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代经济、社会生活与教育文化事业的发展》单元检测题
一、选择题
1.1905年9月2日,清政府发布“上谕”,宣布“自丙午(1906年)科为始,所有乡会试一律停止。各省岁科考试亦即停止”。这说明( )
A. 清政府已实现教育普及 B. 清政府决意废除科举制
C. 新式教育遭到学子反对 D. 京师大学堂已停止招生
2.鲁迅的《狂人日记》这样写道:“我翻开历史一查,这历史没有年代,歪歪斜斜的每页上都写着‘仁义道德’几个字。我横竖睡不着,仔细看了半夜,才从字缝里看出字来,满本都写着两个字‘吃人!’”下列关于该书及这段文字的解读,最恰当的是( )
A. 描绘了一个精神不健康的狂人
B. 作者喜欢看历史书,并且看书比较仔细
C. 估计成书于五四运动以后
D. 作者借狂人之口,抨击了封建儒学的虚伪
3.创作《黄河大合唱》的人民音乐家是
A. 徐悲鸿 B. 聂耳 C. 冼星海 D. 鲁迅
4.中国近代有位著名画家曾说过“人不可有傲气,但不可无傲骨”,他笔下的马深沉浑厚,傲骨嶙峋,这位画家应该是( )
A. 徐悲鸿 B. 齐白石 C. 张大千 D. 鲁迅
5.近代中国民族工业发展举步维艰,但也曾出现过短暂繁荣的局面,被称为民族工业的“黄金时代”,下表中民族工业发展的“黄金时代”出现在
A. 洋务运动时期 B. 戊戌变法时期
C. 辛亥革命时期 D. 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
6.他创作的歌曲成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国歌,“他”指的是
A. 冼星海 B. 徐悲鸿 C. 聂耳 D. 齐白石
7.茅盾早期积极参加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活动,同时致力于文学创作活动。20世纪30年代,他创作的深刻地反映中国近代社会发展变化的长篇小说是
A. 《呐喊》 B. 《彷徨》 C. 《子夜》 D. 《祝福》
8.古代中国社会各阶层的排序是士、农、工、商,状元是最受人们的尊敬和羡慕,而工商业却是被人看不起的“末业”,但在清末却出现一位“舍本逐末”的状元,他是( )
A. 张謇 B. 荣宗敬 C. 荣德生 D. 孙中山
9.一战期间,我国民族工业得到发展的主要外因有( )
A. 辛亥革命冲击了封建制度
B. 日本给北京政府贷款
C. 北洋军阀分裂
D. 帝国主义忙于战争,放松了对华经济侵略
10.近代以来,我国民族工业的发展历程曲折又缓慢。主张实业救国,被誉为“状元实业家”的是
A. 周学熙 B. 张謇 C. 严复 D. 侯德榜
11.①《狂人日记》②《暴风骤雨》③《李有才板话》④《太阳照在桑干河上》反映解放战争时期是 ( )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④ D. ①②③④
12.近代中国历史最长、规模最大的文化出版机构是( )
A. 京师同文馆 B. 《申报》报社
C. 《民报》报社 D. 商务印书馆
13.近代中国人民在社会习俗方面出现了很大的变化,这些变化得益于哪件大事的发生( )
A. 戊戌变法 B. 新文化运动 C. 辛亥革命 D. 五四运动
14.为了除旧布新,中华民国临时政府颁布了一系列法令,这些法令不包括( )
A. 颁布剪辫令,要求留发辫者限期剪去发辫
B. 革除“大人”“老爷”等称呼,政府职员间互称职务
C. 规定民间普通称呼为“先生”或“君”
D. 下令民间男子改穿中山装
15.张謇是中国近代的著名实业家、近代儒商的典范。他以“实业救国”为理想,创办的企业是( )
A. 轮船招商局 B. 汉阳铁厂 C. 湖北织布局 D. 大生纱厂
16.《义勇军进行曲》伴随着抗日救亡运动的浪潮,很快传遍了长城内外、大江南北。新中国成立后,它被确定为代国歌,后来被确定为国歌。这首歌曲的曲作者是( )
A. 田汉 B. 聂耳 C. 冼星海 D. 徐悲鸿
17.中华民国成立后,愚昧落后的社会习俗逐渐得到改变。下列体现这一改变的是( )
A. 留辫 B. 称“先生” C. 缠足 D. 翎顶补服
18.1903年,张之洞奏请递减科举,1905年,会奏应请自本年始,即停止乡会及各省岁科考试。上述材料主要反映了近代中国哪一方面的变革( )
A. 教育 B. 外交 C. 娱乐 D. 习俗
19.1881年南海知县徐赓陛以继昌隆缫丝厂“专利病民”“夺人生业”“男女混杂,易生瓜李之嫌”为借口,下令予以封闭。19世纪90年代,武举李福明因设立机器磨坊,被清朝官吏视为“不安本分”的“刁商”,经都察院批准,饬令撤去。材料反映了( )
A. 近代封建地主纷纷从事工商业
B. 实业救国思想在我国影响较大
C. 近代民族工业受到封建制度的阻碍
D. 洋务运动促进了我国民族工业的发展
20.看电影是我们闲暇时的消遣方式之一。那么,中国人自己拍摄的第一部电影是( )
A. 《风云儿女》 B. 《铁蹄下的歌女》
C. 《定军山》 D. 《桃李劫》
二、非选择题
21.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根据1895年至1898年不完全统计,这四年间新创办的企业有62家,资本总额达1240多万元,出现了一个兴办实业的小浪潮。主要企业有:
材料二:甲午战后,清政府工商政策改变,对本国民间投资设厂放松限制……帝国主义列强纷纷在华设厂,洋货在华大量倾销,造成农村以纺纱织布为主的家庭手工业急剧破产。机织棉纱、洋布和其他商品需求量迅速上升。
(1)据材料一,分析中国民族企业有何特点。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19世纪末中国出现兴办实业小浪潮的原因有哪些?
(3)19世纪末民族工业发展使近代中国人民的爱国救亡运动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22.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鲁迅的骨头是最硬的,他没有丝毫的奴颜和媚骨,这是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最可贵的性格。鲁迅的方向,就是中华民族新文化的方向。” ——毛泽东
材料二:“《狂人日记》里有吃人的,我要求救救孩子。”
“自己背着因袭的重担,肩着黑暗的闸门,放他们到宽阔光明的地方去。”——鲁迅
(1)鲁迅的《狂人日记》写于什么时期?
(2)作者当时思想的基点是什么?“救救孩子”指什么?
(3)鲁迅说的“到宽阔光明的地方去”指什么?
(4)对于毛泽东说的“鲁迅的骨头是最硬的”如何理解?
23.阅读以下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据统计,从1912—1916年间,北京政府所颁发的有关发展实业的条例、章程、细则、法规等达86项之多,……有关工商业方面的重要法令有:《暂行工艺品奖励章程》、《公司条例》、《公司注册规则》、《商人通例》、《商业注册规则》、《商会法》、《商标法》……”
——引自《北洋军阀中国社会之变迁》
材料三:抗日战争以前……国民政府也采取了一些鼓励发展实业的措施,掀起国民经济建设运动,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尚能继续向前发展。到1936年,中国的资本主义发展达到了高峰。
(1)材料一表明我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主要特征是什么?
(2)根据材料二、三,归纳我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出现两次高峰的共同原因。
(3)民族资本主义在经历两次短暂发展后,其进程均被打断。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两次打断民族资本主义发展进程的主要因素分别是什么?
24.民族资本主义在近代中国经历了曲折发展的历程,作为资本主义的生产方式,对中国近代化产生了深远影响。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近代民族资本主义工业简况表(部分)
材料二 我国民族资本主义面粉业生产能力发展变化
材料三 南京国民政府时期大事记(节选)
1928年,国民政府形式上统一全国;赣南、闽西革命根据地建立。
1929年,世界经济危机爆发。
1930-1931年,蒋介石对革命根据地发动三次“围剿”。
1931年,日本发动九一八事变,侵占中国东三省。
1933-1934年,蒋介石派兵对革命根据地发动第四、五次大“围剿”。
1945年,陈立夫、陈果夫控制的中国蚕丝公司在上海设立。
1946年,《中美友好通商航海条约》签订。
请回答: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从经济和思想角度分析此时民族企业发展的原因。
(2)据材料二所示民族工业的状况,从政治、思想方面分析对我国民主革命转型所产生的影响。
(3)据材料三概括不利于民族工业发展的内部因素。综合上述材料,概括指出影响近代中国经济发展的主要因素。
25.读下图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请回答:
(1)图一的报纸创刊于哪一年?创办地点在哪里?它主要刊载什么内容?
(2)图二是近代中国历史最长、规模最大文化出版机构,它的名字是什么?在当时该出版机构主要出版什么书籍?
(3)今天你用的哪一种工具书是图二这一出版机构出版的?
(4)以上大众传媒的发展产生什么影响?
答案解析
1.【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中国近代的教育改革的相关内容。材料中的“各省岁科考试”所指的是从隋唐时期开始的科举考试,“亦即停止”指的是1905年清政府下令废除科举制,这是清政府迫于形势,拟定的《奏定学堂章程》里宣布的内容,说明在中国存在了一千三百多年的科举制度从此不存在了。故选B。
2.【答案】D
【解析】《狂人日记》是一篇对封建礼教的控诉书。它号召人民起来斗争,打倒“吃人的礼教”,推翻黑暗的社会。所以选D。
3.【答案】C
【解析】
4.【答案】A
【解析】阅读题干,要求选出“人不可有傲气,但不可无傲骨”,这句名言的画家的选项,根据所学知识和题干所给提示,可知这位画家是徐悲鸿,选项A符合题意,故选A。
5.【答案】D
【解析】根据图表信息1912—1918年民族工业发展的“黄金时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帝国主义忙于战争,暂时放松了对中国经济的掠夺,中国民族工业得到了一个发展机会,进入了“黄金时代”。选项D符合题意;而选项A洋务运动时期是在19世纪60--90年代;选项B戊戌变法时期是在1898年;选项C辛亥革命时期是在1911年;所以选项ABC不符合题意,故选D。
6.【答案】C
【解析】20世纪三四十年代,中华民族在危亡关头,人民音乐家聂耳和冼星海他们投身于抗日的洪流中,以他们的音乐才能,创作了大量振奋民族精神的救亡歌曲。聂耳的代表作是《义勇军进行曲》,这首歌极大地激发了中华民族的抗战意志,后成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国歌。ABD不符合题意,故选C。
7.【答案】C
【解析】根据题干关键词:茅盾、20世纪30年代。结合课本所学,20世纪30年代茅盾创作的《子夜》,深刻地反映了中国近代社会的发展变化。C符合题意;《呐喊》是现代文学家鲁迅的短篇小说集,A不合题意;《彷徨》是鲁迅的小说作品集,《祝福》收藏在其中,BC不合题意。由此可知ABD不合题意,选择答案C。
8.【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中国近代民族工业发展的相关知识,《马关条约》签订后,清末状元张謇提出了“实业救国”的口号,他被称之为“状元实业家”,所以答案是A。
考点:人教新课标八年级上册·经济和社会生活·中国近代民族工业的发展
9.【答案】D
【解析】一战期间,我国民族工业得到发展的主要外因是帝国主义忙于一战,放松了对华经济侵略,给我国民族工业带来了发展的“春天”。所以答案选D。
10.【答案】B
【解析】依据所学知识可知,《马关条约》签订后,中华民族面临严重民族危机,清末状元张謇提出了实业救国的口号,放弃高官厚禄,回乡创办了大生纱厂等一系列企业,被称为“状元实业家”。ACD项与题意不符,故选B。
11.【答案】C
【解析】依据所学知识可知,鲁迅的《狂人日记》是五四运动时期的代表作品,体现了弘扬科学精神,批判封建愚昧,讴歌光明,鞭挞黑暗,①项不属于“解放战争时期”的作品;解放战争时期,解放区文艺工作者创作小说有赵树理《小二黑结婚》《李有才板话》。丁玲《太阳照在桑干河上》。周立波的《暴风骤雨》。因此排除含有①的ABD三项。C选项正确。
12.【答案】D
【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897年在上海创办的商务印书馆,最近代中国历史最长、规模最大的文化出版机构。故答案是D。
13.【答案】C
【解析】辛亥革命后,民国政府为了改变愚昧落后的习俗,颁布了剪辫、易服和废止缠足等法令,人民在社会习俗方面出现了很大的变化,故选C。
14.【答案】D
【解析】A、B、C选项都是中华民国临时政府为了除旧布新颁布的。D选项不符合史实,故选D。
15.【答案】D
【解析】甲午中日战争后,外国人加剧了对中国的经济侵略,使张謇认识到必须发展本国的工商业,于是他提出“实业救国”的口号,放弃高官厚禄,回乡创办了大生纱厂等一系列企业。所以答案选D。
16.【答案】B
【解析】回顾已学知识可知《义勇军进行曲》由田汉作词、聂耳作曲,诞生于抗击日本帝国主义侵略的战争年代,1949年成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象征着在任何时候任何地点,为捍卫国家和民族的尊严,中华民族的坚强斗志和不屈精神永远不会被磨灭。故选B。
17.【答案】B
【解析】民国时期,我国社会习俗的变迁主要表现在:强令男子剪辫,女子停止缠足,用新式的礼服代替过去的翎顶补服,用文明简单的鞠躬、握手礼代替有损人格的跪拜礼,用“先生”“君”等平等的称呼代替“老爷”“大人”之类的称谓。四个选项中A、C、D三项都是民国政府所废除的习俗。故答案选B。
18.【答案】A
【解析】根据题干信息“1905年,会奏应请自本年始,即停止乡会及各省岁科考试”,由此判断是正式废除科举制度;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科举制度废除,是中国教育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大事。选项A符合题意;而选项BCD不符合题意,故选A。
19.【答案】C
【解析】中国近代民族企业发展艰难曲折。导致近代民族工业发展呈现这种特点的根本原因是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题干材料反映出近代民族工业受到封建制度的阻碍,故选C。
20.【答案】C
【解析】中国人自己拍摄的第一部电影是1905年拍摄的《定军山》,故选C。
21.【答案】(1)以轻工业为主;分布较集中,主要分布在东南沿海地区。
(2)实业救国思潮的推动;清政府放松了对民间设厂的限制;家庭手工业破产,劳动力增多(自然经济进一步解体);企业生产利润的刺激。
(3)民族资产阶级逐步成为领导力量;由学习西方先进技术到学习西方的社会制度;以发展资本主义来挽救民族危亡。
【解析】(1)中国近代的民族工业在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三座大山的夹缝中求生存、图发展,总的来说比较落后。从行业看,以轻工业为主;地区发展也不平衡,分布较集中,主要分布在东南沿海地区。
(2)依据材料中“甲午战后、清政府……本国民间投资设厂放松限制、家庭手工业急剧破产、……商品需求量迅速上升。”等信息可以得出其19世纪末中国出现兴办实业小浪潮的原因有清政府放松了对民间设厂的限制;家庭手工业破产,劳动力增多;企业生产利润的刺激;结合所学还有实业救国思潮的推动。
(3)19世纪末民族工业发展使近代中国人民的爱国救亡运动也发生了相应的变化:由学习西方先进技术到学习西方的社会制度;以发展资本主义来挽救民族危亡;民族资产阶级逐步成为领导力量。
22.【答案】(1)新文化运动时期。
(2)激进的民主主义者。挽救未来的中国。
(3)推翻封建势力,摆脱民族压迫,建立新中国。
(4)鲁迅以文艺为武器,刺向帝国主义和反动派,深刻揭露了他们的黑暗统治而从不屈服妥协。
【解析】(1)依据教材内容,《狂人日记》首发于1918年5月15日的《新青年》月刊,据此可知,鲁迅的《狂人日记》写于新文化运动时期。
(2)作者通过直刺帝国主义和反动派,深刻揭露他们的黑暗统治,表现出强烈的爱国主义情怀,体现出思想的进步。材料中“救救孩子”是指挽救未来的中国。
(3)材料中“放他们到宽阔光明的地方去”是指要推翻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建立新中国。
(4)材料一中毛泽东同志评价说的“鲁迅的骨头是最硬的”,就是说鲁迅对于帝国主义和反动派的黑暗统治,并没有屈服,通过以文艺为武器,刺向帝国主义和反动派,深刻揭露了他们的黑暗统治而从不屈服妥协。
23.【答案】(1)艰难曲折。
(2)政府制定政策、措施,鼓励发展实业。
(3)第一次:帝国主义列强的侵略掠夺(或“一战后帝国主义经济势力卷土重来”)。第二次:日本侵华战争的破坏。
【解析】(1)由图片的曲线可以看出来,民族工业的发展非常曲折。一波几折,有高峰有低谷,尤其在一战期间,经历了短暂的春天,被称为黄金时代。后来由于各种原因,逐渐萧条。
(2)材料二北京政府所颁发的有关发展实业的条例、章程、细则、法规等达86项之多。材料三抗日战争以前……国民政府也采取了一些鼓励发展实业的措施,这两点综合在一起就是共同原因。
(3)中国民族工业的发展经历了三个阶段,在第一次高峰之后,帝国主义列强的侵略掠夺(或“一战后帝国主义经济势力卷土重来”)导致民族工业发展艰难;第二次是三十年代,日本大肆侵华战争。由于战争的破坏,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再次被破坏。
24.【答案】(1)经济;自然经济进一步解体;思想:实业救国思想的影响。
(2)政治:促进无产阶级壮大,为新民主主义革的奠定阶级基础;思想:有利于马克思主义的传播,为新民主主义革命奠定思想基础。
(3)内部因素:政局不稳;战争不断:官断资本主义的挤压。主要因素:外国资本主义的侵略;封建势力的阻碍;统治阶级的政策。
【解析】(1)根据材料一《近代民族资本主义工业简况表(部分)》,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经济上自然经济进一步解体;思想上实业救国思想的影响。
(2)根据材料二所示民族工业的状况,结合所学知识分析,1912-1921属于民国时期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短暂春天”时期,政治上由于一战,列强放松对中国的侵略,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发展使民族资产阶级壮大,推动无产阶级壮大,为新民主主义革的奠定阶级基础;思想上有利于马克思主义的传播,为新民主主义革命奠定思想基础。
(3)根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不利于民族工业发展的内部因素是政局不稳;战争不断:官断资本主义的挤压等。因此影响近代中国经济发展的主要因素有:外国资本主义的侵略;封建势力的阻碍;统治阶级的政策等。
25.【答案】(1)《申报》创办于1872年;上海;主要内容:新闻、评论、广告等.
(2)商务印书馆;主要出版当时使用的课本和字典.
(3)现代汉语词典等.
(4)丰富了人们的文化生活、对人们思想观念的变化产生了巨大影响.
【解析】(1)根据图一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872年,在上海创办的《申报》是当时最著名的中文报纸。《申报》刊载新闻、评论等内容,还有广告,内容涉及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等各个方面,堪称中国近代一部“百科全书”式近代化商业性的报刊。
(2)根据图二及文字“是近代中国历史最长、规模最大文化出版机构”可知,这是商务印书馆;1897年在上海创办的商务印书馆,是近代中国历史最长、规模最大文化出版机构,当时使用的课本和字典很多是由它出版的。
(3)依据所学知识可知,今天我们使用的现代汉语词典等就是商务印书馆出版的。
(4)依据所学知识可知,大众传媒的发展产生的影响是:报纸和印书馆等大众传媒的发展,丰富了人们的文化生活、对人们思想观念的变化产生了巨大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