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卷类型A
莱芜市高三期末考试
化学试题 2007。12
注意事项:
1.本试卷分第1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第I卷l至4页,第Ⅱ卷5至
8页,满分100分,考试时间为90分钟。
2.答第1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号、考试科目、试卷类型(A)涂写在答题卡上。考试结束时,将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3.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不能答在试题卷上。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
H 1 C 12 N 14 O 16 Na 23 Al 27 Fe 56
第I卷(选择题 共44分)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10小题,每小题2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2007年10月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提到:形成节约能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产业结构是人类与自然和谐发展的重要保证,你认为下列行为中有悖于这一保证的是( )
A.开发太阳能、水能、风能等新能源,减少使用煤、石油等化石燃料
B.研究采煤、采油新技术,提高产量以满足工业生产的快速发展
C.在农村推广使用沼气
D.减少资源消耗、增加资源的重复使用和资源的循环再生
2.2007年世界环境日中国主题是:“污染减排和环境友好型社会”,下列有关环境问题说法不正确的是( )
A.正常雨水的pH为7.0,酸雨的pH小于7.0
B.严格执行机动车尾气排放标准有利于防止大气污染
C.使用二氧化硫和某些含硫化合物进行增白食品对人体健康产生损害
D.使用氯气对自来水消毒过程中,生成的有机氯化物可能对人体有害
3.航天飞机用高氯酸铵(NH4ClO4)与铝粉的混合物为固体燃料,点燃时铝粉氧化放热引发高氯酸铵反应,其方程式可表示为:2NH4ClO4(s) = N2(g) + 4H2O(g) + Cl2(g) + 2O2(g)
下列对此反应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上述反应瞬间产生大量高温气体推动航天飞机飞行
B.反应从能量变化上说,主要是化学能转变为热能和动能
C.由铝粉引发该反应,所以上述反应为吸热反应
D.在反应中高氯酸铵既是氧化剂又是还原剂
4.类推的思维方法在化学学习与研究中常会产生错误的结论,因此类推的结论最终要经过实践的检验才能确定其正确与否。下列几种类推结论中正确的是( )
A.由2Cu + O2 2CuO可推出Cu + S CuS
B.相同温度下,CaCO3的溶解度比Ca(HCO3)2的溶解度小,则Na2CO3的溶解度也小于NaHCO3的溶解度
C.Mg能在CO2中燃烧,所以Na也能在CO2中燃烧
D.CO2与Na2O2反应生成Na2CO3和O2,故SO2与Na2O2反应生成Na2SO3和O2
5.某探究小组在某温度下测定溶液的pH值时发现,0.01mol·L-1的NaOH溶液中,由水电离出的c(H+)·c(OH-)=10-22(mol·L-1)2,则该小组在该温度下测得0.1mol·L-1的NaOH溶液pH值应为( )
A.13 B.12 C.11 D.10
6.NA表示阿佛加德罗常数,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11.2g铁与足量盐酸反应转移的电子数为0.6NA
B.实验室中用含4molHCl的浓盐酸跟足量MnO2反应可制得Cl2的分子数为NA
C.1L0.2mol·L-1Al2(SO4)3溶液中的离子总数为NA
D.常温常压下,1molN2和NO的混合气体中含有的原子数为2NA
7.最近意大利罗马大学的FulvioCacace等人获得了极具理论研究意义的N4分子。已知N5是可用作烈性炸药的一种分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相同质量的N4、N5分子其原子数之比为5:4
B.N5、N4与N2互为同素异形体
C.N4、N5均属于新型的化合物
D.N5的摩尔质量为70
8.某溶液中大量存在5种离子:NO3-、SO42-、Fe3+、H+、M其物质的量之比为
n(NO3-):n(SO42-):n(Fe3+):n(H+):n(M)=2:3:1:3:1,则M可能为( )
A.Fe2+ B.Mg2+ C. Cl- D.Ba2+
9.分类方法在化学学科的发展中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以下分类标准正确的是( )
A.现代交通工具中使用的乙醇汽油是由两种物质组成的混合物
B.根据分散系是否具有丁达尔现象将分散系分为溶液、胶体和浊液
C.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物质都是纯净物
D.物理变化过程中也可能伴随能量变化
10.下列离子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 )
A.Na与冷水的反应:Na + 2H2O = Na+ + 2OH- + H2↑
B.氢氧化钙溶液与碳酸氢镁反应:Ca2+ + OH- + HCO3- = CaCO3↓+ H2O
C.向氧氢化钡溶液中逐滴加入硫酸氢钠至沉淀恰好完全:
H+ + SO42- + OH- + Ba2+ = BaSO4↓+ H2O
D.HS-的电离方程式为:HS- + H2O H2S + OH-
二、选择题(本题包括8小题,每题3分,共24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1.元素A和元素B的原子序数都小于18,已知A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为a,次外层电子数为b,B原子的M层电子数为(a-b),L层电子数为(a+b),则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B元素位于周期表中的第三周期、第IVA族
B.A、B两元素原子通过共价键形成的化合物BA2
C.A、B两元素所形成的化合物能与碳反应
D.A、B两元素所形成的化合物既能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又能与盐酸反应
12.在0.1mol·L-1的醋酸溶液中存在如下电离平衡:CH3COOHCH3COO- + H+,对于该平衡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在该溶液中c(CH3COO-) = c(H+)
B.加水稀释后,溶液中所有离子浓度均减小
C.加入0.1mol·L-1的盐酸,溶液中的c(H+)增大
D.加入少量的CH3COONa固体,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
13.我国首创的海洋电池以铝为负极,铂网为正极,海水为电解质溶液,空气中的氧气与铝反应产生电流,电池总反应为:4Al + 3O2 + 6H2O = 4Al(OH)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电池工作时,电流由铝电极沿导线流向铂电极
B.以网状的铂为正极,可增大与氧气的接触面积
C.为了增加海水的导电性,向海水中加入大量食盐
D.负极反应:O2 + 2HO2 4OH- - 4e
14.某温度下,容积一定的密闭容器中进行如下可逆反应:X(g) + Y(g) 2Z(g) + W(s); △H>0,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加入少量W,逆反应速率增大
B.当容器中气体压强不变时,反应达到平衡
C.平衡后,加入X,上述反应的△H增大
D.升高温度,平衡正向移动
15.下列各溶液中,微粒的物质的量浓度的关系正确的是( )
A.向硝酸钠溶液中滴加稀盐酸得到pH=5的混合溶液:c(Na+) = c(NO3-)
B.0.1mol·L-1Na2CO3溶液:c(OH-) = c(HCO3-) + c(H+) + c(H2CO3)
C.向醋酸钠溶液中加入适量醋酸,得到的酸性混合溶液:
c(Na+)>c(CH3COO-)>c(H+)>c(OH-)
D.常温下,pH=7的NH4Cl与氨水的混合液:c(Cl-)>c(NH4+)>c(H+)>c(OH-)
16.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氨氧化成一氧化氮的过程属于氮的固定
B.铝合金制作门窗是利用了其密度小、强度高等性质
C.硫酸铜晶体上滴加浓硫酸逐渐变白,利用了浓硫酸的脱水性
D.F、Cl、Br、I的氢化物稳定性逐渐减弱,其水溶液的酸性也逐渐减弱
17.以下为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NaOH溶液的操作:①通过计算,将NaOH固体放在小烧杯中,用托盘天平称量所需质量 ②将称量的固体倒入小烧杯中,加适量蒸馏水溶解,用玻璃棒搅拌 ③冷却后用玻璃棒引流转移到容量瓶中,加水定容 ④摇匀后发现液面低于刻度线,滴加蒸馏水至刻度线。其中错误的操作有( )
A.③④ B.②③ C.②④ D.①②
18.下列有关沉淀溶解平衡的说法正确的是( )
A.KSP(AB2)小于KSP(CD),则AB2的溶解度小于CD的溶解度
B.在氯化银的沉淀溶解平衡体系中,加入蒸馏水,氯化银的KSP增大
C.在氯化银的沉淀溶解平衡体系中,加入碘化钾固体,氯化银沉淀可转化为碘化银沉淀
D.在碳酸钙的沉淀溶解平衡体系中,加入稀盐酸,溶解平衡不移动
莱芜市高三期末考试
化学试题 2007 12
第Ⅱ卷(非选择题 共56分)
三、(本题包括1小题,共16分)
19.(16分)某化学课外小组设计了如下图所示的装置,进行氨气性质实验。利用图1完成氨的催化氧化实验,其中箭头表示气体流向,A、B表示两种纯净、干燥的气体,反应进行一段时间后,装置已中有红棕色气体生成。实验中所用的药品和干燥剂只能从下列物质中选取KMnO4、Na2O2、NH4Cl、NH4HCO3、P2O5、碱石灰、生石灰、蒸馏水、浓硫酸、浓氨水
根据图I中装置和反应现象请回答:
(1)若乙中盛有P2O5,此时丙装置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若丁中盛有P2O5,此时甲装置中应选择的试剂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检验甲装置气密性的方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当己中充满红棕色气体后,停止甲、丙装置中的反应,并关闭a、b两个活塞,将己装置浸入冰水中,出现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简述产生此现象的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若将己装置中的试管倒置于盛有水的水槽中,发生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已知氨气在纯氧中安静的燃烧,如图2,将过量O2与NH3分别从a、b两管进气口通入到装置C中,并在b管上端点燃氨气。先通入O2,后通过NH3的理由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液氨与水性质颇为相似,其电离方程式可表示为:2NH3NH4++NH2-。某温度下其离子积常数为1×10-30(mol·L-1)2。液氨中的pNH4与水中的pH类似,向1L液氨中加入2.3gNa此时上述平衡____________移动(填“向正方向”“向逆方向”或“不”),完全反应后溶液的pNH4=__________。
四、(本题包括2小题,共21分)
20.(10分)有A、B、C、D、E、F六种元素,试按下述所给条件推断:①A、B、C是同一周期的金属元素,已知原子核外有3个电子层,原子半径A>B>C ②D、F是非金属元素,它们与氢化合可生成气态氢化物HD和HE,在室温时,D的单质是液体,E的原子比D少一个电子层 ③F是地壳中含量最高的元素。请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A元素的名称___________,D位于周期表中第________周期________族,B的原子结构示意图为_____________________。
(2)A元素与F元素形成的AF型化合物中所含化学键类型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写出E单质与A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将C的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投入到A的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中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11分)中学化学中几种常见物质的转化关系如下图所示:
已知:B、C、D为常见单质,其中C为气休,B、D为金属;F为常见的强酸;K常温下为气体,且能使品红溶液褪色;将E溶液滴入沸水可制得一种红褐色胶体。
请回答下列问题:
(1)若用B作阳极,D作阴极,A溶液为电解质溶液,通电一段时间后,A溶液的pH_____(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2)写出反应③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反应④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写出检验G溶液中阳离子的方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实验中保存E溶液时要加入_____________________,用必要的文字和离子方程式解释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本题包括2小题,共19分)
22.(9分)在容积为1L的密闭容器中,进行如下反应:A(g)+2B(g) C(g)+D(g),在不同温度下,D的物质的量n(D)和时间t的关系如图。请回答下列问题:
(1)700℃时,0—5min内,以B表示的平均反应速
率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能判断该反应是否达到化学平衡状态的依据是
(多选扣分)__________________。
A.容器中压强不变 B.混合气体中c(A)不变
C.2v正(B)=v逆(D) D.c(A)= c (c)
(3)若最初加入1.0molA和2.2molB,利用图中数据
计算800℃时的平衡常数K=_______________,该反应为__________反应(填“吸热”或“放热”)。
(4)800℃时,某时刻测得体系中各物质的物质的量浓度如下:c(A)=0.06mol·L-1,c(B)=0.50mol·L-1,c(C)=0.20mol·L-1,c(D)=0.018mol·L-1,则此时该反应______________(填“向正方向进行”、“向逆方向进行”或“处于平衡状态”)。
23.(10分)2007年10月24日,我国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三号甲”运载火箭将“嫦娥一号”探月卫星成功送入太空,迈出了向广寒宫求索的第一步。“长征三号甲”是三级液体助推火箭,一、二级为常规燃料,第三级为液态氧燃料。
(1)常规燃料通常指以肼(N2H4)为燃料,以二氧化氮做氧化剂。但有人认为若用氟气代替二氧化氮作氧化剂,反应释放的能量更大(两者反应生成氮气和氟化氢气体)。
已知:
N2H4(g)+O2(g)=N2(g)+2H2O(g);△H=-543kJ·mol-1
H2(g)+F2(g)=HF(g);△H=-269kJ·mol-1
H2(g)+O2(g)=H2O(g);△H=-242kJ·mol-1
请写出肼和氟气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氢是一种理想的绿色能源,最近科学家利用太阳光分解水来制备氢。下图为光分解水制氢的循环系统,反应过程中所需的电能由太阳能光电池提供,反应体系中I2和Fe2+等可循环使用。
①判断光电池的a端为_________极,
b端为________极。
②写出电解池A中电极反应式:
阴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阳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电解池B中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若电解池A中生成H2的体积为8.96L(标准状况下),则电解池B中生成Fe2+的物质的量为____________________。
莱芜市高三期末考试化学试题
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10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B 2.A 3.C 4.C 5.B 6.D 7.B 8.B 9.D 10.C
二、选择题(本题包括8个小题,每小题3分,共24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1.D 12.C 13.B 14.D 15.A 16.B 17.A 18.C
三、(本题包括1小题,共16分)
19.(1)NH4HCO3NH3↑+CO2↑+H2O(1分);浓氨水和石灰水(或碱石灰)(2分)
(2)关闭分液漏斗的活塞,将试管中的导管口浸没在水槽中的液面以下,双手紧贴试管外壁,导管口有气泡冒出,松开手后,导管内形成一段水柱,证明装置的气密性良好。(3分)
(3)气体颜色变浅;(1分)2NO2N2O4,正反应属于放热反应,达到平衡后,降低温度,平衡向右移动,NO2浓度减小,所以气体颜色变浅。(2分)红棕色气体变为无色,试管内液面上升。(2分)
(4)氨气在空气中不能点燃,逸出造成污染。(2分)
(5)向正方向(1分),29(2分)
四、(本题包括2小题,共21分)
20.(10分)(1)
(1)钠,4,VIIA,
(2)离子键、非极性共价键(或共价键)(2分)
(3)Cl2+2NaOH=NaCl+NaClO+H2O(2分)
(4)AI(OH)3+OH-=Al(OH)4-(2分)
21.(11分)(1)不变(1分)
(2)2Fe3++Cu=2Fe2++Cu2+,Cu+2H2SO4(浓)CuSO4+SO2+2H2O(各2分)
(3)取G溶液少许于试管中,滴加KSCN溶液,没明显现象,再加入氯水溶液变成血红色,证明G溶液中含而Fe2+。(其它合理答案也可)(3分)
(4)加入适量的稀盐酸(1分)Fe3++3H2OFe(OH)3+3H+,加盐酸抑制Fe3+的水解。(2分)
五、(本题包括2小题,共19分)
22.(9分)(1)0.18mol·L-1·min-1(2分)
(2)A、B(2分) (3)0.9(mol·L-1)-1(2分)吸热(1分)(4)向正方向进行(2分)
23.(10分)(1)N2H4(g)+2F2(g)=N2(g)+4HF(g) △H=-1135kJ·mol-1(2分)
(2)负极,正极,2I-→I2+2e- 2H++2e-→H2↑(各1分)
(3)4Fe3++2H2OO2+4H++4Fe3+(2分) (4)0.8mol(2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