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上册语文期末试卷-质量检测(人教新课标,无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六年级上册语文期末试卷-质量检测(人教新课标,无答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45.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8-12-23 23:04:2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小学六年级语文期末测查试卷
姓名________ 成绩________
能力考查部分(5)
按要求去做。
“二十节气”申遗成功的时间是( )。
A.2016年12月30日 B.2016年11月30日 C.2015年11月30日
“二十节气”申遗成功的主要意义是( )。
提高人们对文化遗产的重视,更好地传承其蕴含的文化传统。
生活中,人们越来越重视什么时间吃什么、穿什么、干什么事情。
为了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第二部分识字与写字(21)
看拼音写字,注意把字写美观。(4)
zhāo pái pǐn gé cuò zá kě guì

cán rěn chónɡ gāo pánɡ bó lěnɡ mò


2、给加横线的字选择正确的读音,用“√”画出。(3)
挑拨(tiāo tiǎo ) 干扰(rǎo yǎo) 只等闲 (zhī zhǐ)
加点的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1)
A.林海音贪婪(luán)地读着书。
B.伤心欲绝的她只能靠着墙勉强(qiáng)支撑着身(cēng)体。
C.和(huó)好的面要充分发酵(xiào),蒸(zēng)出的馒头才能又松又软。
D.他仿佛(fú)听见人民的呐(nà)喊声响彻天空。
三、下列每一行中都有一个错别字,用“√”标出。(2)
A.屋瞻 B. 华侨 C.敬仰 D.水滴石穿
A.幽芳 B.境遇 C. 爱幕 D.银光闪闪
A. 石榴 B.曝炸 C. 极端 D.一如既往
A. 灰烬 B.可贵 C.宏伟 D.豪不犹豫
4、将下列带点的字与“举世闻名”的“闻”字意思一样的一项,用“√”标出。(1)
A.新闻 B.闻见 C.默默无闻 D.闻鸡起舞
5、给下面加点的词选择正确的解释。(3)
等闲 A.平常 B.随随便便;轻易。 C.无端;平白地。
长恨人心不如水,等闲平地起波澜。( )
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 )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
看图猜字。(2)

( ) ( ) ( ) ( )
补充四字词语。(3)
( )书( )画 垂头( )气 指鹿为( )
书写“丸”字,正确的笔顺是( )。
语言积累(8)
选择关联词填空。
因为……所以…… 虽然……但是……
无论……都…… 不是……而是……
( )热带是无所谓隆冬,( )腊月天气也必定凉飕飕的。
我们扒开石头寻找小鱼、小虾,( )捉来吃,( )养在玻璃缸里玩儿。


默写借景抒情的古诗。(2)

, 。
, 。
在《窃读记》中,我们认识一个 的女孩,她用一句话告诉我们窃读的感受,那就是:
。(1)
3、《梅花魂》围绕梅花写了五件事:① ;
② ;④因不能回国痛哭;临走赠“我”墨梅图;⑤ 。(1)
4、汉字的演变过程经历 , , , ,
五个阶段。(1)
《开国大典》是按照 的顺序叙述的,从课文中我们可以体会到中国诞生的 的心情,体会到了人们对毛主席的 之情。
悠悠天宇旷, 。
爱亲着, ;敬亲着, 。
第三部分阅读与运用(34)
一、阅读课文《地震中的父与子》节选,再按要求完成。(10)
他挖了8小时,12小时:24小时,36小时,没人再来阻挡他。他满脸灰:
双眼布满血丝,衣服破烂不堪,到处都是血迹。挖到第38小时,他突然听见瓦砾
堆底下传出孩子的声音:“爸爸,是你吗?”
1、用“~~ ”在文中画出描写人物外貌的语句。
2、文中划直线语句的表达效果是( )。
A.主要为表现父亲的信念越来越坚定
B只是为表现父亲挖的时间越来越长
说明了阻挡父亲行为的人越来越少
3、这段话中,作者通过对父亲外貌的描写,使读者真切感受到父亲的精神。请描写一个人的外貌,表现人物的某一特点。
我想写 ,要表现他(她)的特点是 。我的描写是:
二、阅读短文《中国的筷子》,再按要求完成。(12)
中国的筷子
①古人称筷子为“箸”[zhù』,这个专称自商代一直沿用至宋末,到了明代
才逐渐称“箸”为筷子。据一些书籍记载,明代吴中地区民间行船时忌说“住”,
人们认为“住”就是慢,因为“箸”与“住”发音相同,所以要把“住”改为
“快”,“箸”,便叫成‘‘筷子”了。以后,一些读书人也渐渐称“箸”为“筷”了。
②用筷子的历史,已有3000多年。早在商代,纣王已用象牙筷。
③筷子的形状,最初,两头同样粗细。先秦时期乃至汉初的“箸”,都是上
下一般粗细。巳知最早的铜筷出自云南一墓中,整体圆柱形,长约20多厘米,属
春秋晚期。安徽出土的一批东周青铜器中也有铜筷一双,残长20.3厘米,宽0.4
厘米。到了宋代,筷子的粗细又有了变化。四川发现的一座宋代窖藏出土的一双
铜筷,长24厘米,两头粗细已很容易分清了。古代的筷子,形体有方有圆,比现
在我们用的筷子要细。古人用筷子夹羹汤内的菜,食物不多,分量也不重,不像
现在要夹大块食物,或者用劲撕裂食物。
④制筷材料,通常釆用竹、木。如成都的刻花竹筷,杭州的天竹圆头筷,广州的
乌木筷。此外,还用铜、玉、骨、银等材料制筷,如北京的雕琢玉筷,广州的象牙筷……
⑤筷子挺直。唐玄宗李隆基特赐给宰相宋璟一双金筷,以表彰他的秉性耿直如筷。明代程良规在《咏竹暑》诗中写道“殷勤问竹箸,甘苦乐先尝。滋味他人好,尔空来往忙。”,此诗句形象地写出人们用筷子夹取食物的情景,也赞颂了像筷予一样默默为他人奏献的人。
1. 短文分别介绍了中国筷子名字的由来, , ,和
这五方面内容。


2、短文第④自然段中.划线语句使用的说明方法是: 。
这就具体说明了 。
短文第④自然段中,“制筷材料,通常采用竹、木。”一句中的“通常”一词不能去掉。因为: 。
4、阅读短文第⑤自然段后,把表格补充完整。
内 容 筷子特点 筷子作用 人的精神
唐玄宗踢溪给宰相 秉性耿直
古诗《咏竹筹》

三、阅读短文《没有开画的紫罗兰》,再按要求完成。(12)
没有开花的“紫罗兰”
①一天,刚上小学的儿子小铁搬回来一棵紫色的植物,长长的叶子,细细的
茎,还带着胡须一样的根。看他满脸是土,我催他先去洗脸,他不动窝儿,问我:
“爸,您知道它叫什么名字吗?”我摇摇头。
②他摸摸脑门,一本正经地说:“您看它与众不同。这么漂亮的植物得有个名
字呀。”说完便极其认真地想了半天。过了一会儿,他拍着小手叫道:“紫罗兰!”,
那兴奋的劲头就像植物学家给一个新发现的物种命名一样。
③“紫罗兰?”我犯起了疑惑。紫罗兰的茎比这粗多了,再说,叶子也不对。
但我不敢轻易地说这不是紫罗兰。因为我知道他从小就喜欢植物,光购买的植物知识书籍就不少。阳台上到处都是他种的花花草草。他时常自己摆弄,自得其乐。如果我说这不是紫罗兰,那么……
④小铁看出了我的心思,对我说:“爸,您不信?”我赶紧说:“不是不信,是和我以前见过的紫罗兰不大一样。”我认为紫罗兰有很多品种,没准这就是其中一种。”看到他眼中的坚持,我装作妥协的样子说:“就叫它紫兰吧!”
⑤紫罗兰成了小铁的新伙伴。在他的想象中,既然叫作紫罗兰,它就是要开花的。他特意查阅了《少年百科辞典》,里面关于紫罗兰的词条告诉他紫罗兰会开紫色、紫红色或血青色的单瓣或双瓣的花朵……看那专心的样子,我暗自为他高兴。看来,当初没有轻易否定他的想法是正确的选择。
⑥于是,盼望它开花,成了小铁心里的一件大事。每天早晨起床。下午放学回家,第一件事就是看看他的宝贝紫罗兰开没开花。可是,过了好长时间,它也没有点开花的意思。我故意对小铁说:“我看这家伙是开不了花了。”他立刻反驳我:“为什么?您没看见它的叶子都长大了吗?”“可它一点花骨朵儿都没有冒出来呀!”您别着急呀,我再研究研究,它肯定能开花!”嗯,小小年纪能这样执着,我欣慰极了。
⑦我便与他一起等待,盼望着哪一天它能够突然奇迹般地绽放出新奇的花朵。但是,它始终没有开花。但我想,迟早有一天,小铁会知道这株植物究竟是什么,会不会开花,不过此时已经有一朵更美的花开在他的心里。
1、短文第②自然段中小铁“兴奋”的原因是: 。
2、短文第⑥自然段中划线的句子,描写了小铁的语言。这样写的好处是( )。
A.说明了小铁语言幽默 B.写出了小铁的信心十足
C.表达了小铁快乐心情 D.表明小铁真是个慢性子
3、短文第③自然段至第⑥自然段中摘录表示“我”心情变化的词语。
( )一高兴一( )
4、想想这篇短文的叙述顺序,并填空。
搬回植物一( )一一( )
5、短文中的小铁是个怎样的孩子?

作文(共30分)[来源:Zxxk.Com]
在下面的两个题目中任意选择一题,写一篇300字左右的作文。要有真情实感,语句通顺,卷面整洁。
在我们的身边,每天都发生着许许多多让我们感动的、忧伤的、快乐的、难忘的、有趣的事情,请以《一件 的事情》为题,写一篇记叙文。
在我们的成长过程中,总会遇到各种各样的人,有些带给我们感动,有些带给我们快乐,有些带给我们忧伤,有些……,请以《我的 》为题,写一位让你印象深刻的人物,把他(她)的故事通过你的笔尖告诉大家吧!



















200














[来源:学。科。网Z。X。X。K]




400
[来源:学,科,网Z,X,X,K]







[来源:Z§xx§k.Com]
500














同课章节目录