力量强大得多,而且从中产生了后来的资产阶级,孕育了西欧的资本主义萌芽和资产阶级文化。
男生的说法更有道理。虽然宋代的城市比欧洲同时期的城市规模大得多,热闹得多,也有市民阶层。但在西欧城市重新兴起和工商业迅速发展的过程中,不仅形成了市民阶级,而且它还进一步分化出手工业者和商人、银行家等。富裕的商人和银行家发展成早期资产阶级,他们的出现为资本主义的兴起准备了条件。
城市居民的身份 由来 手工工匠和商人是城市的基本居民。
在自由城市住满一年零一天,就获得市民的身份,从此享有自由
生产 生活 主要从事小商品生产,家庭既是生产作坊,也是店铺
商人专事商业和贸易,通常比手工业者富裕
发展 随着城市的发展和工商业的繁荣,市民阶级逐渐形成。出现了富裕的大手工业作坊主、商人和银行家等,他们成为早期的
农奴
手工业者
资产阶级
二、城市居民的身份
市民阶级形成
手工业者
银行家
商人
早期资产阶级
面包师
酿酒
裁缝
铁匠
行会
城市生活与乡村生活有何不同?
乡 村 城 市
政 治
经 济
农奴没有人身自由
与庄园主是依附关系
市民具有很大自由
自给自足的封闭生活
商业发达,贸易
繁荣,十分开放。
欧洲封建制度的最大特点是:封建庄园制度、封建农奴制度和封建等级制度以及基督教的重大影响。
①随着经济的发展;许多希腊、罗马文化的古典著作在西欧传播、阿拉伯文化传入;
②西欧的教育与学术出现新气象。
三、大学的兴起
【背景】
“大学”最初指一般意义上的社团或行会,后来演变成由教师和学者组成的学术社团或协会。
如“巴黎大学的兴起”:由于王权保护、交通便利、物质生活富足,吸引周边国家学者讲学,吸引听众,学术地位提高。城市出现学校,大学形成。
中世纪大学课堂
中世纪欧洲的大学分布图
12世纪:出现教会学校和教师私人兴办的学校;
13世纪:巴黎教师行会得到罗马教皇和国王的支持。
兴起与发展
兴起与发展原因:
国王希望大学成为本国的教育和文化中心
自治地位
免赋税特权、司法特权、教育自主权
教育自主权
在不违反正统教义的情况下,大学的日常教学和管理有相当大的自主权。
课程设置
基础设置 文法、修辞、逻辑、算数、几何、天文和音
乐等;
专业课程 法学、医学和神学
评价:一方面仍受基督教的影响,另一方面也反映了经济和社会发展的要求。
【拓展延伸】
比较中世纪西欧城市与古代东方城市的特点、作用和意义。
①东西方城市产生条件不同。
东方城市一般因政治或军事的需要而产生;西方城市是经济发展的自然结果,是农奴反封建斗争的产物。
②东西方城市发展的决定因素不同。
东方城市因政治或军事地位的上升而发展,因政治或军事地位的下降而衰落;西方城市则主要因受制于地区经济意义的变化。
③东西方城市的历史作用不同。
东方城市,从政治上讲,是封建政治的堡垒;从经济上讲,是封建自然经济的补充;从文化上讲,是封建文化的中心。西方城市,从政治上讲,是反封建斗争的基地;从经济上讲,是商品货币经济的中心,是瓦解自然经济的基地;从文化上讲,是进步市民文化的发生地,是世俗文化的中心,是反封建教会文化的基地。
【反思完善】
人教版历史九年级上册
谢 谢!中世纪城市和大学的兴起
【学习目标】
通过学习知道西欧中世纪城市的兴起与发展历程、城市的自由和自治、城市居民的身份、市民阶层的形成等史实;知道欧洲早期大学的起源。
【重点难点】
重点:西欧城市的概念 难点:西欧城市的概念
【自主探究】
知识点1 自由和自治的城市
10世纪以前:西罗马帝国灭亡后,在长达400多年的时间里,西欧的农业、工商业普遍衰落,很多城市变成了废墟。
10世纪以后:
①随着农业和商业的发展,旧的城市开始复苏,新的城市不断产生,以手工业和商业为中心的城市发展更快。 、法兰西、英格兰、德意志等,都出现了许多著名的城市。
②获得自由或自治的方式:城市居民的斗争
原因 封建领主对城市居民任意征税,甚至要求居民像佃农一样履行义务。
目的 争取城市的 和自治
手段 金钱赎买和武力斗争
成果 ①13世纪,许多城市成为自由城市:市民是自由人,享有财产权,领主不得非法剥夺市民的财产,不得向市民任意征税。②自治城市:取得选举市长、市政官员和设立城市法庭权利的城市。获得自由或自治权的形式是:国王或领主颁发的“ ”。③局限:并不能完全摆脱国王和领主的控制,城市贵族一般也都是国王的支持者。
知识点2 城市居民的身份
城市的基本居民: 和商人。来源:一般从周围农村的农民转变而来。
市民身份的获得条件:农奴在自由城市住满一年零一天。领主无权强迫他重新变成农奴。
手工业者:主要从事小商品生产,拥有简单生产资料,自己和家属都参加劳动,靠出卖产品换取其他生活用品维持生活。家庭既是生产的作坊,也是店铺。
商人:专事商业和贸易,通常比手工业者富裕。
阶级形成:
①市民阶级:随着城市的发展和工商业的繁荣,市民阶级逐渐形成。
②早期资产阶级:富裕的大手工业作坊主、商人和银行家。
知识点3 大学的兴起
背景
①11世纪后,随着经济的发展,许多希腊、罗马的古典著作开始在西欧传播。
②12世纪,西欧的教育和学术出现了新的气象。大学的兴起被认为是欧洲中世纪教育“最美好的花朵”。
过程
①12世纪,巴黎出现了许多 和教师私人办的学校。教师私人办校须从教会那里得到授课许可证。
②教师行会:为维护自身的权利和经济利益,巴黎教师组成教师行会,选举会长管理学校。
③教师行会获得支持:13世纪,巴黎教师行会得到罗马教皇和国王的支持,自治权利得到保证。其自治地位体现在 特权、 特权、教育 。教育自主权应在不违反正统教义的情况下;司法特权是指大学师生免受地方世俗法官审判,而须按教会法规定由当地主教审理,或由大学法庭独立审理。
课程设置
①内容:中世纪大学生须先上 课程:文法、修辞、逻辑、算术、几何、天文和音乐。学完之后进入 课程:法学、医学和神学。
②特点:一方面仍受基督教会的影响;另一方面也反映了经济和社会发展的要求。
【合作探究】
1、阅读教材第一段,找出中世纪城市兴起的条件有哪些?中世纪城市以什么为中心?哪些国家都出现了著名城市?
2、阅读教材第二段,结合“相关史事—法兰西琅城取得自治的过程”。回答中世纪城市为什么要争取自由和自治?城市争取自由和自治的手段有哪些?
3、城市争取自由和自治分别取得了怎样的成果?城市取得自由和自治的形式是怎样的?有什么影响?
4、阅读教材“城市居民的身份”一目,结合“相关史事—城市中的行业组织” 。找出:城市居民包括哪些人?他们是从什么转变来的?从事什么行业?后来城市居民身份发生了怎样变化?
5、阅读本目第一段内容,结合“相关史事—大学兴起”。找出 大学是在什么样背景下兴起的?
6、阅读P45第一段内容,结合本页插图《中世纪欧洲的大学分布图》和《中世纪大学课堂》,归纳:12世纪,大学是由哪些人兴办的?办学必须从哪里得到授课许可证?由谁管理?大学得到哪些人的支持?大学的自治地位表现在哪些方面?
7、阅读P45第二段内容,找出中世纪大学课程有哪些?课程设置受什么影响?
【学后反思】
答案
【自主探究】
知识点1:意大利 自由 特许状
知识点2:手工工匠
知识点3:教会学校 免赋税 司法 自主权 基础 专业
【合作探究】
1、条件:从10世纪起,由于农业技术提高,商业贸易发展,人口增长。
中心:以手工业和商业为中心。
国家:意大利、法兰西、英格兰、德意志等。
2、争取自由和自治原因:城市坐落在封建领主的领地上,受到领主的控制。
争取自由和自治手段:金钱赎买和武力斗争。
3、成果:
①自由城市:市民是自由人,享有财产权,领主不得非法剥夺市民的财产,不得向市民任意征税。
②自治城市:有权选举市长、市政官员,设立城市法庭。
城市取得自由和自治的形式:取得“特许状”。
影响:既削弱了割据势力,又获得城市的拥护。
4、城市居民包括:手工工匠和商人。从周围农村的农民转变而来。
从事的行业:手工业者主要从事小商品生产;商人专事商业和贸易。
居民身份的变化:逐渐形成市民阶级,富裕的成为早期的资本家。
5、①随着经济的发展(城市发展和自由空气);许多希腊、罗马文化的古典著作在西欧传播、阿拉伯文化传入;
②西欧的教育与学术出现新气象。
6、兴办人:教会和教师
取得授课许可证:从教会得到授课许可证
管理:选举会长管理学校
支持:得到罗马教皇和国王的支持
自治地位体现:体现在免赋税特权、司法特权、教育自主权。
7、中世纪大学课程:基础课程(包括文法、修辞、逻辑、算术、几何、天文和音乐)、专业课程(包括法学、医学和神学)
课程设置受的影响:
一方面受基督教会的影响,另一方面反映了经济和社会发展的要求。第9课 中世纪城市和大学的兴起
【基础达标】
1.“中世纪初期的西欧,罗马时代的城市大多皆告没落,工商业衰败,有的已成废墟,它们在经济上与农村无甚区别”。下列哪一事件后西欧城市走向没落( )
A.罗马帝国的分裂 B.西罗马帝国灭亡
C.阿拉伯帝国的扩张 D.亚历山大帝国东征
2.在西欧城市重新兴起和工商业迅速发展的过程中,城市基本居民除手工匠外还有( )
A.市民阶级 B.工商业资产阶级
C.早期资产阶级 D.无产阶级
3.(2016·辽宁沈阳)12世纪30年代以后,在欧洲的一些地区开始出现了“市政官”。1200年前后的几年中,马赛等地一度建立起意大利式的小型城市“共和国”。这些新事物动摇了旧的封建结构,还奠定了新的制度形式——市政体制。以上材料反映了西欧城市的哪一现象( )
A.城市自治 B.殖民扩张
C.君权神授 D.三角贸易
4.11世纪随着城市的兴起,西欧的城市掀起了争取城市自治的斗争,采取的方式主要是( )
①金钱赎买 ②武装斗争 ③教会的赠与 ④与领主谈判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②④
5.据史载:中世纪后期西欧某些城市的市民取得特许状而得以选举市长,成立法庭,实行自治。市民的特许状主要来自( )
A.法兰克教皇 B.国王或领主
C.等级代表会议 D.基督教会
6.以下各项中,对中世纪大学兴起的背景叙述不正确的是( )
A.城市的复兴
B.阿拉伯文化传入西欧
C.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的冲击
D.经济的发展
7.在中世纪西欧,大学初创时一般都拥有教皇和君主颁发的特许状,这能说明( )
A.教皇和国王支持大学的创立
B.最初的高等教育机构是为政治服务的
C.最初的高等教育都具有宗教教育的性质
D.最初的大学教师都享有贵族和神职人员待遇
8.右图是欧洲大学上课情景图。中世纪西欧大学专业课程包括( )
①算术 ②法学 ③医学 ④神学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③④
D.③④
9.11世纪中国宋代商业发展,城市繁荣。同一时期,西欧城市兴起,究其影响,反映在( )
A.对瓦解西欧封建等级制度和孕育近现代文明起着重要作用
B.一般是工商业活动中心、规模较小
C.是在封建主或教会的领地上兴起的,促进了佛教的发展
D.所有的城市发动争取自治斗争,成为独立的城市共和国
10.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城市多兴起于交通便利、相对安全、容易获得廉价原料和销售产品的地方……当时的城市规模不大,一般围有城墙和供守望用的城堡……
材料二 10世纪西欧主要城市
(1)西欧城市的重新兴起是在什么时间 主要分布在哪几个国家
(2)其中市民为争取自治权斗争的典型例子是哪儿?
(3)西欧城市的重新兴起有何意义
【能力提升】
11.阅读下列材料:
“在十字军东征(1096-1291)之后的几个世纪时间里,……权力由封建城堡向城市的转移,是一个缓慢而逐渐的过程……城镇变得越来越富有,封建领主却越来越穷…城市不断地成长壮大…”
一一房龙《人类的故事》
请回答:
(1)在欧洲中世纪,“权力由封建城堡向城市的转移”是指什么现象 转移的是什么“权力” 主要通过哪些方式实现的
(2)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中世纪“城市不断成长壮大”在政治、经济、文化方面的表现。
参考答案:
1.B 解析:西罗马帝国灭亡后,西欧的农业、手工业普遍衰落,罗马时代的城市变成了废墟,所以B正确。
2.A 3.A
4.A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的识记分析能力。城市居民采取各种方式反抗,争取城市的自由和自治,常用的手段包括金钱赎买和武力斗争,所以A正确。
5.B 6.C 7.A
8.B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①算术属于中世纪大学基础性课程,排除含①选项,B正确。
9.A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的理解分析能力。随着西欧城市的重新兴起,市民阶级形成,他们的出现为资本主义的兴起准备了条件,对瓦解西欧封建等级制度和孕育近现代文明起着重要作用。
10.答案:(1)10世纪 意大利、法兰西、英格兰、德意志等。(2)法国琅城。(3)在西欧城市重新兴起的过程中,市民阶级逐渐形成,富裕的大手工业作坊主、商人和银行家等发展成早期的资产阶级,他们的出现,为资本主义的兴起准备了条件。
11.答案:(1)中世纪城市的自治斗争。司法权和行政权。主要通过金钱赎买和武装斗争。
(2)经济上:城市商品经济活跃,发展迅速。
政治上:城市中形成新兴的市民阶层,与封建贵族共同参政,分享权力,在等级代表会议中市民阶层的利益和要求受到重视。
文化上:随着城市的复兴和商品经济的活跃,在教会的支持下,大学兴起。
PAGE第9课中世纪城市和大学的兴起
【教学任务】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了解西欧中世纪城市的兴起和发展过程、城市的自由和自治、城市居民的身份、市民阶层的形成等基本史实,思考自由和自治的城市和新兴的市民阶层将会对西欧的社会发展产生怎样的影响;知道学生和教师组织的行会性质的自治团体是欧洲早期大学的起源,在王国,教皇的支持下,大学取得了免税、司法独立和教育自主等多项特权;尽管在课程上还受到教会的影响,但是大学为欧洲教育和学术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过程与方法 充分运用背景资料,获取有效历史信息,结合已有知识分析并得出合乎实际和历史发展规律的结论。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学习法兰克的琅城市民为争取自由、自治而斗争的史实,感受早期城市居民争取自由和法治、力求获得市民身份的战斗精神。
重点 西欧城市的概念
难点 西欧城市的概念
【教学流程】
环节 教学问题设计 教学活动设计 二次备课
情境引入 英国的伦敦,法国的巴黎,意大利的威尼斯、热内亚、佛罗伦萨都是中世纪著名的城市。 西欧中世纪城市兴起最早的地区有两个:一是意大利北部的波河流域,一是北海沿岸的佛兰德尔(弗兰德尔指的是法国东北部到荷兰之间的一个区域)。在这里兴起了米兰、威尼斯、布鲁日、根特等城。在城市兴起之前,西欧的土地已为教俗封建主所瓜分。城市多兴起在封建主的领地上,因而受到领主的盘剥。中世纪时形容城市的一句谚语却这样说“城市的空气使人自由”。 这又是怎么一回事?让我们带着这些问题,一起走进第9课中世纪城市和大学的兴起,探究答案。 师:补充中世纪城市兴起的有关材料,通过设问引起学生思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生:关注同一内容的不同解释,善于思考问题;明确本节所学主要内容。
自主探究 完成学案中的“自主探究”部分。 师:出示自主探究问题,巡视、检查学生完成情况。生:根据题目引导快速浏览教材,标注重要历史信息。
合作交流展示提高 一、自由和自治的城市【问题1】城市的兴起:阅读教材第一段,找出中世纪城市兴起的条件有哪些?中世纪城市以什么为中心?哪些国家都出现了著名城市?【问题2】城市争取自由和自治阅读教材第二段,结合“相关史事—法兰西琅城取得自治的过程”。回答中世纪城市为什么要争取自由和自治?城市争取自由和自治的手段有哪些?【问题3】争取自由和自治取得的成果城市争取自由和自治分别取得了怎样的成果?城市取得自由和自治的形式是怎样的?有什么影响? 二、城市居民的身份阅读教材“城市居民的身份”一目,结合“相关史事—城市中的行业组织” 。找出:城市居民包括哪些人?他们是从什么转变来的?从事什么行业?后来城市居民身份发生了怎样变化? 三、大学的兴起【问题1】大学兴起阅读本目第一段内容,结合“相关史事—大学兴起”。找出 大学是在什么样背景下兴起的?【问题2】大学组织形式阅读P45第一段内容,结合本页插图《中世纪欧洲的大学分布图》和《中世纪大学课堂》,归纳:12世纪,大学是由哪些人兴办的?办学必须从哪里得到授课许可证?由谁管理?大学得到哪些人的支持?大学的自治地位表现在哪些方面?【问题3】大学课程阅读P45第二段内容,找出中世纪大学课程有哪些?课程设置受什么影响? 师: 提出活动要求,列导学提纲,引导学生讨论问题答案。生:按要求做题,小组内讨论、交流,然后全班展示合作成果。师:明确答案。 条件:从10世纪起,由于农业技术提高,商业贸易发展,人口增长。中心:以手工业和商业为中心。国家:意大利、法兰西、英格兰、德意志等。 师:强调:西欧中世纪城市兴起有其独特性。中世纪西欧城市除少数是旧的城市复苏外,新建的城市以工商业中心的形象出现。这类城市并非是对古代的现成继承,而是在10—11世纪由逃亡农奴新建起来的。师:要求学生阅读,指导学生归纳。生:阅读教材,自主归纳答案并互相交流。 争取自由和自治原因:城市坐落在封建领主的领地上,受到领主的控制。争取自由和自治手段:金钱赎买和武力斗争。师:指导学生角色互换,自主讲解本目内容。生: “我来当老师”。先让 “小老师”自告奋勇上台展示交流学习成果。师:点评学生交流情况。出示问题答案:成果:①自由城市:市民是自由人,享有财产权,领主不得非法剥夺市民的财产,不得向市民任意征税。②自治城市:有权选举市长、市政官员,设立城市法庭。城市取得自由和自治的形式:取得“特许状”。影响:既削弱了割据势力,又获得城市的拥护。师:利用导学提纲引导学生学习。生:根据导学题目,自学本目内容。师:师生采用问答方式巩固记忆。城市居民包括:手工工匠和商人。从周围农村的农民转变而来。从事的行业:手工业者主要从事小商品生产;商人专事商业和贸易。居民身份的变化:逐渐形成市民阶级,富裕的成为早期的资本家。师:引导学生理解自由、自治是人类一直追求和向往的权利,追求自由、平等是人类历史发展进程的共同特征。师:呈现东西方现代大学学生生活场景的图片、视频等资料,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指导阅读,帮助学生学习。生:在感性认识的基础上,根据题目思考问题,查找答案。师:概括:①随着经济的发展(城市发展和自由空气);许多希腊、罗马文化的古典著作在西欧传播、阿拉伯文化传入;②西欧的教育与学术出现新气象。师:补充资料,解释“大学”最初指一般意义上的社团或行会,后来演变成由教师和学者组成的学术社团或协会。如“巴黎大学的兴起”:由于王权保护、交通便利、物质生活富足,吸引周边国家学者讲学,吸引听众,学术地位提高。城市出现学校,大学形成。 生:根据导学题讨论问题答案,自主发言,阐述对问题理解。师:对学生的表现评价,梳理答题要点。兴办人:教会和教师取得授课许可证:从教会得到授课许可证管理:选举会长管理学校支持:得到罗马教皇和国王的支持 自治地位体现:体现在免赋税特权、司法特权、教育自主权。师:引导学生阅读教材,提取有效信息。生:概况知识点,采用抢答的方式进行学习。师:明确答案。 中世纪大学课程:基础课程(包括文法、修辞、逻辑、算术、几何、天文和音乐)、专业课程(包括法学、医学和神学)课程设置受的影响:一方面受基督教会的影响,另一方面反映了经济和社会发展的要求。
拓展延伸 比较中世纪西欧城市与古代东方城市的特点、作用和意义等方面? 师: 引导学生对比思考,指导学生分组讨论,通过进行比较,从而认识西方文明具有独特性,感悟人类文化的多元性。生:根据问题讨论,归纳答案。师:明确:①东西方城市产生条件不同。东方城市一般因政治或军事的需要而产生;西方城市是经济发展的自然结果,是农奴反封建斗争的产物。②东西方城市发展的决定因素不同。东方城市因政治或军事地位的上升而发展,因政治或军事地位的下降而衰落;西方城市则主要因受制于地区经济意义的变化。③东西方城市的历史作用不同。东方城市,从政治上讲,是封建政治的堡垒;从经济上讲,是封建自然经济的补充;从文化上讲,是封建文化的中心。西方城市,从政治上讲,是反封建斗争的基地;从经济上讲,是商品货币经济的中心,是瓦解自然经济的基地;从文化上讲,是进步市民文化的发生地,是世俗文化的中心,是反封建教会文化的基地。
反思完善 第9课中世纪城市和大学的兴起 城市兴起条件自由和自治城市争取自由与自治的成果中世纪城市和大学的兴起 城市居民的身份:手工工匠和商人是城市的基本居民 大学的兴起
教后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